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广西高职院校跨境导游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与创新、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实习和实训条件难以满足跨境导游人才培养需求、学生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亟须提高等问题,提出广西高职院校跨境导游人才培养对策:实施“校企导师+学徒”模式,培养跨境导游人才;提高“双师”比例,引入有跨境行业经验的导游人才;建设全真实训室,开拓适合跨境导游人才学习成长的实习实训基地;设置第二外语,增加东南亚文化的内容,培养导游专业学生外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跨境导游 人才培养 校企导师 学徒模式 全真实训室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C-0120-02
据统计,2019年度中国海外旅行人数增加了约20%,超过了国内旅行,在广西,仅东兴口岸2019年出入境的旅游人数就达1330万人。中国—东盟旅游蓝皮书《东盟旅游发展报告(2018—2019)》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东盟双方人员往来超过5000万人次,每周3800多个航班往返于两地之间,中国是东盟地区最大客源国,同时东盟也是中国游客最喜爱的目的地之一,2018年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10大旅游目的地国家中有7个来自东盟。广西作为我国连接东盟的重要桥梁和通道,从广西出入境的人数越来越多,跨境导游人才需求的激增和广西高职跨境导游人才培养不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本文探索广西高职院校跨境导游人才的培养。
一、广西高职跨境导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跨境导游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与创新
当前,广西高职院校导游人才培养主要采用“2+1”模式和“2.5+0.5”模式。“2+1”模式,即2年在校内系统学习理论,1年到旅行社跟班学习;“2.5+0.5”模式,即2.5年的校内系统理论学习,半年的旅行社实习。这两种模式在很多专业中得到普遍应用,但并不是任何专业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十分强调实践的专业,导游人才也是要在具体实践中才能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在跨境导游人才的培养上,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导游业务的实际特点,完善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普遍缺乏跨境行业经验
调查发现,当前广西最典型的9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平均年龄为39.4岁;教师专业出身比例最高的是南宁职业技术学院(66.7%),最低的是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和北海职业学院(25%),平均值为45.6%;行业经历的比例最高的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40%),最低的是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和梧州职业学院(都是0),平均值为17.8%;“双师”比例最高的是广西职业技术学院(66.7%),最低的是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0),平均值为48.5%。
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整体年龄偏大,旅游管理专业出身的比例还不高,结构上不合理,普遍缺乏行业从业经历,“双师”比例还有待提高。
(三)高职院校实习和实训条件难以满足跨境导游人才培养要求
首先,由于当前倡导小旅行社的概念,旅行社、导游工作室规模普遍都较小,高职院校开拓的实习合作单位也有限,因此很难集中地、大批量地安排学生到条件较好、又适合跨境导游人才成长的平台实习;其次,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相对较特殊,在校内建实训基地本身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大量场地、资金等投入,而旅游管理专业在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属于边缘专业,学校在这个专业上不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当前广西大部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条件有待改善。
(四)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外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待提高
首先,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英语成绩普遍不理想,愿意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少,而且校内缺少说英语的语言环境,这导致旅游专业学生英语沟通交流能力普遍比较差;其次,广西高职院校培养的跨境导游人才主要面向东南亚国家,而部分广西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开始接收东南亚国家学生或者与东南亚国家学校开展合作办学,但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接收东南亚国家学生或者派学生到东南亚交流的并不多,目前也仅有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走在前面。最后,由于对东南亚文化、语言、风俗缺乏了解,再加上与东南亚国家学生沟通交流少,广西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差。
二、广西高职院校跨境导游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实施“校企导师+学徒”模式,培养跨境导游人才
当前广西高职院校导游人才培养主要有“校企导师+学徒”“2+1”“2.5+0.5”等模式。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广西高职院校在跨境导游人才培养中,主要实施“校企导师+學徒”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校内和校外的学习持续不中断,保证了校外学习的连续性,并且在培养的过程中可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培养,时间跨度三年,可以建立真正的师徒关系。
具体做法是:学校邀请旅游管理专业外聘导师到校授课,同时从大一开始,选录优秀旅游专业学生作为校外导师工作室学徒。目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是与南宁黄志康导游大师工作室合作,学徒期为三年,每年寒暑假及最后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学生到校外导师工作室开展实习。同时,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还借助学校的泰语和越南语师资开设旅游泰语与旅游越南语课程,帮助本专业学生打通语言关。三年中,校外与校内导师共同培养、共同指导这些学生,共同促进他们的成长。
(二)提高“双师”比例,引入有跨境行业经验的导游人才
当前,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行业从业经历,笔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具有行业从业经历的比例约为17.8%,相当于每6名旅游管理专任教师中才有1名是具有行业从业经历或者来自行业,且教师中“双师”比例也不高,平均值不到50%。旅游管理是一门十分强调实践的学科,培养跨境导游人才,需要一批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因此,当前应加大力度引入有跨境行业经验的导游人才到学校任教,提高学校“双师”比例。首先,高职院校在引进或者招聘人才时,应将至少有2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持有中级导游以上证书作为硬性条件,可适当放宽学历等条件,以免在招聘的时候设置岗位无人报考或者达不到开考比例;其次,应鼓励在岗教师积极参评“双师型”教师,对于评上相应等级的“双师”给予相应的福利待遇,并设法将“双师”作为评定职称的一个补充条件;最后,鼓励在岗教师利用寒暑假真正参与行业实践,学校在时间、资金和政策上予以保证,同时要避免高职教师的社会实践流于形式,让企业实践在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技能上发挥真正的作用。 (三)建设全真实训室,开拓适合跨境导游人才学习成长的实习实训基地
鉴于广西高职院校旅游实训条件都比较差,学校可以利用后发展优势,直接采用当前最先进的VR虚拟仿真技术建立全真实训室。全真实训室可以实现欢迎辞讲解、沿途导游、景点导游、欢送词讲解、形体训练、交际与口才、导游情景模拟、景点导游图讲解等功能。同时,学校应积极开拓新的、适合跨境导游人才成长成才的实习基地。当然,要建立全真实训室、开拓更多的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离不开高职院校的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也离不开旅游专业教师的辛勤付出。
(四)设置第二外语,增加东南亚文化的内容,培养导游专业学生外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先,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除了加强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外,还应当设置第二外语,如泰语、越南语等语言,因为广西出境旅游绝大部分是去泰国和越南等东盟国家;其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增加东南亚文化的内容,比如东南亚国家风土人情等,让学生对东南亚文化有一定的认知;最后,部分广西高职院校招收有不少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学校应该鼓励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多和他们沟通交流,最好是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关系,相互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分班、分小组时考虑把留学生融入中国学生当中。
广西作为中国的南大门,每年出入境旅游的游客很多,目前跨境导游人才明显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广西高职院校跨境导游人才培养,涉及学校、教师、旅行社、学生等方面,只有高职院校真正重视起来,教师和校外导师真正认真起来,学生真正用心起来,导游人才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王凤军.云南高职导游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7)
[2]李静.“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复合型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12下)
[3]王咪咪,徐小亮.导游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8(1下)
[4]元志朋.旅游管理專业导游方向现代学徒制教学实践探索[J].现代交际,2019(12)
[5]伍静.文化融合背景下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初探[J].科技世界,2019(34)
【基金项目】2019年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项目“面向东盟的高职‘校企双导师+学徒’跨境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9LYHZWY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汪少贤,男,湖北咸宁人,泰国国立发展管理学院管理哲学博士研究生,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教师,经济师,研究方向:旅游人力资源管理;钟卫红,女,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酒店管理。
(责编 王 一)
【关键词】高职院校 跨境导游 人才培养 校企导师 学徒模式 全真实训室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C-0120-02
据统计,2019年度中国海外旅行人数增加了约20%,超过了国内旅行,在广西,仅东兴口岸2019年出入境的旅游人数就达1330万人。中国—东盟旅游蓝皮书《东盟旅游发展报告(2018—2019)》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东盟双方人员往来超过5000万人次,每周3800多个航班往返于两地之间,中国是东盟地区最大客源国,同时东盟也是中国游客最喜爱的目的地之一,2018年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10大旅游目的地国家中有7个来自东盟。广西作为我国连接东盟的重要桥梁和通道,从广西出入境的人数越来越多,跨境导游人才需求的激增和广西高职跨境导游人才培养不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本文探索广西高职院校跨境导游人才的培养。
一、广西高职跨境导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跨境导游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与创新
当前,广西高职院校导游人才培养主要采用“2+1”模式和“2.5+0.5”模式。“2+1”模式,即2年在校内系统学习理论,1年到旅行社跟班学习;“2.5+0.5”模式,即2.5年的校内系统理论学习,半年的旅行社实习。这两种模式在很多专业中得到普遍应用,但并不是任何专业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十分强调实践的专业,导游人才也是要在具体实践中才能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在跨境导游人才的培养上,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导游业务的实际特点,完善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普遍缺乏跨境行业经验
调查发现,当前广西最典型的9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平均年龄为39.4岁;教师专业出身比例最高的是南宁职业技术学院(66.7%),最低的是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和北海职业学院(25%),平均值为45.6%;行业经历的比例最高的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40%),最低的是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和梧州职业学院(都是0),平均值为17.8%;“双师”比例最高的是广西职业技术学院(66.7%),最低的是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0),平均值为48.5%。
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整体年龄偏大,旅游管理专业出身的比例还不高,结构上不合理,普遍缺乏行业从业经历,“双师”比例还有待提高。
(三)高职院校实习和实训条件难以满足跨境导游人才培养要求
首先,由于当前倡导小旅行社的概念,旅行社、导游工作室规模普遍都较小,高职院校开拓的实习合作单位也有限,因此很难集中地、大批量地安排学生到条件较好、又适合跨境导游人才成长的平台实习;其次,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相对较特殊,在校内建实训基地本身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大量场地、资金等投入,而旅游管理专业在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属于边缘专业,学校在这个专业上不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当前广西大部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条件有待改善。
(四)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外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待提高
首先,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英语成绩普遍不理想,愿意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少,而且校内缺少说英语的语言环境,这导致旅游专业学生英语沟通交流能力普遍比较差;其次,广西高职院校培养的跨境导游人才主要面向东南亚国家,而部分广西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开始接收东南亚国家学生或者与东南亚国家学校开展合作办学,但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接收东南亚国家学生或者派学生到东南亚交流的并不多,目前也仅有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走在前面。最后,由于对东南亚文化、语言、风俗缺乏了解,再加上与东南亚国家学生沟通交流少,广西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差。
二、广西高职院校跨境导游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实施“校企导师+学徒”模式,培养跨境导游人才
当前广西高职院校导游人才培养主要有“校企导师+学徒”“2+1”“2.5+0.5”等模式。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广西高职院校在跨境导游人才培养中,主要实施“校企导师+學徒”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校内和校外的学习持续不中断,保证了校外学习的连续性,并且在培养的过程中可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培养,时间跨度三年,可以建立真正的师徒关系。
具体做法是:学校邀请旅游管理专业外聘导师到校授课,同时从大一开始,选录优秀旅游专业学生作为校外导师工作室学徒。目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是与南宁黄志康导游大师工作室合作,学徒期为三年,每年寒暑假及最后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学生到校外导师工作室开展实习。同时,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还借助学校的泰语和越南语师资开设旅游泰语与旅游越南语课程,帮助本专业学生打通语言关。三年中,校外与校内导师共同培养、共同指导这些学生,共同促进他们的成长。
(二)提高“双师”比例,引入有跨境行业经验的导游人才
当前,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行业从业经历,笔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具有行业从业经历的比例约为17.8%,相当于每6名旅游管理专任教师中才有1名是具有行业从业经历或者来自行业,且教师中“双师”比例也不高,平均值不到50%。旅游管理是一门十分强调实践的学科,培养跨境导游人才,需要一批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因此,当前应加大力度引入有跨境行业经验的导游人才到学校任教,提高学校“双师”比例。首先,高职院校在引进或者招聘人才时,应将至少有2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持有中级导游以上证书作为硬性条件,可适当放宽学历等条件,以免在招聘的时候设置岗位无人报考或者达不到开考比例;其次,应鼓励在岗教师积极参评“双师型”教师,对于评上相应等级的“双师”给予相应的福利待遇,并设法将“双师”作为评定职称的一个补充条件;最后,鼓励在岗教师利用寒暑假真正参与行业实践,学校在时间、资金和政策上予以保证,同时要避免高职教师的社会实践流于形式,让企业实践在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技能上发挥真正的作用。 (三)建设全真实训室,开拓适合跨境导游人才学习成长的实习实训基地
鉴于广西高职院校旅游实训条件都比较差,学校可以利用后发展优势,直接采用当前最先进的VR虚拟仿真技术建立全真实训室。全真实训室可以实现欢迎辞讲解、沿途导游、景点导游、欢送词讲解、形体训练、交际与口才、导游情景模拟、景点导游图讲解等功能。同时,学校应积极开拓新的、适合跨境导游人才成长成才的实习基地。当然,要建立全真实训室、开拓更多的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离不开高职院校的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也离不开旅游专业教师的辛勤付出。
(四)设置第二外语,增加东南亚文化的内容,培养导游专业学生外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先,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除了加强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外,还应当设置第二外语,如泰语、越南语等语言,因为广西出境旅游绝大部分是去泰国和越南等东盟国家;其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增加东南亚文化的内容,比如东南亚国家风土人情等,让学生对东南亚文化有一定的认知;最后,部分广西高职院校招收有不少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学校应该鼓励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多和他们沟通交流,最好是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关系,相互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分班、分小组时考虑把留学生融入中国学生当中。
广西作为中国的南大门,每年出入境旅游的游客很多,目前跨境导游人才明显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广西高职院校跨境导游人才培养,涉及学校、教师、旅行社、学生等方面,只有高职院校真正重视起来,教师和校外导师真正认真起来,学生真正用心起来,导游人才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王凤军.云南高职导游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7)
[2]李静.“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复合型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12下)
[3]王咪咪,徐小亮.导游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8(1下)
[4]元志朋.旅游管理專业导游方向现代学徒制教学实践探索[J].现代交际,2019(12)
[5]伍静.文化融合背景下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初探[J].科技世界,2019(34)
【基金项目】2019年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项目“面向东盟的高职‘校企双导师+学徒’跨境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9LYHZWY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汪少贤,男,湖北咸宁人,泰国国立发展管理学院管理哲学博士研究生,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教师,经济师,研究方向:旅游人力资源管理;钟卫红,女,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酒店管理。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