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卡达38载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年,马上就要退伍,退伍前的巡逻路上,班长魂落雪山 ,胡玉仲誓言长伴于此守候。
  雪崩巡山路
  在34年前的这个时候,胡玉仲还是西藏山南军分区边防某团卡达二连的战士,临近退伍季,他跟随班长又一次走上了那条熟悉的巡逻路。这也许是他当兵生涯的最后一次巡逻,因为很快他就将退伍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永远地改变了他的人生。在巡逻途中,一场雪崩意外地袭击了分队官兵。
  1981年的冬天,寒冬的大雪即将封山。老兵即将退伍,连队组织了官兵进行入冬后的最后一次巡逻,退伍老兵们一呼百应,纷纷主动请缨。胡玉仲打开已经收好的行囊,翻出挎包水壶,与巡逻的队伍一同走上了巡逻线。
  34年过去,当年的情景胡玉仲依然清晰地记得。出发走上巡逻路,烈日悬在头顶,阳光照在雪地上十分刺眼,巡逻队的官兵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向前跋涉,又累又渴。
  “不好!”就在这时,队伍中有人大喊一声,“雪崩!”只见一条白色巨龙从雪山奔涌而来,大家纷纷冲向崖壁下避让。胡玉仲脚下一滑,踉跄了几步,雪崩袭来,正当他眼前只见白茫茫一片充满视野,危急关头,紧随身后的班长李登明眼疾手快,用力将他推到2米外的崖壁下,而自己却在这一刹那间被呼啸而至的雪浪卷下悬崖。
  雪崩过后,官兵们在悬崖下刨出了李登明遍体鳞伤的遗体。胡玉仲紧紧抱住班长,眼泪奔涌而出。30多年来,胡玉仲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班长:“班长不但像兄长,还像家长。”
  胡玉仲忘不了,1978年那次高原强行军训练突发疾病时,是班长带着战友将他背到35公里外的医疗点。他更忘不了,在连队食物短缺的日子里,还是新兵的他实在挨不住饿,夜里偷偷到炊事班拿了个馒头,被连队发现后要他在全连面前作检讨,是班长站出来为他揽过:“我来作检讨,是我没有把他带好!”当连队老兵要揍他时,是班长为他扛了下来。
  退伍了,怀着对班长的思念跟曾经立下的誓言,胡玉仲决定把家安在卡达的雪山下,安在班长长眠的地方。留在雪山,说轻松,却很难。
  我在卡达守着他
  退伍那年,他从老家回到卡达时并没有告诉家人自己要长留雪域。回到卡达,胡玉仲写了一封简短的家书告诉家乡的父母他想留在西藏,得知儿子要留在西藏的决定时,在贵州的父母给他写来一封长长的信,希望他返回家乡,因为他是家里的独子:“玉仲,我们就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你总得回来给我们送终吧!”攥着父母的信,胡玉仲双手颤抖,泣不成声。他朝家乡的方向重重磕了三个响头,哭泣着说:“爸妈,原谅我的不孝,这是我班长因为救我而牺牲的地方,也是我的重生之地,我不想离开我的班长,我要在卡达守护着他。”擦干眼泪,胡玉仲把父母的书信揣进了内衣口袋。
  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生存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更别谈生活。由于刚退伍,胡玉仲并没有什么生活基础。4年的退伍费120元,加上当兵时候存下来的几十块钱,一共不到200元,胡玉仲找了一处废置的牦牛窝棚住了下来,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可无论多么穷困,他始终坚持自力更生。当地藏族群众见他生活不易,偶尔给他送来青稞和酥油接济他。连队官兵得知情况后,几次要接胡玉仲回连队住,他都是一摆手给回绝了:“我现在已经是一个老百姓,住在营区哪行?”看着自己连队的兵退伍了留在驻地,却过着极其艰难的日子,却不愿意到连队,最后,卡达二连的官兵想出了一个办法,不断接济他一些食物,大米、面粉之类的。
  生活所迫,胡玉仲经常与藏民一起上山挖药材贩卖来作为经济收入。冬天采药时,胡玉仲并没有老百姓所用的那种皮护膝,一天下来,两个膝盖经常肿得红里透亮,站不起身。采药尽管多在夏天,但由于海拔高,晚上就算四周生满火,可地上还是结起很多冰,夜里依然是奇冷无比,而胡玉仲却只有一床军用被御寒。不过几年下来,倒是让胡玉仲养成了不惧寒冷的本领,至今仍能“雪地里裹床被子到天亮”。
  虽然生活过得很艰难,但胡玉仲却不曾想过放弃,因为这里是他获得重生的第二故乡,他也不想放弃曾经的誓言。日子虽然苦,但胡玉仲感到最欣慰的是能陪在班长的身边。每逢清明节,他都要到墓园里给班长敬杯青稞酒,上炷香。平常闲暇时日,他常常忙里偷闲骑马走路来到县城,再坐上汽车跑上200多公里到山南的烈士陵园坐一坐,陪班长说说话。那些年,边关烈士陵园管护条件差,每次去了,他还得给墓地清理杂草、培土拢坟,精心看护班长的墓地。
  美丽的曲吉
  由于经常与藏族百姓一起采挖药材,慢慢地胡玉仲接触到了藏族女孩曲吉,在不断的接触中,逐渐喜欢上了她。
  起初他向女孩表白时,一度被小女孩所拒绝,可他并不为之动摇。一有空时,老胡就跑到曲吉家里帮忙,春天来临时,他就去帮忙种青稞,给青稞地进行灌溉。秋天到了,老胡还去帮忙收青稞,他从未放弃过对女孩的追求。
  慢慢地,他的坚韧执著,打动了藏族姑娘曲吉,对于胡玉仲的表现,女孩的父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都觉得胡玉仲是值得女儿托付的男人,虽然他退伍了,但他身上军人的那种本性并未丢失。两人日久生情,在卡达乡百姓及二连官兵的祝福下,他们结成夫妇,胡玉仲这才算在高原扎下了根。
  婚后,胡玉仲与曲吉生了三个女儿,为了尊重藏族风俗,胡玉仲入乡随俗,分别给三个女儿取名:阿旺平措、仓觉卓嘎、边巴罗布。
  然而,当提起自己的女儿时,胡玉仲却是一脸愧色:“老家当时跟我一同当兵的刘德文,如今他的娃已经在内地有了好的生活和教育,可我的娃娃却只能在高原挖田种青稞……”
  不过,在胡玉仲的精心教诲和培养下,三个女儿的学习成绩在山南地区名列前茅,高考分数完全可以到内地一线城市等地去上重点大学。但胡玉仲心里清楚,西藏还不发达,需要一批批人才建设西藏,于是坚决要三个女儿选择西藏的大学,毕业了就留在西藏工作。
  大女儿2006年从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毕业,老胡特意让女儿选择在西藏最艰苦的那曲地区水利局工作;二女儿,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毕业后去了林芝地区林业局工作;小女儿从西藏民族学院毕业后,也考取了错那县的公务员,从事民族宗教事务工作。   谁人不识“胡老兵”
  “让这条巡逻路上不再有牺牲,就是对班长最好的祭奠!”这是胡玉仲每次巡逻时常说的话。
  34年了,胡玉仲每次都主动承担了一项任务,那就是义务为二连的官兵充当向导。用他的话说:“班长已经走了,这条巡逻路上不能再有牺牲的了!”
  每到农闲的时候,胡玉仲都要往山上走一走,哪里水太急,他就砍树搭座独木桥;哪里山上可能雪崩,他老远就把雪给吼一吼;哪些地方需要提防泥石流,哪里又必须注意狼群野兽等情况,他都搞得一清二楚。
  记得2002年夏天的时候,连队巡逻到达海拔5500米的某山口时,他突然示意部队停下。只见他迅速趴在地上,左耳一贴地皮后眉头直皱,随即吼道让分队赶紧后撤。巡逻分队还没退出百米,一道巨大的泥石流就向官兵刚才驻足的地方轰隆隆地冲了下来,巡逻道立刻断出数十米宽的豁口。巡逻官兵们都说“要是没有胡老兵,那21年前的悲剧又要重演了”。
  路断了,几名惊魂未定的新战士还嘀咕着要打道回府,一向沉默寡言的老胡吼了一声:“不得行!同志们啊,我们脚下的可是主权呐!”在老胡指引下,巡逻分队又多耗了两个小时绕过山腰到达了巡逻点。
  胡玉仲不但地形熟、语言通,而且处理高原特殊情况的经验还极其丰富。巡逻路上,官兵脚上磨出了水泡,他能用一根马鬃就轻松治好;脸被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灼伤,他能用酥油茶缓解疼痛……
  早些年,由于物资匮乏,连队还没有护目镜,总有一些官兵在巡逻路上患雪盲症。当时的边防医疗条件还很落后,患病官兵得不到及时救治,导致有些人落下了眼疾。胡玉仲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千方百计搜寻到一个偏方——用哺乳期妇女的奶水给战士清洗眼睛就能治疗。在1998年,7名战士患上雪盲,患症的战士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可卡达乡镇上只有一名哺乳期的妇女。为了能够收集足够的奶水,胡玉仲就摸黑走几十里山路去乡下牧区寻找,结果路上被狼群盯上,幸亏爱犬舍身相救,才得以逃出重围。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达,以前靠走路的巡逻道,现在已经修成了宽阔的车道。从2013年开始,连队巡逻也不再叫胡老兵了,因为车道修通,也不再像以前那么艰险,再加上胡老兵都快60岁了。但从退伍以来32年近百次的巡逻,他整整穿破了80双胶鞋。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驻地的老百姓也对解放军有了新的认识,也都积极加入到维护边防稳定的行列中来。
  部队说起胡玉仲,从领导到基层一兵,都知道卡达乡有个“胡老兵”,心里都敬佩“胡老兵”,每逢新兵入营,部队都要把他作为典型教育新兵:“苦不苦,问问胡老兵;亏不亏,想想胡老兵。”
  如今的卡达乡堪称西藏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的典范,为维护西藏稳定、边防稳定、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这离不开胡老兵的功劳。
其他文献
在茫茫的大兴安岭深处,驻扎着武装警察部队森林部队众多基层部队当中的一个,叫做奇乾中队。这个距离中俄边境仅五公里的中队至今为止,即使不是全军绝无仅有,也要算是屈指可数的基层单位。它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方圆几百公里的原始森林。奇乾中队是大兴安岭森林支队最偏远的一个中队,从支队机关驻地海拉尔附近的牙克石开越野车到这里要用上大半天的时间。这个概念讲的是进入了夏季之后,每年进入10月,半米深的大雪就把山下通往奇
期刊
训练场上令行禁止,生活之中严厉谨慎,团里的官兵都觉得我是个工作狂,连公务员小罗都觉得我十分“高冷”。“团长,您业务能力强,年轻有干劲,战士们都竖大拇指,可大家都觉得您太严格,见到您就莫名地紧张,都不敢说话……”其实我自己并没有故意摆出“官架子”,相反,我真的挺想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和他们有所交流。  那天周末,我和战士们一起踢足球,本想通过活动和大家“亲近”一下,但比赛一开始,我这“扛红旗、争第一”
期刊
这次“快闪”的策划、筹备、实施,也堪称“快闪”。从7月26日早晨8:30,总导演、发起人卫晨霞收到栏目组一位策划老师的微信:“有个八一节目的宣传方案,想听吗?”到7月30日上午10:30“快闪”结束,仅有短短的98个小时;从后期制作、到网络等媒体上迅速发酵扩散,点击次数过千万,也仅有短短几天时间。  在前期准备的98小时内,总导演卫晨霞几乎马不停蹄地进入工作状态:一个一个打电话约请演员、四处勘察场
期刊
南京军区军事法院审判员  我连队一个排长为了激励同志们刻苦训练,在5公里武装越野考核中取得好成绩,要求排里的每名同志交纳100元汇总起来作为奖励基金,奖给在考核中获得优秀的同志,我得知这一情况后觉得不妥,向这个排长指出后,排长却认为这种做法能够调动大家的训练热情,而且条令条例并没有禁止这种做法。请问对于类似这种条令条例既没有规定许可也没有规定禁止的情况,应当如何进行把握?  ——某连队指导员 周
期刊
“稿子我看过了,这些事情,你们不懂,一个字都不能落到纸上。”  “这份内参,我们只报军委首长。”  ……  “谢谢你,也谢谢院领导,我都90多岁了,还争什么奖?如果在乎这些东西,当初,我和廷冲还会回来吗?我的日子不多了,‘记在脑子里,烂在肚子里,带进棺材里’,不是口号,这是我们那代人一辈子践行的誓言。”  7月2日,在总后军事医学科学院小礼堂,一位“身患癌症、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和“记者”的一番简短
期刊
军旅生涯从战士开始,是一种幸运,让我更加知兵懂兵,为我成为干部后的工作夯实了基础,打开了思路。从一名普通战士,一步步走到政委岗位,无论在什么位置,我都习惯从一名战士的角度出发,说最“接地气”的话,做官兵认可的事,基层的那段经历始终被我当成最宝贵的财富。  都说军营是个大熔炉,一名战士被铸就成什么样子,和带兵人的“手艺”是分不开的。我始终忘不了,班长让我们在雪中站了四十分钟军姿,晚上亲自给每个人打洗
期刊
他从刚入学时的“学渣”,变成了排名前三的“学霸”;  他拒绝保送美国名校,选择留在中国;  他由地方青年即将成为一名普通一兵,  他叫籍然,让我们听听他的心路历程……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被誉为通信行业精英的“摇篮”。在这里有一面“名人墙”,与那些蜚声海内外的学者、院士相比,一个身着蓝色军装的年轻人显得与众不同。  他叫籍然,在该学院通信专业4年综合排名第一,首个获得“成电杰出学生”荣
期刊
前锋,是这支部队的关键词。不过,这个关键词不是自封的,而是将士们用鲜血、用生命、用战功打出来的。从新四军苏北指挥第1纵队、新四军第1师第1旅、新四军第1 纵队、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到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这支部队虽经多次整编,但始终序列第一。闽东工农游击队、杨靖宇东北抗联、沙家浜部队,从诞生之日起,这支部队骨子里就一直流着红色的血液。作为一支血脉纯正的新四军种子部队,革命战争时期转战南北,能突击、善
期刊
一路向北之哈尔滨  7月22日上午,在飞往哈尔滨的飞机上,汇聚了这样一群人:总政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车予正、战旗文工团军营民谣歌手小曾、空政文工团一级演员田毅、空军电视艺术中心青年演员汪心怡、著名画家王纯祥和康福刚、著名书法家于福昌。我则以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文化寻根》栏目主编的身份,用镜头对这次《解放军生活》杂志主办的送文化到基层活动进行了全程记录。  同时,赴基层慰问演出的其他各路艺术家也纷
期刊
A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第二炮兵某旅战士秦练正在营区的路上打扫卫生,忽然看到一个身材娇小,面如满月的女干部站在不远处,只见她将手伸到齐腰高的绿篱上,怡然地用手掌轻轻划过叶子,她正仔细地观察着小树丛枝丫上嫩绿的芽苞。  嗯,是她!张医生!这个张医生是旅卫生队上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懿毅。小秦打心眼里感激、喜欢张医生,去年夏天在工地的时候,她去工区做心理服务,小秦就是那时认识她的。当时小秦正深受失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