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转换自身的教育理念,为初中生带来创新的学习体验,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从而使其在自主意识的引导下更好地学习历史。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围绕初中历史创新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创新教学
一、采用创新方法教学,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初中历史知识繁杂,涉及面极其广泛,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只按照教材进行碎片化的知识讲解,不仅不利于初中生对知识的吸收,同时过于碎片化的教学模式会造成其印象不深刻、记忆不连贯等负面影响,对提升教学效率无益。因此,教师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历史知识的连贯性,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所提供的方向,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历史发展的时间为主干,同一时间中的历史事件为分支,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充分提升其学习效率[1]。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一阶段的知识进行整理,从而形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的知识脉络,引导学生学习之后,进行更详细的分支补充,从而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方便初中生进行学习以及复习。
二、提倡质疑求异,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其创新精神,鼓励其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根据已学的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思考,从而在思考的过程中根据教材上的知识要点树立属于其独有的创新型理论。但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所思所感自然不同,加之初中生多年来浸养在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中,所以在创新求异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幼稚的、错误的想法及观念。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其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鼓励初中生根据历史脉络,不断改正、完善自己的观念,从而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升华人格。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经济体制改革”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果你是1984年城市中的一个普通工人,面对国家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改革局势,你会做什么来改变你的生活?”由于学生知道这一改革的优势,所以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很快就会产生很多新奇的想法,做出如“辞职当老板”“卖房子开商店”等回答。甚至可能出现部分学生因为对知识了解得不透彻,而对国家政策抱有质疑的情况,当这部分同学向老师提出疑问之后,教师要注意不能用严苛的话语批评他们的错误想法,而是要循循善诱,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引导其正视历史发展,对比改革前后的人民生活,从而自发地转变观念。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新教学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今,初中历史课堂中能够辅助教师进行高效授课的手段以及工具越来越多,多媒体播放设备便是其中之一。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相关课件,将历史知识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其学习效率[2]。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抗美援朝”时,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抗美援朝战争中珍贵的历史视频,引导其充分体会革命先辈所遭受的苦难,从而对现今美好生活进行反思,进而引导其更自觉地投入历史学习中。
四、情景表演教学
在历史长河中,很多历史大事件都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导初中生在课下闲暇时间搜集与书中知识有关的历史大事件,并且将其改编成小品的形式,进而在历史老师讲述完基础知识后,作为课堂知识拓展,在班级学生面前进行演绎[3]。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周恩來总理的外交故事改编成小品的形式,即由一名学生扮演周恩来总理,另一名学生扮演不礼貌的外国人,他们在台上“双方握手后,外国人掏出手绢擦了擦手,周总理见状也掏出手绢擦了擦手之后狠狠地丢到了垃圾桶里”。这样简单的肢体动作,充分展示了周总理的机智反应。教师可以就此时的肢体动作做出延伸补充:“自建国到如今,我国外交一直主张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理念,我们不主动惹事,但也绝不怕事。因此,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每位同学都要拥有绝对的民族自信。”
五、结语
时代在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一昧地墨守成规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进度以及职业素养。因此,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利用创新的教育手段为我国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少英.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析[J].文理导航(上旬),2021(1):47-48.
[2]杨茂同.初中历史创新教学策略浅谈[J].新课程,2020,(37):152.
[3]李瑞鸿.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教学策略以构建高效课堂[J].亚太教育,2019(10):70.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创新教学
一、采用创新方法教学,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初中历史知识繁杂,涉及面极其广泛,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只按照教材进行碎片化的知识讲解,不仅不利于初中生对知识的吸收,同时过于碎片化的教学模式会造成其印象不深刻、记忆不连贯等负面影响,对提升教学效率无益。因此,教师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历史知识的连贯性,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所提供的方向,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历史发展的时间为主干,同一时间中的历史事件为分支,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充分提升其学习效率[1]。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一阶段的知识进行整理,从而形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的知识脉络,引导学生学习之后,进行更详细的分支补充,从而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方便初中生进行学习以及复习。
二、提倡质疑求异,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其创新精神,鼓励其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根据已学的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思考,从而在思考的过程中根据教材上的知识要点树立属于其独有的创新型理论。但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所思所感自然不同,加之初中生多年来浸养在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中,所以在创新求异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幼稚的、错误的想法及观念。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其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鼓励初中生根据历史脉络,不断改正、完善自己的观念,从而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升华人格。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经济体制改革”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果你是1984年城市中的一个普通工人,面对国家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改革局势,你会做什么来改变你的生活?”由于学生知道这一改革的优势,所以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很快就会产生很多新奇的想法,做出如“辞职当老板”“卖房子开商店”等回答。甚至可能出现部分学生因为对知识了解得不透彻,而对国家政策抱有质疑的情况,当这部分同学向老师提出疑问之后,教师要注意不能用严苛的话语批评他们的错误想法,而是要循循善诱,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引导其正视历史发展,对比改革前后的人民生活,从而自发地转变观念。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新教学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今,初中历史课堂中能够辅助教师进行高效授课的手段以及工具越来越多,多媒体播放设备便是其中之一。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相关课件,将历史知识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其学习效率[2]。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抗美援朝”时,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抗美援朝战争中珍贵的历史视频,引导其充分体会革命先辈所遭受的苦难,从而对现今美好生活进行反思,进而引导其更自觉地投入历史学习中。
四、情景表演教学
在历史长河中,很多历史大事件都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导初中生在课下闲暇时间搜集与书中知识有关的历史大事件,并且将其改编成小品的形式,进而在历史老师讲述完基础知识后,作为课堂知识拓展,在班级学生面前进行演绎[3]。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周恩來总理的外交故事改编成小品的形式,即由一名学生扮演周恩来总理,另一名学生扮演不礼貌的外国人,他们在台上“双方握手后,外国人掏出手绢擦了擦手,周总理见状也掏出手绢擦了擦手之后狠狠地丢到了垃圾桶里”。这样简单的肢体动作,充分展示了周总理的机智反应。教师可以就此时的肢体动作做出延伸补充:“自建国到如今,我国外交一直主张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理念,我们不主动惹事,但也绝不怕事。因此,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每位同学都要拥有绝对的民族自信。”
五、结语
时代在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一昧地墨守成规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进度以及职业素养。因此,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利用创新的教育手段为我国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少英.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析[J].文理导航(上旬),2021(1):47-48.
[2]杨茂同.初中历史创新教学策略浅谈[J].新课程,2020,(37):152.
[3]李瑞鸿.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教学策略以构建高效课堂[J].亚太教育,2019(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