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的心理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他们有着各自的理想和梦幻,也有着各自的烦恼和困惑。他们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心、理解和帮助。家访,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重要纽带。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家庭的教育情况,探讨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的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目前,有些班主任对“家访”有一种不全面的认识:老师只访“问题学生”的家庭。其实不然。优秀的班主任,既要访问后进生的家庭,也要访问优秀学生的家庭;既要进行普访,也要进行专访。访问优秀生的家庭,主要探讨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了解家庭教育的经验;访问后进生的家庭,主要是寻找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目的在于矫正缺点。普访也就是一股家访,一般是在新接班级或新学期的开始,主要了解家庭的教育方式、教育氛围,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建议,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在家庭中的表现,为今后教育奠定基础;专访,也就带有一定的“问题”或目的性,对个别学生家庭进行的访问。不管是哪一种访问,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的职能。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对家访我想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经验。
一、掌握资料,作好充分准备
家访前,教师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确定家访的目的,拟定谈话的内容,准备好向家长提出的建议等。为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资料(如听课的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各科成绩多少以及个性特点、品德行为、活动纪律、劳动表现等)。对这些资料,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跟家长的谈话才能够具体、准确,才能抓住关键,使家长豁然开朗,愿意与学校共同努力,把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好。
为了使家访成功圆满,教师还要从服装、仪表、语言、方法及时间上作好准备。由于家长的职业、职务、年龄、性格等各不相同,我们的言谈举止、谈话方法对家访的成功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态度热情,创造谈话环境
如果你是带着“问题”的专访,万不可一进门就“告状”,或把责任推到家长一边。这样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也违背了教师的道德规范,而且很容易造成家访气氛冷淡,容易与家长发生观点分歧,激发矛盾;最后导致不欢而散,为以后的教育造成困难。
后进生的家长,对老师的家访有种“出了问题”的预感,内心并不愉快,有时气氛并不热烈。因此有时必须创造谈话环境。教师可以先避开“问题”谈来访的想法,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及时地表扬,对学生经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给予肯定、激励和指引。这样,家长对孩子充满希望,从内心欢迎老师的到来,渴求老师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三、抓住问题,分析实事求是
既要热爱、关怀、鼓励,表扬学生的长处,同时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例如,对学生行动上的懒散、纪律上的随便、学习上的松懈、同学间的矛盾等方面的情况要真实地向家长反映,和家长一起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寻找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教与学校协作的重要性,促使家长主动采取措施,与教师共同把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做好。同时建议家长给学生讲清道理,促使学生深入反思,并能把反思的结果落实在改正错误的行动上。
四、渗透家教理论,提倡科学家教方式
不同类型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就家庭教育而言,“溺爱型”家庭会无形中滋长孩子娇惯的坏毛病;“放任型”家庭容易使孩子养成散漫的性格;“专制型”家庭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说谎或行动上的反抗;“闭门囚读型”家庭容易造成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不爱与同学交往等;“科学民主型”的家庭,容易使孩子产生幸福快乐,这样,孩子便会精神状态好,学习稳定。因此,家访时,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家庭,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渗透一些家庭教育的理论,帮助家长认识到“科学民主型”的家教方式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在“科学民主型”的家庭中,家庭成員在人格上一律平等,每个成員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父母对孩子思想中合理的部分,都会给予肯定、鼓励和引导,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勇于探求新知识的良好习惯以及自尊自信自立的优秀道德品格。
五、认真总结,提高自身素质
每次家访,对教师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锻炼。家访后,教师应进行认真地总结,对访问过程进行详细分析记录,写成家访日记。积累资料的同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下次的家访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家庭与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滨江路8号城区教委203室
目前,有些班主任对“家访”有一种不全面的认识:老师只访“问题学生”的家庭。其实不然。优秀的班主任,既要访问后进生的家庭,也要访问优秀学生的家庭;既要进行普访,也要进行专访。访问优秀生的家庭,主要探讨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了解家庭教育的经验;访问后进生的家庭,主要是寻找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目的在于矫正缺点。普访也就是一股家访,一般是在新接班级或新学期的开始,主要了解家庭的教育方式、教育氛围,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建议,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在家庭中的表现,为今后教育奠定基础;专访,也就带有一定的“问题”或目的性,对个别学生家庭进行的访问。不管是哪一种访问,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的职能。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对家访我想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经验。
一、掌握资料,作好充分准备
家访前,教师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确定家访的目的,拟定谈话的内容,准备好向家长提出的建议等。为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资料(如听课的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各科成绩多少以及个性特点、品德行为、活动纪律、劳动表现等)。对这些资料,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跟家长的谈话才能够具体、准确,才能抓住关键,使家长豁然开朗,愿意与学校共同努力,把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好。
为了使家访成功圆满,教师还要从服装、仪表、语言、方法及时间上作好准备。由于家长的职业、职务、年龄、性格等各不相同,我们的言谈举止、谈话方法对家访的成功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态度热情,创造谈话环境
如果你是带着“问题”的专访,万不可一进门就“告状”,或把责任推到家长一边。这样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也违背了教师的道德规范,而且很容易造成家访气氛冷淡,容易与家长发生观点分歧,激发矛盾;最后导致不欢而散,为以后的教育造成困难。
后进生的家长,对老师的家访有种“出了问题”的预感,内心并不愉快,有时气氛并不热烈。因此有时必须创造谈话环境。教师可以先避开“问题”谈来访的想法,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及时地表扬,对学生经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给予肯定、激励和指引。这样,家长对孩子充满希望,从内心欢迎老师的到来,渴求老师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三、抓住问题,分析实事求是
既要热爱、关怀、鼓励,表扬学生的长处,同时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例如,对学生行动上的懒散、纪律上的随便、学习上的松懈、同学间的矛盾等方面的情况要真实地向家长反映,和家长一起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寻找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教与学校协作的重要性,促使家长主动采取措施,与教师共同把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做好。同时建议家长给学生讲清道理,促使学生深入反思,并能把反思的结果落实在改正错误的行动上。
四、渗透家教理论,提倡科学家教方式
不同类型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就家庭教育而言,“溺爱型”家庭会无形中滋长孩子娇惯的坏毛病;“放任型”家庭容易使孩子养成散漫的性格;“专制型”家庭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说谎或行动上的反抗;“闭门囚读型”家庭容易造成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不爱与同学交往等;“科学民主型”的家庭,容易使孩子产生幸福快乐,这样,孩子便会精神状态好,学习稳定。因此,家访时,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家庭,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渗透一些家庭教育的理论,帮助家长认识到“科学民主型”的家教方式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在“科学民主型”的家庭中,家庭成員在人格上一律平等,每个成員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父母对孩子思想中合理的部分,都会给予肯定、鼓励和引导,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勇于探求新知识的良好习惯以及自尊自信自立的优秀道德品格。
五、认真总结,提高自身素质
每次家访,对教师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锻炼。家访后,教师应进行认真地总结,对访问过程进行详细分析记录,写成家访日记。积累资料的同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下次的家访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家庭与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滨江路8号城区教委2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