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微时代以数字传媒技术为基础,以迅捷丰富的信息传播为主要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们应顺应微时代的教学特点,接受微时代的挑战,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加大对思政课教学软硬件的投入,积极推动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向前发展。
关键词:微时代;思政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032-02
微时代是科技创新的产物,它以数字传媒技术为基础,以迅捷丰富的信息传播为主要方式,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1]。现在贵州高校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而且绝大多数还使用的是智能触屏手机。他们平常很少看电视、读报纸,获取信息的手段大多是通过手机。可见,手机媒体正影响和改变着当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2]。微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特点
1.教学内容碎片化、丰富
微课教学是一种碎片化教学,针对具体知识点设计的微视频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即可以利用各种碎片时间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上观看学习。老师平常上课时多以文字表达为主,比如教案、PPT等,而微课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将画面和声音传递给受众,受众也可以及时记录、表达和分享自己的心情和见闻。相比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也可获得全方位的视听体验,教学效果更好。清华大学研发出的中文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慕课”)平台,于2013年10月10日正式启动,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任何拥有上网条件的学生均可通过该平台,在网上学习课程视频,手机下载APP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2.教学方式即时、互动性强
与传统课堂相比,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快捷。通过网络,鼠标一点,就可以将信息发送给他人,实现与他人的即时交流,沟通无处不在。学堂在线中的讨论区,学生可以就学习的体会拟定主题发帖,很快就会有其他学习者回复,大家相互间进行探讨,老师也可以给予评价和反馈,实现了大家观看MOOC视频后的线上即时交流,互动性强。
3.教学目标明确,便于自主学习
微课将知识点碎片化处理了,所以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教师针对性地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条理性强,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一遍听不懂,可以再看第二遍,甚至第三遍。
二、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1.学生易沉迷网络,虚拟和现实不分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十八九岁,自制力差,加上网络世界里信息量大,游戏资源丰富,很容易沉迷网络,导致虚拟和现实不分。开心农场、开心消消乐、英雄联盟、征途2等游戏不知让多少大学生荒废了宝贵读书时光。现在很多学生上课都无法自制地拿出手机玩耍,更有高校为制止此种现象,在教室准备布袋以供学生存放手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在台上讲课,你却在台下玩手机”。
2.鱼龙混杂,学生判断力有限
网络世界无奇不有。2015年10月27日,网上出现著名词作家阎肃去世的假消息,引发广大网民关注。歌唱家于文华在微博发文哀悼。然而随后,消息被证实为假的,于文华向阎肃及家属致歉。任志强,著名地产商,就曾因在微博中发表“党民对立”错误言论,遭封停账号。大学生阅历有限,面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网络世界,他们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3.思政课教师主导地位受挑战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主体。然而,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很难将一门课从头到尾讲解得都具有深刻性和新颖性[3]。微课可以让思政课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专长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在微课教学平台学习。此时,教师由课堂教学唯一的主宰者变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另外,放水养鱼难免泥沙俱下,网络空间
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导致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话语在网络上传播,滋生了网络负能量。这种负能量与思政课老师所倡导正能量不相符,容易抵消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削弱教师的主体地位。
三、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措施
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思维方式和手段都需要相应调整,“低头族”无形中削弱教师授课的积极性、破坏了教室课堂纪律的严肃性。为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针对微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创新已迫在眉睫。
1.改变教学观念,重点在老师
我们的老师大都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老师出题,参照标准答案,超过60分,学生就能及格。但这种模式很容易滋生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临时抱佛脚,“60分万岁”现象。微时代高校思政课老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打破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打破标准答案考试。高校思政课老师不仅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避免假大空的说教,还要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没有时间去玩游戏。
2.多和学生交流,关注其思想动态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型,面对纷杂的网络世界,他们往往举棋不定,也容易误入歧途。尤其理工科的学生,他们常常觉得学好专业知识就行了,思政课成了他们眼中的副课。主动利用新媒体和学生进行沟通,及时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善于和学生交往,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提高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认同度。
3.学校应加大对思政课教学软硬件的投入
学校大刀阔斧地推行思政课教学改革,还应该加大对思政课教学软硬件的投入。比如录制微课,学校应提供专门的录制场所,并提供宽松的录制时间,让老师有时间就可以去录制,而不受录制场所开放时间的限制,另外,视频录制好后,最好还有专门的老师能帮忙剪辑和完善,毕竟思政老师又不是万能的,以期提升录制视频的效果。学校应参照《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每学年至少安排1/4的思政课专任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活动,思政课专任教师每人每4年至少1次进行脱产或半脱产进修。笔者所在的学校年轻教师偏多,积极进行国际合作交流,就是要解决老师国际视野不宽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芳芳,朱宏炜.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解析[J].青年与社会,2013,(7):38—39.
[2]詹志华,董皓.高校思政课堂手机媒体管理策略审思[J].教育评论,2015,(11):90—94.
[3]张敏.“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3):55—59.
关键词:微时代;思政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032-02
微时代是科技创新的产物,它以数字传媒技术为基础,以迅捷丰富的信息传播为主要方式,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1]。现在贵州高校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而且绝大多数还使用的是智能触屏手机。他们平常很少看电视、读报纸,获取信息的手段大多是通过手机。可见,手机媒体正影响和改变着当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2]。微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特点
1.教学内容碎片化、丰富
微课教学是一种碎片化教学,针对具体知识点设计的微视频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即可以利用各种碎片时间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上观看学习。老师平常上课时多以文字表达为主,比如教案、PPT等,而微课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将画面和声音传递给受众,受众也可以及时记录、表达和分享自己的心情和见闻。相比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也可获得全方位的视听体验,教学效果更好。清华大学研发出的中文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慕课”)平台,于2013年10月10日正式启动,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任何拥有上网条件的学生均可通过该平台,在网上学习课程视频,手机下载APP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2.教学方式即时、互动性强
与传统课堂相比,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快捷。通过网络,鼠标一点,就可以将信息发送给他人,实现与他人的即时交流,沟通无处不在。学堂在线中的讨论区,学生可以就学习的体会拟定主题发帖,很快就会有其他学习者回复,大家相互间进行探讨,老师也可以给予评价和反馈,实现了大家观看MOOC视频后的线上即时交流,互动性强。
3.教学目标明确,便于自主学习
微课将知识点碎片化处理了,所以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教师针对性地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条理性强,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一遍听不懂,可以再看第二遍,甚至第三遍。
二、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1.学生易沉迷网络,虚拟和现实不分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十八九岁,自制力差,加上网络世界里信息量大,游戏资源丰富,很容易沉迷网络,导致虚拟和现实不分。开心农场、开心消消乐、英雄联盟、征途2等游戏不知让多少大学生荒废了宝贵读书时光。现在很多学生上课都无法自制地拿出手机玩耍,更有高校为制止此种现象,在教室准备布袋以供学生存放手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在台上讲课,你却在台下玩手机”。
2.鱼龙混杂,学生判断力有限
网络世界无奇不有。2015年10月27日,网上出现著名词作家阎肃去世的假消息,引发广大网民关注。歌唱家于文华在微博发文哀悼。然而随后,消息被证实为假的,于文华向阎肃及家属致歉。任志强,著名地产商,就曾因在微博中发表“党民对立”错误言论,遭封停账号。大学生阅历有限,面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网络世界,他们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3.思政课教师主导地位受挑战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主体。然而,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很难将一门课从头到尾讲解得都具有深刻性和新颖性[3]。微课可以让思政课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专长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在微课教学平台学习。此时,教师由课堂教学唯一的主宰者变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另外,放水养鱼难免泥沙俱下,网络空间
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导致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话语在网络上传播,滋生了网络负能量。这种负能量与思政课老师所倡导正能量不相符,容易抵消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削弱教师的主体地位。
三、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措施
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思维方式和手段都需要相应调整,“低头族”无形中削弱教师授课的积极性、破坏了教室课堂纪律的严肃性。为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针对微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创新已迫在眉睫。
1.改变教学观念,重点在老师
我们的老师大都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老师出题,参照标准答案,超过60分,学生就能及格。但这种模式很容易滋生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临时抱佛脚,“60分万岁”现象。微时代高校思政课老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打破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打破标准答案考试。高校思政课老师不仅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避免假大空的说教,还要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没有时间去玩游戏。
2.多和学生交流,关注其思想动态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型,面对纷杂的网络世界,他们往往举棋不定,也容易误入歧途。尤其理工科的学生,他们常常觉得学好专业知识就行了,思政课成了他们眼中的副课。主动利用新媒体和学生进行沟通,及时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善于和学生交往,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提高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认同度。
3.学校应加大对思政课教学软硬件的投入
学校大刀阔斧地推行思政课教学改革,还应该加大对思政课教学软硬件的投入。比如录制微课,学校应提供专门的录制场所,并提供宽松的录制时间,让老师有时间就可以去录制,而不受录制场所开放时间的限制,另外,视频录制好后,最好还有专门的老师能帮忙剪辑和完善,毕竟思政老师又不是万能的,以期提升录制视频的效果。学校应参照《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每学年至少安排1/4的思政课专任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活动,思政课专任教师每人每4年至少1次进行脱产或半脱产进修。笔者所在的学校年轻教师偏多,积极进行国际合作交流,就是要解决老师国际视野不宽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芳芳,朱宏炜.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解析[J].青年与社会,2013,(7):38—39.
[2]詹志华,董皓.高校思政课堂手机媒体管理策略审思[J].教育评论,2015,(11):90—94.
[3]张敏.“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3):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