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观察,IT(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择业时,有相当比例的人选择去相对稳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从事非研发类工作,学生们甚至将研发岗位视为没有前途的工作。总体而言,择业是因人而异的个体行为,但大量个体行为却会以统计方式在群体层面涌现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行为,继而营造出进一步影响个体行为的环境氛围。从这个意义而言,个体择业行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可谓举足轻重。另外一方面,当个体择业行为和社会发展需要背道而驰时,对个体的影响也不言而喻。
借用斯宾塞·约翰逊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的预示,工作为人生重要的“奶酪”之一,那么,对学生个体而言,研发工作是不是属于自己且满足社会所需的一份“奶酪”?倘若大多数人都对它嗤之以鼻或者视同鸡肋,这种群体择业趋势对当今IT及其相关行业又会产生何种影响?反过来作用到个体发展,是利是弊?
享受社会大餐——应用型研究生是大势所趋
2009年3月11日,正值当年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进行到招生指标落实之际,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已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5万名。同年9月,当第一批全日制专业硕士入学之际,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再次表示2010年新增招生计划主要用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各招生单位应以2009年5%-10%的比例减少学术型招生人数并增加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中。据称,这个招生比例会逐年向全日制专业硕士倾斜,直到满足社会发展的平衡点。
由于2009年第一次通知下发时间为正值复试之际,广大考生毫无准备,难免疑虑不解,各高校也忙于落实录取、答疑、相关政策和培养配套工作。但是,随着2010年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尘埃落定,2009级考生也在高校度过了一年的研究生学习时光,社会上关于专业硕士的信心在逐渐增强。
正如教育部的通知所指出,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的战略性转变,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也是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是增强研究生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需要。事实上,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这种研究生教育形式在国内外都不是新鲜事物,它只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二者也可分别称为应用型和研究型。中国早些年就在部分高校开展了软件工程等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的试点工作,而2009年是改革发展进程上全面铺开的第一年。
对比国外,以澳大利亚的研究生教育为例,其研究生学位体系与中国稍有不同,对应中国的两种硕士学位分别称为课程型(Coursework Masters)和研究型(Research Masters),从定位来看,课程型和中国的专业学位类似,只是中国开放的专业硕士专业有限,仅几十种,从专业数量和名称看还没有真正和学术型“平起平坐”。从研究型大学发展趋势而言,以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各种世界大学排名上澳洲第一)为例,据介绍其研究型硕士学位授予人数在逐年萎缩,基本上已经成为博士学位的过渡性学位。
总之,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的学位教育趋势值得发展中国家研究型大学和广大非研究型大学的借鉴和启示,即研究生人才培养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同时,中国需要走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对广大学子而言,即便身为在读学术型研究生,倘若未来不以升学为目标,其实身上已经贴上了隐性的“应用型”标签。
要不要研发这份“奶酪”?——择业是个性化的选择
毋庸置疑,对IT相关专业而言,不管硕士研究生还是本科生,研发工作都必定是应用型人才的主流岗位之一,但绝非唯一。面对研发工作这份“奶酪”,它的味道是否美妙?我们到底要不要主动点餐?
1.研发工作是什么?
顾名思义,研发工作包含研究和开发。由于科学研究工作更多包含由学术型高端人才从事的含义,因此本文所述的研发工作是指以产品开发为中心的工作岗位,即研发工程师。
研发工程师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开发新产品或改良现有产品,具体包括:执行和落实部门、个人的科研计划,掌握行业产品发展趋势并提出产品的革新建议,参与产品可行性调查、需求分析、设计、研制、测试和可能的技术维护过程等。
通常情况下,研发工程师隶属企业研发部,部门主管为研发部主管(称经理、部长或主任),企业管理层的分管领导为首席技术官(CTO),部门内可能分设多个项目小组和项目小组长职位。在企业内,研发工程师和研发部需要协调的同级部门可能包括负责销售、采购、生产、质量监督、战略发展、营销规划甚至国际业务等部门,对外需要协调的关系可能包括和产品相关的行业技术协会或研究机构。
研究工程师岗位的文凭一般要求本专科文凭起,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普及和大量高技术企业的涌现和传统行业转行到信息技术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招聘硕士研究生层面的高素质研发人员,以便增强企业的技术竞争力。但这也意味着硕士研究生必须胜任各种相关的实际产品开发工作。
那么,研发工程师需要掌握所从事行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一定实际开发经验,同时具有判断决策能力、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计划和执行能力、写作能力等。具体到IT行业,研发工程师通常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来从事开发工作,因此必须熟练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或工具的使用。同时,由于IT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也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快速学习新技能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能快速获取、查找和管理企业所需的技术信息,也具备相应的安全和防范意识。
2.建立审时、度势、观人的择业观
在充分了解岗位职责和要求的基础上,潜在的就业人员就需要认真斟酌个人是否步入研发工作岗位。固然择业是个性化的选择,正因为个体行为的丰富而造就社会的丰富性和发展,全社会没有通用答案,但是择业观却有共通之处,那就是要审时、度势、观人。 第一,所谓审时是指择业时要站在当前时间点。
首先,预期岗位的潜在从业人员是有时间因素的。比如,从国情看,IT行业研发工程师岗位一般适合年轻人,很多企业在招聘时也附加了相关的年龄条件,超过一定年龄应聘成功率就比较低。这个岗位工作压力大,任务紧且重,可能加班和熬夜,也需要不断跟进新技术和各种新资讯,需要保持头脑清醒和灵活,有较强的执行力和活力,这往往符合年轻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此,研发工程师一般不是人一生唯一的岗位,如果有志从研发岗位入行,一定要趁年轻!
其次,该岗位当下的各种状态属性也值得纳入考虑,比如是否热门行业和热门企业,是否有较高收入和社会地位等。对当今IT行业而言,互联网、游戏、动漫、通信等都不外乎热门行业,但汽车、金融、政务等需要IT技术辅助的行业也意味着高收入、地位或稳定性。从IT技术在企业技术领域所占的份额看,不管是IT主流行业还是非主流行业,都可以选择自己进入该行业的最佳时间。如果人心仪金融业,但所学专业却非金融,那么以研发工程师身份进入该行业便是一种较灵活的选择。
第二,所谓度势是指要认清发展形势和发展趋势。
以岗位在企业中的势态看,首选岗位便是和企业核心业务有关的岗位。从IT行业观,可以说大多数IT企业里面的研发部门就是核心业务部门,否则其企业发展前景也值得斟酌。
如前所述,研发工程师也并非人的终身职业,因此,在步入某企业该岗位时就要考虑该岗位作为职业发展跳板的可行性。要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阶梯性发展,肯定要打好地基才能一步步迈向成功。显然,一个失败的研发工程师能提升为研发部主管并逐步进入企业技术管理层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今后即便转行成功,也已经给自己留下了职业生涯的败笔。
第三,所谓观人是指要有自知之明。
职业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肯定少不了热爱、天赋或努力。热爱和努力就好比“爱一行干一行”和“干一行爱一行”。能选择自己的热爱为事业是幸福和上乘的,最容易获得职业满足感,但如果没有相应的天赋,且没有足够的努力为支撑,热爱的结果也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罢了。因此,干一行爱一行并干好一行倒是一种务实的做法,即哪怕被迫走上研发工程师这个岗位,也可以凭借个人能力开创职业发展的新天地。
在学校总是会遇到这种的研究生,他一心要参与比如信息安全这样的研发任务,以为能够当“黑客”或“黑客猎手”是快意人生的幸事(想想这种想法的幼稚之处吧),但即便老师一眼看出他当下不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结构(能对安全协议和系统底层进行编程和安全信息处理的能力),在未来也不太可能短期内努力变成编程高手,但他本人却总以为热爱便意味着拥有和掌握。
是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但也需要学生的一点天资为辅助。对IT行业的研发岗位而言,熟练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或工具的使用是最基本和必要的敲门砖。如果经过三年或四年的大学学习还不能做到这点,或者未来也不打算通过努力做到这一点,趁早放弃到研发工程师岗位上混日子的想法吧。
不要动我的“奶酪”——为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很多学生不愿意从事研发工作这种现象是耐人寻味的。归根结底,原因大致包括两种,即没有兴趣或没有能力,其中很多无兴趣者是由于能力不足而导致兴趣缺失。长期在能力欠债的情况下学习和生活,人的心态是紧张而不愉快的,慢慢会产生对立情绪,讨厌自己所学专业,试图在择业时逃离,选择外专业岗位或更轻松的非研发岗位,而不是从教育投资的角度看自己是不是亏本了。因为,某些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研发工程师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如果几年学习之后贸然抛弃读书的初衷,时间、金钱、人力等资源等投入是不是可惜?
人各有志,不必强求,因此下面仅针对那些有志从事研发工作的学生来讨论从事IT研发岗位需要做好的准备。
1.从事IT研发岗位要过语言关
这里所指的语言能力是扩展之后的语言能力,具体包括:母语、外语、数学、计算机编程语言、图形等。
好奇为什么提到母语能力?这里是指善于运用中文表达和写作的能力。首先是科技文献写作能力,包括撰写可行性报告、需求分析报告、设计报告、产品说明书、新产品策划书、产品市场调研报告、产品测试报告、项目经费申请书、年度科研计划书、年度个人工作总结、专利申请书、科研论文、项目结题报告、演示文档等。其实这些文档都是格式文档,只要用心学习和练习,在校期间足以掌握写作要旨和精髓所在。
论及中文表达能力,这是指研发人员要善于与企业内部、外部的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或展示,讲究特定场合的语言艺术或做到言简意赅。只会埋头写程序、木讷于言的研发人员形象早已经过时。
在外语能力方面来要求IT从业人员并不为过。虽然对中国学生是否考英语国家四级的争论由来已久,这里还是需要指出IT专业的学生最好较好掌握英语的读、写。无论以何种理由抨击中国英语教学,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国外IT产业比中国发达,最先进的IT技术通常是以英语为载体发表,如果从业人员英语读写不过关,如何了解、涉猎、学习和掌握IT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一门新的编程工具发布出来,如果你只能等待中文翻译书出版才能学习,这中间的时间差就注定你和所在企业在行业发展中的位置是滞后的。
数学也是国际通行的语言,且语言符号简洁而优美,比文字有更强的表达能力。由于IT行业涉及信息的获取、表达、处理、传输及其相关系统的研发工作,数学是最必要的工具和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计算机语言的设计中,数学语言的贡献也是巨大的,比如数据库查询和操作的SQL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就离不开关系代数的帮助。懂得关系代数这门数学语言,会有助于程序员设计出更高效和优化的SQL查询应用软件,也是设计SQL语言平台所必需的。
至于计算机编程语言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由于计算机语言种类繁多,学生们往往在选择时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或者因为贪多嚼不烂而不能做到精通任何一门语言。其实,大学课程已经为学生们做好了考虑,只要在C或C++这样的入门级语言上下足功夫,掌握语言规范和达到读、写应用能力,以后再学任何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都不会花费同样的学习时间,只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容易。由于计算机语言语法简单,指令集小,所以,我们很容易在IT行业遇到学了、学会甚至精通两位数计算机语言的从业人员! 图形也是一种当下流行的语言,所谓读图时代已经到来,各种图形方式的可视化工具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大。且不说动漫、三维创作等专业图形创作领域是把图形工具运用到娴熟的地步,作为一般研发工程师,至少要善于运用数据流图、程序流程图、系统功能模块图、系统流程图、统计图、各种UML(统一建模语言)图形等。这些图形可能出现在上文所述的任何一种技术或非技术文档中,比文字有更强的视觉、内容表现、归纳、综合能力。
由于语言能力是一种可迁移的能力,在生活中我们也发现母语和外语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对有语言天赋的人而言,掌握多门外语并非困难。因此,广泛意义下的语言能力可以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参考系。
2.从事IT研发岗位要过思维关
对IT从业人员,这里仅给出几种必要的思维能力,即逻辑思维、系统思维、工程思维和计算思维。
从问题求解角度,系统思维强调在系统层面考虑问题求解的全过程和分层求解,逻辑思维强调解决问题的顺序,工程思维强调问题解决方案的实施和落实,而计算思维强调在操作层面如何用计算机解决人类现实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李国杰指出计算思维不仅仅属于计算机科学家,他认为计算思维来源于数学思维和工程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
研发工程师面临现实问题时,必须考虑用何种方式陈述问题,建立问题求解模型(包括逻辑模型、系统模型、概念模型等),最终将这些模型映射到计算机世界中对应的模型(比如关系数据库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得到有效的算法,从而顺利和高效地解答问题。
研发工程师业务水平的高低之分,就在上述思维能力的健全性和强度上。
3.从事IT研发岗位要过实践关
研发岗位是实践性强的岗位,容不得纸上谈兵,很多相关经验、思维、能力的积累、建立或升华都来自实践,最终又回到实践。
IT专业的学生在读书期间就要学会用作品说话,可能作品包括算法源代码、应用小程序、软硬件系统、网站、多媒体等。每一次课内外作业、课程设计、认识实习、课外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都是机会,只要有心,处处都是实践的场所,不管是编程还是写作,不管是设计还是开发,不管是调研还是学习,只要不断积累,总会有所收获!
如何渡过大学时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同的道路可能走向相同的结果,而同一个起点也可能走向不同的终点。在择业时,人可能更加现实地考虑成家立业有关的社会问题,有时或许不得不放弃一些来换取另外一些。不管怎样,路就在脚下,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每一个人心之念会不会引起生命中连锁的蝴蝶效应呢?
要不要研发工作这份“奶酪”,自己选择吧!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借用斯宾塞·约翰逊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的预示,工作为人生重要的“奶酪”之一,那么,对学生个体而言,研发工作是不是属于自己且满足社会所需的一份“奶酪”?倘若大多数人都对它嗤之以鼻或者视同鸡肋,这种群体择业趋势对当今IT及其相关行业又会产生何种影响?反过来作用到个体发展,是利是弊?
享受社会大餐——应用型研究生是大势所趋
2009年3月11日,正值当年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进行到招生指标落实之际,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已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5万名。同年9月,当第一批全日制专业硕士入学之际,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再次表示2010年新增招生计划主要用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各招生单位应以2009年5%-10%的比例减少学术型招生人数并增加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中。据称,这个招生比例会逐年向全日制专业硕士倾斜,直到满足社会发展的平衡点。
由于2009年第一次通知下发时间为正值复试之际,广大考生毫无准备,难免疑虑不解,各高校也忙于落实录取、答疑、相关政策和培养配套工作。但是,随着2010年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尘埃落定,2009级考生也在高校度过了一年的研究生学习时光,社会上关于专业硕士的信心在逐渐增强。
正如教育部的通知所指出,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的战略性转变,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也是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是增强研究生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需要。事实上,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这种研究生教育形式在国内外都不是新鲜事物,它只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二者也可分别称为应用型和研究型。中国早些年就在部分高校开展了软件工程等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的试点工作,而2009年是改革发展进程上全面铺开的第一年。
对比国外,以澳大利亚的研究生教育为例,其研究生学位体系与中国稍有不同,对应中国的两种硕士学位分别称为课程型(Coursework Masters)和研究型(Research Masters),从定位来看,课程型和中国的专业学位类似,只是中国开放的专业硕士专业有限,仅几十种,从专业数量和名称看还没有真正和学术型“平起平坐”。从研究型大学发展趋势而言,以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各种世界大学排名上澳洲第一)为例,据介绍其研究型硕士学位授予人数在逐年萎缩,基本上已经成为博士学位的过渡性学位。
总之,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的学位教育趋势值得发展中国家研究型大学和广大非研究型大学的借鉴和启示,即研究生人才培养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同时,中国需要走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对广大学子而言,即便身为在读学术型研究生,倘若未来不以升学为目标,其实身上已经贴上了隐性的“应用型”标签。
要不要研发这份“奶酪”?——择业是个性化的选择
毋庸置疑,对IT相关专业而言,不管硕士研究生还是本科生,研发工作都必定是应用型人才的主流岗位之一,但绝非唯一。面对研发工作这份“奶酪”,它的味道是否美妙?我们到底要不要主动点餐?
1.研发工作是什么?
顾名思义,研发工作包含研究和开发。由于科学研究工作更多包含由学术型高端人才从事的含义,因此本文所述的研发工作是指以产品开发为中心的工作岗位,即研发工程师。
研发工程师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开发新产品或改良现有产品,具体包括:执行和落实部门、个人的科研计划,掌握行业产品发展趋势并提出产品的革新建议,参与产品可行性调查、需求分析、设计、研制、测试和可能的技术维护过程等。
通常情况下,研发工程师隶属企业研发部,部门主管为研发部主管(称经理、部长或主任),企业管理层的分管领导为首席技术官(CTO),部门内可能分设多个项目小组和项目小组长职位。在企业内,研发工程师和研发部需要协调的同级部门可能包括负责销售、采购、生产、质量监督、战略发展、营销规划甚至国际业务等部门,对外需要协调的关系可能包括和产品相关的行业技术协会或研究机构。
研究工程师岗位的文凭一般要求本专科文凭起,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普及和大量高技术企业的涌现和传统行业转行到信息技术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招聘硕士研究生层面的高素质研发人员,以便增强企业的技术竞争力。但这也意味着硕士研究生必须胜任各种相关的实际产品开发工作。
那么,研发工程师需要掌握所从事行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一定实际开发经验,同时具有判断决策能力、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计划和执行能力、写作能力等。具体到IT行业,研发工程师通常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来从事开发工作,因此必须熟练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或工具的使用。同时,由于IT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也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快速学习新技能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能快速获取、查找和管理企业所需的技术信息,也具备相应的安全和防范意识。
2.建立审时、度势、观人的择业观
在充分了解岗位职责和要求的基础上,潜在的就业人员就需要认真斟酌个人是否步入研发工作岗位。固然择业是个性化的选择,正因为个体行为的丰富而造就社会的丰富性和发展,全社会没有通用答案,但是择业观却有共通之处,那就是要审时、度势、观人。 第一,所谓审时是指择业时要站在当前时间点。
首先,预期岗位的潜在从业人员是有时间因素的。比如,从国情看,IT行业研发工程师岗位一般适合年轻人,很多企业在招聘时也附加了相关的年龄条件,超过一定年龄应聘成功率就比较低。这个岗位工作压力大,任务紧且重,可能加班和熬夜,也需要不断跟进新技术和各种新资讯,需要保持头脑清醒和灵活,有较强的执行力和活力,这往往符合年轻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此,研发工程师一般不是人一生唯一的岗位,如果有志从研发岗位入行,一定要趁年轻!
其次,该岗位当下的各种状态属性也值得纳入考虑,比如是否热门行业和热门企业,是否有较高收入和社会地位等。对当今IT行业而言,互联网、游戏、动漫、通信等都不外乎热门行业,但汽车、金融、政务等需要IT技术辅助的行业也意味着高收入、地位或稳定性。从IT技术在企业技术领域所占的份额看,不管是IT主流行业还是非主流行业,都可以选择自己进入该行业的最佳时间。如果人心仪金融业,但所学专业却非金融,那么以研发工程师身份进入该行业便是一种较灵活的选择。
第二,所谓度势是指要认清发展形势和发展趋势。
以岗位在企业中的势态看,首选岗位便是和企业核心业务有关的岗位。从IT行业观,可以说大多数IT企业里面的研发部门就是核心业务部门,否则其企业发展前景也值得斟酌。
如前所述,研发工程师也并非人的终身职业,因此,在步入某企业该岗位时就要考虑该岗位作为职业发展跳板的可行性。要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阶梯性发展,肯定要打好地基才能一步步迈向成功。显然,一个失败的研发工程师能提升为研发部主管并逐步进入企业技术管理层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今后即便转行成功,也已经给自己留下了职业生涯的败笔。
第三,所谓观人是指要有自知之明。
职业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肯定少不了热爱、天赋或努力。热爱和努力就好比“爱一行干一行”和“干一行爱一行”。能选择自己的热爱为事业是幸福和上乘的,最容易获得职业满足感,但如果没有相应的天赋,且没有足够的努力为支撑,热爱的结果也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罢了。因此,干一行爱一行并干好一行倒是一种务实的做法,即哪怕被迫走上研发工程师这个岗位,也可以凭借个人能力开创职业发展的新天地。
在学校总是会遇到这种的研究生,他一心要参与比如信息安全这样的研发任务,以为能够当“黑客”或“黑客猎手”是快意人生的幸事(想想这种想法的幼稚之处吧),但即便老师一眼看出他当下不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结构(能对安全协议和系统底层进行编程和安全信息处理的能力),在未来也不太可能短期内努力变成编程高手,但他本人却总以为热爱便意味着拥有和掌握。
是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但也需要学生的一点天资为辅助。对IT行业的研发岗位而言,熟练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或工具的使用是最基本和必要的敲门砖。如果经过三年或四年的大学学习还不能做到这点,或者未来也不打算通过努力做到这一点,趁早放弃到研发工程师岗位上混日子的想法吧。
不要动我的“奶酪”——为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很多学生不愿意从事研发工作这种现象是耐人寻味的。归根结底,原因大致包括两种,即没有兴趣或没有能力,其中很多无兴趣者是由于能力不足而导致兴趣缺失。长期在能力欠债的情况下学习和生活,人的心态是紧张而不愉快的,慢慢会产生对立情绪,讨厌自己所学专业,试图在择业时逃离,选择外专业岗位或更轻松的非研发岗位,而不是从教育投资的角度看自己是不是亏本了。因为,某些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研发工程师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如果几年学习之后贸然抛弃读书的初衷,时间、金钱、人力等资源等投入是不是可惜?
人各有志,不必强求,因此下面仅针对那些有志从事研发工作的学生来讨论从事IT研发岗位需要做好的准备。
1.从事IT研发岗位要过语言关
这里所指的语言能力是扩展之后的语言能力,具体包括:母语、外语、数学、计算机编程语言、图形等。
好奇为什么提到母语能力?这里是指善于运用中文表达和写作的能力。首先是科技文献写作能力,包括撰写可行性报告、需求分析报告、设计报告、产品说明书、新产品策划书、产品市场调研报告、产品测试报告、项目经费申请书、年度科研计划书、年度个人工作总结、专利申请书、科研论文、项目结题报告、演示文档等。其实这些文档都是格式文档,只要用心学习和练习,在校期间足以掌握写作要旨和精髓所在。
论及中文表达能力,这是指研发人员要善于与企业内部、外部的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或展示,讲究特定场合的语言艺术或做到言简意赅。只会埋头写程序、木讷于言的研发人员形象早已经过时。
在外语能力方面来要求IT从业人员并不为过。虽然对中国学生是否考英语国家四级的争论由来已久,这里还是需要指出IT专业的学生最好较好掌握英语的读、写。无论以何种理由抨击中国英语教学,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国外IT产业比中国发达,最先进的IT技术通常是以英语为载体发表,如果从业人员英语读写不过关,如何了解、涉猎、学习和掌握IT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一门新的编程工具发布出来,如果你只能等待中文翻译书出版才能学习,这中间的时间差就注定你和所在企业在行业发展中的位置是滞后的。
数学也是国际通行的语言,且语言符号简洁而优美,比文字有更强的表达能力。由于IT行业涉及信息的获取、表达、处理、传输及其相关系统的研发工作,数学是最必要的工具和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计算机语言的设计中,数学语言的贡献也是巨大的,比如数据库查询和操作的SQL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就离不开关系代数的帮助。懂得关系代数这门数学语言,会有助于程序员设计出更高效和优化的SQL查询应用软件,也是设计SQL语言平台所必需的。
至于计算机编程语言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由于计算机语言种类繁多,学生们往往在选择时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或者因为贪多嚼不烂而不能做到精通任何一门语言。其实,大学课程已经为学生们做好了考虑,只要在C或C++这样的入门级语言上下足功夫,掌握语言规范和达到读、写应用能力,以后再学任何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都不会花费同样的学习时间,只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容易。由于计算机语言语法简单,指令集小,所以,我们很容易在IT行业遇到学了、学会甚至精通两位数计算机语言的从业人员! 图形也是一种当下流行的语言,所谓读图时代已经到来,各种图形方式的可视化工具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大。且不说动漫、三维创作等专业图形创作领域是把图形工具运用到娴熟的地步,作为一般研发工程师,至少要善于运用数据流图、程序流程图、系统功能模块图、系统流程图、统计图、各种UML(统一建模语言)图形等。这些图形可能出现在上文所述的任何一种技术或非技术文档中,比文字有更强的视觉、内容表现、归纳、综合能力。
由于语言能力是一种可迁移的能力,在生活中我们也发现母语和外语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对有语言天赋的人而言,掌握多门外语并非困难。因此,广泛意义下的语言能力可以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参考系。
2.从事IT研发岗位要过思维关
对IT从业人员,这里仅给出几种必要的思维能力,即逻辑思维、系统思维、工程思维和计算思维。
从问题求解角度,系统思维强调在系统层面考虑问题求解的全过程和分层求解,逻辑思维强调解决问题的顺序,工程思维强调问题解决方案的实施和落实,而计算思维强调在操作层面如何用计算机解决人类现实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李国杰指出计算思维不仅仅属于计算机科学家,他认为计算思维来源于数学思维和工程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
研发工程师面临现实问题时,必须考虑用何种方式陈述问题,建立问题求解模型(包括逻辑模型、系统模型、概念模型等),最终将这些模型映射到计算机世界中对应的模型(比如关系数据库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得到有效的算法,从而顺利和高效地解答问题。
研发工程师业务水平的高低之分,就在上述思维能力的健全性和强度上。
3.从事IT研发岗位要过实践关
研发岗位是实践性强的岗位,容不得纸上谈兵,很多相关经验、思维、能力的积累、建立或升华都来自实践,最终又回到实践。
IT专业的学生在读书期间就要学会用作品说话,可能作品包括算法源代码、应用小程序、软硬件系统、网站、多媒体等。每一次课内外作业、课程设计、认识实习、课外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都是机会,只要有心,处处都是实践的场所,不管是编程还是写作,不管是设计还是开发,不管是调研还是学习,只要不断积累,总会有所收获!
如何渡过大学时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同的道路可能走向相同的结果,而同一个起点也可能走向不同的终点。在择业时,人可能更加现实地考虑成家立业有关的社会问题,有时或许不得不放弃一些来换取另外一些。不管怎样,路就在脚下,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每一个人心之念会不会引起生命中连锁的蝴蝶效应呢?
要不要研发工作这份“奶酪”,自己选择吧!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