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位嘉宾、各位宗亲:早上好!
我受威信县汪氏宗亲联谊会筹备组的委托,就下面三个方面的认识与大家交谈,不当或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宗亲批评指正,并提出您宝贵的意见、建议。
一、汪氏——我们的根,我们的魂,我们的骄傲和自豪
人们常说:本固根粗,源远流长。追溯历史,自轩辕黄帝至得姓始祖颖川侯知,我们是黄帝之后裔,我汪氏属百家大姓之一,枝繁叶茂,人丁浩繁,早已遍布全国大江南北东西和海外,至今大约有五百多万人口。自2006年中华汪氏宗亲首聚黄山宗亲联谊筹备会后,2013年6月汪氏宗亲代表再聚武汉,召开了《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工作研讨会。滇黔川渝汪氏家族理事会于2013年9月在毕节召开理事会扩大会议,认真传达了黄山、武汉会议的精神,完成了滇黔川渝汪氏家族理事会的换届,汪义富连任理事长,理事会补充了新鲜血液,充实了队伍,建立了《章程》,大家一致认为:《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宗亲建设的一件大事,事关汪氏宗族的发展兴旺,更重要的是乘盛世东风,踏中华复兴梦之主旋律,强化宗亲的团结一致,大力弘扬祖宗精神,求真务实,使汪氏家族更加兴旺发达,以家族的和谐团结来维护国家民族的团结稳定,用家族的兴旺发达推动祖国的振兴强大,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去维护世界的和平安宁,做出我族应有的贡献,威信县汪氏宗亲联谊会借此强劲东风,应运而生。全体宗亲应该为自己作为大家庭的一员,感到骄傲和自豪,增强自信心、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汪氏家族是伴随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汪氏列祖列宗对华夏大地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我们的楷模,是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灵魂,唐朝时期,我族被列为十大柱族之一,越国公汪华曾先后被唐至清的九位皇帝15次下诏加封,被当地的人民称为“汪公大帝”,著名文学家苏轼赞到“颖川世胄,越国名家”,汪氏在唐、宋、元朝军政名人迭出,《中国名人大辞典》就收录,元代以前汪氏人物114人。明、清时期扩展至科技、文学等英才层出不穷,子孙后代承继祖训,弘扬光大,彰显汪氏之精神,正反名人均属突显,对社会影响很大,这一时期入典人物243人,放眼世界看当代,多条战线,更是群英辈出,《世界人物辞典》、《世界名人录》中更有数百汪姓人士入选。这充分证明了汪氏祖宗的精神在发扬光大,汪氏祖宗的血脉在开花结果,汪氏家族在繁荣昌盛,汪氏宗亲在继往开来,必然会走向美好的明天!这是我们的期盼,这是我们的心愿,这是我们的祝福,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共同祈求祖宗神灵保佑我们宗亲,祝福汪氏宗亲兴旺发达,幸福平安,四季发财,天天快乐!让我们一起顺应时代,扬帆起航,共创美好的明天。
二、弘扬汪王文化,基础在家庭,落脚点在发展
“汪王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是汪氏家族后裔子孙牢记使命,夯实发展基础,弘扬汪氏精神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为我们研究探讨汪王文化,弘扬祖宗精神,张扬汪氏特性,交流汇聚宗亲情谊,促进汪氏宗亲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其性质为“氏族文化研究,宗亲联谊活动,家国历史教育,中华文明传承”。我想这个就是我们威信县汪氏宗亲联谊会成立的指导思想和宗旨。“汪王文化”是个体精神与物质文明的统一,突出强调了统一、和谐、惜民、强国,体现了人民至上,敬业奉献,促进和谐,凝聚人心,荣光无限,铸就了徽州文化及徽商,江南六州百姓称其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他的九子多身居军政要职,深孚名望,有“一二三太子,四五六诸侯,七八九相公”之誉,成为百姓敬仰的“忠护老爷”、“八老爷”、“九老爷”等地方神圣。历代的王公贵族,达官显贵和文人雅士,如贺知章、朱熹、苏辙、文天祥等等,留下了大量颂扬汪王的诗篇,文天祥赞其“功勋赫濯,功揭天地,一代英雄,千载庙祀,有像斯存,凌然正气”。2009年我族宗亲汪承兴和汪如红编撰的《大唐越国汪华颂歌》,收集整理了上至唐玄宗等皇帝、丞相、大臣,下至州官、县令、文人雅士141位作者的160首诗词,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微学专家、学者纷纷著书立说,肯定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巨大贡献,称颂其功德卓著,声名显赫,“诚为古徽州第一伟人”。
各位宗亲:“汪王文化”现象根深蒂固,延绵不断,影响深远,他“以民为本,以人为魂,有勇有谋,能王能臣,国家统一,鼎力助成”。是我族人珍贵的精神财富,学习它有利于我们在建设发展历程中更坚定地走科学发展之路,研究它有利于我们在追求幸福安康的过程中,确立人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汪王文化”,有利于我们汪氏在发展战略中走壮体强魂之路。传承它有利于我们把文化教育摆在家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才是硬道理”。通过具体实在的载体,从我做起,从规范自己,教育子女做起,从抓好家庭建设做起,使点滴慢慢汇聚成河,生生不息,既强化了自己,又带动了家人,既搞好自己的家庭建设,又影响了自己的街坊邻里,既自己自觉地谋求发展,又推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德义先,敬祖宗、孝父母、尊兄长、友弟妹,睦四邻,兴文化,重教育,立大志,建勋功,福禄寿,家道兴,何乐而不为呢!
三、坚持原则,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做好《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的基础工作
《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意义重大。由于支系分布面广,人口众多,支系脱节,族人离散的现象突出,导致一盘散沙的状况,通过全国联谱,支支系系认真进行联接,才能有效清理各支系的来龙去脉,便于宗亲认祖归宗,也便于宗亲了解历史,学习历史,弘扬汪王文化,传承文明,更方便宗亲相互交流联谊,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大事,困难固然不少,这需要我们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同心协力,汇聚宗亲智慧、人才,有智出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绝不能胡编乱造。对于过去弄错了的,要有修正错误的胸襟和气度,防止以讹传讹,贻害子孙。为此,结合《中合汪氏通宗世谱》管理委员会的全国联谱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我们的设想是宗亲联谊会成立后,广泛宣传,拟定计划;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自下而上,统计汇总;查缺补漏,归类上报。主要任务是搞好基础性工作,待滇黔川渝汪氏家族理事会下一步计划安排后,再统一安排。希望大家通过工作去凝聚人心,形成合力,通过工作,用行动去感染大家,影响大家,引导大家。
各位宗亲,汪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后,主要设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切实搞好调查研究;二、理清思路,理顺关系,切实搞好工作规划;三、加强协调配合,切实抓好《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的基础工作。各位宗亲:时不我待,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族宗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弘扬祖宗精神,不辱使命,既要敢于接过祖宗传承之“接力棒”,又要善于传承经营,发展下去。我们必须树雄心,立壮志,开扩胸襟,胸怀大局,放眼世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切实从我们身边的点滴之事做起,谦虚好学,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克勤克俭,团结一致,相互勉励,携手奋进,为再铸宗亲辉煌,让我们一道承继祖宗伟业,彰显精神,与时俱进,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告慰祖宗,为汪氏宗亲更加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2013年11月13日
我受威信县汪氏宗亲联谊会筹备组的委托,就下面三个方面的认识与大家交谈,不当或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宗亲批评指正,并提出您宝贵的意见、建议。
一、汪氏——我们的根,我们的魂,我们的骄傲和自豪
人们常说:本固根粗,源远流长。追溯历史,自轩辕黄帝至得姓始祖颖川侯知,我们是黄帝之后裔,我汪氏属百家大姓之一,枝繁叶茂,人丁浩繁,早已遍布全国大江南北东西和海外,至今大约有五百多万人口。自2006年中华汪氏宗亲首聚黄山宗亲联谊筹备会后,2013年6月汪氏宗亲代表再聚武汉,召开了《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工作研讨会。滇黔川渝汪氏家族理事会于2013年9月在毕节召开理事会扩大会议,认真传达了黄山、武汉会议的精神,完成了滇黔川渝汪氏家族理事会的换届,汪义富连任理事长,理事会补充了新鲜血液,充实了队伍,建立了《章程》,大家一致认为:《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宗亲建设的一件大事,事关汪氏宗族的发展兴旺,更重要的是乘盛世东风,踏中华复兴梦之主旋律,强化宗亲的团结一致,大力弘扬祖宗精神,求真务实,使汪氏家族更加兴旺发达,以家族的和谐团结来维护国家民族的团结稳定,用家族的兴旺发达推动祖国的振兴强大,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去维护世界的和平安宁,做出我族应有的贡献,威信县汪氏宗亲联谊会借此强劲东风,应运而生。全体宗亲应该为自己作为大家庭的一员,感到骄傲和自豪,增强自信心、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汪氏家族是伴随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汪氏列祖列宗对华夏大地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我们的楷模,是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灵魂,唐朝时期,我族被列为十大柱族之一,越国公汪华曾先后被唐至清的九位皇帝15次下诏加封,被当地的人民称为“汪公大帝”,著名文学家苏轼赞到“颖川世胄,越国名家”,汪氏在唐、宋、元朝军政名人迭出,《中国名人大辞典》就收录,元代以前汪氏人物114人。明、清时期扩展至科技、文学等英才层出不穷,子孙后代承继祖训,弘扬光大,彰显汪氏之精神,正反名人均属突显,对社会影响很大,这一时期入典人物243人,放眼世界看当代,多条战线,更是群英辈出,《世界人物辞典》、《世界名人录》中更有数百汪姓人士入选。这充分证明了汪氏祖宗的精神在发扬光大,汪氏祖宗的血脉在开花结果,汪氏家族在繁荣昌盛,汪氏宗亲在继往开来,必然会走向美好的明天!这是我们的期盼,这是我们的心愿,这是我们的祝福,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共同祈求祖宗神灵保佑我们宗亲,祝福汪氏宗亲兴旺发达,幸福平安,四季发财,天天快乐!让我们一起顺应时代,扬帆起航,共创美好的明天。
二、弘扬汪王文化,基础在家庭,落脚点在发展
“汪王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是汪氏家族后裔子孙牢记使命,夯实发展基础,弘扬汪氏精神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为我们研究探讨汪王文化,弘扬祖宗精神,张扬汪氏特性,交流汇聚宗亲情谊,促进汪氏宗亲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其性质为“氏族文化研究,宗亲联谊活动,家国历史教育,中华文明传承”。我想这个就是我们威信县汪氏宗亲联谊会成立的指导思想和宗旨。“汪王文化”是个体精神与物质文明的统一,突出强调了统一、和谐、惜民、强国,体现了人民至上,敬业奉献,促进和谐,凝聚人心,荣光无限,铸就了徽州文化及徽商,江南六州百姓称其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他的九子多身居军政要职,深孚名望,有“一二三太子,四五六诸侯,七八九相公”之誉,成为百姓敬仰的“忠护老爷”、“八老爷”、“九老爷”等地方神圣。历代的王公贵族,达官显贵和文人雅士,如贺知章、朱熹、苏辙、文天祥等等,留下了大量颂扬汪王的诗篇,文天祥赞其“功勋赫濯,功揭天地,一代英雄,千载庙祀,有像斯存,凌然正气”。2009年我族宗亲汪承兴和汪如红编撰的《大唐越国汪华颂歌》,收集整理了上至唐玄宗等皇帝、丞相、大臣,下至州官、县令、文人雅士141位作者的160首诗词,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微学专家、学者纷纷著书立说,肯定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巨大贡献,称颂其功德卓著,声名显赫,“诚为古徽州第一伟人”。
各位宗亲:“汪王文化”现象根深蒂固,延绵不断,影响深远,他“以民为本,以人为魂,有勇有谋,能王能臣,国家统一,鼎力助成”。是我族人珍贵的精神财富,学习它有利于我们在建设发展历程中更坚定地走科学发展之路,研究它有利于我们在追求幸福安康的过程中,确立人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汪王文化”,有利于我们汪氏在发展战略中走壮体强魂之路。传承它有利于我们把文化教育摆在家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才是硬道理”。通过具体实在的载体,从我做起,从规范自己,教育子女做起,从抓好家庭建设做起,使点滴慢慢汇聚成河,生生不息,既强化了自己,又带动了家人,既搞好自己的家庭建设,又影响了自己的街坊邻里,既自己自觉地谋求发展,又推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德义先,敬祖宗、孝父母、尊兄长、友弟妹,睦四邻,兴文化,重教育,立大志,建勋功,福禄寿,家道兴,何乐而不为呢!
三、坚持原则,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做好《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的基础工作
《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意义重大。由于支系分布面广,人口众多,支系脱节,族人离散的现象突出,导致一盘散沙的状况,通过全国联谱,支支系系认真进行联接,才能有效清理各支系的来龙去脉,便于宗亲认祖归宗,也便于宗亲了解历史,学习历史,弘扬汪王文化,传承文明,更方便宗亲相互交流联谊,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大事,困难固然不少,这需要我们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同心协力,汇聚宗亲智慧、人才,有智出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绝不能胡编乱造。对于过去弄错了的,要有修正错误的胸襟和气度,防止以讹传讹,贻害子孙。为此,结合《中合汪氏通宗世谱》管理委员会的全国联谱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我们的设想是宗亲联谊会成立后,广泛宣传,拟定计划;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自下而上,统计汇总;查缺补漏,归类上报。主要任务是搞好基础性工作,待滇黔川渝汪氏家族理事会下一步计划安排后,再统一安排。希望大家通过工作去凝聚人心,形成合力,通过工作,用行动去感染大家,影响大家,引导大家。
各位宗亲,汪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后,主要设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切实搞好调查研究;二、理清思路,理顺关系,切实搞好工作规划;三、加强协调配合,切实抓好《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的基础工作。各位宗亲:时不我待,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族宗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弘扬祖宗精神,不辱使命,既要敢于接过祖宗传承之“接力棒”,又要善于传承经营,发展下去。我们必须树雄心,立壮志,开扩胸襟,胸怀大局,放眼世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切实从我们身边的点滴之事做起,谦虚好学,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克勤克俭,团结一致,相互勉励,携手奋进,为再铸宗亲辉煌,让我们一道承继祖宗伟业,彰显精神,与时俱进,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告慰祖宗,为汪氏宗亲更加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2013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