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考查“韵文背诵法”是否能够提高非汉字圈留学生识记汉字的效率。对两组被试交叉采用“韵文背诵法”和“常规教学法”进行授课,通过对比其识记汉字的成绩来探究两种方法对其识记汉字的影响。结果表明:“韵文背诵法”在帮助学习者短期内保持汉字记忆方面有较大的作用,而在长时记忆方面,结合语义理解的“常规教学法”有较大的优势。
关键词:韵文背诵;常规教学;汉字识记;非汉字圈;留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30-02
一、引言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对于非汉字圈的留学生,如何突破汉字教学的难关,提高识记汉字效率,已是对外汉语教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相关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近年来获得业界认同的“部件教学法”,强调依据汉字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张旺熹、周建、黄沛荣、万业馨等);有学者基于字符学说,提出针对不同类别的汉字,在不同阶段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汉字教学的理论(郝恩美、朱志平);还有学者试图把母语为汉语者的识字经验运用到对外汉字教学中,张学涛(1997)的“基本字带字”教学法,安雄(2003)的对外“理性识字法”,张永亮(1999)的“汉字联想网”,都指一种由“熟字”带出“生字”的集中教学方法。更可贵的是,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到对外汉语汉字教材编写上,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反映汉字构形特点、汉字结构规律的汉字学习专门教材(柳燕梅,2001;张朋朋,2001、2002;施正宇,2005;达世平主编,2005、2008;张惠芬,2005;李大遂,2005;周建主编,2006、2007等)。不过,利用汉语本身韵律特点进行编撰的对外汉语教材却很少。一方面,国内对汉语韵律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本体研究上,或者以运用到母语为汉语的幼儿学习者身上为主,而运用到成人的对外汉语学习者的教材几乎没有;另一方面,针对外国留学生利用韵律学习汉语的实证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笔者希望考查对外汉语教学中采用中国传统识字教学经验,运用“韵文”加上“背诵”的方法,即要求非汉字圈留学生背诵由韵语编排的文章,是否可以提高非汉字圈留学生识记汉字的效率。
二、教学实验研究
1. 实验对象
本次实验对象是4位在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初二C班就读的非汉字圈的学生,两男两女。他们都刚学习了1~2个学期的汉语,学习内容包括汉语拼音和少量汉字,都属于初级汉语水平。对于被试还做了如下控制:(1)国别和学习语言经历的基本控制。(2)性别年龄的基本控制。两组被试均为一男一女,年龄均为25岁左右。(3)4名被试均为自愿参加实验,且均为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经过以上步骤,保证了被试的基本素质相似。被试1-1和被试1-2为被试1组,被试2-1和被试2-2为被试2组,分别采用“韵文背诵法”和“常规教学法”授课并进行即时后测和延时后测,实验时间大约为一个月。
2. 实验材料
考虑到被试仅为汉语初级水平,需要适度控制实验给被试带来过重的记忆负担,所以把每篇实验材料的生字控制在24个字,这个数量也符合一些学者提出的一篇课文不宜超过38个生词教学量的观点(董明、吕瑜辉,2002)。最后笔者选用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编印出版的小学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第一课的韵语识字课文。该文由特级教师姜兆臣先生针对中国幼儿韵语识字特点设计,课文比较浅显,三字一句,后两个字或第一和第三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从而韵语成文。它不仅以识字为主,并且通过韵语叙述,把相关字在结构上的区别与联系讲明白了,有利于识字者从字形结构上强化对字的识别。另外,为了让被试的注意力集中在音韵和字形的联系上面,所有的实验材料都没有标注汉语拼音。
笔者将第一课的内容分成了两个样本A1、A2(篇幅所限,表略)作为“韵文背诵法”的实验材料,每个样本都包含24个字,实验材料A1中24个字(贝才财、米良粮、车专转、户方房、丁页顶、中心忠、其月期、工力功)经过《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1992)测定,其中包含甲级字9个,乙级字10个,丙级字2个,丁级字3个;实验材料A2中24个字(竹干竿、木兰栏、立占站、手安按、广土庄、田力男、门口问、王见现)经过《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1992)测定,其中包含甲级字13个,乙级字6个,丙级字1个,丁级字4个。所选取两个实验材料字数相同,难度相当,适合作为实验材料。 然后笔者将样本A转写为样本B,作为“常规教学法”的实验材料(B1:村中有户财主,家里有很多宝贝,比如米粮、马车和房子等。他家有个叫丁页的长工,善良,忠心。方才,他专心地用力顶着磨,想让其转起来。财主见其功劳大,每月到期都给他工钱。B2:木兰的家是用竹竿围栏围着的小土屋,门口是广阔的庄稼田。现在,木兰正用力地干着农活。突然,一个男人站立在眼前,手按着头,问道:“请问是否见过一个叫王占安的人?”)。B包含A中所有生字,但不强调押韵,并且是有意义的句子,和被试所学教材的课文类似。
3. 实验步骤
第一次实验分别采用“韵文背诵法”和“常规教学法”对被试1组和被试2组教授文段A1和B1,然后进行即时后测。通过对比两种教学方法所得到的认读字词的效果和字词注音的分数,来检验哪一种方法识记汉字的学习效率较高。一个星期以后,进行延时后测,考查长时记忆的效果。
4. 实验测试与评定
测试以笔试形式完成。笔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听后选择;错误为0分,正确一个得1分;第二部分为注音,错误或不标注为0分,注音完全正确得2分,仅声调错误得1分;前两部分总分为54分。一个星期以后对被试进行延时测试,采用相同的笔试题目,考查长时记忆的效果。
5. 实验结果与讨论
近一个月的实验以后,对4名被试的识记汉字情况进行测试(篇幅所限,表略)。结果显示,采用“韵文背诵法”授课被试得出的成绩曲线稍高于“常规教学法”,也就是说,“韵文背诵法”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被试的识记汉字的效果和作用不逊于“常规教学法”,甚至还有一定的优势。从第一次实验的成绩看,两组被试的成绩曲线基本一致,被试1组和被试2组都有一名被试(即被试1-2和被试2-2)得分同为46分,被试1-1也只比被试2-1得分高6分,这可能和实验者第一次采用“韵文背诵法”这种比较新的方式授课,授课方法和技巧不熟练所致;在第二次实验中,采用“韵文背诵法”的被试2组两名被试成绩均高于采用“常规教学法”的被试1组,且高出分数比较明显。一周以后进行延时后测,测后成绩清楚地显示出“常规教学法”的成绩曲线明显高于“韵文背诵法”,也就是说,以语义编码为主来进行记忆的“常规教学法”在长时记忆效果上优势还是要明显大于以语音编码来记忆的“韵文背诵法”。 三、结论
通过实验后的数据分析和访谈内容,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 简短韵文即时记忆效果好
和“常规教学法”相比,“韵文背诵法”在短期内记忆汉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经过两次实验,“韵文背诵法”在短期记忆方面的成绩都好于“常规教学法”。主要原因是“韵文”使学习材料更加简单易学,字数更少,字与字之间读音相似甚至相同。这些韵文对于处于汉语初级水平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小,识记压力相对较低。这说明,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学习汉语初级阶段,学习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可以尝试采用中国传统的“韵文”材料进行教学。
2. 语义编码记忆效果持久
和“常规教学法”相比,“韵文背诵法”在长时记忆汉字方面效果差强人意。第一次实验一周以后,再次对两组被试进行测试,发现用“常规教学法”授课的学生识记汉字效果好于“韵文背诵法”。所以,通过语义编码来进行汉字的识记还是学生们普遍采用的方法,且效果比通过言语听觉编码效果更持久。
3. “韵文背诵”更能激发起留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初级阶段的非汉字圈留学生来说,由于母语的影响和长期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和母语相近的表音文字更加情有独钟,也更没有畏惧感。所以,当我们把音律和汉字字形联系起来让他们学习的时候,无疑顺应了留学生潜在的学习习惯,也找到了其学习母语的共通点,而且改变了单一的语义教学方法,可以全方位地调动非汉字圈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非汉字圈留学生克服学习汉字的畏惧感,继续学习汉语,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4. 从幼儿和成人的认知能力差异来看,“韵文背诵法”和“常规教学法”各有优势
“韵文背诵法”最初是为中国幼儿认识母语而设计的一种识字方法,它针对幼儿认知能力偏弱的特点,强调采用机械模仿和背诵的模式学习。显然,这对具有较高认知能力和水平的留学生来说是不够的,他们追求更高层次的对汉字的深加工,比如结合语义和语用的学习,达到对汉字及词汇的有效识记和掌握。近年来,业界虽然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上做了不少探索,但是在总体上多以理论探索和举例为主,大都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在教学方法方面,也存在练习方式少、方法简单、趣味性不足的问题。所以,结合二者优势,探索适合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方法,是一条值得研究的新路。
参考文献:
[1]安然,邹艳.非汉字圈学生汉语词汇的提取与书写过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04).
[2]崔永华.从母语儿童识字看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02).
[3]陈慧,王魁京.外国学生识别形声字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02).
[4]冯丽萍.外国留学生汉字读音的识别规律与汉字教学原则[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04).
[5]江新.不同母语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知音和知义之间关系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06).
[6]江新.词的复现率和字的复现率对非汉字圈留学生双字词学习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5(04).
[7]马明艳.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7(01).
[8]王骏.留学生汉字习得的相关因素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01).
[9]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10]余国江.中国传统识字教学理论和方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2007.
[11]朱玉文.记忆研究和记忆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9(02).
关键词:韵文背诵;常规教学;汉字识记;非汉字圈;留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30-02
一、引言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对于非汉字圈的留学生,如何突破汉字教学的难关,提高识记汉字效率,已是对外汉语教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相关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近年来获得业界认同的“部件教学法”,强调依据汉字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张旺熹、周建、黄沛荣、万业馨等);有学者基于字符学说,提出针对不同类别的汉字,在不同阶段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汉字教学的理论(郝恩美、朱志平);还有学者试图把母语为汉语者的识字经验运用到对外汉字教学中,张学涛(1997)的“基本字带字”教学法,安雄(2003)的对外“理性识字法”,张永亮(1999)的“汉字联想网”,都指一种由“熟字”带出“生字”的集中教学方法。更可贵的是,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到对外汉语汉字教材编写上,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反映汉字构形特点、汉字结构规律的汉字学习专门教材(柳燕梅,2001;张朋朋,2001、2002;施正宇,2005;达世平主编,2005、2008;张惠芬,2005;李大遂,2005;周建主编,2006、2007等)。不过,利用汉语本身韵律特点进行编撰的对外汉语教材却很少。一方面,国内对汉语韵律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本体研究上,或者以运用到母语为汉语的幼儿学习者身上为主,而运用到成人的对外汉语学习者的教材几乎没有;另一方面,针对外国留学生利用韵律学习汉语的实证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笔者希望考查对外汉语教学中采用中国传统识字教学经验,运用“韵文”加上“背诵”的方法,即要求非汉字圈留学生背诵由韵语编排的文章,是否可以提高非汉字圈留学生识记汉字的效率。
二、教学实验研究
1. 实验对象
本次实验对象是4位在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初二C班就读的非汉字圈的学生,两男两女。他们都刚学习了1~2个学期的汉语,学习内容包括汉语拼音和少量汉字,都属于初级汉语水平。对于被试还做了如下控制:(1)国别和学习语言经历的基本控制。(2)性别年龄的基本控制。两组被试均为一男一女,年龄均为25岁左右。(3)4名被试均为自愿参加实验,且均为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经过以上步骤,保证了被试的基本素质相似。被试1-1和被试1-2为被试1组,被试2-1和被试2-2为被试2组,分别采用“韵文背诵法”和“常规教学法”授课并进行即时后测和延时后测,实验时间大约为一个月。
2. 实验材料
考虑到被试仅为汉语初级水平,需要适度控制实验给被试带来过重的记忆负担,所以把每篇实验材料的生字控制在24个字,这个数量也符合一些学者提出的一篇课文不宜超过38个生词教学量的观点(董明、吕瑜辉,2002)。最后笔者选用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编印出版的小学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第一课的韵语识字课文。该文由特级教师姜兆臣先生针对中国幼儿韵语识字特点设计,课文比较浅显,三字一句,后两个字或第一和第三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从而韵语成文。它不仅以识字为主,并且通过韵语叙述,把相关字在结构上的区别与联系讲明白了,有利于识字者从字形结构上强化对字的识别。另外,为了让被试的注意力集中在音韵和字形的联系上面,所有的实验材料都没有标注汉语拼音。
笔者将第一课的内容分成了两个样本A1、A2(篇幅所限,表略)作为“韵文背诵法”的实验材料,每个样本都包含24个字,实验材料A1中24个字(贝才财、米良粮、车专转、户方房、丁页顶、中心忠、其月期、工力功)经过《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1992)测定,其中包含甲级字9个,乙级字10个,丙级字2个,丁级字3个;实验材料A2中24个字(竹干竿、木兰栏、立占站、手安按、广土庄、田力男、门口问、王见现)经过《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1992)测定,其中包含甲级字13个,乙级字6个,丙级字1个,丁级字4个。所选取两个实验材料字数相同,难度相当,适合作为实验材料。 然后笔者将样本A转写为样本B,作为“常规教学法”的实验材料(B1:村中有户财主,家里有很多宝贝,比如米粮、马车和房子等。他家有个叫丁页的长工,善良,忠心。方才,他专心地用力顶着磨,想让其转起来。财主见其功劳大,每月到期都给他工钱。B2:木兰的家是用竹竿围栏围着的小土屋,门口是广阔的庄稼田。现在,木兰正用力地干着农活。突然,一个男人站立在眼前,手按着头,问道:“请问是否见过一个叫王占安的人?”)。B包含A中所有生字,但不强调押韵,并且是有意义的句子,和被试所学教材的课文类似。
3. 实验步骤
第一次实验分别采用“韵文背诵法”和“常规教学法”对被试1组和被试2组教授文段A1和B1,然后进行即时后测。通过对比两种教学方法所得到的认读字词的效果和字词注音的分数,来检验哪一种方法识记汉字的学习效率较高。一个星期以后,进行延时后测,考查长时记忆的效果。
4. 实验测试与评定
测试以笔试形式完成。笔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听后选择;错误为0分,正确一个得1分;第二部分为注音,错误或不标注为0分,注音完全正确得2分,仅声调错误得1分;前两部分总分为54分。一个星期以后对被试进行延时测试,采用相同的笔试题目,考查长时记忆的效果。
5. 实验结果与讨论
近一个月的实验以后,对4名被试的识记汉字情况进行测试(篇幅所限,表略)。结果显示,采用“韵文背诵法”授课被试得出的成绩曲线稍高于“常规教学法”,也就是说,“韵文背诵法”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被试的识记汉字的效果和作用不逊于“常规教学法”,甚至还有一定的优势。从第一次实验的成绩看,两组被试的成绩曲线基本一致,被试1组和被试2组都有一名被试(即被试1-2和被试2-2)得分同为46分,被试1-1也只比被试2-1得分高6分,这可能和实验者第一次采用“韵文背诵法”这种比较新的方式授课,授课方法和技巧不熟练所致;在第二次实验中,采用“韵文背诵法”的被试2组两名被试成绩均高于采用“常规教学法”的被试1组,且高出分数比较明显。一周以后进行延时后测,测后成绩清楚地显示出“常规教学法”的成绩曲线明显高于“韵文背诵法”,也就是说,以语义编码为主来进行记忆的“常规教学法”在长时记忆效果上优势还是要明显大于以语音编码来记忆的“韵文背诵法”。 三、结论
通过实验后的数据分析和访谈内容,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 简短韵文即时记忆效果好
和“常规教学法”相比,“韵文背诵法”在短期内记忆汉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经过两次实验,“韵文背诵法”在短期记忆方面的成绩都好于“常规教学法”。主要原因是“韵文”使学习材料更加简单易学,字数更少,字与字之间读音相似甚至相同。这些韵文对于处于汉语初级水平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小,识记压力相对较低。这说明,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学习汉语初级阶段,学习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可以尝试采用中国传统的“韵文”材料进行教学。
2. 语义编码记忆效果持久
和“常规教学法”相比,“韵文背诵法”在长时记忆汉字方面效果差强人意。第一次实验一周以后,再次对两组被试进行测试,发现用“常规教学法”授课的学生识记汉字效果好于“韵文背诵法”。所以,通过语义编码来进行汉字的识记还是学生们普遍采用的方法,且效果比通过言语听觉编码效果更持久。
3. “韵文背诵”更能激发起留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初级阶段的非汉字圈留学生来说,由于母语的影响和长期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和母语相近的表音文字更加情有独钟,也更没有畏惧感。所以,当我们把音律和汉字字形联系起来让他们学习的时候,无疑顺应了留学生潜在的学习习惯,也找到了其学习母语的共通点,而且改变了单一的语义教学方法,可以全方位地调动非汉字圈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非汉字圈留学生克服学习汉字的畏惧感,继续学习汉语,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4. 从幼儿和成人的认知能力差异来看,“韵文背诵法”和“常规教学法”各有优势
“韵文背诵法”最初是为中国幼儿认识母语而设计的一种识字方法,它针对幼儿认知能力偏弱的特点,强调采用机械模仿和背诵的模式学习。显然,这对具有较高认知能力和水平的留学生来说是不够的,他们追求更高层次的对汉字的深加工,比如结合语义和语用的学习,达到对汉字及词汇的有效识记和掌握。近年来,业界虽然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上做了不少探索,但是在总体上多以理论探索和举例为主,大都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在教学方法方面,也存在练习方式少、方法简单、趣味性不足的问题。所以,结合二者优势,探索适合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方法,是一条值得研究的新路。
参考文献:
[1]安然,邹艳.非汉字圈学生汉语词汇的提取与书写过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04).
[2]崔永华.从母语儿童识字看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02).
[3]陈慧,王魁京.外国学生识别形声字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02).
[4]冯丽萍.外国留学生汉字读音的识别规律与汉字教学原则[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04).
[5]江新.不同母语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知音和知义之间关系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06).
[6]江新.词的复现率和字的复现率对非汉字圈留学生双字词学习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5(04).
[7]马明艳.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7(01).
[8]王骏.留学生汉字习得的相关因素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01).
[9]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10]余国江.中国传统识字教学理论和方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2007.
[11]朱玉文.记忆研究和记忆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