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农村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存在不合理之处,作者多年从事农村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农村小学美术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美术课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然而,目前一些农村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之处: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千篇一律地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0分钟,还有的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现状与我国义务教育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创造力、想象力和视觉记忆力的发展及中小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其结果是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因家庭因素保持着学习美术的兴趣,而大部分学生学习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下面我就多年农村美术教学实践谈几点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感染学生的情绪
创设良好课堂情境,可以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受到美化,从而达到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理论、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让学生在有意、无意间感受情境之美。
1.创建课堂环境,营造教学氛围。浓郁、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对教学环境的布置,比如:将美术专用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博物馆,让墙、黑板、柜子里挂满各种绘画、工艺制作的作品。还可以在教室墙上方写上“观察美、感受美、表现荚、创新美”等标语,营造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使学生一步入教室就沐浴在艺术的海洋之中,受到美的感染,从而产生创新美的意欲。
2.巧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一堂美术课是一首优美的童话诗,一段悠扬的音乐,还是一个动人的故事?都是。因为这是一种美的情境。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加深认识,在情境中感知、认识、理解、训练,有利于导行。如教学《海底世界》这课时,可以将整堂课置于情境中,组织欣赏《海底世界》视频,演绎情境、了解海洋;讲《建设未来的海底世界》的故事时,掌握构思方法,请学生当未来设计师,展开想象进行创新,升华情境,品味创作的快乐,当“真”设计师。
二、愉快教学——激起学习的欲望
1.导入方法新鲜多变。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往,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要达到的效果“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产生“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
2.示范指导浅显易懂。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事半功倍,方法很多,如播放些动画片,多适用低年级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中国画等,教师可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同时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自练就不难了。
3.习作评价激励信心。分数是无声的语言表达,可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两句简单评语:“真棒”、“构图准确”、“大有进步”类,都能使学生增强绘画的信心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绘画欲望,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4.走出课堂体验生活。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地大物博,学生外出比较安全,在学习风景写生、泥塑课时,可结合时间、气候、环境,有组织、有纪律地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画画、塑造。对周围的形、色进行辨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纯洁心灵。
三、鼓励教学——激发参与的热情
1.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在教学中,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则审美想象力自然得到自由发展。如欣赏凡·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便让学生看画,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感到每朵花就像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学生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2.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都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价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学生自然会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有利条件。因此,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以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让学生的艺术表现热情,并留给学生空间表现艺术个性。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和热情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尝试都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关注,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表现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湖南教育出版社.
[2]毕可秉.对美术教学过程的思考[J].山东教育.
关键词: 农村小学美术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美术课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然而,目前一些农村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之处: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千篇一律地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0分钟,还有的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现状与我国义务教育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创造力、想象力和视觉记忆力的发展及中小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其结果是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因家庭因素保持着学习美术的兴趣,而大部分学生学习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下面我就多年农村美术教学实践谈几点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感染学生的情绪
创设良好课堂情境,可以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受到美化,从而达到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理论、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让学生在有意、无意间感受情境之美。
1.创建课堂环境,营造教学氛围。浓郁、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对教学环境的布置,比如:将美术专用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博物馆,让墙、黑板、柜子里挂满各种绘画、工艺制作的作品。还可以在教室墙上方写上“观察美、感受美、表现荚、创新美”等标语,营造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使学生一步入教室就沐浴在艺术的海洋之中,受到美的感染,从而产生创新美的意欲。
2.巧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一堂美术课是一首优美的童话诗,一段悠扬的音乐,还是一个动人的故事?都是。因为这是一种美的情境。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加深认识,在情境中感知、认识、理解、训练,有利于导行。如教学《海底世界》这课时,可以将整堂课置于情境中,组织欣赏《海底世界》视频,演绎情境、了解海洋;讲《建设未来的海底世界》的故事时,掌握构思方法,请学生当未来设计师,展开想象进行创新,升华情境,品味创作的快乐,当“真”设计师。
二、愉快教学——激起学习的欲望
1.导入方法新鲜多变。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往,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要达到的效果“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产生“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
2.示范指导浅显易懂。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事半功倍,方法很多,如播放些动画片,多适用低年级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中国画等,教师可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同时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自练就不难了。
3.习作评价激励信心。分数是无声的语言表达,可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两句简单评语:“真棒”、“构图准确”、“大有进步”类,都能使学生增强绘画的信心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绘画欲望,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4.走出课堂体验生活。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地大物博,学生外出比较安全,在学习风景写生、泥塑课时,可结合时间、气候、环境,有组织、有纪律地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画画、塑造。对周围的形、色进行辨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纯洁心灵。
三、鼓励教学——激发参与的热情
1.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在教学中,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则审美想象力自然得到自由发展。如欣赏凡·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便让学生看画,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感到每朵花就像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学生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2.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都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价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学生自然会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有利条件。因此,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以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让学生的艺术表现热情,并留给学生空间表现艺术个性。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和热情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尝试都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关注,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表现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湖南教育出版社.
[2]毕可秉.对美术教学过程的思考[J].山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