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因为只有探索,才能有所发明创造,探索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起来了,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才能寻找解决的方法,而未来社会需要的就是这方面的人才。因此我们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必须注重探索能力的培养。
一、 创设情境,铺设探索的途径
1. 设置问题情境。所谓的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面临着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探索能力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一次次的“为什么”去叩启学生探索的心扉,碰撞其智慧的火花。如“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是一节比较平淡的课,如果处理不当,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很难引向深入。我这样设计试题: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学生只能完成前两题,①0.7( )0.4②2/5()3/5③21/100()0.215/8()0.58。我提问“为什么③④没有做出来?”学生回答:“③,④里分数与小数比较大小,不能直接比较。”我继续问:“你们有什么设想可以让它们比较吗?”同学们顿开茅塞:“对呀,把分数化成小数,不就解决了吗?”这样,从疑问开始转向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学生始终是在兴致勃勃的高昂情绪中学习新知,探索规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学法,尝到自探的甜头。
2. 利用操作情境。新型的教学观、学生观均主张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想。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身临其境,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气氛也容易达到高潮。学生在做中探索,感受最深,理解最透彻,学习效果最佳。如教学“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我先组织学生把圆柱16等分,放手让他们再拼成其他图形,要求学生边拼边思考下面问题:(1)拼出的图形近似什么形状?(2)拼出的图形体积和原来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3)拼出的图形各部分相当于圆柱的什么?(4)可以怎样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待学生完成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拼成是近似的长方体,有的说是近似平行四边体。并且井井有条地说出的拼出新图形和圆柱各部分的关系以及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时我先肯定学生独特的操作、推导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进一步讨论哪种推导方法最科学。学生通过点拨、探索,最终得出利用长方体积公式推导圆柱体积公式。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 开放课堂留给探索的时空
新型的教学观认为,课堂40分钟时间,至少要把1/2~1/3的时间留给学生。这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时间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体现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指导自主学习、培养探究能力时,首先,要放得开,给予时间上的唯。而现行的教材编排特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所以课堂应减少教师活动量,留出一定的时间,相应增加学生自学的探索、读书和质疑、讨论和交流等,让学生有时间参与教学全过程,使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自主发展服务。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根据学生已有知识面——商不变规律、分数基本性质,以及比和除法、分数间的关系,因此自学比的基本性质已成为可能。我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复习了以上知识后,接着给学生10分钟时间放手让学生独立自学,自我探索,再给10分钟的合作学习,然后经过反馈,教师的指点,得出结论。其次,应拓宽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不被教科书上的知识、教室所限制,利用数学学科来自现实生活,又应用于实际生活这个特点,根据教科书的内容,适当安排户外的教学活动。如在教学“直条统计图”时,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后,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机砖厂,实地调查今年上半年的产值情况,让学生收集有关数据,并进行整理,制成统计表后,再制成直条统计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直接经验。
三、 强化练习,创建成功机会,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到知识与技能的反馈。教学时应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难易适中的练习,让每个学生进行独立操作训练。创造让全体学生经过一番动脑、动手动口后都能获取成功的机会,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后,教师出示线段图:
要求学生根据线段图提问题并解答。学生通过一番动脑之后,纷纷举手回答,大部分学生能提出三四个问题,而优等生不仅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还能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这样为全体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让他们都尝到成功的喜悦,真正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培养他们探索的能力。
总之,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探索能力时,必须立足今天,着眼未来,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学过程,教师尽量少“揽”多“让”,利用多种渠道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一、 创设情境,铺设探索的途径
1. 设置问题情境。所谓的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面临着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探索能力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一次次的“为什么”去叩启学生探索的心扉,碰撞其智慧的火花。如“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是一节比较平淡的课,如果处理不当,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很难引向深入。我这样设计试题: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学生只能完成前两题,①0.7( )0.4②2/5()3/5③21/100()0.215/8()0.58。我提问“为什么③④没有做出来?”学生回答:“③,④里分数与小数比较大小,不能直接比较。”我继续问:“你们有什么设想可以让它们比较吗?”同学们顿开茅塞:“对呀,把分数化成小数,不就解决了吗?”这样,从疑问开始转向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学生始终是在兴致勃勃的高昂情绪中学习新知,探索规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学法,尝到自探的甜头。
2. 利用操作情境。新型的教学观、学生观均主张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想。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身临其境,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气氛也容易达到高潮。学生在做中探索,感受最深,理解最透彻,学习效果最佳。如教学“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我先组织学生把圆柱16等分,放手让他们再拼成其他图形,要求学生边拼边思考下面问题:(1)拼出的图形近似什么形状?(2)拼出的图形体积和原来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3)拼出的图形各部分相当于圆柱的什么?(4)可以怎样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待学生完成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拼成是近似的长方体,有的说是近似平行四边体。并且井井有条地说出的拼出新图形和圆柱各部分的关系以及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时我先肯定学生独特的操作、推导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进一步讨论哪种推导方法最科学。学生通过点拨、探索,最终得出利用长方体积公式推导圆柱体积公式。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 开放课堂留给探索的时空
新型的教学观认为,课堂40分钟时间,至少要把1/2~1/3的时间留给学生。这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时间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体现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指导自主学习、培养探究能力时,首先,要放得开,给予时间上的唯。而现行的教材编排特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所以课堂应减少教师活动量,留出一定的时间,相应增加学生自学的探索、读书和质疑、讨论和交流等,让学生有时间参与教学全过程,使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自主发展服务。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根据学生已有知识面——商不变规律、分数基本性质,以及比和除法、分数间的关系,因此自学比的基本性质已成为可能。我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复习了以上知识后,接着给学生10分钟时间放手让学生独立自学,自我探索,再给10分钟的合作学习,然后经过反馈,教师的指点,得出结论。其次,应拓宽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不被教科书上的知识、教室所限制,利用数学学科来自现实生活,又应用于实际生活这个特点,根据教科书的内容,适当安排户外的教学活动。如在教学“直条统计图”时,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后,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机砖厂,实地调查今年上半年的产值情况,让学生收集有关数据,并进行整理,制成统计表后,再制成直条统计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直接经验。
三、 强化练习,创建成功机会,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到知识与技能的反馈。教学时应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难易适中的练习,让每个学生进行独立操作训练。创造让全体学生经过一番动脑、动手动口后都能获取成功的机会,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后,教师出示线段图:
要求学生根据线段图提问题并解答。学生通过一番动脑之后,纷纷举手回答,大部分学生能提出三四个问题,而优等生不仅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还能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这样为全体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让他们都尝到成功的喜悦,真正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培养他们探索的能力。
总之,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探索能力时,必须立足今天,着眼未来,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学过程,教师尽量少“揽”多“让”,利用多种渠道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