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选举结果及选后两岸情势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kyl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英九的胜选说明,与大陆对抗不符合台湾的根本利益。台湾虽然在安全上靠美国,但是,台湾不会因此而随着美国起舞。
  
  对于 2012年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马英九能否连任备受大家关注。1月14日晚,选举结果出炉,马英九获得连任,台海两岸都大松了一口气。原来十分胶着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情,最后却是马英九以80万票的较大比分胜出,其根本原因何在?选后两岸关系在政治层面是否会有所突破? 随着美国战略重心的调整,美国加大在两岸事务上的干预是否会扭转两岸和平发展的趋势?
  
  新的民情促成马英九胜选
  站在岛内的角度来看,马英九胜选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岛内多数民众感受到了两岸和平发展取得的初步成果,进而支持马英九当局继续走两岸和平发展道路。马英九胜选是这样的民意的一次集中体现。
  应该说,四年来两岸关系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局面促使台湾出现新的民情。
  一是南台湾民意发生变化,绿营县市长、企业家随之改变他们在两岸关系上的既往政策。南台湾极具代表性的政治人物、在高雄执政九年的前高雄县长杨秋兴公开赴大陆参访,支持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并担任马英九的地方辅选顾问;原挺扁企业家林义守、高雄市长陈菊都表示支持两岸和平发展、认同目前两岸关系的现状。对台湾民众有利的氛围开始在南台湾社会发酵,逼着绿营县市长对两岸关系重新表态。
  二是岛内多数民众对两岸和平发展有了切身利益上的体会和更多的期待,对两岸交流与和平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初步形成共识。“陆委会”民调显示,49.4%的民众认同“九二共识”作为两岸推进制度化协商的政治基础;近60%的民众不认为ECFA有“矮化主权”的问题,且近70%的民众认为这个协议有助维护台湾利益;51.7%的民众不认为“‘九二共识’只是国共之间的共识”的说法;84.4%的民众支持两岸继续透过制度化协商处理两岸交流问题。这些数字显示,岛内多数民众支持马英九当局的大陆政策,认同两岸和平发展方向和“九二共识”基础上的两岸协商。
  选举期间,国、民两党围绕“九二共识”路线争论非常激烈,马英九的胜选,应是岛内民众通过比较,依据切身体会,做出的慎重选择。
  马英九以“九二共识”为基础的两岸和平、稳定、“台湾利益优先”政策和“外交休兵”政策建构起来的“两岸与外交的良性循环”,经过四年的实践,岛内多数民众是肯定的。因为,它的确是以民众的经济生活、生存尊严为核心,找到了一条与大陆在基本政治互信基础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正确道路。在这一点上,马英九当局实际上已经和大陆共同建立起了一个两岸之间的“民主协商模式”。
  相较于已有成果、未来更有希望的国民党两岸政策路线而言,民进党的路线不脱“台独”本质,而“台独”是两岸关系冲突、区域安全不稳的最大乱源,这是让希望两岸和平稳定的岛内民众、与两岸发展经济关系的国际社会最不放心的地方。蔡英文提出的所谓“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延续前朝政策”,“台湾共识”,“民主协商”,“大联合政府”等两岸政策路线,让人心里不踏实,不能起到稳定两岸关系的作用。其危害就像马英九所言,在全球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如果两岸关系再不稳定,再爆发冲突,就有如两列火车对撞台湾,那个惨景是大家能够想象的。而马英九若当选,大家都松一口气(前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包道格语)。选前岛内多个极具份量的工商企业界领导人纷纷选边站,公开支持马英九连任,并表态支持“九二共识”,要求两岸继续“和平稳定”,更明确揭示了岛内民意对国、民两党路线的取舍。
  
  两岸和平发展局面将得到巩固
  站在两岸关系的角度上看,由于选后岛内蓝绿政治力量对比差距不大、国际经济前景不乐观、美国调整战略重心等诸多因素,必然带来两岸关系的复杂局面,两岸关系既有新的机会,也有新的挑战。
  马英九胜选后,两岸和平发展局面将得到巩固,但是两岸关系无论在经济合作、制度协商,还是深入巩固政治基础、增进政治互信上,都将面临更多的难题与挑战。
  首先,两岸和平发展局面会得到巩固。两岸和平发展之路的延续是国民党寻求执政正当性的要求。这条道路是岛内多数民众的慎重选择,民众通过投票授权马英九当局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而民生问题依然是国民党日后政权能否延续和选民能否继续支持的核心问题。国民党当局要解决更多的民生问题,就必须巩固、深化两岸和平发展局面,取得两岸关系上更多的突破。此外,国际经济情势的不乐观客观上促使马英九当局必须保持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
  其次,两岸有政治商谈的可能性。
  一是经贸关系中的政治层面的商谈已经不可避免。两岸经贸合作越深入,相关协议越会碰触到彼此“身份”、制度、法律等问题,这些政治层面的商谈不可避免。两岸经贸关系中政治层面的突破,主要是看ECFA的后续协议商谈情况,而投资保障协议的商谈是个指标。
  二是有就“和平协议”、“国际空间”问题进行商谈的可能性。这是马英九既定政策目标。马英九早在2008年10月接受外媒专访时,就提出了在任期间的四大政策目标,其中大三通和两岸经济正常化基本完成,余下的就是“和平协定”的签署与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商谈这两大目标。
  相较“和平协议”的签署,台湾“国际空间”问题因涉及面较为单一,是两岸交往中最敏感、也最易爆发冲突的地带。就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两岸将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维持政治互信,在国际社会中的互动也将继续保持过去四年累积的默契,延续既有模式。而过去四年,两岸“外交休兵”在一定程度上让岛内民众感受到了大陆的善意与诚意,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敌意,这为未来两岸先就台湾“国际空间”问题进行商谈,就互动模式、协商机制等达成两岸共识,提供了参考和民意基础。
  三是两岸“和平协议”的签署有可能成为国民党2016年寻求连续执政的诉求。马英九在第二任期可能在两岸缔结“和平协定”的目标上加大力度,完成其两岸和平发展制度化的政策目标。这从他在选举中提出“和平协议”议题就能看出来。但是“和平协议”一经提出,就遭到民进党的激烈攻击,马英九提出的“公投”决定论又使其自缚手脚,加大了“协议”签署的难度。因此,在岛内情势尚需寻求更为成熟的运作条件的情况下,马英九要做的应该是先推动两岸互设“综合性的办事处”,目的是强化“机制对机制、官员对官员”的互动关系,“促使大陆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在第二任四年岛内社会的讨论、运作中,累积民意基础;通过两岸智库、学者的交流磨合,争取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的支持,然后在2016年时将签署“和平协议”做为国民党下任候选人的政见提出。
  再次,两岸签署文化协议的可能性较大。2011年,马英九当局始终以“目前看来没达到这个阶段”为由明确拒绝两岸签署文化协议。分析其中原因,大体有三:其一,台湾当局目前文化交流合作的重点在文化产业利益,现有协议已基本能解决台湾方面在文化交流领域中遇到的问题;它关注的下一个议题是签署两岸出版业的协议。其二,台湾当局认为,签署文化协议要建立在双方文化的彼此认同之上,目前岛内民众无论是在历史价值观还是政治价值观上,与大陆社会的差异相当明显,民调显示岛内民众对大陆社会的认同度也相当低。其三,岛内对中华文化与“台湾文化”关系的认知也有相当大分歧,它本来就关涉彼此“身份”认定问题,加之选举年也容易给民进党攻击口实。因此,2011年马英九当局对签署文化协议的动力不足。而选举结束后,马英九明确表示,支持两岸文化交流正常化,已经准备好两岸之间签署相关协议,使得这一问题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虽然在马英九下一个执政四年,两岸和平发展的局面将得到巩固,但也应看到,国民党会面临来自岛内的强大阻力,两岸关系能否有新的突破还须视台湾内部情势而定。根据选举结果,蔡英文仍然拿到600多万选票,台联党也取得9%以上的得票率,说明民进党、“台独基本教义派”等“独派”团体对马英九施政的干扰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随着两岸关系的进展,使马英九当局面对更为凌厉的“倾中”攻击,马英九的任何新政在岛内的推动将会遇到更严重的阻碍。
  
  注意两岸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对于外部因素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马英九成功连任后,美国不会对中国崛起下的两岸关系动向袖手旁观,插手两岸事务的机会与空间在扩大。
  从美国方面看,马英九连任后,将中国作为积极防范对象必定使其继续加大力度对中国进行操控、影响。不久前,美国已经扩增美台官方对话管道。2011年10月“维基解密”曝出,马英九执政后,美国首次在国防部之外,主动增设国务院的美台政军对话,主要侧重在对台政治方面的关切。该对话机制美方由东亚局、政军事务局共同主办,台方由“外交部北美司司长”负责,“显示美方对台政治关系的重视,以及双方关系的提升”。此外,美国显得更加迫切地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台湾当局的两岸、对美政策。2012年1月11日,前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处长包道格、前美国亚太副助理国务卿祈归慕与知名东亚安全学者史帝夫高森组成的台湾选举观察团抵台,高调拜会马、蔡竞选总部,并将在选后与岛内智库就岛内选后内外情势进行闭门研讨会。
  随着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及其国防战略重点转移,针对中国重新强化岛链威慑后,台湾与美国的军事关系将会重新强化:一方面,台湾当局将主动要求售台更先进的武器装备,增强自身军事实力;另一方面,与美国的战略调整相配合,美国对台军售也会增加,台美关系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从台湾方面看,马英九连任后,台湾朝野政治人物将对美国等国提供更多插手两岸事务的机会。2011年,“维基解密”继续曝出岛内蓝绿政治人物纷纷向美国交心,蓝绿两党也围绕大选展开争取美日等国支持的海外较量,马英九当局不断呼吁美国向台湾出售更先进的武器,在阐释“和平协议”时不断强调“不能忽略国际社会的支持”。这些举动都说明台朝野政党对美国等国的重视,也就更增加了外部势力插手两岸事务的机会。
  然而,美国加大对两岸政治关系的介入度,并不足以扭转两岸和平发展的大趋势,马英九当局也不甘于做美国遏制中国的马前卒或牺牲品。
  马英九的胜选说明,与大陆对抗不符合台湾的根本利益。目前,大陆周边除极少数国家之外,都奉行经济靠大陆、安全靠美国的分裂行为模式,台湾地区也不例外。但是,马英九没有蒋介石反攻大陆的企图,因此不会随着美国而起舞,白白牺牲自己去充当美国遏制大陆的马前卒。而且,两岸签署ECFA协议之后,各国更加重视台湾所扮演的进入大陆的门户角色,以及台湾在大陆所享有的“特权”,因此,台湾一方面更会乐见两岸在和平发展下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也会促成含括两岸在内的区域、全球经济利益链的形成,这有利于国际社会层面上两岸和平发展格局的巩固、强化。
  
  两岸关系将进入新的复杂阶段
  如果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破冰之旅”是为国民党走出两岸和平发展道路的第一步指出方向,那么,马英九的执政八年或许重在为两岸关系沿着这样的道路和方向前进奠定基础,当民意已经选定国民党的两岸路线和方向之后,如果民进党不做重大政策、理念、乃至史观的根本反思,国民党在岛内将有连续执政的可能性。
  总之,2012年后,两岸关系将进入新的复杂阶段。面对岛内蓝绿政治力量对比差距不大、国际经济前景不乐观、美国调整战略重心等诸多因素带来的复杂局面,大陆需要有更坚强的实力与自信、更高的智慧、更为宽广的胸襟,以及更为灵活务实的策略,才能牢固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导权和大方向,把握机会,克服困难,落实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政策,推动两岸关系向着统一的目标迈进。
  
其他文献
中东:“娜拉出走以后”  “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遗留给世人的经久未衰的这个命题,如今放在剧变狂潮后的中东同样适用。任何一场革命,或者说更改甚至抛弃原有制度和秩序的变革,毫无疑问都是令人热血沸腾、意气昂扬的,给予人无穷希望,同时又使人抱持焦虑问号,但只有革命之后的安排抑或选择,才能够将持续了近两年的“阿拉伯之春”推向高潮。  革命后的角逐和跌宕起伏的革命本身一样扣人心弦。5月
10月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提名现任美联储副主席珍妮特·耶伦担当下一任美联储主席。获得参议院认可后,耶伦将成为美联储百年历史上首位女主席。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女总裁拉加德。美联储和IMF,对全球货币金融领域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两位女“掌门”如何当家以及其间的相互协调,就格外引人关注。  拉加德临危受命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活动和贸易
19世纪的太空画媲美NASA照片  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近日公布了一组由19世纪太空艺术家特鲁夫洛所创作的太空画,其中一些画的精确度堪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拍摄的太空照片媲美。  在特鲁夫洛生活的年代,太空摄影技术还十分落后,拍出的图片模糊不清,于是哈佛大学天文台雇佣特鲁夫洛创作太空画。他通过高倍望远镜观测太空,共绘制了7000幅太空画,为当时的人们展示出了较为清晰的天体形象。为了表达对特鲁夫
与国内总统选举中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相比,奥巴马在掌控世行行长选举上却分外有把握。当现任世行行长佐利克宣布不再寻求连任的同一天,美国财长盖特纳也发表声明表示,美国将在几周内推出候选人接替佐利克。确实,是“接替”,而不是参选。美国国内公职的激烈竞争与国际机构领导人选举的走过场,在同一个国家内如此平顺地衔接在一起,又尽可能做到泾渭分明。内外有别的惟一界限就在于国籍。在提名截止的最后一刻,奥巴马推荐韩裔美
实际上,不但迪拜,首都阿布扎比也是奢华成风,包括特大、超大建筑在内的房地产一度很是红火。    “八星级饭店”    阿布扎比有一座酋长宫殿,被认为是世界上迄今“惟一的八星级饭店”。早在2005年3月,即酋长宫殿正式对外开业的第一个星期,笔者踏访了这家耗资30亿美元的超级饭店,至今印象深刻难忘。  酋长宫殿位于阿布扎比海滨大道上,与我当时入住的希尔顿饭店隔街相望。希尔顿饭店是正宗的五星饭店,已经够
在东南亚的现代政治舞台上,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无疑是一位敢做敢为、敢怒敢言的国务活动家。但据我近距离观察,他同时也是一个贴近百姓、个性鲜活、情趣广泛的“常人”。    “开门宴客”  2001年9月,我出任驻马来西亚大使之后的第一场外事活动就是为马哈蒂尔赴上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送行。记得当时前往机场送行的有数十人,除少数几名政府高官外,多系其好友和家人。大家说说笑笑
3月底4月初,法国阿尔萨斯省首府斯特拉斯堡,如临大敌。  斯特拉斯堡号称“欧洲首都”,多个欧洲重要组织把“家”安在这个身处莱茵河谷、左右被大山阻隔的法国第六大城市。城市沿河而建,两岸目力所及,是一座座德国特色的木梁结构的“木筋屋”,让人怀疑这里是不是法国。事实上,斯特拉斯堡地处日耳曼语和拉丁语的交汇点,往外跨一步就是德国,往里迈一步就是法国,从19世纪下半叶到“二战”结束,短短不到100年里,这座
◇ 杨洁篪外长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对十年外交工作做出了“谋大局、求合作、促改革、树形象、做贡献”五项概括。在中东问题上,尤其一年多来在中东政局持续动荡情况下,中国的中东政策是如何体现“做贡献”这一点的?  ◆ 杨洁篪外长所说的“做贡献”,包括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两个方面,这也是我们对中东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年多来,中东地区局势更加动荡。对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陷入动荡的国家,我们尊重这
“基辛格的亚太之宽”(本刊第三期)发表前后,发生了两件事,证明笔者概括之“海宽体”的效应。  1,1月13日,澳大利亚外长陆克文在美国亚洲协会发表有关太平洋未来的长篇演讲,主旨是共创“太平洋和平”,以应对中国崛起。他说,太平洋和平是有可能实现的,关键在于“共同安全”的建设。为此,他过去提出的“亚太共同体”与基辛格提出的“太平洋共同体”不谋而合,如今,东亚峰会扩容对推荐亚太共同安全是个“好的尝试”。
2013年12月2日,英国首相卡梅伦时隔三年后再次访华。同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与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接连与其会面。卡梅伦以“英国要做中国在西方的最强支持者”和“史上最大规模访华贸易团”高调恢复了中断许久的中英最高层会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英关系长期“政冷经热”的格局。  中英关系的发展进程  英国是较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之一。早在1950年,英国就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