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切切感受周围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20032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美术鉴赏课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美术鉴赏的课程设置和学科教学,要符合审美教育的特征。同时,美术鉴赏的美育观也要求在美术鉴赏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把艺术和自然、艺术和社会实践、艺术和历史背景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个人的审美意识才能得以升发。
  【关键词】 美术鉴赏 美育观 审美教育 体验 结合 感受 时代 先进性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002-02
  0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一种通过美的教育而使人性发展和完善的活动。其基本内容是: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而逐步培养人的正确的美丑观、善恶观、是非观、爱憎观,从而净化人的心灵;逐步培养和提高人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人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在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中,就是需要通过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培养他们的美育观。如何发展和完善这个学习活动呢?本文就此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美术鉴赏课的美育观培养要有自然和艺术相结合的体验
  “师法自然,道法自然”这是艺术創作者们体验和创作的法则。因此我们在美术鉴赏过程中,要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感知,认识自然的本质。反之,也要通过对自然的认知,促进对创作作品的理解。我们的大自然,本身涵盖了许多的美学知识,如对称,奇异,壮丽,变化,和谐等。而科学的艺术观,也同样包含了这些美学精神。因此,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具有一致性。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也大多以此作为创作的重要尺度。所以我们在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和探索中,必须把艺术美与自然美的体验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学生的审美思想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如我们在学习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时,可以通过此画看到山体裸露的岩层、植被、土坡、苇草、石块以及各种树木等形象和空间的关系,以及山的巍峨、景的秀丽。我们不但能够体会到这些美的景象,还可以深深的感受到画家用笔用墨的酣畅豪放、笔力的老到浑厚,以及画家对画面构成的圆浑统一的美学理念。自然山石的突兀、巍峨,是艺术家要“搜尽”的源泉。我们学习艺术作品也必须要有“问道”自然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鉴赏者与艺术作品的交流,才能促成鉴赏者与艺术家的思想交流。
  这是我们学习的体会,当然在有了学习体会之后,可以引领学生走到生活之中去,走到大自然中去,去体会生活中的自然之美,去体会四季的变化。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著名的中国文艺评论家王一川先生认为美就是孔子在泰山之巅瞥见的茫茫云雾中的天下,就是梅杜萨木筏上人们在天边的苦海中遥望到的远方若隐若现的航船,就是陈子昂在幽州台上为之’涕下’的’悠悠天地’,就是浮士德一生不懈追求的终极目的,就是孔子在《韶》乐沉醉中体验到的尽善尽美的仁爱世界,就是李商隐朝思暮想的永恒的美人幻想。因此我们知道美虽然是人们思想的总结,但必须以自然为载体。达芬奇说:“绘画是自然的合法的女儿,因为它是从自然产生的,为了更确切起见,我们应当称它为自然的孙儿,因为一切可见的事物一概由自然生养,这些自然的儿女又生育了绘画,所以我们可以公正地称绘画为自然的孙儿,”那就让我们的学生们去亲切的拥抱大自然吧。
  2.美术鉴赏课的美育观培养体现在社会实践与艺术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中认为“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反作用于物质文明”。人的社会实践,是创造物质文明的先决条件,而艺术作为精神文明的产物,是受到社会实践的制约的。在艺术的起源学说中,有“劳动说”,“巫术说”,“游戏说”等,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劳动说”。如古人类在洞窟壁画中描绘的狩猎场面,反映出了艺术的起源跟实践劳动分不开。在人类艺术的发展史上,有许多美的产品、美学理论、美的规律都是人类长期劳动实践和智慧的结晶。同时,艺术作为哲学范畴、精神产物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艺术的美育功能,在此显示为完善人格的基本手段——培养人的道德情操,陶冶人的美好心灵,促进人的道德素质获得充分提高。从而使人在社会实践中分清善恶,“以美储善”,创造出更多更美好物质和精神财富。
  美术鉴赏课,正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实践活动中,对美术作品进行比较准确的分析,理解,甄别,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判断善恶,提高自我道德修养,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美,发现美,发展美。“真真切切感受周围”,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传递美的使者。如:我们在学习米勒的《拾穗》图时,通过画面,可以看到三个贫穷妇女在麦地里急匆匆向前弯腰拾穗的情形,不禁让人产生同情。从而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学会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在对委拉斯费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进行分析时,要认清权势显赫的教皇,威严中包含着贪婪,凶狠中隐藏狡诈,从一个老谋深算的教皇的面貌中,体会到封建统治者严酷,丑恶的嘴脸。我国的历史,也走过了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作为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更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稳定局面来之不易,作为青年的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思想作风,并努力学习和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份热。
  3.美术鉴赏课的美育观培养体现在尊重作品的历史性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过去。”这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对待历史的重要智慧总结。美术作品的创作,具有历史性,与艺术家生活的时代、身世、个性、世界观密不可分。在人类美术的发展史中,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通过美的创造和美的鉴赏而培养起来了对美追求的意识,对美学规律的认知。因此,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对美的概念和范畴有特定的认知。由于审美主体的审美鉴赏能力要受到一定历史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的制约,因而他们具有共同的地方;但由于主体的生活经验不同,审美修养不同,又造成了审美鉴赏力表现出个体间的差异性。
  中国的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之一。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到宋徽宗题名的青绿山水开山之作《展子虔游春图》,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到以自由个性为艺术的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无不章显着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家们、改革创新的历史性、时代性。他们的创作伴随着历史的烙印。也把对传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探索紧密结合了起来。因此,我们在美术鉴赏的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对作品本身有所认识,还要通过作品对艺术家的创作背景、创作时代、创作意图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真正的“读”懂作品,才能真正达到鉴赏的目的。
  我们在对徐悲鸿的《奔马》的学习中,不但要认识到作者将西洋画中的解剖与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与中西融合的方法改造传统中国画以使之具有面对现实能力的思想。还要在主体上有所认识,即以昂首飞奔的骏马来表达对民族前途的关怀和希望。以山河百战归民主为主题,表达了他对新中国成立,人民从此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和对祖国未来的期望与情感寄托。还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陈逸飞、魏景山的《占领总统府》、王文彬的《夯歌》、罗中立的《父亲》等无不带有鲜明的历史性。因此,美术鉴赏的美育观深深的烙上了历史的印记。
  4.要认识到美术鉴赏的美育观体现在鉴赏本身具有浓烈的时代先进性
  社会的稳定、和谐、时代的前卫、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是美育发展的大前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局面,良好的经济基础,连前途也未卜,很难想象这个民族在精神层面,文化层面能有更好的发展。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是建立在时代先进性的潮流基础上的。他从单纯的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提升到了对美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得到精神享受的同时,又把其意义推进到了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和对美的意识形态的传承。
  现代教育理念中明确的提出,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在提高人的专业素质的同时,必须提高其综合素质。只有个人的综合素质得以发展,才能为个人在社会竞争中搏击浪潮。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课程。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设立的,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更是反映出它的具有浓烈的时代先进性。
  总之,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课程,体现了审美教育的特征,能为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高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知识积淀打下基础,能为他们在人生观、世界观的认识中播下“美”的种子,帮助他们拥有一双审美的眼睛,真真切切感受周围,在“美”的世界中徜徉。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对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朗读训练不仅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一项重要手段,教师应该不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而本文则是就如何加强小学中年级朗读训练为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
【摘要】 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文言文的教学始终都是十分薄弱的环节。这是因为文言文与现代文有着较大区别,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而教师也无法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这使得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始终无法提高。这时,教师就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文言文教学 改革创新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 对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来说,网络普及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将互联网资源有效地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并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使教学途径更加多样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更提升了阅读教学的“质”与“量”。本文分析了“互联网 ”背景下,开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资源的优势,并简要“互联网 ”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资源开发的初探。  【关键词】 “互联网 ”背景下
【摘要】 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中生物教学,既能落实素质教育,又能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文章基于笔者教学实践,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文明的渗透有具体策略,以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巩固生态文明行为,促进大美中国的建设。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生态文明 渗透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摘要】 目前,随着新课改以及高中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的学者越来越多,但是少有学者研究历史核心概念教学在历史教学当中的作用。尽管现在已经有部分专家学者开始关注、研究历史核心概念,但是纵观这几年对高中历史核心概念的研究,大多是针对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历史核心概念展开研究,而针对其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当中的作用这一块的研究却不多。这对高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为高中历史核心概
【摘要】 语文课堂教育无论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是对老师的一项巨大的考验,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磨难,据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学生表明每天的语文课是一天中最枯燥无聊的课程,一样的诗文,一样的教学流程,一样的乏味,一样的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在新信息化的今天,语文教学的课堂古诗文教育已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因此,教师需要开拓出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例如,上课之前留出3分钟给学生,布
【摘要】 思想政治作为高中生学习的重要科目,在高考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传统的政治习题讲评是通过教师不断地讲解题,不断地向学生输送做题技巧,不断地分析学生错题原因,从而提高学生的习题能力,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但是久而久之,会形成“一言堂”的困境。因此教师需要革新传统的习题讲评模式,寻找新的突破点,进而提升高三学生做习题的能力,推进高三学生政治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三政治 习题讲评 策略探索 
【摘要】 如何在改善孩子们的唱歌技巧的同时留住孩子们对音乐与歌唱的热情,是每个初中音乐老师的梦想和工作原则,针对那些扯着嗓子、唱歌走音的孩子们,我们要通过实践摸索出授课方法,在课堂上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使孩子们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唱出美妙的歌声。   【关键词】 美的声音 歌唱方法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工作方法多种多样且无定法,关键在于我们要用“心”去实践、总结,进而不断完善。为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细致,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可尝试以下做法: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形成良好班风。二、建立健全的班委会,注重教育培养班干部,努力创建和谐的班集体。三、尊重、理解学生,把关爱洒向学生。四、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育 纪律教育 培养班干部
【摘要】 教育帮扶不仅要“输血” ,更要“造血”,留下带不走的师资队伍。进入新时代,帮扶支教工作要根据当地教育的短板,充分发挥学校科技教育品牌和名师的作用,实现精准帮扶。   【关键词】 科技特色 精准帮扶 多元智力   【中图分类號】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4-002-01  引言  扶贫要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