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有技巧,高深不莫测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72245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通过朗读逐字逐句地大声将学习过的课文表达出来,其间眼睛会反复“扫描”每一个文字,嘴巴会反复说出与文字对应的读音,这有助于他们不断加深对文字写法、读法的印象,不断增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能锤炼语感。朗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还原场景,读作者心境;提供素材,读文本主旨;丰富形式,读表达技巧。
  关键词:朗读;场景;素材;形式;评价
  学生学习的一天,往往始于琅琅的读书声。他们逐字逐句地大声将学习过的课文表达出来,其间眼睛会反复“扫描”每一个文字,嘴巴会反复说出与文字对应的读音,这有助于他们不断加深对文字写法、读法的印象,不断增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能锤炼语感。窃以为,朗读要在四个方面着力:还原场景,读作者心境;提供素材,读文本主旨;丰富形式,读表达技巧。
  一、还原场景,读作者心境
  朗读的目的,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会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读能够串联起表达作者情感的文字,学会品读作者文字中包含的情感世界。只有让学生看到作者经历了什么,读懂了作者的心境,他们才会明白作者写的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作者所要呈现的心境,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有时会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有时会直接以抒情的方式来宣泄。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只识其字而不知其意”的现象,可以尝试还原文本场景,引导学生融入其境,感同身受地读出作者心境。
  一般情况下,可以先启发学生抓住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关键词句,把握文本整体的语气语调,通过反复朗读,边读边思,逐步置身于作者心境;继续边读边悟,想作者所想,悟作者所悟。对于有些距离学生认知较远的文本内容,可以先为学生讲讲那个时代的故事,给学生放一场“小电影”,然后让学生以“电影”为指引朗读,深入场景,读出作者心境。当学生真正理解了文本的创作背景,能够体会出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情感时,便能发自内心地有感情地朗读。而这样有感情地朗读,又会再次助力他们对作者心境的领悟。下面分别以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现代文《军神》的朗读教学为例,阐释通过还原场景读作者心境的做法。
  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前两句需要学生读懂“毕竟”“不与”等词语,以感受作者眼前的西湖景色与其他时节是多么不同,能够感知是怎样一番独特的美景让作者惊叹连连。读这两个词时,要语气略重,读出力道,以体会诗人由衷的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读后两句,便可顺势引入:是怎么样的美景让诗人发出这样的赞美呢?由此学生便能较为轻松地读出作者的心境。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诗人见到的莲叶和荷花都有什么特色”通读全诗,读完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学生初次读完古诗后都能说出描写了荷花。我让他们将目光放在“碧”“红”等描写荷花色彩的词语上,想象莲叶与荷花的样态,再将“接天”“无穷”与学过的“一望无际”联系起来,想象莲叶一碧万顷的壮美景象。“无穷碧”与“别样红”,大红大绿,对比极为强烈。此时,我范读诗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人想要再现的画面,说说自己此时又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不间断的朗读与想象,让学生俨然看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场景,体会到面对这么美的景色,诗人忍不住动情了,所以他先写自己的赞叹,再写美丽的景色,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是非常喜爱这西湖六月的美景的。进入了场景再读诗歌,学生自然能读出诗人的心境。
  五年级下册的《军神》一课将笔墨聚焦在对主要人物的细节描写上。作者通过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等的细腻描写,塑造出了栩栩如生的“军神”形象。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悟得作者对“军神”由衷的敬佩,我带着学生边读边还原故事场景,从而读出作者心境。例如,带着学生先读描写沃克医生的细节:“一向从容镇定”照应了这位德国医生的专业性强;“这次”“却”“颤抖”“汗珠滚滚”“擦”“一次又一次”,表现了他这次手术时的反常。然后,扣住这些细节边读边说自己的想法。慢慢地,学生便能意识到,作者之所以描写这些细节,意在反衬刘伯承的镇定坚强。接下来,读“挺不住”“可以哼叫”等词语,学生就能读出沃克医生对病人的关心,也读出了他对病人的钦佩。抓住这些侧面描写的细节,侧面品人,再读与手术台上的刘伯承相关的行为特写“一声不吭”,双手特写“紧紧”“青筋暴起”“越來越使劲”,以及神态特写“汗如雨下”,文本场景越来越具体,作者想要呈现的“军神”形象也越来越具体。从学生语速慢、咬字重的朗读表现可以看出,他们已经习得了通过重音与语速的变化,读出作者想要表现的“军神”极其疼痛又极其顽强的深切感受。
  二、提供素材,读文本主旨
  读出文本主旨,是一堂阅读课应有的归宿,更是学生想象力、思维力有效拓展的重要指向,是让他们的理解走向深处的重要寄托。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通过提供素材延伸学生的认知,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理解,从文本理解走向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完成理论与实际的衔接,引发对所学内容主旨的深度理解。教师可以寻找与文本题材类似的影视资料,激发学生理解文本主旨的欲望;可以突破单一文本内容的局限,用能够与文本形成对比或者衬托文本主旨的素材,敦促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理解,读出文本主旨。
  六年级上册的《只有一个地球》,分别从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层面,提倡保护环境,让学生领会“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资源”的主旨。课文属于科学小品文,相对于记叙文、故事类文本,语言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层层朗读中读出文本主旨,在朗读核心句“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时,我收集了不少与环境保护贴近的素材,如大海里堆满塑料垃圾的图片、北极熊因为冰川融化找不到食物濒临灭绝的图片,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的数据资料,水资源干涸地区的生活状态报告,生物资源被严重破坏的视频等,让学生从视角、听觉层面直观地了解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意识到保护地球迫在眉睫。当然,我也提供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好自然与美好社会共建的图文资料,谈了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见闻,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环保故事。当学生燃起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时,朗读便不再是负担。学生沿着不同素材提供的画面、数据,带着对不同素材的理解走进课文,边读边思,用心悟情,不仅领会了文本主旨,还根据自己的领会设计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   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文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几个层面再现了找到的春天,言语间洋溢着急切、激动、兴奋的心情。教学本课时,要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春天,读出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于春天,学生是熟悉的,但大多止步于对春景的欣赏。如何读出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深层的热爱,是要花心思的。于是,我在视觉层面,准备了百花盛开、春芽萌发、绿草莹莹、冰雪消融、动物苏醒的图片素材;在听觉层面,准备了溪水叮咚、冰雪解冻、百鸟争鸣、莺歌燕舞的音频素材;在嗅觉层面,准备了花香沁人、蜜蜂采蜜的视频素材;在触觉层面,准备了学生趴在草地上感受泥土的芬芳、轻抚迎春花瓣的图文素材。学生朗读前,我出示视觉层面的图片素材,让他们抓住“脱掉”“冲出”“奔向”几个词语,读出对春景的向往。当学生注意到用较快的语速重读凸显小孩子们激动、兴奋的心情时,我真诚地夸他们:“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的眼前好像真的出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呢!”学生的情绪也被感染,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读。此时,我又相机出示听觉、嗅觉、触觉层面的素材,让学生读“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春天到底遮掩、躲藏在哪里。于是,读到“那是春天的眉毛吧?”“那是春天的眼睛吧?”“那是春天的音符吧?”“那是春天的琴声吧?”时,学生便会从缤纷多彩的春天素材中“找春天”。他们带着疑问的语气读,没读出疑问的层次,我提出建议:“到处找春天,到处有发现,你们的激动与兴奋肯定会有不同,是不是以不同的语气凸显不同层次的情感更能体现发现不同角度的春天时的欣喜心情?”以此为指引,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找春天”的角度越来越多元,对春天的追逐越来越热切。由此,他们借朗读表达发现春天、发现大自然的美的兴奋也层层递进。
  三、丰富形式,读表达技巧
  朗读虽然是照读文本内容,但朗读形式并不固定,可多种多样。常见的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男女生搭配读、分角色朗读、开火车读、配乐朗读等,都是供选形式。不同的文本内容,会运用不同的表达技巧传递作者的情感,凸显文本内涵和主旨。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选择合适的朗读形式,让学生代入角色,读文本表达技巧。
  例如,一年级下册的《动物王国开大会》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文章篇幅较长,角色较多,且角色之间的对话也多,涉及狐狸和狗熊的对话、大灰狼和狗熊的对话、梅花鹿和狗熊的对话。朗读这一课,有必要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观察插图中动物的动作表情,联想小动物们对话时的不同语气和神态,读出文本借助对话凸显不同动物性格特点的表达技巧。如,老虎是森林之王,读它的话要用威严的语气;狐狸机智,读它的话要用尖细的语气;狗熊憨厚笨重,读它的话要用浑厚有力的音调;梅花鹿友善,读它的话要用温柔缓慢的语气……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朗读,有助于他们细细揣摩小动物说话时的情感表达,有助于他们在思考应采用什么样的语气再现人物性格的过程中形成对角色更为形象的认知。此外,让学生以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感知文章的表达技巧,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再如,读同单元的《一分钟》,又可以用开火车的形式读,让学生通过不同语气、不同层次的读,读出作者对元元不同行为的描述,凸显用好“一分钟”主旨的表达技巧。读《小猴子下山》,又可以采用男女生搭配读的形式,让学生随着行文走过玉米地、桃林、西瓜地和树林,体会作者通过场景切换展现小猴子的所见所为,进而得出“做事不能三心二意”主旨的表达技巧。
  还要说明两点:一是教师应当选择合适的时间让学生朗读,避免为了朗读而朗读;二是谨慎选择朗读内容,因为不是每次朗读全文都是最有效的。对于第一点,窃以为,教师可以在完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后趁热打铁,让部分或全部学生朗读相关段落,加深理解與记忆,此时朗读,学生最容易接受,也最具活力。举例来说,《火烧云》一课要求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受情味。在引导学生感受火烧云颜色变化之快的环节,我先让学生闭眼想象“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所道出的色彩和气势,然后展示变化多样的火烧云图片、视频,让学生将想象出来的变化多姿的火烧云与其进行比较,进而感悟火烧云的红和火烧云“烧着”了整个天空后颜色之“变”,体会火烧云的奇妙,并通过语句定格、放慢、拉长,感受作者描写火烧云变化时语言的奥妙。对于第二点,教师要能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与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段落,针对性朗读,节省课堂时间以及学生体力。教师也可以准备与课文知识点相关的材料供学生课堂朗读,既有助于充实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知框架,又有助于学生保持对知识的新鲜感,大大提升朗读效果,为课堂注入无穷活力。
  朗读看似简单实则高深,但并不莫测,需要教师针对“怎么读”“读什么”的问题,用心选取合适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的读,读作者心境,读文本主旨,读表达技巧,读语言情味,在读中向上而生。
  参考文献:
  [1] 郭贤英.让朗读的课堂永远充满活力[J].开心素质教育,2014(2).
  [2] 任晓雅.朗读指导之“三味”[J].小学教学参考,2017(13).
  [3] 刘华丽.培育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着力点[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2).
  [4] 曾崇州.巧搭支架让朗读教学化繁为简[J].基础教育参考,2020(10).
  [5] 梁琼.优化朗读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20(34).
其他文献
《落花生》是一篇老课文,我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中就有这课。我的语文老师如何教的,我已经忘得一干二净。这篇老课文被多少名师演绎过,也很难统计。某省的小学语文教研员说:“粗略算下来,得听过好几百位老师上过此课了。所听过的几百种教法,也都没啥印象了。”  对于一篇课文的教学,可以有多种形式的演绎。先来看看当前教师按照教学用书及有关教案选用的通用演绎方式:先是简单介绍作者许地山,带着学生反复读课文,概括这
在当今教育形势下,家班共育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学校现代化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但形成家班共育的合力却不是简单的行动。怎样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成为目前中小学班主任高需求的话题。沟通一定有障碍,沟通一定有方法,班主任需要正视、巧用、关注沟通“类型”与“方法”,心中有爱、眼中有光,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沟通的正效应。
据《人民日报》2021年6月1日05 版报道:童年是人的心灵故乡,儿童是社会的未来.6月1日起,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以更有力的“法律之手”为孩子撑起一片晴空;教育部等15
期刊
学校的发展要有一个美好愿景或目标追求。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发展学生“六大素养”。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学校须更新教育理念。以“精致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发展,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要求。“精致教育”从五个维度展开:以实施“精致课堂”为核心推进“精致教学”;以“家校合作”为抓手落实“精致德育”;以“问题研究”为导向开展“精致教研”;以“社团活动”为形式打造“精致社团”;以“责任担当”为内涵实现“精致管理”。
扩大学徒制是为失业的年轻工人创造高薪职业的有效途径。美国通过提供资金维持和扩展学徒制、鼓励发展新兴职业、提供行业认可的证书、鼓励社区学院作为学徒计划的赞助商等有效举措来扩大学徒制。我国高职扩招背景下,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需要政府提供资金吸引企业和学徒参与、扩展到新兴职业、建立完善的资格证书制度、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等成熟经验。
摘要:课堂观察具有改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助推教学研究的意义。观察时,要优先关注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价值和影响,关注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合理性和逻辑结构。课堂观察最实用的工具是人,要优先用好“自己”这一工具。课堂观察应追求这样一些改变:从批评到建设,从旁观者到助教者,从统一标准到权变意识,从要素观察到情境观察。  关键词:课堂观察;观察维度;观察工具;观课议课  一、课堂观察的意义  在我看来,课堂
初中阶段“正数和负数”的教学是小学阶段负数概念教学的拓展与延伸,而非简单的重复.这是数学课程教材内容编排“螺旋上升”理念的体现.然而,很多初中教师把负数的概念当作全
探索能牵引与反映教师、教法、教材改革的卓越课堂校本认证体系。建立“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说课反思”卓越课堂认证步骤与标准,系统推进“项目化、信息化、思政化、1+X书证融合”(简称三化一融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完善“校赛—省赛—国赛”和“教坛新秀—教学名师”(简称一赛道两激励)的成长激励制度。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认证一批卓越课堂,打造一批卓越教师,然后根据升级的认证标准,进行下一轮持续认证,形成教学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高。
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将促进形成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华文化特征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新时代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体系建设要体现“四个服务”,要基于中华文化和“产教融合”,建设具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体系,服务于“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
实训课程是帮助中职模具专业学生将工匠精神外化为行、内化于心的重要途径。专业特性决定模具专业有其独特工匠精神内涵,将其融入实训课程教学全过程有着深厚价值意蕴。只有解决好“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这三个课堂教学核心问题:即“结对帮扶”打造工匠之师;“课岗对接”制定实训内容;“榜样引领”完善教学方法;“赛训结合”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模具专业工匠精神内涵,并学习工匠精神、践行匠人行为、锻造工匠品质、树立工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