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chenglin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文字知识,为学习语言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教师如果能够注意到这些情况,并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学习语文结合起来,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既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语文学习所必需的。
  关键词:关注 语言文字 事半功倍
  中国分类号:G623.2
  一、关注小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是语文学科本身的要求
  语文学科有它自己的特性。小学生在入学时,并非是一张空白的纸。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浅显的语言文字知识,特别是在口语方面已经具有了相当程度的表达运用能力。这些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呢?一是从生活中学来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而生活是学习、运用语文的第一场所。如果儿童再进入幼儿园、学前班,受到了一定的训练,他们的语言文字水平还会有所提高。(当然,这种能力和水平是有限的。)二是从学校中学来的。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后,有专门的语文课用于学习语文,包括字、词、句、听、说、写等等。这一点无人怀疑。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语文课之外,各门功课都有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因为各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语言和文字(课本),学生能学习到许多语文课中没有出现的字、词、句、听、说、写等等。并且,学生的生活范围不断扩大,活动不断增多,掌握的语文知识和經验也越来越多。
  我们看到,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此给予了恰当的注意。《标准》中写道:“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这里所提到的“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明确提出了在语文学习中要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给予重视。
  二、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有一天,我到某学校听一年级实验课,坐在最后一排。铃响之后,教师开始上课。简短的开场白之后,教师拿起手中的拼音卡片,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这些拼音。它们是你们的朋友。你们认识这些新朋友吗?”
  教师把拼音卡片比喻成学生的“朋友”,新鲜有趣,适合小学生的特点。这说明老师是动了点脑筋的。但是,接下来,问题来了。全班的大部分小朋友都举起了手。见到这种情况,老师一时很为难。她本以为学生会说“不认识”,那就好办了,下面就可以按照设计的教案教下去。但这么多的小学生举手,说明他们都已经认识了这些拼音,下面的课可怎么教呢?老师稍微停顿后,并没请学生说出这些“朋友”,而是按照原先的教案继续下去。
  我悄悄地问旁边的学生:“你认识这些拼音吗?”小朋友自豪地回答我:“我在幼儿园就学过了。”并且补充一句:“我都会念。”
  听完课,我在思考一个问题:这节课准备应该是很充分的,每个拼音都教得准确、认真,而且采用了不少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效果应该说还不错。但是问题在于: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已学会的拼音,老师仍然把它当做新课来上,是否浪费时间?学生的兴趣如何保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知不知道这个情况,为什么没有改变办法?
  大部分学生都表示会认读了,教师仍然按照新课的要求,一个拼音一个拼音地教,先认后读再写,井然有序,扎扎实实。如果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应该说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从学生的学的角度来看,就有问题了。这就好比把吃过的东西再咀嚼一遍,会有什么味道呢?
  所谓“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讲。”不仅仅是教师多讲少讲的问题,它的实质是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从以课本为中心转到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中心,每节课不是看教师教得如何扎实,如何环环相扣,而是看学生需要掌握和能够掌握的地方是不是掌握了,学得是不是有趣有效。常常有教师问我:“你说说,哪些地方该讲,哪些地方不该讲?”我回答说:“很简单,学生已知的不讲或少讲。至于到每一课,哪些地方该讲,哪些地方不该讲,还是你教师的事,因为只有教师才真正知道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现在的教学改革中,反对教师满堂灌,大力提倡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满堂灌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例如一年级的拼音教学,教师唯恐学生掌握不好,对发音方法、声调和掌握、声母与韵母的拼读方法、字母的写法等讲得很细,同时也很繁。高年级语文教学,讲得更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了解。他们不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些能力,哪些内容学生是可以通过自己学习去解决的。教师在备课中看到的只是教材,只是完成练习题。另一个原因是有的教师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很不放心,也就是不相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哪儿呢?这可能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难题。是不是因为教师什么内容都要反复地讲,所以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导致了有些学生出现了只有教师讲的才懂,教师没讲的就不懂,或者是教师讲的简单的能懂,讲多了讲深了讲快了不懂,教师没讲的就更不懂的状况。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就这样,长期下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会很差,他们自己获取的知识会很少,就自然会养成完全依赖教师教的心理和习惯。教师也会变得越来越累,因为需要他讲的会越来越多。
  就调查而言,有724%的学生认为能够通过自己学习掌握50%以上的新内容,学生自己认识的生字达到44%。我跟教师曾经讨论过,根据这个初步的调查,假设一课新课有10个知识点,如果有3个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有2个基本掌握,那么,教师只把剩下的难点教一教,这样就可以省去将近一半的力气和时间。省去一半的力气,教师岂不是教得轻松?再把省下的一半的时间给学生自由学习,学生岂不是学得活泼?
  我跟有的教师建议,你从一年级试一试,学生会的就不讲或少讲,学生不懂的地方多讲一讲,看一看结果到底如何,怎么样?被问教师大多回答道:“我不敢。”问其原因,回答是:“听说区里、市里要搞统一考试,班级平均成绩太差怎么办?”“你怎么就敢肯定这样的方法一定会使班级平均成绩很差呢?”“反正不敢试。”由此看来,问题的症结是不是在这儿?难道最新的课程纲要,最新的课程标准,一个“听说”就把它摧垮了吗?
  总而言之,充分注意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贯彻落实《标准》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克服目前教师讲得过多,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太少的一个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海兵,运用“四激法”构建语文绿色生命课堂【J】。新语文学习(教师),2011 (1)
  【2】牛全民。浅析怎样打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 7)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初中物理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我们教师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逐渐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运用物理学科本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爱上这门学科,从而学好这门学科。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敞开论述。  关键
教学内容:《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继续练习修改习作。  2.增强表达、倾听能力以及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热爱,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整理在本组课文学习过程中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
【摘要】化学的基本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支撑点,也往往是课堂教學的切入点。但由于学生认知的局限性,课本中给出的概念并不一定非常严密。学生常常会遇到已有经验无法解释的新现象、新观点。因此,本文从概念教学的问题产生出发,通过归纳、辨析几类化学教学中常见的、易混淆的“错误概念”,从而达到准确运用概念的目的,继而帮助教师掌握化学概念教学中的特点方法。  【关键词】化学概念;学生认知;概念辨析  G633.8
摘要: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颇受欢迎,其直观性、丰富性、交互性、可重复性会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但是,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如多媒体课件的华而不实、盲目使用多媒体、过分依赖多媒体。所以,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优势,劣势  【分类号】G633.3  语文是一门用语言展现美,蕴含人文精神的学科,其“文学性”显著。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