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渔渡小学 汉中 723605
在小学科学课中,我们目前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方式强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自主探究的实质就是将众多的“?”拉直变成“!”,其中,“问”在先,这正如培根所说:“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学生的大脑不是装知识的篓子,在科学课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让学生见微知著,善于发问。
质疑是学习的开始,是创新的源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究竟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质疑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呢?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谈一谈以下几点认识。
1.让“质疑”的蓓蕾在科学探究中灿然开放
学生的一个问题就是一颗埋藏的珍珠,就是一朵待放的花蕾。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老师要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探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有一个习惯,就是让学生在每次作业中,针对当天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内容提一个问题,要求问题要新奇、有价值、有想象力。有一天,我在上完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杠杆的科学》时,在上交的作业中,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杠杆会飞吗?”。我看完后,当时想笑,但我仔细一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道理,并不荒谬。于是,我找到了那位同学,与他当面谈了一谈,才知道他提出这个问题的理由。原来,当他们小组在做杠杆实验探究时,窗外飞过了一只鸟,他便想到了这个问题。在上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时,我便用幻灯片将这个问题呈现给学生,并注明了提问人。同学们看过,大多笑得合不拢嘴,我便问同学们:“这个问题提得好吗?”,许多同学说:“不好!”,有些同学一脸茫然……我笑了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评价,很好!但我的意见与大家相反,理由有二:1)这个问题让同学们笑了,让大家获得了快乐,很好;2)飞鸟的翅膀中确实包含杠杆的原理,这个问题有科学依据,很好!”。听完我的话后,同学们还是一脸茫然,我没有更多地解释,而是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带杠杆的翅膀的简笔画,同学们看后恍然大悟。接着,我鼓励大家回家后动手做一个这样的翅膀。第二天,我收到了许多精心制作的翅膀,让我看到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让人兴奋不已!
这件事情,让我认识到:要让埋藏的珍珠放出灿烂的光芒,要让待放的花蕾灿然开放,教师要多鼓励提问的学生,给他们营造轻松的氛围,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时刻予以关注,及时给予指导,有始有终,千万不能胡编乱造蒙骗学生,一旦孩子发现老师在糊弄他,他们就再也不会有质疑的习惯了。
2. 让“质疑”为科学探究出彩招奇
在科学教学中,应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从而培养学生质疑习惯意识。在上第3单元第1课《电和磁》时,同学们对通电导线周围是否存在磁性展开了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实验结束,在汇报交流过程中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把导线换成一根细细的导管,让导管中装满水,然后通电,由于水也具有导电性,导管中会有电流产生,那么周围会产生磁性吗?”。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想象力的问题,学生由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产生质疑,从而提出这一新奇的问题,让人激动。第二天在让《电磁铁》一课时,我找来了实验器材,对这个问题让同学们进行实验探究,从而证实了导管周围确实也存在磁性。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换个角度往往就可以把课教“活”。思维倒向就是突破常规、常识,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去质疑。当然,多向思维质疑并不鼓励学生猎奇,要求论之有理,述之有据,要有说服力,这样才能为科学探究出彩招奇。
3.让“质疑”推开科学探究之门
交流和讨论是小学生在学习、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科学解释的主要过程。由于学生的差异,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学生的疑惑,也会出现创新的思维火花,通过交流和讨论,它可以引发许多问题生成,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在上第四单元《谁选择了它们》一课时,首先,我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同学们展开学习。然后,开展各小组问题交流讨论活动,没想到一位同学对教材中一句话:“在田野中,绿色青蛙,因为有效的伪装而被保留下来,其他颜色的青蛙因为过于显眼而被猎食者吃掉。”产生了质疑。他说:“我曾看过一篇文章,上面介绍说青蛙能像变色龙一样,根据周围环境而改变自己的体色。所以我认为书上的说法有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顿时来了兴趣。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由于是冬季,难以找到青蛙,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并结合自身的认识,最后总结出三点:1)通过网络获取相关资料;2)当夏季来到时,到田间进行观察,是否如书上所说,被吃掉的多是其它颜色的青蛙;3)开展实验,用3个透明玻璃瓶,分别在里面装一只青蛙,然后用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塑料纸将瓶子包好,经过5—6天时间,观察青蛙体色是否发生变化,注意可别饿坏了小青蛙哟!这件事让人认识到质疑的力量非同小可,它是推开科学探究之门有力的助推器。
学会质疑,在科学课中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科学需要质疑,没有质疑就不会发展。质疑习惯的培养可为学生终身受用。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大胆质疑,使他们养成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多疑。”不疑不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多疑好问,通过思考解决了问题就获得了知识,就增长了学问。
在小学科学课中,我们目前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方式强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自主探究的实质就是将众多的“?”拉直变成“!”,其中,“问”在先,这正如培根所说:“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学生的大脑不是装知识的篓子,在科学课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让学生见微知著,善于发问。
质疑是学习的开始,是创新的源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究竟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质疑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呢?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谈一谈以下几点认识。
1.让“质疑”的蓓蕾在科学探究中灿然开放
学生的一个问题就是一颗埋藏的珍珠,就是一朵待放的花蕾。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老师要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探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有一个习惯,就是让学生在每次作业中,针对当天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内容提一个问题,要求问题要新奇、有价值、有想象力。有一天,我在上完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杠杆的科学》时,在上交的作业中,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杠杆会飞吗?”。我看完后,当时想笑,但我仔细一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道理,并不荒谬。于是,我找到了那位同学,与他当面谈了一谈,才知道他提出这个问题的理由。原来,当他们小组在做杠杆实验探究时,窗外飞过了一只鸟,他便想到了这个问题。在上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时,我便用幻灯片将这个问题呈现给学生,并注明了提问人。同学们看过,大多笑得合不拢嘴,我便问同学们:“这个问题提得好吗?”,许多同学说:“不好!”,有些同学一脸茫然……我笑了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评价,很好!但我的意见与大家相反,理由有二:1)这个问题让同学们笑了,让大家获得了快乐,很好;2)飞鸟的翅膀中确实包含杠杆的原理,这个问题有科学依据,很好!”。听完我的话后,同学们还是一脸茫然,我没有更多地解释,而是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带杠杆的翅膀的简笔画,同学们看后恍然大悟。接着,我鼓励大家回家后动手做一个这样的翅膀。第二天,我收到了许多精心制作的翅膀,让我看到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让人兴奋不已!
这件事情,让我认识到:要让埋藏的珍珠放出灿烂的光芒,要让待放的花蕾灿然开放,教师要多鼓励提问的学生,给他们营造轻松的氛围,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时刻予以关注,及时给予指导,有始有终,千万不能胡编乱造蒙骗学生,一旦孩子发现老师在糊弄他,他们就再也不会有质疑的习惯了。
2. 让“质疑”为科学探究出彩招奇
在科学教学中,应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从而培养学生质疑习惯意识。在上第3单元第1课《电和磁》时,同学们对通电导线周围是否存在磁性展开了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实验结束,在汇报交流过程中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把导线换成一根细细的导管,让导管中装满水,然后通电,由于水也具有导电性,导管中会有电流产生,那么周围会产生磁性吗?”。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想象力的问题,学生由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产生质疑,从而提出这一新奇的问题,让人激动。第二天在让《电磁铁》一课时,我找来了实验器材,对这个问题让同学们进行实验探究,从而证实了导管周围确实也存在磁性。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换个角度往往就可以把课教“活”。思维倒向就是突破常规、常识,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去质疑。当然,多向思维质疑并不鼓励学生猎奇,要求论之有理,述之有据,要有说服力,这样才能为科学探究出彩招奇。
3.让“质疑”推开科学探究之门
交流和讨论是小学生在学习、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科学解释的主要过程。由于学生的差异,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学生的疑惑,也会出现创新的思维火花,通过交流和讨论,它可以引发许多问题生成,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在上第四单元《谁选择了它们》一课时,首先,我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同学们展开学习。然后,开展各小组问题交流讨论活动,没想到一位同学对教材中一句话:“在田野中,绿色青蛙,因为有效的伪装而被保留下来,其他颜色的青蛙因为过于显眼而被猎食者吃掉。”产生了质疑。他说:“我曾看过一篇文章,上面介绍说青蛙能像变色龙一样,根据周围环境而改变自己的体色。所以我认为书上的说法有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顿时来了兴趣。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由于是冬季,难以找到青蛙,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并结合自身的认识,最后总结出三点:1)通过网络获取相关资料;2)当夏季来到时,到田间进行观察,是否如书上所说,被吃掉的多是其它颜色的青蛙;3)开展实验,用3个透明玻璃瓶,分别在里面装一只青蛙,然后用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塑料纸将瓶子包好,经过5—6天时间,观察青蛙体色是否发生变化,注意可别饿坏了小青蛙哟!这件事让人认识到质疑的力量非同小可,它是推开科学探究之门有力的助推器。
学会质疑,在科学课中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科学需要质疑,没有质疑就不会发展。质疑习惯的培养可为学生终身受用。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大胆质疑,使他们养成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多疑。”不疑不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多疑好问,通过思考解决了问题就获得了知识,就增长了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