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诗的国度。正如林语堂认为的那样,诗歌在中国很大程度上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诗歌丰富、凝练地表达着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灵感,一种活跃着的情绪”。可以说,一部中国诗歌史,也是一部中国文化史。
2019年9月9日,我受邀参加叶嘉莹教授归国40周年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一个向95年的诗意人生致敬的典礼,也是一个向为弘扬诗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奉献毕生精力的先生致敬的仪式。在会议上,我做了一个简短的发言。
先生的一生,是一部诗意的传奇。90多年前,孩童时的先生就开始吟诵古诗词;70多年前,青少年时代的先生开始创作旧体诗词;60多年前,先生开始在中学和大学教授古诗词;40多年前,先生用1878字的长诗《祖国行》记录了她回到祖国的心情:“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40年前,先生正式回国定居,为了传播诗词文化走遍大江南北。我们也由此与先生缔结了诸多缘分。
记得大约在12年前,我在飞机上,偶然读到一篇讲述先生的诗教主张的报道,题目叫《给灵魂洗个澡》。当时83岁的先生说,她这一辈子都是为诗教而活着。她说,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医治唯利是图、浮躁病、空虚症的一剂良药,能够给人们的灵魂洗个澡。她说,学习中国古典诗歌,能够唤起人们一种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她说,那些诗词作者的思想、人格、品行,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都在他们的诗歌中体现出来。诗是千古以下的心灵和千古以上的心灵的一种交流,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造访,是一种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相互感发。她还说,她相信古典诗词这份中华民族的遗产中富有人性魅力的存在,完全可以成为现在精神的教科书。她说,她曾经亲自体会过诗歌里面生动的、美好的、高洁的境界,而现在的年轻人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够把这扇门打开,让大家都能够走进去。这就是她一辈子要做的事情。那一天走下飞机,我去参加我的学生苏静的诗教课堂教学研讨会,就用“给灵魂洗个澡”为题做了一个同题演讲,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现在网络上还流传着当年的这篇演讲。我想,那一次演讲,既是我向先生学习的结果,也是我与先生的诗词之缘。
不仅我,我们新教育的教师们,也和先生有着特别的缘分。我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是以教师成长为起点的探索,从10年前开始,先生所著的《唐宋词十七讲》就成为了许多新教育种子教师的必读书目,我们组织这本书的网络共读和研讨。因此可以说,新教育的诗歌教学,也得益于先生的智慧。
更大的缘分,当然是新教育人的行动。我们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帮助师生诗意地栖居,这与先生的毕生梦想完全一致。
这些年来,我们以先生为榜样,一直致力于诗教在基础教育层面的薪火传承。从1999年新教育萌芽开始,我们就推出了晨诵。以晨诵为起点,我们又进一步构建了“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并致力于兒童诗教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发展,正式出版了从幼儿园到高中每学期一册的26卷本《新教育晨诵》系列图书。“新教育晨诵”是一个以中外经典的童谣、儿歌、儿童诗,以及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歌为素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身心特点和生活节律来设计的综合课程,我们用诗人的咏唱,帮助每一个读者的生命放声歌唱。
“让生命歌唱”,是新教育晨诵的宗旨。我们认为,诗歌是心灵的歌唱。新教育晨诵让诗歌真正成为诗歌,而不是被割裂为知识的碎片。我们强调“以人为中心”的诵读方式,以“思与行”的特殊设计,筑造经典诗歌和读者生命之间的桥梁,用经典诗歌开启每一个黎明,让精神得以明亮,灵性得以启迪,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为了让更多师生可以更简便地感受到新教育晨诵的独特与美好,我们还制作了全套《新教育晨诵》的课件,免费赠送给所有师生。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个新教育的孩子,从幼儿园的最后一年开始,到高中生活的最后一段时间,每学期16周,每周7首优美隽永的诗歌,两千多个伟大的声音,伴随并滋养着心灵,让生命拔节、绽放、歌唱,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让生命歌唱,又何尝不是对叶先生的咏叹呢?诗教像一束光,照亮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漫漫长路。先生的诗教,是青春诗教,亦是生命诗教。青年学子在叶先生的诗教里,感受到摇曳的诗情、青春的活力与生命的魅力。先生的诗教,培养的是具有开阔的生命气象、自由独立精神的大写的中国人。这不正是让中国人的生命放声歌唱吗?
真正的教育,一定是诗意的;诗意的教育,一定是幸福的。我曾经写过一首小诗,题目就叫《教育是一首诗》,在致辞的最后,我借用了诗中的几句话,献给叶嘉莹先生——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激情,
在春风化雨的课堂里,
有一脸永恒的笑。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热爱,
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
有一颗母亲的心。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未来,
在承传文明的长河里,
有一条破浪的船。
95年来,先生始终不忘初心,以永恒的笑、母亲的心,驾驶着古典诗歌之船,在现代生活中乘风破浪,用诗词在纷繁世间播撒光明与仁爱的种子,唤醒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特别向先生致谢!致敬!
(责任编辑:黄晓夏)
2019年9月9日,我受邀参加叶嘉莹教授归国40周年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一个向95年的诗意人生致敬的典礼,也是一个向为弘扬诗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奉献毕生精力的先生致敬的仪式。在会议上,我做了一个简短的发言。
先生的一生,是一部诗意的传奇。90多年前,孩童时的先生就开始吟诵古诗词;70多年前,青少年时代的先生开始创作旧体诗词;60多年前,先生开始在中学和大学教授古诗词;40多年前,先生用1878字的长诗《祖国行》记录了她回到祖国的心情:“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40年前,先生正式回国定居,为了传播诗词文化走遍大江南北。我们也由此与先生缔结了诸多缘分。
记得大约在12年前,我在飞机上,偶然读到一篇讲述先生的诗教主张的报道,题目叫《给灵魂洗个澡》。当时83岁的先生说,她这一辈子都是为诗教而活着。她说,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医治唯利是图、浮躁病、空虚症的一剂良药,能够给人们的灵魂洗个澡。她说,学习中国古典诗歌,能够唤起人们一种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她说,那些诗词作者的思想、人格、品行,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都在他们的诗歌中体现出来。诗是千古以下的心灵和千古以上的心灵的一种交流,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造访,是一种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相互感发。她还说,她相信古典诗词这份中华民族的遗产中富有人性魅力的存在,完全可以成为现在精神的教科书。她说,她曾经亲自体会过诗歌里面生动的、美好的、高洁的境界,而现在的年轻人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够把这扇门打开,让大家都能够走进去。这就是她一辈子要做的事情。那一天走下飞机,我去参加我的学生苏静的诗教课堂教学研讨会,就用“给灵魂洗个澡”为题做了一个同题演讲,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现在网络上还流传着当年的这篇演讲。我想,那一次演讲,既是我向先生学习的结果,也是我与先生的诗词之缘。
不仅我,我们新教育的教师们,也和先生有着特别的缘分。我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是以教师成长为起点的探索,从10年前开始,先生所著的《唐宋词十七讲》就成为了许多新教育种子教师的必读书目,我们组织这本书的网络共读和研讨。因此可以说,新教育的诗歌教学,也得益于先生的智慧。
更大的缘分,当然是新教育人的行动。我们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帮助师生诗意地栖居,这与先生的毕生梦想完全一致。
这些年来,我们以先生为榜样,一直致力于诗教在基础教育层面的薪火传承。从1999年新教育萌芽开始,我们就推出了晨诵。以晨诵为起点,我们又进一步构建了“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并致力于兒童诗教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发展,正式出版了从幼儿园到高中每学期一册的26卷本《新教育晨诵》系列图书。“新教育晨诵”是一个以中外经典的童谣、儿歌、儿童诗,以及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歌为素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身心特点和生活节律来设计的综合课程,我们用诗人的咏唱,帮助每一个读者的生命放声歌唱。
“让生命歌唱”,是新教育晨诵的宗旨。我们认为,诗歌是心灵的歌唱。新教育晨诵让诗歌真正成为诗歌,而不是被割裂为知识的碎片。我们强调“以人为中心”的诵读方式,以“思与行”的特殊设计,筑造经典诗歌和读者生命之间的桥梁,用经典诗歌开启每一个黎明,让精神得以明亮,灵性得以启迪,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为了让更多师生可以更简便地感受到新教育晨诵的独特与美好,我们还制作了全套《新教育晨诵》的课件,免费赠送给所有师生。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个新教育的孩子,从幼儿园的最后一年开始,到高中生活的最后一段时间,每学期16周,每周7首优美隽永的诗歌,两千多个伟大的声音,伴随并滋养着心灵,让生命拔节、绽放、歌唱,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让生命歌唱,又何尝不是对叶先生的咏叹呢?诗教像一束光,照亮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漫漫长路。先生的诗教,是青春诗教,亦是生命诗教。青年学子在叶先生的诗教里,感受到摇曳的诗情、青春的活力与生命的魅力。先生的诗教,培养的是具有开阔的生命气象、自由独立精神的大写的中国人。这不正是让中国人的生命放声歌唱吗?
真正的教育,一定是诗意的;诗意的教育,一定是幸福的。我曾经写过一首小诗,题目就叫《教育是一首诗》,在致辞的最后,我借用了诗中的几句话,献给叶嘉莹先生——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激情,
在春风化雨的课堂里,
有一脸永恒的笑。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热爱,
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
有一颗母亲的心。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未来,
在承传文明的长河里,
有一条破浪的船。
95年来,先生始终不忘初心,以永恒的笑、母亲的心,驾驶着古典诗歌之船,在现代生活中乘风破浪,用诗词在纷繁世间播撒光明与仁爱的种子,唤醒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特别向先生致谢!致敬!
(责任编辑: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