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总是有很多目标、口号和计划,其中多数你或许不知道。比如你很可能不知道去年是“世界家庭农场年”,不知道去年还是“结晶体学年”。另外,你也很可能不知道,我们现在正处在“道路安全十年计划”的中间阶段。
多数类似计划都是出于好意,但难有实质性结果。在1950年到2000年之间,联合国至少通过了12个要求普及基础教育的决议,1961年还通过了一个名为Addis Ababa Plan的计划,要求20年内所有非洲国家必须实现免费、普及、强制性小学教育。20年过去了,今天的非洲学龄儿童还有近半没能上学。同样,联合国也通过数不清的、旨在促进男女平等、收入分配公平以及世界和平的计划,但是这些计划都从未实现过。
不过,在2000年,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了。
联合国把那些高尚的愿望变成更具体的东西:千禧年来临前夕,联合国在纽约召开了有100个国家的领袖和47名政府首脑参加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全球领导人会议,该会号称“联合国千年峰会”。峰会确定了为数不多、却具有挑战性的计划,这就是之后大家熟悉的“千年发展计划”(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这些目标包括减少贫困、普及教育、对抗疾病等,最后被确定的目标为9项,虽然难度不同,但联合国都设定了同一个期限进行检测,第一阶段目标的检测时间是2015年12月31日。
一年之后该怎么办
14年弹指一挥间,距离15年的第一阶段结束只有1年时间了。在过去14年间,各国政府、各个国际组织和私人资金为这些目标的推进提供慷概资金支持,很多问题的确得到改善。“减少全球饥饿人口”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1990年,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群中有24%在挨饿,但是到2012年,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15%左右。如果大家继续努力,到了2015年最后期限前比例将有可能降到12.2%——勉强达到预定目标。
第一阶段的最后期限只剩下1年了,随着时间临近,大家不仅要评估人类到底前进了多少,也要思考:一年之后该怎么办?未来的新目标是什么?应该如何制定新计划?
一些人,其中包括著名慈善家比尔·盖茨认为,应该继续坚持现有目标,也就是开始“千年发展计划”第二阶段的工作。但是,更多人则认为应该面对更广泛的议题,制定更多目标,处理更多问题。与此同时,数不清的高级智库、工作小组和研究团队忙于协调这个那个具有竞争关系的建议,根据一项网上调查,种种建议已经提出了超过1400个目标。
有1400个发展目标其实就等于没有发展目标。
未来15年应该如何规划?各国政府和各个国际组织必须做出艰难选择,确定哪些目标是最值得投资的。当然,对于未来15年的世界,经济不是确定优先目标的唯一因素,但如果忽视经济,并不会让选择变得轻松,反而会让选择变得模糊。如果没有大众价值趋向,那么有些目标注定就会偏移,朝着具有最大公共关系价值的方向倾斜——例如集中保护最可爱的动物,热炒最有竞争感的视频,或者支持当红明星所代言的项目。
未来15年,慷慨的慈善家将投入2.5万亿美元的善款,所以,我们不能浪费这珍贵的历史性时机。我们要为未来15年制定全球发展目标,就必须去影响慈善家的行为,同时让善款发挥最大作用。
千年计划怎么制定
让我们看看15年前的第一阶段目标是如何制定的?
当时的目标是由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及其助手起草的,基本没有公众的影响和政府的参与。此外,当时的计划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制定的:各国领袖签署了意向书,安南及其助手对各国意向和细节进行仔细研究,然后闭门做出决定。决策者是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经合组织的一小群专家。
出炉的计划短小精悍、恰到好处,只有8项目标,具体分为18个次级目标。随着时间推移,在捐资者的仔细审查下,18个次目标中的9个被逐渐忽略了,这种忽略是很明智的。有些目标,例如“在2015年底前减少全球贫困”当仁不让地成为所有人都支持的全球性目标,但有些次级目标则不具有决定性意义。例如编号为8C的目标是“关注发展中内陆国家和面积较小的岛屿国家的特殊需求”,可是,高山国家和低海拔小国同样也有需求呀。还有一项代号为1B的目标呼吁给所有人,包括为妇女和年轻人提供有创造力、体面的全职工作。这个目标本身就有问题,虽然所有政府都在努力提高就业水平,但就业率过高,或全面就业并不是好事,劳动力市场需要存在空缺,才能给大家随时转换工作的机会。
第一阶段的目标还有很多遗漏,比如说忽略了全球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室内空气污染。今天世界上还有30亿人靠燃烧树枝和动物粪便来煮食及取暖,因此产生的烟雾污染导致每13个人中就有一人死亡。捐赠人本应致力于普及电力、让穷人的炉灶和取暖设备连接电网,同时提高农业和工业的利用能源效率来减少这些死亡。同样,第一阶段的“千年发展目标”遗漏了全球自由贸易问题——这可能是减少世界贫困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模型,如果今天能通过全球自由贸易协定,到2020年的时候世界GDP总量能增加5万亿美元,其中3万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到本世纪结束的时候,全球自由贸易能给世界GDP贡献额外的100万亿美元,绝大部分将惠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千年发展计划第一阶段成果辉煌
当然,对于在第一阶段接受到大量捐助的目标来说,取得的进步是惊人的。
首先看看贫困问题。1990年,在发展中国家有43%的人每日生活开支低于1.25美元,在2010年,距离最后期限还有5年时间的时候,我们已经把这个比例减少了一半,也就是说提前实现既定目标。相信到2015年的时候世界平均贫困率会进一步下降到15%。
再看看干净的饮用水。1990年,发展中国家有30%的人口没有安全、干净的饮用水来源,2008年我们已经实现既定目标,将此比例减少一半,之后趋势继续,到2015年的时候有望降低到11%。 同时,在发展中国家产妇生育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前儿童的死亡率相比1990年时候的数据已经减少接近一半,1990年,当时每年有1200万儿童不能达到5岁生日就死亡,现在还不到700万。
当然,有些目标没能实现。比如说,在2015年之前实现普遍初级教育还不可能,但是这并不意外。想100%实现目标都是不可能的,就算真的实现了,成本也将是惊人的。不过,1990年发展中国家每10个孩子中会有2个没能上学,2014年失学孩子只有1个了。
某些目标的进步可以说是时代趋势,是无论如何都会实现的。虽然在“千年发展计划”实行之后贫困人口的数量大幅减少,但直接原因并不是国际捐赠而是中国实现经济腾飞。在“千年峰会”之前,能接触干净饮水的穷人数量一直在稳定增长中。贫困率下降必然会导致接触饮用水人数上升,因为人们一旦开始摆脱贫困,首先争取的就是干净的饮用水。此外,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将大量国际慈善投资分配到教育和健康方面,“千年发展计划”的作用是绝对突出的。学龄儿童的教育普及率以及5岁前儿童的生命质量得到惊人提高,全球在疫苗方面的开支从2000年到现在已经翻3倍,仅此一项每年就挽救了300万发展中国家儿童的生命。在这些方面,“千年发展计划”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用颜色为未来15年目标分类排序
如果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千年发展计划”最大的贡献在于掀起整个世界平均发展的浪潮,世界对于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的发展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人类意识到不仅一个国家需要实现公平,整个地球也应追求公平和均等发展。
1990年冷战结束之后,因为没有了意识形态的竞争,富裕发达国家明显减少海外捐助,但是“千年发展计划”重新推动了慷概的国际援助,这体现在所有富裕国家的海外捐款在20年时间里猛增了2/3。遗憾的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几乎全部富裕国家都减少了相关预算,而贫困国家的需求却在增加,这意味着,下一阶段即未来15年的目标要更经济、更理性,捐助者的善意必须获得最大程度的回报,每一块钱都要力争获得最大效益。
下一个阶段的目标需要在2016年到2030年之间运行。现在主要负责筛选目标的是联合国属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工作小组”,由于该小组的工作是公开的,所以他们经常被不同国家、不同利益集团的大量游说所折腾。不同国家和利益团体都有自己的计划。工作小组的成员涵盖了70个国家的代表,在2014年年中,小组居然提出212个目标。尽管所有成员都承认必须削减目标数量,但谁都不愿意削掉自己国家或机构中意的目标。于是大家提出:能否把如此多的目标进行整合?可是整合成效极微:现存的目标还有43个,而总述这些目标的字多达4369个!在15年前,最终目标只有9个,总体语言描述只有139个字。
预定目标有的很实际,例如“在全球范围内消灭肺结核和疟疾”,但也有一些过于不着边际。第一阶段的目标之所以能精准地运作,是因为范围非常小而且非常具体,所以下一个阶段如果想成功,必须立足于第一阶段还未能完全实现的目标,在实施第一阶段的计划之外,再准确制定其他目标。不能空泛,必须具体,不能贪大求全,只能选择很有限的、最优先目标。
总部位于丹麦的国际智库“哥本哈根共识中心”正在试行一个项目,试图决定哪些目标可能发挥最大效用,并把入选目标进行分类整理。
该智库与全球众多知名经济学家和领域内的专家合作,列举出50个具有实际意义、最重要、最急切的目标,然后邀请专家们发表论文,商讨这些目标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为了区别不同目标的效益,“哥本哈根共识中心”使用颜色分类理论。把最优的目标标以深绿色。评价最优目标的标准,是这些目标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贡献将是投入成本的15倍或者以上。如果贡献为投入成本的14到15倍,这种目标将被标注成浅绿色,贡献是投入成本5倍及以下者,则被标注成黄色。至于那些产生的贡献可能还不及投入成本的目标,颜色是红色。这种简单的颜色分类是为了帮忙日理万机的世界领导人们和慈善家们,让他们能在一秒钟内就能看到具体目标的有效性,同时清晰地告诉他们,不是所有目标都具有同等重要性、回报率和影响力。
在工作小组的部分公开草稿中,有13个目标是深绿色的,例如“在全球范围内消灭疟疾”。要实现这个目标成本是相对较低的,只要在发病地区发放青蒿素基药物、蚊帐以及室内安全驱虫喷雾即可,现在这些药物的成本都很低,具体执行方式也很现实、可操作。根据统计,要减少一个疟疾死亡者,未来的投入成本是1000美元,但收益显然是巨大的——这是一条生命。不仅救人,该目标还能提高社会稳定性和生产力。另一个深绿色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取消化石能源补助”。过去多数政府都会对能源进行大规模补贴,现在则形成相反趋势,因为能源补贴给富人和中产阶级带去巨大利益,政府花费的巨额资金如果直接针对穷人,效果会好得多。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利比亚和委内瑞拉,汽油的价格还不到每加仑1美元,这意味着给那些能负担汽车的人不必要的特权。如果政府减少能源津贴,不仅能减少政府开支,缓解赤字压力,还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对抗全球变暖。
颇令人意外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控制艾滋病”这个目标却落在黄色区域内,那是因为投入成本较高。有关的药物研究、疫苗开发都很昂贵,而且病人要终身接受治疗。要预防一个人感染上HIV病毒的成本是1万美元,这些钱足以让10个人免于被疟疾杀害。同样令人吃惊的是,另一个在全球很流行的目标“增强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以提高世界可持续发展力”却落到红色的范围。这是因为,尽管太阳能能驱动手机或者是照明,但世界还有30亿穷人需要能源,以便让他们急需的冰箱、炉灶、灯泡、水泵运作。对于推进大规模经济增长来说,这些能源的成本仍旧是最低的。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今天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是13%,如果想在2035年的时候把比例提高到18%,需要投入的资金至少是每年2400亿美元。在这巨大的投入背后,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有6%,降低全球平均温度只有1/100华氏度。
颜色分类同样说明,为何经济数据在政策决策过程中有着决定性作用。那些红色的目标,听起来都很“高大上”。但若没有经济数据作为参考,也是空中楼阁。追求这一类目标,就好像走进一家餐厅,餐厅很华丽,但菜单却没有标明价格。同样地,慈善家们在捐助的时候希望看到一份标明价格的菜单,他们需要知道“成本”。在未来15年,富裕国家的预算都相对紧张,纳税者会更计较国际援助的钱到底是怎么花的。
未来计划哪怕是最小的调整,
都有可能改变世界
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一直比较谨慎,他的任期将在2016年结束,现在他必须大胆做出选择,在众多目标中确定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当然,潘基文清楚,那些冗长的、缺乏实践性的目标是不太可能有机会的。至于能否像14年前那样精准制定目标,这考验着潘基文的能力和决断。如果成功,这也将是潘基文任内最大的成就。
最终的结果现在还没有出炉,政治家和专家们还在抓紧时间争论。发展中国家的领袖们相对不情愿减少化石能源津贴,对于他们来说,这意味着可能会有社会动荡;富裕国家的政治家们也不太情愿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因为成本高昂;尽管预防艾滋病的费用很高,但全球的决策者还是不情愿把钱转到对抗疟疾和蚊子上,因为艾滋病攫取的世界关注太高了……
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经济规律和数字分析是枯燥的,是理性的,甚至是没有同情心和人情味的。但是,只要经济数据分析能帮助一个优质目标替代一个劣质目标,它对于全球的影响将是惊人的,是历史性的。一个目标的确定或者变更,背后影响的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而这些资金能实现的效益,将以万亿计、甚至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当一个决定涉及到数亿人的命运,关系到万亿美元的资金,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谨慎?
哪怕是最小的调整,都可能改变世界。
多数类似计划都是出于好意,但难有实质性结果。在1950年到2000年之间,联合国至少通过了12个要求普及基础教育的决议,1961年还通过了一个名为Addis Ababa Plan的计划,要求20年内所有非洲国家必须实现免费、普及、强制性小学教育。20年过去了,今天的非洲学龄儿童还有近半没能上学。同样,联合国也通过数不清的、旨在促进男女平等、收入分配公平以及世界和平的计划,但是这些计划都从未实现过。
不过,在2000年,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了。
联合国把那些高尚的愿望变成更具体的东西:千禧年来临前夕,联合国在纽约召开了有100个国家的领袖和47名政府首脑参加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全球领导人会议,该会号称“联合国千年峰会”。峰会确定了为数不多、却具有挑战性的计划,这就是之后大家熟悉的“千年发展计划”(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这些目标包括减少贫困、普及教育、对抗疾病等,最后被确定的目标为9项,虽然难度不同,但联合国都设定了同一个期限进行检测,第一阶段目标的检测时间是2015年12月31日。
一年之后该怎么办
14年弹指一挥间,距离15年的第一阶段结束只有1年时间了。在过去14年间,各国政府、各个国际组织和私人资金为这些目标的推进提供慷概资金支持,很多问题的确得到改善。“减少全球饥饿人口”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1990年,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群中有24%在挨饿,但是到2012年,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15%左右。如果大家继续努力,到了2015年最后期限前比例将有可能降到12.2%——勉强达到预定目标。
第一阶段的最后期限只剩下1年了,随着时间临近,大家不仅要评估人类到底前进了多少,也要思考:一年之后该怎么办?未来的新目标是什么?应该如何制定新计划?
一些人,其中包括著名慈善家比尔·盖茨认为,应该继续坚持现有目标,也就是开始“千年发展计划”第二阶段的工作。但是,更多人则认为应该面对更广泛的议题,制定更多目标,处理更多问题。与此同时,数不清的高级智库、工作小组和研究团队忙于协调这个那个具有竞争关系的建议,根据一项网上调查,种种建议已经提出了超过1400个目标。
有1400个发展目标其实就等于没有发展目标。
未来15年应该如何规划?各国政府和各个国际组织必须做出艰难选择,确定哪些目标是最值得投资的。当然,对于未来15年的世界,经济不是确定优先目标的唯一因素,但如果忽视经济,并不会让选择变得轻松,反而会让选择变得模糊。如果没有大众价值趋向,那么有些目标注定就会偏移,朝着具有最大公共关系价值的方向倾斜——例如集中保护最可爱的动物,热炒最有竞争感的视频,或者支持当红明星所代言的项目。
未来15年,慷慨的慈善家将投入2.5万亿美元的善款,所以,我们不能浪费这珍贵的历史性时机。我们要为未来15年制定全球发展目标,就必须去影响慈善家的行为,同时让善款发挥最大作用。
千年计划怎么制定
让我们看看15年前的第一阶段目标是如何制定的?
当时的目标是由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及其助手起草的,基本没有公众的影响和政府的参与。此外,当时的计划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制定的:各国领袖签署了意向书,安南及其助手对各国意向和细节进行仔细研究,然后闭门做出决定。决策者是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经合组织的一小群专家。
出炉的计划短小精悍、恰到好处,只有8项目标,具体分为18个次级目标。随着时间推移,在捐资者的仔细审查下,18个次目标中的9个被逐渐忽略了,这种忽略是很明智的。有些目标,例如“在2015年底前减少全球贫困”当仁不让地成为所有人都支持的全球性目标,但有些次级目标则不具有决定性意义。例如编号为8C的目标是“关注发展中内陆国家和面积较小的岛屿国家的特殊需求”,可是,高山国家和低海拔小国同样也有需求呀。还有一项代号为1B的目标呼吁给所有人,包括为妇女和年轻人提供有创造力、体面的全职工作。这个目标本身就有问题,虽然所有政府都在努力提高就业水平,但就业率过高,或全面就业并不是好事,劳动力市场需要存在空缺,才能给大家随时转换工作的机会。
第一阶段的目标还有很多遗漏,比如说忽略了全球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室内空气污染。今天世界上还有30亿人靠燃烧树枝和动物粪便来煮食及取暖,因此产生的烟雾污染导致每13个人中就有一人死亡。捐赠人本应致力于普及电力、让穷人的炉灶和取暖设备连接电网,同时提高农业和工业的利用能源效率来减少这些死亡。同样,第一阶段的“千年发展目标”遗漏了全球自由贸易问题——这可能是减少世界贫困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模型,如果今天能通过全球自由贸易协定,到2020年的时候世界GDP总量能增加5万亿美元,其中3万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到本世纪结束的时候,全球自由贸易能给世界GDP贡献额外的100万亿美元,绝大部分将惠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千年发展计划第一阶段成果辉煌
当然,对于在第一阶段接受到大量捐助的目标来说,取得的进步是惊人的。
首先看看贫困问题。1990年,在发展中国家有43%的人每日生活开支低于1.25美元,在2010年,距离最后期限还有5年时间的时候,我们已经把这个比例减少了一半,也就是说提前实现既定目标。相信到2015年的时候世界平均贫困率会进一步下降到15%。
再看看干净的饮用水。1990年,发展中国家有30%的人口没有安全、干净的饮用水来源,2008年我们已经实现既定目标,将此比例减少一半,之后趋势继续,到2015年的时候有望降低到11%。 同时,在发展中国家产妇生育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前儿童的死亡率相比1990年时候的数据已经减少接近一半,1990年,当时每年有1200万儿童不能达到5岁生日就死亡,现在还不到700万。
当然,有些目标没能实现。比如说,在2015年之前实现普遍初级教育还不可能,但是这并不意外。想100%实现目标都是不可能的,就算真的实现了,成本也将是惊人的。不过,1990年发展中国家每10个孩子中会有2个没能上学,2014年失学孩子只有1个了。
某些目标的进步可以说是时代趋势,是无论如何都会实现的。虽然在“千年发展计划”实行之后贫困人口的数量大幅减少,但直接原因并不是国际捐赠而是中国实现经济腾飞。在“千年峰会”之前,能接触干净饮水的穷人数量一直在稳定增长中。贫困率下降必然会导致接触饮用水人数上升,因为人们一旦开始摆脱贫困,首先争取的就是干净的饮用水。此外,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将大量国际慈善投资分配到教育和健康方面,“千年发展计划”的作用是绝对突出的。学龄儿童的教育普及率以及5岁前儿童的生命质量得到惊人提高,全球在疫苗方面的开支从2000年到现在已经翻3倍,仅此一项每年就挽救了300万发展中国家儿童的生命。在这些方面,“千年发展计划”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用颜色为未来15年目标分类排序
如果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千年发展计划”最大的贡献在于掀起整个世界平均发展的浪潮,世界对于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的发展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人类意识到不仅一个国家需要实现公平,整个地球也应追求公平和均等发展。
1990年冷战结束之后,因为没有了意识形态的竞争,富裕发达国家明显减少海外捐助,但是“千年发展计划”重新推动了慷概的国际援助,这体现在所有富裕国家的海外捐款在20年时间里猛增了2/3。遗憾的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几乎全部富裕国家都减少了相关预算,而贫困国家的需求却在增加,这意味着,下一阶段即未来15年的目标要更经济、更理性,捐助者的善意必须获得最大程度的回报,每一块钱都要力争获得最大效益。
下一个阶段的目标需要在2016年到2030年之间运行。现在主要负责筛选目标的是联合国属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工作小组”,由于该小组的工作是公开的,所以他们经常被不同国家、不同利益集团的大量游说所折腾。不同国家和利益团体都有自己的计划。工作小组的成员涵盖了70个国家的代表,在2014年年中,小组居然提出212个目标。尽管所有成员都承认必须削减目标数量,但谁都不愿意削掉自己国家或机构中意的目标。于是大家提出:能否把如此多的目标进行整合?可是整合成效极微:现存的目标还有43个,而总述这些目标的字多达4369个!在15年前,最终目标只有9个,总体语言描述只有139个字。
预定目标有的很实际,例如“在全球范围内消灭肺结核和疟疾”,但也有一些过于不着边际。第一阶段的目标之所以能精准地运作,是因为范围非常小而且非常具体,所以下一个阶段如果想成功,必须立足于第一阶段还未能完全实现的目标,在实施第一阶段的计划之外,再准确制定其他目标。不能空泛,必须具体,不能贪大求全,只能选择很有限的、最优先目标。
总部位于丹麦的国际智库“哥本哈根共识中心”正在试行一个项目,试图决定哪些目标可能发挥最大效用,并把入选目标进行分类整理。
该智库与全球众多知名经济学家和领域内的专家合作,列举出50个具有实际意义、最重要、最急切的目标,然后邀请专家们发表论文,商讨这些目标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为了区别不同目标的效益,“哥本哈根共识中心”使用颜色分类理论。把最优的目标标以深绿色。评价最优目标的标准,是这些目标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贡献将是投入成本的15倍或者以上。如果贡献为投入成本的14到15倍,这种目标将被标注成浅绿色,贡献是投入成本5倍及以下者,则被标注成黄色。至于那些产生的贡献可能还不及投入成本的目标,颜色是红色。这种简单的颜色分类是为了帮忙日理万机的世界领导人们和慈善家们,让他们能在一秒钟内就能看到具体目标的有效性,同时清晰地告诉他们,不是所有目标都具有同等重要性、回报率和影响力。
在工作小组的部分公开草稿中,有13个目标是深绿色的,例如“在全球范围内消灭疟疾”。要实现这个目标成本是相对较低的,只要在发病地区发放青蒿素基药物、蚊帐以及室内安全驱虫喷雾即可,现在这些药物的成本都很低,具体执行方式也很现实、可操作。根据统计,要减少一个疟疾死亡者,未来的投入成本是1000美元,但收益显然是巨大的——这是一条生命。不仅救人,该目标还能提高社会稳定性和生产力。另一个深绿色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取消化石能源补助”。过去多数政府都会对能源进行大规模补贴,现在则形成相反趋势,因为能源补贴给富人和中产阶级带去巨大利益,政府花费的巨额资金如果直接针对穷人,效果会好得多。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利比亚和委内瑞拉,汽油的价格还不到每加仑1美元,这意味着给那些能负担汽车的人不必要的特权。如果政府减少能源津贴,不仅能减少政府开支,缓解赤字压力,还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对抗全球变暖。
颇令人意外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控制艾滋病”这个目标却落在黄色区域内,那是因为投入成本较高。有关的药物研究、疫苗开发都很昂贵,而且病人要终身接受治疗。要预防一个人感染上HIV病毒的成本是1万美元,这些钱足以让10个人免于被疟疾杀害。同样令人吃惊的是,另一个在全球很流行的目标“增强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以提高世界可持续发展力”却落到红色的范围。这是因为,尽管太阳能能驱动手机或者是照明,但世界还有30亿穷人需要能源,以便让他们急需的冰箱、炉灶、灯泡、水泵运作。对于推进大规模经济增长来说,这些能源的成本仍旧是最低的。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今天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是13%,如果想在2035年的时候把比例提高到18%,需要投入的资金至少是每年2400亿美元。在这巨大的投入背后,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有6%,降低全球平均温度只有1/100华氏度。
颜色分类同样说明,为何经济数据在政策决策过程中有着决定性作用。那些红色的目标,听起来都很“高大上”。但若没有经济数据作为参考,也是空中楼阁。追求这一类目标,就好像走进一家餐厅,餐厅很华丽,但菜单却没有标明价格。同样地,慈善家们在捐助的时候希望看到一份标明价格的菜单,他们需要知道“成本”。在未来15年,富裕国家的预算都相对紧张,纳税者会更计较国际援助的钱到底是怎么花的。
未来计划哪怕是最小的调整,
都有可能改变世界
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一直比较谨慎,他的任期将在2016年结束,现在他必须大胆做出选择,在众多目标中确定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当然,潘基文清楚,那些冗长的、缺乏实践性的目标是不太可能有机会的。至于能否像14年前那样精准制定目标,这考验着潘基文的能力和决断。如果成功,这也将是潘基文任内最大的成就。
最终的结果现在还没有出炉,政治家和专家们还在抓紧时间争论。发展中国家的领袖们相对不情愿减少化石能源津贴,对于他们来说,这意味着可能会有社会动荡;富裕国家的政治家们也不太情愿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因为成本高昂;尽管预防艾滋病的费用很高,但全球的决策者还是不情愿把钱转到对抗疟疾和蚊子上,因为艾滋病攫取的世界关注太高了……
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经济规律和数字分析是枯燥的,是理性的,甚至是没有同情心和人情味的。但是,只要经济数据分析能帮助一个优质目标替代一个劣质目标,它对于全球的影响将是惊人的,是历史性的。一个目标的确定或者变更,背后影响的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而这些资金能实现的效益,将以万亿计、甚至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当一个决定涉及到数亿人的命运,关系到万亿美元的资金,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谨慎?
哪怕是最小的调整,都可能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