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型结构,教师要大胆放手,重在指导,不包办代替,重在疏导,不放任自流,即教师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更不能错位。
关键词:自主学习;放手;指导;疏导
法国人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活》一书中说道:“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它需要更多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而我们很多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过多适应父母设置好的条条框框,缺乏自主意见和自我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中职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中职政治课堂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提高教学实效呢?本文结合自身教学体验,略谈几点体会。
一、改变传统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然而仔细分析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方法,不难发现,这种关系的基本特征就是讲解、灌输,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被抛之脑后,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于是不可避免地怕学、厌学。面对这种情况,要求我们政治老师注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育婴式”教学,改变“粉笔 黑板”的模式,由原来的“救济式”教学转换为“开发式”教学。既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能总是给学生“做现成饭”,而应该教会学生自己掌握“做饭”的技巧。古希腊普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应该把他们当成“录音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当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想问题的时候,教师却用‘巧妙’的办法让他们摆脱思考,事实上,这样做使学生的头脑日益迟钝起来。”因此要变“讲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教师只能是“导演”,真正的“演员”始终是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自学、思考、活动,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探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灵活教学模式
1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自主学习
古人有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出热烈、和谐的教学气氛,就能产生教与学的双重效能。夸美纽斯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很关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实践证明,兴趣能有效引发学生活跃、兴奋状态,强化学生动机,培养其积极主动参与的能力。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精心设计导课,这是激发兴趣的“第一斧”。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导课会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一下子抓住学生心里的悬念,使其兴趣盎然。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典故、小品、音乐、漫画,等等。
例如,分析《经济政治与社会》中“价格与供求的关系”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借用漫画《赶不上趟》:漫画讲的是一农民看到蛋价格上涨就养鸡,等他养的鸡下蛋时市场蛋价格已经下跌,气急之下把鸡杀了,鸡杀后蛋价格又上涨了。形象、有趣的漫画使学生兴趣盎然,同学们畅所欲言,水到渠成,自然明白了价格与供求的关系。
二是结合热点、关注焦点,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要使政治课堂教学生动化、趣味化,最关键的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特别是要及时结合时政热点,关注焦点,这也是学生上政治课最有兴趣的话题,也是能使政治课经久不衰的永恒课题,更是体现了政治课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把《今日说法》《焦点访谈》《共同关注》等节目中报道的热点、焦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让学生以案说法、各抒己见,这样往往收益显著。
三是幽默的语言和行为是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在授课过程中不妨幽默一下,这样能使学生心情愉悦,从而使其思维更加活跃,能在谈笑风生中轻松掌
握基础知识。例如在介绍企业的相关知识过程中,涉及“自然人”“法人”“企业法人”“法人代表”等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们听得有些稀里糊涂了,我就来个幽默,说:“法人”不是人,“法人代表”才是人!同学们哈哈大笑的同时也就明白了其中奥妙。
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自主设疑、自主解疑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学生善于并敢于质疑,既围绕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这样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和突破。正如陆九渊指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为此,可以在课堂中经常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逐渐燃起思考的热情,提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问题的质量也越来越高,让学生在讨论甚至是“争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例如,在介绍《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依法保护人身权”这个知识点时,有的学生提出自己曾经在书店看书时被怀疑偷书而被书店的工作人员搜身,这是否侵权?为什么?又如,讲到市场经济机会均等原则时,某学生提出专卖店是机会均等吗?你专卖了某品牌,我在同个地方就不能卖了呀!此问题提得真好,大家纷纷思考,最后有人发现了奥妙:在申请专卖时机会就已经是均等的了。原来如此!这些让学生自主设疑、自主解疑的教学例子举不胜举,往往“一击石激起千层浪”,有时看到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我却只站在一旁欣赏“杰作”。
3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
学习贵在知行统一,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要想达到“我学会”,还要“我会学”,更要“我会用”的目标,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把教材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创设条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推动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中用、用中学”。例如,在学习《学会交往沟通你我》这一课时,可以进行游戏活动“瞎子与瘸子”。选择几名同学,并让他们各自选择自己最信任的一名同学组成一组。每组的两名同学进行分工,一人蒙上眼睛扮演瞎子,另一人单腿走路扮演瘸子。瞎子与瘸子相互搀扶完成规定路线,规定路线中设置相应障碍,瘸子需要提醒瞎子不要碰到障碍,瞎子需要扶着瘸子迈过障碍,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终点者获胜。完成一轮后,将同学们随机分组,重复比赛。通过互助合作活动,让同学们自主感受对他人的信任,自主培养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型结构,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或可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大胆放手,不要干预过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教学活动失去控制,教师重在指导,不包办代替,重在疏导,不放任自流,即教师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更不能错位。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这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者简介:魏晓光(1984—),女,福建长乐人,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教师,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放手;指导;疏导
法国人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活》一书中说道:“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它需要更多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而我们很多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过多适应父母设置好的条条框框,缺乏自主意见和自我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中职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中职政治课堂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提高教学实效呢?本文结合自身教学体验,略谈几点体会。
一、改变传统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然而仔细分析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方法,不难发现,这种关系的基本特征就是讲解、灌输,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被抛之脑后,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于是不可避免地怕学、厌学。面对这种情况,要求我们政治老师注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育婴式”教学,改变“粉笔 黑板”的模式,由原来的“救济式”教学转换为“开发式”教学。既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能总是给学生“做现成饭”,而应该教会学生自己掌握“做饭”的技巧。古希腊普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应该把他们当成“录音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当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想问题的时候,教师却用‘巧妙’的办法让他们摆脱思考,事实上,这样做使学生的头脑日益迟钝起来。”因此要变“讲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教师只能是“导演”,真正的“演员”始终是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自学、思考、活动,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探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灵活教学模式
1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自主学习
古人有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出热烈、和谐的教学气氛,就能产生教与学的双重效能。夸美纽斯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很关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实践证明,兴趣能有效引发学生活跃、兴奋状态,强化学生动机,培养其积极主动参与的能力。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精心设计导课,这是激发兴趣的“第一斧”。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导课会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一下子抓住学生心里的悬念,使其兴趣盎然。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典故、小品、音乐、漫画,等等。
例如,分析《经济政治与社会》中“价格与供求的关系”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借用漫画《赶不上趟》:漫画讲的是一农民看到蛋价格上涨就养鸡,等他养的鸡下蛋时市场蛋价格已经下跌,气急之下把鸡杀了,鸡杀后蛋价格又上涨了。形象、有趣的漫画使学生兴趣盎然,同学们畅所欲言,水到渠成,自然明白了价格与供求的关系。
二是结合热点、关注焦点,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要使政治课堂教学生动化、趣味化,最关键的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特别是要及时结合时政热点,关注焦点,这也是学生上政治课最有兴趣的话题,也是能使政治课经久不衰的永恒课题,更是体现了政治课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把《今日说法》《焦点访谈》《共同关注》等节目中报道的热点、焦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让学生以案说法、各抒己见,这样往往收益显著。
三是幽默的语言和行为是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在授课过程中不妨幽默一下,这样能使学生心情愉悦,从而使其思维更加活跃,能在谈笑风生中轻松掌
握基础知识。例如在介绍企业的相关知识过程中,涉及“自然人”“法人”“企业法人”“法人代表”等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们听得有些稀里糊涂了,我就来个幽默,说:“法人”不是人,“法人代表”才是人!同学们哈哈大笑的同时也就明白了其中奥妙。
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自主设疑、自主解疑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学生善于并敢于质疑,既围绕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这样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和突破。正如陆九渊指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为此,可以在课堂中经常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逐渐燃起思考的热情,提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问题的质量也越来越高,让学生在讨论甚至是“争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例如,在介绍《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依法保护人身权”这个知识点时,有的学生提出自己曾经在书店看书时被怀疑偷书而被书店的工作人员搜身,这是否侵权?为什么?又如,讲到市场经济机会均等原则时,某学生提出专卖店是机会均等吗?你专卖了某品牌,我在同个地方就不能卖了呀!此问题提得真好,大家纷纷思考,最后有人发现了奥妙:在申请专卖时机会就已经是均等的了。原来如此!这些让学生自主设疑、自主解疑的教学例子举不胜举,往往“一击石激起千层浪”,有时看到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我却只站在一旁欣赏“杰作”。
3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
学习贵在知行统一,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要想达到“我学会”,还要“我会学”,更要“我会用”的目标,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把教材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创设条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推动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中用、用中学”。例如,在学习《学会交往沟通你我》这一课时,可以进行游戏活动“瞎子与瘸子”。选择几名同学,并让他们各自选择自己最信任的一名同学组成一组。每组的两名同学进行分工,一人蒙上眼睛扮演瞎子,另一人单腿走路扮演瘸子。瞎子与瘸子相互搀扶完成规定路线,规定路线中设置相应障碍,瘸子需要提醒瞎子不要碰到障碍,瞎子需要扶着瘸子迈过障碍,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终点者获胜。完成一轮后,将同学们随机分组,重复比赛。通过互助合作活动,让同学们自主感受对他人的信任,自主培养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型结构,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或可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大胆放手,不要干预过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教学活动失去控制,教师重在指导,不包办代替,重在疏导,不放任自流,即教师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更不能错位。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这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者简介:魏晓光(1984—),女,福建长乐人,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教师,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