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离不继承传统与回归自然。传统的继承众所周知,但自然的回归到底怎么回事?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体会,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念。
【关键词】小学 美术教育 传统 自然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13-02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高深的知识面,任一学科的知识也都是在发展和传承中进行着,美术当然也是一样,它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值得我们继承的,在继承的同时又要我们去发展它,美术的发展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要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去寻求创意,找到时代的强音。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同样产生过很多方法,如今也正在流行一种什么“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但是我总认为不管什么模式,美术要想学好,或者说要想教好,都必须要读好两本书,一本是传统,一本是自然,传统的继承当然不用我们多想,但自然的回归还是有必要提出来的,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透析教材内容的自然教育生成点
课堂自然教育内容需要预設和捕捉,必须将教材较生硬、艰涩的技能训练点用各种形象的事物化成,让学生容易接受,又乐于接受,并能更好地展开技能训练。新课程改革后的中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只要我们老师多思考、多发现,结合自己的实际把握好自然教育的切入点,美术课堂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自然会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正确认识与准确把握自然特征
自然性的内容包括自然教育、自然素养、自然精神等。自然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即通过提高自然素养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使现代人拥有更开阔的心胸,更加重视精神追求。自然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自然素养的最高形态是自然精神,自然精神主要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自然精神,就是审视人生,以人为本;就是对人生进行终极意义的探索,对人类命运进行深层观察。
自然精神,是人和人类社会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所需要的美好的精神要素,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基础作用的品质。它包括人对完善自我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的同情,对遭受不幸的怜悯等等。美术课程具有自然性质,旨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美术课教学是美育的直接形式,是培养自然精神的第一台阶。美术课堂应准确把握人与自然、生活、社会的密切关系,体现自然关怀。比如人与环境的关系,如教室设计应考虑朝向是否符合光线的标准、空气的流通,能否尽量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桌椅的高低、课桌与黑板的距离是否符合人体工程;色彩搭配是否令人感到舒适等等。又如作品赏析能否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发,让其观察感受作品与时代、社会、艺术家的生活阅历以及阶级、民族、风俗等密切相关的信息等等。美术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内涵,是进行自然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如果没有对自然特征的正确认识与准确把握,美术课堂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结合教材合理挖掘美术自然资源
老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合理挖掘美术自然资源,让学生感悟课本中的自然精神,又能得到课外的延伸。
合理挖掘美术自然资源,还可引导学生到社会上寻找、挖掘、收集和处理与教材相关的信息。我经常就地取材让学生到盱眙龙虾节广场、山水广场、第一山公家森林公园等地参观,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了解建筑文化,自然景观,然后进行设计、模型制作或泥塑。这一课学生学会了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灵感,并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走进生活,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心。
四、发挥互动评价功能促进自然情感培养
美术评价是检验和改进课堂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独特价值。传统的美术教学把教师放在至高无上的主导核心位置上,教师的权威性的地位不容置疑。把学生视为知识被动接受者,是灌输的对象,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教师,评价的内容都是围绕教师的“教”展开的,违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新的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当然也对教师进行评价,但评价的出发点从“教”转变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是否为学生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是否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已经从中心主导地位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重视美术评价和美术评价的多元化,是实施美术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与传统的美术教学区别的一个显著特点之一。正确认识和发挥美术的评价功能,有助于促进美术教学的发展。
总之,美术教育中的回归自然,就是让自然精神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去寻求创意,这需要我们在基层的一线美术教师积极思考与探讨。我想只要我们教师用心教学,学生一定会在“回归自然”的教学中学好美术这门课程的。
【关键词】小学 美术教育 传统 自然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13-02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高深的知识面,任一学科的知识也都是在发展和传承中进行着,美术当然也是一样,它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值得我们继承的,在继承的同时又要我们去发展它,美术的发展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要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去寻求创意,找到时代的强音。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同样产生过很多方法,如今也正在流行一种什么“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但是我总认为不管什么模式,美术要想学好,或者说要想教好,都必须要读好两本书,一本是传统,一本是自然,传统的继承当然不用我们多想,但自然的回归还是有必要提出来的,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透析教材内容的自然教育生成点
课堂自然教育内容需要预設和捕捉,必须将教材较生硬、艰涩的技能训练点用各种形象的事物化成,让学生容易接受,又乐于接受,并能更好地展开技能训练。新课程改革后的中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只要我们老师多思考、多发现,结合自己的实际把握好自然教育的切入点,美术课堂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自然会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正确认识与准确把握自然特征
自然性的内容包括自然教育、自然素养、自然精神等。自然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即通过提高自然素养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使现代人拥有更开阔的心胸,更加重视精神追求。自然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自然素养的最高形态是自然精神,自然精神主要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自然精神,就是审视人生,以人为本;就是对人生进行终极意义的探索,对人类命运进行深层观察。
自然精神,是人和人类社会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所需要的美好的精神要素,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基础作用的品质。它包括人对完善自我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的同情,对遭受不幸的怜悯等等。美术课程具有自然性质,旨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美术课教学是美育的直接形式,是培养自然精神的第一台阶。美术课堂应准确把握人与自然、生活、社会的密切关系,体现自然关怀。比如人与环境的关系,如教室设计应考虑朝向是否符合光线的标准、空气的流通,能否尽量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桌椅的高低、课桌与黑板的距离是否符合人体工程;色彩搭配是否令人感到舒适等等。又如作品赏析能否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发,让其观察感受作品与时代、社会、艺术家的生活阅历以及阶级、民族、风俗等密切相关的信息等等。美术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内涵,是进行自然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如果没有对自然特征的正确认识与准确把握,美术课堂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结合教材合理挖掘美术自然资源
老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合理挖掘美术自然资源,让学生感悟课本中的自然精神,又能得到课外的延伸。
合理挖掘美术自然资源,还可引导学生到社会上寻找、挖掘、收集和处理与教材相关的信息。我经常就地取材让学生到盱眙龙虾节广场、山水广场、第一山公家森林公园等地参观,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了解建筑文化,自然景观,然后进行设计、模型制作或泥塑。这一课学生学会了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灵感,并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走进生活,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心。
四、发挥互动评价功能促进自然情感培养
美术评价是检验和改进课堂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独特价值。传统的美术教学把教师放在至高无上的主导核心位置上,教师的权威性的地位不容置疑。把学生视为知识被动接受者,是灌输的对象,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教师,评价的内容都是围绕教师的“教”展开的,违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新的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当然也对教师进行评价,但评价的出发点从“教”转变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是否为学生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是否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已经从中心主导地位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重视美术评价和美术评价的多元化,是实施美术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与传统的美术教学区别的一个显著特点之一。正确认识和发挥美术的评价功能,有助于促进美术教学的发展。
总之,美术教育中的回归自然,就是让自然精神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去寻求创意,这需要我们在基层的一线美术教师积极思考与探讨。我想只要我们教师用心教学,学生一定会在“回归自然”的教学中学好美术这门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