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关于阅读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它从语文的特性和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与体验”的教学新理念。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都是文质兼美的,有着强烈的情感因素,如果学生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教师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教学就会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课堂教学效率也将随之提高。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呢?
一、体验,储备情感
情感是体验的催化剂。很难想象,一个情感冷漠、态度消极的学生可以学好语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情线,也称阅读情感。它是读者的主体感情和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感情双向交流、彼此碰撞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另一条是文学作品本身所提供的情感。当两种感情交融在一起时,就生发出新的情感体验,有共鸣,或陶醉、或感悟、或启迪;有质疑,或批驳、或鄙视、或漠然,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
对于每一个正常的人来说,是无法深切地感知海伦·凯勒每天生活在黑暗与沉寂中的痛苦的。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课前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让他们塞住耳朵,蒙上眼睛,保持半小时,尝试一下海伦·凯勒的生活,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某某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刚开始,我觉得非常好玩,故意在家中这儿摸摸,那儿撞撞。可是,不一会儿,我就觉得没意思了,只能摸索着坐在沙发上发呆。大概是因为耳朵捂得不太严,我的耳边隐约传来了电视广告的声音,我知道那是爸爸在等《新闻联播》。要是在平时,我肯定是赶紧按动遥控器,转换频道。可今天,我在身边摸索了半天,也没找到遥控器,倒是差点碰倒茶几上的杯子。我只好静下心来,凝神细听,这并不清晰的广告声陪伴了我很长时间,此时,我觉得它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经过漫长的等待,我忍不住取下了耳塞和蒙眼布,啊,我又回到了有声有色的世界中,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再看看钟,才经历了短短十几分钟,我真难以想象海伦·凯勒每天是怎样面对这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样的沉寂的……
从学生的日记中,可以看到,通过这样的亲身尝试,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了当初海伦的巨大痛苦,感受到了她内心的那种绝望和失落;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学会了摸盲文,学会了说话,考上了大学,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她坚强的毅力与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体会海伦的内心世界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感悟,激发情感
有了课前的体验,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情感储备。而在课堂上,学生只有借助文本材料,感悟语言文字,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产生更大的共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多,必须力透文字张力,引导学生领悟文字内涵,读懂、悟透文本,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的情感氛围之中,才能营造浓烈的语文味道。
在学习海伦学摸盲文一段时,我设计了“哪些语句表现了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画一画,写上你的感受”这一环节,并采用了默读深思,以静制动的策略,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独特体验,通过圈点批注、交流互动等形式让学生汇报各自体验的收获。交流中,学生有的从“不分昼夜”“拼命摸读”“不停地书写”等词语体会到了对于正常人能很快学会的单词,海伦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其艰难程度常人难以想象;有的从“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如饥似渴”等词中读出了海伦对知识的渴望;有的从“摸出了血”感受到了海伦顽强的意志。带着这些感悟,再通过朗读吟诵,“活化”了课文内容,情感体验的深度让学生感受海伦由沉寂、暴躁变得对生活充满着信心与希望,让人物的形象激起学生心灵的震撼。
三、想象,升华情感
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对重点语句的感悟,此时,学生已进一步了解了海伦这一令人感动的人物,也有许多的感受需要倾吐。于是,我充分利用文字空间,拓展文字的张力,让学生紧密结合文本,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近海伦的内心世界。
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此时此刻,你就是海伦,在练习说话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呢?把你怎样做、怎么想,以及当时的心情写下来。”在经过短暂的沉寂后,学生的笔“沙沙”地响了起来,他们尽情地放飞着思维,通过笔尖,与海伦进行着心灵的交流。有学生这样写道:
我夜以继日地苦练着,当周围的人都已休息时,我还在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有时我会感到特别累,当疲倦袭来时,我不断地告诫自己:为了能和伙伴们一起说话,一起游戏,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有时,我不能判断自己发音是否正确,我多么渴望萨勒老师来到我身边,当我感觉自己读对一两个单词时,我又是多么希望老师能与我一起分享喜悦。
也有的学生这样写:
炎炎夏日,我练得口干舌燥,我摸索着为自己倒上一杯水,喝上两口,继续练习。为了能发出“妈妈”这两个字,我用手触摸着自己的嘴唇,感受着它的颤动,一遍,两遍,三遍……啊,对了!对了!我欣喜若狂,真希望此时妈妈就在我身边,我要对着她,深情地叫一声“妈妈”。
在想象中,海伦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学生获得了如临其境的体验;在想象中,学生走进了她的内心,体会和表达出了她的心声。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关于阅读提出的要求,从语文的特性和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与体验”的教学新理念。而对于像《海伦·凯勒》这一类远离学生实际的课文,教师尤其要注重让学生体验、感悟、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品读文本的同时,欣赏人物,叩问生活,感悟生命。
(责编 张亚莎)
一、体验,储备情感
情感是体验的催化剂。很难想象,一个情感冷漠、态度消极的学生可以学好语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情线,也称阅读情感。它是读者的主体感情和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感情双向交流、彼此碰撞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另一条是文学作品本身所提供的情感。当两种感情交融在一起时,就生发出新的情感体验,有共鸣,或陶醉、或感悟、或启迪;有质疑,或批驳、或鄙视、或漠然,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
对于每一个正常的人来说,是无法深切地感知海伦·凯勒每天生活在黑暗与沉寂中的痛苦的。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课前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让他们塞住耳朵,蒙上眼睛,保持半小时,尝试一下海伦·凯勒的生活,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某某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刚开始,我觉得非常好玩,故意在家中这儿摸摸,那儿撞撞。可是,不一会儿,我就觉得没意思了,只能摸索着坐在沙发上发呆。大概是因为耳朵捂得不太严,我的耳边隐约传来了电视广告的声音,我知道那是爸爸在等《新闻联播》。要是在平时,我肯定是赶紧按动遥控器,转换频道。可今天,我在身边摸索了半天,也没找到遥控器,倒是差点碰倒茶几上的杯子。我只好静下心来,凝神细听,这并不清晰的广告声陪伴了我很长时间,此时,我觉得它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经过漫长的等待,我忍不住取下了耳塞和蒙眼布,啊,我又回到了有声有色的世界中,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再看看钟,才经历了短短十几分钟,我真难以想象海伦·凯勒每天是怎样面对这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样的沉寂的……
从学生的日记中,可以看到,通过这样的亲身尝试,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了当初海伦的巨大痛苦,感受到了她内心的那种绝望和失落;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学会了摸盲文,学会了说话,考上了大学,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她坚强的毅力与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体会海伦的内心世界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感悟,激发情感
有了课前的体验,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情感储备。而在课堂上,学生只有借助文本材料,感悟语言文字,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产生更大的共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多,必须力透文字张力,引导学生领悟文字内涵,读懂、悟透文本,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的情感氛围之中,才能营造浓烈的语文味道。
在学习海伦学摸盲文一段时,我设计了“哪些语句表现了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画一画,写上你的感受”这一环节,并采用了默读深思,以静制动的策略,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独特体验,通过圈点批注、交流互动等形式让学生汇报各自体验的收获。交流中,学生有的从“不分昼夜”“拼命摸读”“不停地书写”等词语体会到了对于正常人能很快学会的单词,海伦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其艰难程度常人难以想象;有的从“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如饥似渴”等词中读出了海伦对知识的渴望;有的从“摸出了血”感受到了海伦顽强的意志。带着这些感悟,再通过朗读吟诵,“活化”了课文内容,情感体验的深度让学生感受海伦由沉寂、暴躁变得对生活充满着信心与希望,让人物的形象激起学生心灵的震撼。
三、想象,升华情感
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对重点语句的感悟,此时,学生已进一步了解了海伦这一令人感动的人物,也有许多的感受需要倾吐。于是,我充分利用文字空间,拓展文字的张力,让学生紧密结合文本,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近海伦的内心世界。
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此时此刻,你就是海伦,在练习说话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呢?把你怎样做、怎么想,以及当时的心情写下来。”在经过短暂的沉寂后,学生的笔“沙沙”地响了起来,他们尽情地放飞着思维,通过笔尖,与海伦进行着心灵的交流。有学生这样写道:
我夜以继日地苦练着,当周围的人都已休息时,我还在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有时我会感到特别累,当疲倦袭来时,我不断地告诫自己:为了能和伙伴们一起说话,一起游戏,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有时,我不能判断自己发音是否正确,我多么渴望萨勒老师来到我身边,当我感觉自己读对一两个单词时,我又是多么希望老师能与我一起分享喜悦。
也有的学生这样写:
炎炎夏日,我练得口干舌燥,我摸索着为自己倒上一杯水,喝上两口,继续练习。为了能发出“妈妈”这两个字,我用手触摸着自己的嘴唇,感受着它的颤动,一遍,两遍,三遍……啊,对了!对了!我欣喜若狂,真希望此时妈妈就在我身边,我要对着她,深情地叫一声“妈妈”。
在想象中,海伦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学生获得了如临其境的体验;在想象中,学生走进了她的内心,体会和表达出了她的心声。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关于阅读提出的要求,从语文的特性和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与体验”的教学新理念。而对于像《海伦·凯勒》这一类远离学生实际的课文,教师尤其要注重让学生体验、感悟、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品读文本的同时,欣赏人物,叩问生活,感悟生命。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