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

来源 :三农中国·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jia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和升华。新农村建设为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应该充分发挥支农效应,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中原、实现中原崛起的历史背景下,进一步研究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6年初,省农信联社组成课题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对我省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措施、存在的问题以及下步思路和对策进行研究。
  
  一、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带来机遇
  
  根据一些研究报告,要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概要4万亿元的资金,这个资金主要应该由政府和社会承担。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下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转向农村。不过,公共基础设施也不见得完全要政府投入,它可以动员社会资金,包括向银行贷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政策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建立长效的、可持续的农村发展资金投入机制不能单靠财政资金的投入。事实上,有效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路径必须依赖农村市场良性的投融资体系和有效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来实现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这意味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必然伴随着农村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这就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带来机遇。
  
  二、农村信用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村金融提供了发挥优势、发展壮大的广阔舞台,农村金融与“三农”经济之间不是简单的支持与被支持关系,而是共生共荣,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在长期的农村金融服务中形成了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农村信用社经过长达50多年的发展,其机构和网点遍布乡镇、农村,甚至偏远山区。就河南省农信社的情况看,目前6600家营业网点遍布城乡,90%以上的网点布局在全省乡镇、农村。二是人文信息优势。农村信用社的大部分员工长期工作在基层,具有人缘、地缘和情缘优势,培育了较为完善的中小企业和农户信用评价体系。三是规模优势。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存款规模进一步加大,资金实力进一步增强,支农规模效应进一步发挥。
  上述优势的存在,决定着农村信用社必将在新农村建设中担负重任,继续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县域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三、我省农村信用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力度不断加大,为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省联社成立以来,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宗旨,把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作为经营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指导,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联系农民金融纽带作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办法和措施,指导全省农村信用社深入开展信贷支农服务,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具体措施有: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支农力度。2005年以来,全省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河南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省八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信社增效这条主线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今年初,印发了《河南省农村信用社2006年资金信贷工作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农信社牢固树立以支农为己任,靠支农求发展的思想,继续加大信贷支农力度。规定农区农信社必须保证增量贷款的80%用于支持“三农”;城乡结合部的农信社,必须保证增量贷款的60%用于支农;支农任务较轻的城区农信社可将资金有计划地拆借给支农任务重的农信社使用,尽量扩大农信社服务“三农”的覆盖面。
  (二)大力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不断扩大农户贷款面。充分發挥农信社点多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充实一线信贷人员,深入乡村、农户,深入田间地头,调查了解农民的生产经营和贷款意愿等情况,建立农户经济档案,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尽量简化贷款手续,努力满足农民的合理生产、生活资金需求。对信贷需求比较集中的专业村、专业户,实行送贷上门,小额农户贷款即来即办,最大限度地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
  (三)根据农户资金需求的新变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新需求,推出新的金融产品,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各地农信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支农方法,开发金融新产品。比如:焦作武陟联社为解决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放贷难”问题,引导成立了农民贷款担保协会。具体做法是:由村里选人成立协会,按照农民贷款担保协会章程选举会长,协会成员每人向信用社交纳5000元保证金。本村村民需要贷款时,先向协会口头申请或书面申请,如协会全体成员同意,即可到信用社办理相关贷款手续,只要符合农信社贷款条件,贷款当天就可办理。然后由信贷员、协会成员,对贷款用途、使用效果进行全程监督,收本收息。农信社则根据协会的工作业绩,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惠和物质奖励,如减小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按收息额的1%进行奖励等。这种贷款模式的运行,有效地降低了信贷风险,减轻了信贷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了办贷时间,扩大了信用社对“三农”贷款的投放空间。
  (四)切实加强对支农工作的监督管理。一是对支农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督促全省农信社做好支农工作。二是组织全省农信社开展支农工作大检查,要求各县级联社灵活运用利率手段,合理贷款定价,对不同的贷款对象和贷款用途,实行差别浮动利率。对农户种养业贷款利率原则上少上浮或不上浮,对特困家庭的合理生产资金需求还适当下浮,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三是积极推广支农工作经验,推动全省信贷支农工作再上新台阶。四是允许对经营效益高、贷款回笼快、信用记录良好的种养业大户增加授信额度,发放控制额度内的信用贷款。五是严肃信贷纪律,规范信贷行为。严厉查处利用放贷预收利息、扣收股金、代扣资金以及吃请、吃回扣等行为。
  
  四、农村信用社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支农作用正在放大,但现阶段农民贷款难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制约农村信用社支农作用进一步发挥的因素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抵押、担保主体缺失,影响“三农”资金需求的有效满足。对大多数农户来说,其家庭财产、机器设备 有限,难以提供有效的担保物品,另外,也难以寻找到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提供担保。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影响了农户贷款的取得。从农村经济组织看,农业企业一般规模不大,资产价值不高,可供抵押担保的物品不多。这些企业搞农产品加工,往往在旺季对收购资金的需求量大且集中,因其抵押担保能力的限制,资金需求往往难以满足。
  (二)农村信用社与有资金需求农户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影响了正常的贷款发放。一方面由于农村信用社面对大量的、分散的农户,对申请贷款农民的生产、收入和信誉等信息掌握不够,无法对其贷款的归还能力进行甄别,影响了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发放;另一方面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政策等方面了解不够,怕麻烦,对一些小额贷款需求通过其他途径,如向亲友借款、从民间借贷等进行解决。信息的不对称,形成了农户贷款难与农信社难贷款并存的状况。
  (三)资产质量差、财务包袱重、风险补偿能力低等问题,影响了农村信用社支农作用的发挥。虽然近年来通过改革和政策扶持,农村信用社的整体状况有所好转,但是由于其基础差、底子薄、历史包袱重、管理体制特殊等原因,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风险仍然较为严重,制约其支农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农业投资风险管理滞后,限制了支农资金规模的进一步增长。农业发展项目受自然条件、市场环境和政策因素影响较大,具有相当程度的风险不确定性,农村信用社对这类产業进行信贷支持也必将承担一定的风险。对这些客观存在的风险,在风险的管理控制上缺乏必要的创新,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保险或担保机制,对带有一定政策性色彩的支农贷款风险缺乏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这就限制了支农贷款的增长。
  当前,农村信用社应该结合河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其支农效应,如:完善担保机制,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抵押难问题;深入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活动,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合理安排资金,不断壮大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实力;不断提高竞争力和经营效益;创新金融产品,拓宽服务领域,满足“三农”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改进金融服务,提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健全农业保险市场,发挥对农业贷款的风险补偿作用等,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其他文献
刘集乡位于中牟县城西北15公里处,西接省会郑州,东连开封,北依黄河。全乡共有28个行政村,总面积9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3000余人。全乡共有初中2所,26个教学班,在校生1128人;小学19所(其中完全小学10所),教学点9个,104个教学班,在校生2681人。全乡有成人学校1所,村技校28所。共有专任教师306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106人,小学专任教师2D0人,中小学专任教师合格学历均为100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持、良好的文化条件。我们一定要立足我市实际,开展经典文化教育,大力发展与社
期刊
“物价问题”已成为08年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但是回顾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总体上是一个通货不断膨胀,物价不断上涨的过程,虽然在不同的时期膨胀的速度和程度不同。所以渐进的、可控制而又可承受的范围内的通货膨胀,是经济不断增长的必然和必须,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对此草木皆兵。    一、适度通货膨胀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的需要。其
期刊
新乡发展思路:呼应郑州、错位发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新乡市是中原城市群的主要城市之一,也可以说是中原城市群的五个核心城市之一。新乡市的区位、交通、科教优势、产业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新乡市在中原城市群当中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新乡市地处和省会郑州隔河相望的地理位置,又处于京广铁路、京珠高速、济东高速、大广高速、107国道的交叉点上,这也决定了新乡市在中原城市群当中独特的区位优势。我们
期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这既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也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和升华,同时也给植根于“三农”沃土的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力度,加快城乡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促进当地农民持续增加收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汝南县农村信用
期刊
徐镇镇是一个农业大镇。该镇在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过程中,紧紧围绕“农”字做文章,发挥产业优势,探索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谱写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一、实施名牌战略,培植壮大“农”字号龙头企业    该镇以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为目标,按照“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经营”的原则,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种、养、加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
期刊
随着企业的改制,越来越多的企业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组织关系转入社区,社区党建工作的内容不断拓展和深入,社区现有的活动场所和条件不能满足党员活动的需要:建议按照资源共建、共享、共用的方式,让分散在社区内各单位、各部门,给予社区党建工作支持。  党员的数量不断增多,尤其是企业离、退休党员实行属地管理,又给社区基层党组织工作办公经费增加了新的压力。像我们社区现有党员347名,其中无业、失业的党员只有4
期刊
近年来,在开封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畜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乡党委书记张宪德、张剑峰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引领下,袁坊乡始终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依托禾丰集团和金林公司,紧紧围绕市场变化,土地政策驱动,龙头带动,科技推动,市场拉动,大力发展无公害肉杂鸡、奶牛、生猪等三大支柱产业,畜禽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45%以上。目前袁坊乡已建成了黄河滩区绿色养殖带项目——开封
期刊
玉米良种郑单958自2004年起连续4年成为我国第一大农作物品种,全国累计推广2.5亿亩以上,增产145.5亿公斤,实现农民增收140亿元,被广泛称誉为“一号”种子。培育出这粒“一号”种子的堵纯信,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这是位满头银发的敦厚长者,精神饱满却不张扬,语调温和而从容。  1936年,堵纯信出生于河南原阳,在卫辉县上高中。1957年,考入河南农学院(现为河南农业大学)就读农学系农学专业
期刊
郾城区五保集中供养无论是硬件建设、软件配套、服务管理还是集中供养比率,自2005年以来,在漯河市乃至全国都是遥遥领先: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的有关领导每次调研都要到裴城中心温暖小区看看、听听;漯河市连续三年在该区召开五保供养工作现场会,裴城镇总是现场会的参观重点。郾城区能有今天的荣誉,裴城镇民政所长黎宝刚立下了汗马功劳。  黎宝刚上任的第一年,就把该年作为“灾后倒房重建”和“五保集中供养硬件建设”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