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情,至爱,至真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da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散文家,深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情感在诗作中汹涌爆发。
  【关键词】理想;真情;自由
  喜欢徐志摩,所以读《徐志摩全集》,读《徐志摩传记》,看《人间四月天》,也总想给朋友介绍徐志摩,然而自己的浅知如何敢呢?不想偶然读到一本《朋友心中的徐志摩》,胡适先生的一篇《追悼志摩》,他对徐志摩描述的一段话,不禁让我怦然心动-----这不正是我心中的徐志摩吗?胡适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的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他把爱当成他的生命,他要在爱里“忘却人间的忧愁”,认识徐志摩,是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里,那时候,眼中的徐志摩只是一个多情的公子哥儿,对他感兴趣也是因为他与几个美女才女的浪漫故事,今读徐志摩的情诗,才知道他始终把爱情看作一种高尚神圣的感情,他是怀着尊崇的心情讴歌,追寻爱情的,在他眼中爱情是神奇的力量:“当恋爱将她偎入我的怀中,就去我也变成了天神似的英雄”,在他的笔下,爱情能够给人以前进的勇气:“你不必焦心,我有的是胆,凶险的途程不能使我心寒。……永远照彻我的心底,又那不夜的明珠,我爱你!”
  志摩多情,自称“我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感情性的人”,由于他是个信仰“感情的人” ,他的“心灵的活动是冲动性的,简直可以说是痉挛的”,“感情是我的指南,冲动是我的风”。在他的大量的诗作中,他毫不顾忌的,无拘束的尽情抒发他个人的喜怒哀乐,他将他的欢乐,他的理想,他的悲愤,他的苦恼,诉说于他的诗句中,他强调感情,尊重感情,始终追求“灵魂的自由”,他要求恋爱自由,追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对梁启超奉若神明的徐志摩,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认为“没有爱,有没有自由的家庭是,是可以摧毁他们的人格的。”所以他下了决心,要把自由偿还自由,要从自由求得他们的真生命,真幸福,真恋爱。
  志摩的爱是宽宏的,是伟大的,他爱人,爱生命,爱一切美的东西,他的爱不仅给他的爱人,而且给一切需要爱的人;他的理想是博大的,他追求理想的心是真诚的,他亲身感受了军阀混战的场景,目睹了屠杀无辜的惨象,他厌恶“这抹西山下黄昏的一天紫,也涂不抹着人变兽的耻的社会”,他决计到国外留学,寻求改变现实中国的药方,实行他的“理想的革命”,在美国,他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学,中国“五四”革命运动的浪潮波及到远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中,徐志摩“纯粹感情的反射作用,国内青年的爱国运动在我脑中激起了同样的爱国热”。
  志摩信仰真情,“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照明我深奥指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讦毁其纯洁!我之不入堕落,流入庸俗,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可见,徐志摩认为要不流入堕落,庸俗,卑污之泥潭。只有一法,那就是人们之间彼此相爱,以纯挚的,真的感情作为经纬线,把散乱的人们联成一个整体,从而,凝成“理想之明珠”――理想之社会。所以,徐志摩是基于这种认识和态度,写那些渲染爱的至高无上,或以爱为基调的爱情诗的。有一些诗篇即使也用了“爱”,“恋爱”等字眼,实际上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情诗,而是借助恋诗的外壳,表达他的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的思想观念,传达出他对以“爱,自由,美”为内容的理想世界的憧憬和追念。
  徐志摩的思想感情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他认为“人类的情感与自然美好的景象是相联合的”。在康桥,他看天际的变幻,观晚霞神奇,他认为康桥和他是有相当交情的,“啊,那些清晨,那些黄昏,我一个人发痴似的在康桥!绝对的孤独。”康桥的美是徐志摩发现的,并怀着一种珍惜而诚挚的爱来欣赏康桥的自然景色,描摹它的容貌。在诗文中,他用最美丽的词句,最热烈的情绪美化康桥,点缀康桥。因为“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波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他的《诗》中,就明确地说“我是自然的婴孩,误入了人间峻险的城国,......我是自然的婴儿,光明知否,但求回复自然的生活优游,茂林中有餐不罄的鲜柑野粟,青草里有享不尽的意趣香柔。”
  他“离却堕落的文明,回向自然的单纯”,他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乐趣和希望,便转向自然界寻觅,他对大自然一往情深,他崇拜自然,强调在与大自然的融合中,回复人的天性,在他看来,现实社会是丑陋的,污秽的,而大自然是纯洁的,他认为文明人已经失去了孩童的天真烂漫的天性,单有躯壳的生命而没有灵性的生活是莫大的悲惨,他崇尚灵性,在他的眼里大自然是有灵性的,康桥,翡冷翠有灵性。他主张人类去接近自然,倾向自然,融会自然,领会自然一草一木,他那些描绘大自然的詩篇,可看作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图景。他的理想主义,就是要求通过接近自然,回到自然去建立一个充满个人的真实感情的,自由的理想社会。
  这就是徐志摩,一个一生追求真,追求爱,追求自由的飞去的诗人;这就是徐志摩的诗,充满着爱、真,真切地表现,传达了诗人至情至爱的诗作。
  参考文献:
  [1] 《徐志摩文集》徐志摩著 中信出版社 2012
  [2] 《人间四月天》徐志摩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2
  [3] 《冷月诗魂 : 徐志摩 : 新月“盟主”》 风再扬著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4] 《徐志摩传》宋炳辉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5] 《云中的吟唱的歌手》 徐志摩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1
  [6] 《柔情裹着我的心》徐志摩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新闻主持人经常是频频出镜、采访,能最大程度的还原事件本身,让观众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并接受了解新闻,满足电视受众更高级别的信息需求和捕捉。而在众多的采访方式中,新闻的连线报道以一种新颖、现场感强烈、直播性强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听众和观众的喜爱,这种方式也是更广泛的被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所运用。  【关键词】新闻;报道;连线;技巧  一、新闻连线  新闻连线是一种运用先进的视音频对接技术,让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草船借箭》一课中的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使学生具有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意在引导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看;谈;品;得  叶圣陶曾说过:“书本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凭借,却不是唯一的工具,唯一的凭借。”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想通过几本薄薄的教材就让学生掌握
期刊
“二郎山”、“二郎沟”、“二郎店”、“二郎川”、“二郎神”、“二郎庙”———类似这样带有“二郎”的地名在中国比比皆是,但凡这样的地名多多少少都和“二郎神”崇拜有关。在中国多神崇拜的宗教体系中,“二郎神”具有响当当的名头;在民间信仰中,“二郎神”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敬奉“二郎神”的庙宇在全国各地更是屡见不鲜。《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对“二郎神”有专篇的描述,《西游记》、《封神演义》中“二郎神”都是颇
期刊
【摘 要】大卫·刘易斯在反事实条件句一书中有很多见解独到的论述,充分展现了其天才的思考能力。本文作者只是选择了其中的一小节来写,来叙述其基本的思想。  【关键词】大卫·刘易斯;反事实条件句  刘易斯把“会”反事实条件句作为可变的严格条件句来解说,同时给出用“会”反事实条件句定义“可能的”反事实条件句,并推导出如下的“可能的”反事實条件句的真值条件。
期刊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其小说《边城》所蕴涵的人性美、风情美、形式美、山水美、意境美,使读者更好地获得文学艺术美的享受。  一、《边城》所蕴涵的人性美  对人性的讴歌与表现,把人性看成是美的至极,是沈从文一贯以之的审美理想,他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种庙供奉的是‘人性’。沈从文在《边城》中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和美的天国。作品中那种“优美、健康、自然,
期刊
縱观这几年的高考数列问题,重点考查数列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通项公式与求和问题。同时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算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等)同时又强调追本溯源.
期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八旬老人,还是一两岁的孩童,几乎人手一机。手机的普及程度相當的广泛,但越来越多的手机使用问题,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现实生活中,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尽的骚扰和痛苦。不少的朋友在公众场合大声的讲着电话,就如同到了无人之境,好像在场的人都要是透明的,还振振有词的说:在我这里没有秘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秘密公众并不想了解,也不想你的
期刊
阅读是人们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诱发思维的活动。阅读能升华人格情操,是最有效的自我教育的益友。对儿童而言,除了图书、报刊杂志等文学材料以外,视觉的、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活动都可以称为阅读。为拓展孩子阅读的内容,加深孩子阅读的深度,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我们把孩子的早期阅读有意识的与主题活动相结合,让两者水乳相融,相辅相成。我们把幼儿的阅读活动融入到他们的主题活动中
期刊
【提 纲】一.简介盛唐时中阿贸易概况。二.分析盛唐中阿贸易之历史背景。三.唐代时期中阿贸易间的商道及贸易方式。四.唐代中阿贸易影响。  【关键词】唐代;中阿贸易  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祆祠建波斯。  远人尽有如归感,知是汉家全胜时。  唐代诗人王国维的这首诗咏吟了汉唐与外部世界的交往。诗中我们体会到了唐朝时期中阿交流的繁荣景象,而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在这一时期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开启了一个新纪元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强调:“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简单说,语感就是一种能迅速对语言文字作出情感判断的感受能力。语感的突出特征是快速感受,将复杂的心理感悟浓缩于一瞬间,颇类似于高集成电路,从表面看已消失了条分缕析的中间步骤。如果说学生的语感能力体现为学生突出的语文学习智力特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