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yida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以疑促学方能求索而创新。教师有意识地地设疑,使学生生疑、再去解疑,往复循环,最终形成习惯。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质疑解惑能力
  我国自古就有“疑而引思,思而求所”的论断。目前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懒于思考,对数学知识和规律不求甚解,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去大胆质疑,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的设疑、学生的质疑,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驱动力,可以对学生创新思维起到发散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疑促学,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老师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心与心的融合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努力地营造一种质疑互动的学习氛围,不仅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而且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现浅谈如下:
  一、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敢于质疑
  好奇求索是学生的天性,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给他们创设质疑情景,鼓励他们大胆质疑。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心求探索。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的概念时,教师通过PPT、flash演示“平移与旋转”的动态变化图,可以让学生思考“方向”“距离”起什么作用,这二者缺一行不行,并在动态情景图中质疑图形的位置变了,为什么形状不变?质疑情景会让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并勇于探索。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练习时,创设一组“找伙伴”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比较两组算式:由(75+25)×4和75×4+25×4的结果都是400,得到两种等式,算式1:(75+25)×4=75×4+25×4,算式2:75×4+25×4=(75+25)×4,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两种算式提出质疑,并敢于质疑,这时就会有一部分学生把算式2看作是运用了乘法结合律,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思维错觉呢?这是因为括号常常表示结合,教师以括号为条件,并通过两组相关数据让学生对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作出分析、探究,并发现:(1)这种类型的算式实际上就是等式的左右两边调换了位置(2)括号的结合实际上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用加法(3)对比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运算符号,乘法结合律中的算式是三个数相乘,没有加法运算。以上几点的对比和分析让学生明白:括号与“结合”之间的联系,括号在这里代表的是一种合并的简便运算,与乘法结合律的结合没有一定的关系。由情境而好奇,由好奇而敢于质疑,因质疑而思考,学生在探究、解惑的基础上终于明白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区别。设情促疑,以疑促学,在教学中只有努力创设质疑情境,学生才会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
  二、运用质疑策略,让学生善于质疑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学生能够高效的学习,要树立质疑意识,运用“质疑”策略,多多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后质疑,质疑后寻规律,在规律中总结出一个正确的知识框架体系,并运用不同的质疑方法、寻找相应的策略,如加强对比质疑、猜测质疑、逆向质疑的运用,让学生善于质疑。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二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中,教师在补充练习时,设计了这样一组对比练习:下面两组算式“201÷25=?”和“20.1÷2.5=?”,它们的商相等吗?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得到商相等。“同学们猜想一下当商是整数时,它们的余数相等吗?”当一部分学生猜测余数相等时,另外一部分学生会有不同意见,并质疑: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商虽然不变,但余数不是商,余数就不一定相等。这时我会引导学生运用质疑策略,让学生想一想被除数、除数、商以及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并适时引导,让学生对质疑的问题去逐步解决。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质疑解惑的方法,如:学生1,列竖式计算,201÷25的余数1在个位,表示1个1,20.1÷2.5的余数1在十分位,表示1个0.1;学生2,用被除数减去整数商乘除数结果得余数,201-25×8=1,20.1-2.5×8=0.1;学生3,整数商乘除数加余数等于被除数,验证:2.5×8+1=21和20.1不相等,所以余数不相同。中、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已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猜想、去质疑、去尝试、去得出结论。课堂上只有让学生通过质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教师运用生疑、质疑的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验证,从而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
  三、以疑促学养成习惯,让学生乐于质疑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质疑习惯是新课程教学的典型特征。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质疑,教师善于解疑。在学生的互相质疑中,通过推理、验证、积极合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疑能促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通过互动,利用别人好的建议来修正自己的观点,这种认知的重建,促进了思维深层次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次品”时,一是将待测的物品平均分成三份,二是尽量平均分,这样找次品称的次数最少,比如9个物品,可以分成(3,3,3)找次品稱的次数最少是2次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质疑的习惯,有的学生立马提出质疑,“像8不能平均分怎么办?”通过学生的质疑课堂气氛立马活跃起来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对比探究,从而发现:不能平均分的待测物品,使分的每一组的数量尽量接近,也就是尽量平均分,如8(3,3,2)。巧妙运用质疑、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四、把控质疑的节奏,师生合作质疑
  课堂教学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质疑以后,教师可能随时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境,因此教师在课前必须要做足功课,要知道学生对哪些事情感兴趣、以趣设疑,层层把控,掌握好课堂教学质疑的节奏和力度,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通常喜欢一个问不倒的老师,丰富自己的阅历,做到知己知彼百问不穷。对于学生的质疑或困惑,教师一时无法正确回答时,教师不能敷衍草率作答,更不可躲闪回避。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时,有个学生问:泰国可能下雪吗?有的学生说我去过泰国,“泰国不下雪”,这时课堂上又出现了质疑的声音,“高山多积雪”“泰国也有高山,高山上不下雪吗?”质疑、争论就此展开,课堂讨论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时教师要把控住质疑的节奏,我就说:“老师没有去过泰国,对于泰国不太了解,老师觉得泰国可能会下雪,也可能不会下雪,对于这个问题老师现在不能确定但同学们质疑的这个问题,我们在回答时要以具体的地理条件和环境去分析,等下课后,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去查阅资料,寻找到相关数据后,再去确定答案,好不好?”所以对待超越课本的知识,教师一定要认真回应,要把课堂质疑的情境拉回到课本,不能跑偏,也不能扼杀同学们创新质疑的能力,控制课堂节奏,提高应变能力,课下继续探讨,把质疑的问题落到实处。在质疑互动的课堂上,学生是质疑解惑的主体,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偏离”及时调整,还要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只有把握好质疑的力度和节奏,课堂合作才能更好体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在质疑求的过程中全面合作的能力。
  如何更好利用课堂质疑这一教学手段,更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是我们今后将继续思考和探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宋慧.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探究.基础教育研究,2014(16):3435.
  〖2〗刘影,王威.浅谈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新时代教育》,2015.
  〖3〗高建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96.
其他文献
创造社作为新文化运动发轫期的重要社团,其与青年的关系颇值得研究。本论文以袁家骅、顾绶昌、朱谦之等青年学生的创作、思想及其与创造社的交往为对象,讨论这个问题。袁家骅
在当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能够认识到素质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过程中,积极有效地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来辅助作文教
摘要:STEAM教育强调学科的多维性,主张打破学科领域边界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基于STEAM教育理念开发小学编程校本教材,有助于学生建构程序的整体开发过程,发展综合能力。文章从STEAM应用特征和STEAM思维培养两个角度,论述基于STEAM教育理念开发小学编程校本教材的具體实践。  关键词:STEAM教育编程校本教材  STEAM教育强调学科的多维性,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
传统数学课教学方法对待课前预习通常要求学生背概念、看例题。这对缺乏自学能力的小学生来说具有难度。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迎来微时代,微课在教学当中得以广泛运用。微
5月6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的西域巴达木餐厅里,电磁灶上煮着拉面、电烤炉上烤着羊肉串,吸引了很多新老顾客。一周前,城区供电公司员工为这家餐厅接通了外电源,让餐
分层导学作为教学手法中得一种合理规划可以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减少了“打酱油”现象的出现。这完全符 合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与此同时分层导学也成了许
语文教育不仅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家庭也要发挥积极的作用。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 智力发育速度较快,是对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的变化,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普遍。 农村小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正确,严重影响学校教育
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笑与泪,经历与成长”,意在引导学生阅读与儿童成长相关的中外经典小说。这是对本册“小说”单元的拓展和延伸。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走进书中主人公的生活,与主人公一起分享欢笑和喜悦,经历磨难与痛苦,从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教材推荐的小说是《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这三本书都是讲述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成长经验,非常适合六年级的学生阅读。   安排的语文要素是“学习
白璧德在中国有两派弟子:"守旧派"代表学衡派及"新派"文人梁实秋。在一般研究者看来,二者似乎分属截然对立的两派,但是他们却因白璧德的国际人文主义思想走在一起,共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