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万恶皆金钱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fczf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古代咏钱诗的品评,教育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古代咏钱诗有痛斥拜金主义的作品,也有认为金钱是无用之物的作品,还有公正地论述金钱功过的作品,表达了古人对金钱的辩证认识。通过品味古代咏钱诗,教育学生对金钱应持正确认识和态度。
  关键词:拜金主义 咏钱诗 金钱功过 金钱观
  自从人类发明了金钱,追逐财富、膜拜金钱的思想相继而生。欺骗、盗窃、贪污、抢劫等罪恶现象充斥人间。古代诗人对丑恶的拜金主义进行了大胆的揭露、深刻的批判和辛辣的嘲讽!
  一、古代咏钱诗,最令我们欣赏的是痛斥拜金主义的作品
  东汉赵壹的《疾邪诗》揭露了当时取士用人看重钱财而轻视学问的事实:当时的贤德之人,是有钱的富贵者;穷人纵使满腹学问,也只能落魄潦倒。金钱的多寡成了衡量贤愚的标准!金钱如果与名誉、地位划了等号,善恶颠倒,正义和真理被扭曲的反常现象就会出现。
  二、另一类古代咏钱诗与拜金主义相反,视金钱为无用之物
  清代张笃庆的《杖头钱》是引人注目的作品:
  富莫富于杖头钱,贫莫贫于严道之铜山。
  铜山铸钱万万千,到头不得名一钱。
  杖头百钱真我有,取自杖头且沽酒。
  今日百钱今日醉,得钱沽酒常酣睡。
  君不见,何曾一日食万钱,便欲下箸心茫然。
  洛阳离乱救不得,纵饶沽酒无颜色。
  眼看荆棘埋铜驼,钱乎钱乎奈若何。
  首句是全篇的主旨,杖头钱,比喻钱少。为何说仅有点“杖头钱”的人是最富有的呢?下文从钱多和钱少两种情况展开描写和议论。先用汉代邓通的暴富暴贫为例说明贫富无常,钱多无用,在一定情况下钱多反而有害。诗的“君不见”以下两句,又举晋代人何曾为例,说钱太多的人吃喝都不畅快,何曾由于金钱无数,吃饭时菜太多,想下筷子,但不知吃哪样好。诗又进一步指出像何曾这类有钱人,不仅吃喝不畅快,而且也救不了洛阳离乱和国家灭亡,对己对国皆无益处。何曾身为晋朝丞相,在他死去两三年后,晋朝就发生了“八王之乱”。他生前未能为国铲除乱根,死后更无能为力。总之,富翁邓通最后穷死,何曾钱多公私两无用,皆不如有几个杖头钱就及时行乐好。在金钱万能的社会,诗人如此鄙视金钱,讽刺金钱无用,是别具慧眼的。诗写得耐人寻味,给人启迪,是一首很有意义的咏钱诗。
  清代乾隆朝的著名诗人袁枚,也写过一首《钱》诗抒发感慨:
  百物皆可爱,惟钱最寡趣。
  生时招不来,死时带不去。
  这首小诗,风趣地指出人们生活所必需的物品,都是有用的,唯独金钱无多大趣味。金钱能够换取一定程度的物质或精神生活,但如果丧失了交换商品的能力,金钱就是一堆废纸!
  三、第三类古代咏钱诗,较公正地论述了金钱的功与过,表达了古人对金钱的正确认识
  明朝著名画家沈周《吟钱》诗写道:
  个许微躯万事任,似泉流动利源深。
  平章市场无偏价,泛滥儿童有爱心。
  一饱莫充输白粟,五财同用愧黄金。
  可怜别号为赇赂,多少英雄就此沉。
  这首诗描述了古代钱币的功能。钱币充当着万物交换的媒介,这是功劳。正因为钱的作用大,所以青少年容易产生贪爱之心。有些青少年为获取金钱,竟不择手段,盗窃抢劫,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更有人为了达到某种个人目的,用金钱行贿纳贿,最后身败名裂。这是金钱的罪过!客观地看,金钱有利害双重作用,但利是主要的。它对于促进商品的交换,方便人民生活,起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至于金钱的罪恶,那完全是掌握它的人制造的,又岂能由无生命无意识的金钱承担罪过呢!
  清朝大诗人袁枚有首《咏钱》诗,阐明了对金钱应持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
  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
  解用何尝非俊物,不谈未必定清流。
  空劳姹女千回数,屡见铜山一夕休。
  拟把婆心向天奏,九州添设富民侯。
  首联说,人的日常生活琐事离不开金钱,所以钱也常使人烦愁。诗的颔联承接首联说:会用钱的人,何尝不是俊才,口不言钱的人未必是清白人物。其实这都是假清高,世界上谁也离不了钱。口不言钱未必清高,百方聚敛也大可不必。诗的颈联就用两个历史故事阐明了这个道理。出句暗指《后汉书》所载永乐太后贪财聚金之事。后来,在大将军何进发动的宫廷政变中,永乐太后忧恐成疾而死,所占金钱尽弃之于人。对句“屡见铜山一夕休”指的就是前文所说西汉文帝赐宠臣邓通铜山,让他铸钱发财的事。人们从这两件史实,可以看出人生贫富难定。富与贫,多与少,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互相转化的!
  中国古代咏钱诗表达了古代诗人的金钱观。我们通过品味咏钱诗,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金钱是光荣的!如果用不正当手段获取金钱,金钱就是肮脏的!金钱不是万能的,亲情、友情、健康比金钱更宝贵。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钱,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要用勤劳的双手去赚取金钱。
  参考文献:
  [1]张小雷.古人咏钱诗趣[J].知识窗,2007(3).
  [2]李灵年,李泽平.袁枚诗文选译[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5).
  [3]卢布林.古诗与古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2).
  [4]萧涤非.杜甫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3).
  [5]周舸岷.袁枚诗选[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9(10).
其他文献
一直生活在四川渠县的刘嘉峰自幼就开始接触竹编,“小时候农村里没有幼儿园,小孩子在村里到处跑着玩,那个时候我们那村子里还有很多篾匠师傅,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编点竹编,耳濡目染,在这种环境下,六、七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编着玩,做些日常用品。”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他就自己研究在竹扇上编字体,编出了自己的名字,用的材料也开始根据想要的效果自己来制作。慢慢的,到了中学的时候,他的竹扇就越编越好,竹丝也越来越细,小镇上的
作者简介  作词:唐小辉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安市朗诵艺术家协会协会副主席,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东方小学教师,业余词作者。  作词:刁志强  民进四川省委广安直属支部主委。现供职于四川省广安市医保局,曾任四川省华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作曲:张宗科  国家二级作曲。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音协会员,四川省音协理事,广安市文联副主席,广安市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广安区文化馆馆长
钟南山句草书45cm x 73cm 2020年  健康科普,意义非凡  张景岳  1945年12月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河南。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文联原委员。现为中國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四川省书协顾问,四川省文史馆特约馆员,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担任全国书法篆刻展评委,全国流行书风、印风展评委。  作品分别获全国第二届、第七届中青年书法展优秀奖、二等奖,获国际现代书法大展荣誉奖
国画 84cm×47cm 1965年  张大千一生画过近百幅自画像,这些自画像从他二十九岁起至八十多岁,它们组成了一部独一无二的张大千“自传”,也是后人研究他生平的一份重要的文献史料。张大千流传于世的那些自画像,是他的一份人生记录,其中记载着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就自画像的意义和功能而言,他与十七世纪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颇为相似,自画像是他在某一特定环境或境遇之中,一种情绪和情感的表达,一种自我人格与身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和杀人事件不断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生命意识薄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高校都在积极研究,寻求对策。而我们尝试着通过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生命意识教育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通过一年的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端正学生对生命的态度,丰富学生的生命内涵,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知,从而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大学语文 生命意识 实践
齐建霞   中国书协会员,四川省书协理事、妇女专委员会副主任、青少年书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北京巴蜀书画艺术院特聘书法家,四川省新联会书画院书画家,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顾问,蜀都书画院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成都诗婢家画院书画家。   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齐建霞书法作品集》,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四川中青年书法名家系列丛书齐建霞作品集》,出版《团扇精品》作品集
摘要:在以往的写作研究中,学术论文写作过多地关注内容深度和语言准确,写作模型大多是描述非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但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不仅需要语言的准确,还应包括以下三部分:准确的学术语言、内容深度及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贯穿论文写作的中介,阅读是提高论文深度的渠道,准确的语言表达是论文的学术要求。  关键词:论文写作 语言 阅读 学术论文  目前,关于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学术论文写作中的
摘要:将音乐有效地融入到语文教育中,是现代语文教育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因此本文针对“用音乐感化学生——音乐要素介入语文教育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研究,分析音乐在语文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存在的意义,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 语文 作用 意义  引言  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当前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了音乐要素,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
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真正的感情,从来不是轰轰烈烈,荡气回肠,而是携手并肩,细水长流。你用爱陪我成长,我拿余生陪你变老。  2008年底,因单位的一台杂技剧排练和演出,二十岁出头的孔永强和梁玉有缘相识。初来成都艺术剧院成都市杂技团的孔永强不仅为人谦逊有礼,练习节目的时候也异常认真刻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男孩看起很老实,对人也很有礼貌。”梁玉笑着回忆初识的情景。而孔永强也被活波
摘要:会讲,也称讲会,是宋代大儒家朱熹首创的一种以语文教育为基础的整个书院教学活动重要的方法之一,会讲提倡平等审视、探究质疑的形式和内容,追求学以致用、审美愉悦的过程和目标,采用阅读鉴赏、自评互评等评价取向,体现了自主探究、关注过程、质疑思辨的全新理念,和现代阅读学的终极理念极为契合,对今天语文阅读教学仍有着极大的指引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书院会讲 古代教育 朱熹 阅读教学  讲会,又称会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