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段,五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更是逐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相应提高。要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这一学段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笔者基于五年级数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这一学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反馈,着重从建立学生数学与生活的链接、透过问题看本质、掌握知识灵活运用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反思与调整,希望有助于今后的数学教学,也希望能给一线数学教师们提供借鉴和经验。
关键词:五年级数学;教学实践;反思调整
在整个五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班上绝大多数学生能够一如既往保持四年级时良好的学习水平,但是到了五年级下半学期,班上几乎大半的学生学习忽然刷刷地往下掉。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习状况如此失衡?笔者必须停下来进行深刻的自省与反思。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调整,力求能对这一学段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灵活运用方法有所帮助。
一、 建立学生数学与生活的链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需要和数学特点,并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和例子开始,以便学生可以动员他们的生活经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掌握方法,解决问题。
为从根本上避免学生生搬硬套,囫囵吞枣地练习,教师要指导学生一定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分析清楚再下笔。不管是铺地砖还是剪正方形,虽然看着类似但其实是两码事,铺地砖是把一块块小长方形铺成一个正方形,由小变大,自然正方形肯定得大过长方形;而剪正方形是把长方形纸剪成一个个小正方形,由大变小,自然小正方形肯定得比长方形纸要小得多。如此联系生活细细体味,其实很容易就能发现求其中的奥妙,并迅速判断是求最大公因数还是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求数值的现实意义。
在学生的數学和生活之间建立链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的问题可以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增强数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和现实性。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的同时,感悟“生活数学”的巨大魅力。要激发学生接近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透过问题看本质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认识世界,揭示数学定律,总结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提炼数学精神,并从上述活动中得到思想的升华。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把握反映了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决定了学生数学思维成长的速度和质量。更重要的是,数学学习让学生理解其思想和方法,让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作用,真正地反映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正在逐步从特定的具体运算阶段转向形式运算阶段。随着数学学习内容的难度提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难免会欠缺考虑或者混淆知识。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透过问题看到其数学的本质,这样才能真正地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特别是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类似于“平均每人分得几分之几盒?”和“平均每人分得几分之几?”这样的问题,虽然问法差之毫厘,但是倘若学生读题时不够细心,囫囵吞枣,过于想当然,那所得到的结果就会谬以千里。而且在实际教学中,我也深刻体会到,学生遇到此类问题时特别容易出错,哪怕当场听明白,回过头再想的时候仍然会重蹈覆辙,甚至有的学生一如既往的屡教不改。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分数可以表示数量和分率。数量就是具体的数目,到底有多少盒;而分率其实就是所占的总数的多少,是一个份数关系。明白了问题的本质,加上认真审题,想要出错也是很难的。数学上细节处细微变化,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本质,沟通数学知识间联系,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三、 掌握知识灵活运用
近年来,数学教学一直倡导多样化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获得的知识进行学习。自主从众多解题路径中判断最佳方案灵活解题,这对培养学生数学创造能力具有重要价值,而且也有助于自身夯实数学知识基础、促进数学素养的综合构建,发展数学综合能力。
在五年级下册中有关分数知识的教学中,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优势就比较突出。学生学的知识多了,内容深了,就会纠结于方法策略的选择上。在教学分数大小的过程中,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用:①首先把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再比较大小;②把分数均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③把分数均化成小数再比较大小;④把两个分数同时与一个较明显的中间数比较……很多学生因为知道的方法多了,就会纠结于方法的选择上。其实只要能比较出大小,不论采取哪种策略都是可行的。只不过倘若学生能凭着自身敏锐的数学直觉和经验,判断出解决这道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灵活解决问题,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外,还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鼓励学生在探索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最优方案带来的便捷,从而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敏捷性和逻辑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诚然,在数学实践教学中,光靠以上三点还不足以帮助学生能实实在在地掌握所有知识。倘若能细细领悟,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与生活的链接,学会透过问题看本质、真正掌握知识灵活运用,那么数学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想必就不会那么令人头疼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瑞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全面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进程[J].学周刊,2013(07).
[3]杜艳华.实现数学教学向生活的回归[J].科学大众,2007(06).
[4]梅兆全.让数学贴近生活——倍数和因数的教学感悟[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2).
[5]邹敏慧.把握数学本质,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对小学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7(04).
[6]胡文.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策略的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2(11).
[7]谢荣.细节小改动,收获大不同[J].阅读,2015(07).
[8]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3(04).
作者简介:
陆晓兰,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
关键词:五年级数学;教学实践;反思调整
在整个五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班上绝大多数学生能够一如既往保持四年级时良好的学习水平,但是到了五年级下半学期,班上几乎大半的学生学习忽然刷刷地往下掉。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习状况如此失衡?笔者必须停下来进行深刻的自省与反思。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调整,力求能对这一学段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灵活运用方法有所帮助。
一、 建立学生数学与生活的链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需要和数学特点,并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和例子开始,以便学生可以动员他们的生活经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掌握方法,解决问题。
为从根本上避免学生生搬硬套,囫囵吞枣地练习,教师要指导学生一定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分析清楚再下笔。不管是铺地砖还是剪正方形,虽然看着类似但其实是两码事,铺地砖是把一块块小长方形铺成一个正方形,由小变大,自然正方形肯定得大过长方形;而剪正方形是把长方形纸剪成一个个小正方形,由大变小,自然小正方形肯定得比长方形纸要小得多。如此联系生活细细体味,其实很容易就能发现求其中的奥妙,并迅速判断是求最大公因数还是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求数值的现实意义。
在学生的數学和生活之间建立链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的问题可以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增强数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和现实性。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的同时,感悟“生活数学”的巨大魅力。要激发学生接近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透过问题看本质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认识世界,揭示数学定律,总结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提炼数学精神,并从上述活动中得到思想的升华。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把握反映了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决定了学生数学思维成长的速度和质量。更重要的是,数学学习让学生理解其思想和方法,让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作用,真正地反映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正在逐步从特定的具体运算阶段转向形式运算阶段。随着数学学习内容的难度提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难免会欠缺考虑或者混淆知识。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透过问题看到其数学的本质,这样才能真正地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特别是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类似于“平均每人分得几分之几盒?”和“平均每人分得几分之几?”这样的问题,虽然问法差之毫厘,但是倘若学生读题时不够细心,囫囵吞枣,过于想当然,那所得到的结果就会谬以千里。而且在实际教学中,我也深刻体会到,学生遇到此类问题时特别容易出错,哪怕当场听明白,回过头再想的时候仍然会重蹈覆辙,甚至有的学生一如既往的屡教不改。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分数可以表示数量和分率。数量就是具体的数目,到底有多少盒;而分率其实就是所占的总数的多少,是一个份数关系。明白了问题的本质,加上认真审题,想要出错也是很难的。数学上细节处细微变化,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本质,沟通数学知识间联系,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三、 掌握知识灵活运用
近年来,数学教学一直倡导多样化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获得的知识进行学习。自主从众多解题路径中判断最佳方案灵活解题,这对培养学生数学创造能力具有重要价值,而且也有助于自身夯实数学知识基础、促进数学素养的综合构建,发展数学综合能力。
在五年级下册中有关分数知识的教学中,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优势就比较突出。学生学的知识多了,内容深了,就会纠结于方法策略的选择上。在教学分数大小的过程中,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用:①首先把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再比较大小;②把分数均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③把分数均化成小数再比较大小;④把两个分数同时与一个较明显的中间数比较……很多学生因为知道的方法多了,就会纠结于方法的选择上。其实只要能比较出大小,不论采取哪种策略都是可行的。只不过倘若学生能凭着自身敏锐的数学直觉和经验,判断出解决这道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灵活解决问题,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外,还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鼓励学生在探索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最优方案带来的便捷,从而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敏捷性和逻辑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诚然,在数学实践教学中,光靠以上三点还不足以帮助学生能实实在在地掌握所有知识。倘若能细细领悟,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与生活的链接,学会透过问题看本质、真正掌握知识灵活运用,那么数学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想必就不会那么令人头疼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瑞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全面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进程[J].学周刊,2013(07).
[3]杜艳华.实现数学教学向生活的回归[J].科学大众,2007(06).
[4]梅兆全.让数学贴近生活——倍数和因数的教学感悟[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2).
[5]邹敏慧.把握数学本质,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对小学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7(04).
[6]胡文.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策略的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2(11).
[7]谢荣.细节小改动,收获大不同[J].阅读,2015(07).
[8]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3(04).
作者简介:
陆晓兰,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