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最早的石印纸币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c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在数量和品种上,广东钱票较南方其他诸省并不算丰富,但此地凭借广州是中国最早开放且从未关闭过的贸易通商口岸,于清代民国年间,也是商号云集。这诸多商号曾发行过的各类民间钱票,以图案华丽、印刷精美、纸质精良而独领风骚。
  但就目前所见,广东地区的民间钱票多为民国时期所制,出自清代者极为少见。所幸在2016年3月,广东泉友刘源集得一张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广东汕头的“怡和庄”印制发行的壹百文钱票,出自广东潮阳,十分罕见。
  据说,于2013年11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历代纸币展上,汕头“怡和庄”钱票一经亮相,便引起过收藏界的高度关注。因为将该钱票与目前所见的广东地区其他钱票相较,其简略清晰的印刷,颇具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有如鹤立鸡群;而且目前所见的潮汕民间钱票多以“圆(元)”或“枚”为面额单位,以制钱“文”和银两“分”为单位的“双钱制面额”钱票,是十分罕见的。如此诸多特征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值得探究。
  “怡和庄银号”老板
  据广东揭阳的地方志记载,“怡和庄”即“怡和庄银号”,其老板名叫肖钦,潮阳县城人。
  清咸丰七年(1857年),肖钦出生于县城一家贫民家庭。为生计,15岁便到县城码头摆地摊,数年后又跟一老木匠学艺。因聪慧手巧,不久便学得一手好功夫,于是登门求其制作各种家具和工艺者日众,他也积累了一笔资金,便前往汕头开木器店。
  当时的汕头,开埠不久。肖钦承建一英国商人土木结构的“番仔楼”,因此商十分挑剔,楼房两次建成均不满意,致使肖钦血本全亏。幸在亲友的资助下,返工第三次重建,“番仔楼”终得主人满意。
  英国商人见肖钦为人诚实、恪守信誉,遂聘他为洋行买办。尔后,肖钦便自立门户;凭借卓越的经营才能和出口土特产品、进口洋货,他创办了捷盛营造厂,成为揭阳最早的买办资本家。
  而肖钦在汕头设立“怡和庄”之事,据《揭阳县志》等地方史料明确记载:“光绪十八年(1892年)(笔者注:肖钦)斥资五万,购置客轮八艘,成立汕潮揭轮船公司,经营客船货运于汕头与潮阳、揭阳间。又与族人合资,开设汕头、揭阳怡和庄银号,发行钞票;开办商务行、华资卷烟厂、榨油厂等。后又独资20万,购得汕头基督教亲信会礼拜堂左右海滩地,续建至安、怡安、阜安镇邦等街道下段至海鲜内街楼房、仓库等,成为汕头有名的房地厂开发商。”
  由此可知,肖钦于1892年后分别在汕头和揭阳两地开设“怡和庄银号”。所以,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广东汕头“怡和庄”钱票上的“汕头”抬头章以及在潮汕地区出现也是符合历史真实的。
  罕见双钱制面额
  然而,“怡和庄”钱票的“双钱制面额”——“当净铜钱壹百文”和“折直秤银七分正”,是否符合潮汕地区流通货币的历史呢?
  众所周知,清代币制大体是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在货币中占有重要地位。广东潮汕地区亦是如此。
  据史料记载,清代潮汕地区的货币流通是以纹银为本位、铜钱为辅币。事实上,市面的商品买卖中,大量流通的货币仍是铜钱;清末铜元出现后,流通货币主要为铜钱和铜元。而纹银一般用于大宗商业的买卖,缴纳赋税除粮(稻谷)外都用纹银。
  铜钱和铜元是以文为单位的。因此,“怡和庄”钱票的铜钱壹百文面额,也是符合历史的。
  此外,“直秤银”系指用直平称得的银两。而直秤银是旧时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银两称呼。因广东各地纹银的铸造形式不同,故当地规定“银”以“两”为单位计算。到清代后期,各省将银锭改铸为银元,但因流入潮汕市面的银元轻重不一,商家怕在收兑中吃亏,故收银时用天秤、厘秤等称重,此风一直延续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所有银元(除大洋外),无论曾否敲凿偷减等,概以直平称得重量为准,故名九九七平(即每千两比司马平减三两)。所以,“直秤银”也符合潮汕地区当时的货币流通情况。
  “怡和庄”作为银号,其重要的业务之一是钱银兑换。“怡和庄”的钱票采用制钱和银两钱的两种钱制面额,便于钱银的兑换,显然也是因业务需要。
  里程碑意义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左右,包括广东在内的各省民间商号所发行的钱票几乎全是竖式票。而横式票刚由商业银行开始发行,最早者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中国通商银行发行的银元票和银两票,在英国伦敦印刷。
  而在1898年发行的汕头“怡和庄”钱票便采用横式,这在南方地区的民间钱票中是颇具开创性的。另外,该钱票中心图案所用类似“和合二仙”的双仙童,也极为少见,因为钱票通常所用的“和合二仙”形象仅在钱票边框图案中出现,且尺寸较小;另外,二仙童手中的“光绪通宝当百”铜钱历史上并不存在——清代仅在咸丰年间制作过咸丰当百大钱,所以此票以“光绪通宝当百”铜钱做钱票面额图案,既形象又妙趣横生。
  至于“怡和庄”钱票的印刷厂家,票面并未注明,而从正面图案风格来看,似国内印刷厂印刷;但从背面图案、印刷特征及左侧有齿边等特征来判断,该票与清代至民国初期多为外国(英国)或中国港澳地区印刷的潮汕地区民间钱票,颇具相似风格。所以,笔者认为此票很可能在港澳地区印刷。
  清末出现石印纸币,标志着我国纸币从手工木刻版、牛角版的印刷阶段步入了近代印刷阶段,意义非凡。此前所知,广东最早的民间石印钱票实物,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潮州汕头揭阳“太古庄”银票。由于“太古庄”为英商开办,所以该票由英国商家印刷。
  关于“太古庄”银票,有文献记载:咸丰十年(1860年),汕头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后,“为了解决七兑原封银行使中的问题,汕头的澄海钱庄汇安、德万昌、同吉等行号,效法上海规元券的做法,发行了每元折合七钱的凭票兑现的纸币。后来汕头本埠和潮安、澄海、饶平等地还有好些商号,包括英商太古、怡和洋行等庄号也纷纷效法。这些七兑票的面额分为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几种,太古庄和森丰庄还又分别发行了二十五元、二元的七兑票。”
  尽管在“太古庄“之前,便有汕头澄海的汇安、德万昌、同吉等钱庄商号都发行过钱票,但遗憾的是至今未见实物。而“怡和庄”钱票早于“太古庄”银票一年,所以,该票便成为目前所见广东最早的民间石印钱票实物。
  那“怡和庄”钱票的发行时间是否早于广东官方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呢?据《广东省金融志》记载:“光绪三十年(1904年) 十一月二十七日广东官银钱局成立,总局设在广州濠畔街。同时发行官银钱票,面额有1元、5元和10元3种,广东官银钱局是清代广东第一个成立的官办地方金融机构,带有半钱庄半银行性质。”
  广东官银钱局最初在天津北洋官报局印制石印钱票30万元,因印刷不清而未全部发行;后又在日本印刷局订印毫子票1000万元发行。前述两种纸币的图案完全相同,都是用双龙戏珠和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元的正背图案以及广东钱局建筑物。不同的是:第一次印刷的银元票正面印有“凭票取银元一大元”,称为“大元票”。光绪卅年(1904年)开始发行的毫子票,在背面印有“凭票取银元壹元概作毫子两不贴水”。
  由此可知,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发行的汕头“怡和庄”钱票具有广东最早石印纸币的里程碑意义。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广东汕头“怡和庄”壹百文钱票
  横式,单色,石板印刷,规格为143毫米×100毫米。钱票正面图案由黑色边框和中心图案组成,另在钱票的上、下、左、右及中部,各有“壹百”二字,即钱票的面额。中心图案所绘为两位仙童分别手持一枚“光绪通宝当百”铜钱。“光绪通宝当百铜钱”即该钱票的面额:制钱一百文。
  仙童图案似“和合二仙”形象,但与平常所见又有不同。中心图案左右两侧,分别是“当净铜钱壹百文”和“折直秤银七分正”,即钱票的制钱和银两两种面额,其上分别盖有押款章。面额文字两侧分别有发行时间“大清光绪廿四年制”和“如有伪造,禀官究治”的说明文字。光绪廿四年,即1898年。
  “大清”二字上盖有一枚抬头章, 上有“汕头”二字,即发行地在汕头。钱票左侧为齿边,说明该票有存根存在。钱票背面图案近似椭圆形玉佩形状,绿色,内部花纹基本对称。
其他文献
宋人的起居生活崇尚静雅,故瓷有汝哥诸名窑称雄至今。即便是胭脂香粉盒,也是美不胜收,极为讲究的。  脂粉天然  古代女子用脂粉来涂唇、抹面,先秦时就已十分盛行。从《楚辞》中“粉白黛黑,施芳泽只”一句,《淮南子》里“曼颊皓齿,形夸骨佳,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说者,西施、阳文也”之记载,皆可想见2000多年前女子妆容后的风姿该是如何美艳了。  据学者考证,汉代以前,古人用来涂唇的化妆品为朱砂。汉代刘熙《释
期刊
如今消夏,室内空调必不可少,室外只有求遮阳伞或者折扇了。但在古代,王孙公子除了把扇摇以外,还会从饮食起居等多方位开启“夏日模式”,竹席、竹榻、竹夫人、竹枕、瓷枕、冰块等用具会集体上线。而最为古人常用来制凉的当属竹制品。一因竹子内空心,导热系数比较低,具有冬暖夏凉的功效,二因竹制品经济实惠、轻便耐用。  不过,古人服饰繁复,不可能像现代人一样袒膊露腿,所以对凉衣的需求也就只能诉诸翠竹,于是竹汗衫应运
期刊
11月3日,位于英国伦敦的埃斯卡纳齐画廊将展出24件重要中国早期艺术品,再次为我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本次展览将展出一系列意义非凡的青铜器、金银器、玉器和骨雕,全部来自私人名家收藏,充分展现了上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2000年)下至唐代(618年至907年)这2500年来华夏古典文明的璀璨精华。  此次展览是埃斯卡纳齐自2003年以来,展出中国早期艺术品种类最为丰富的一次。展出藏品均传承有绪,其
期刊
元代八思巴文“寿山福海”大钱,是压胜钱中极为罕见的品种之一。此钱方穿,面背重轮,带挂钮。正面为4个元代八思巴文字,对读,地张满施罗纹。背为高浮雕图案,穿上一只凤凰展翅俯翔;穿下一卧鹿回首向上顾盼,凤鹿作上下呼应状。穿左右为缠枝牡丹。  八思巴文是元朝八思巴喇嘛仿照西藏字体所造的一种蒙古字,元亡后,除在北元小部分蒙族地区沿用了一些年外,基本废止,成为死文字。而在元统治时期,自至元六年(1269年)颁
期刊
清宫旧藏的赵孟《六体千字文》已被前人认定为伪作,但对于前后的明清题跋尚未深入探究,对于赵书是元代还是明代的伪作也说法不一。今天,经过抽丝剥茧可以发现,这卷赵书《六体千字文》连同台北故宫所藏元代俞和的《篆隶千字文》,竟都指向一个人的手笔。此人可算名门之后,书画皆精。倘用《六体千字文》比鉴迄今流传的一些宋元书画,其结果是会令人触目惊心的。  赵孟《六体千字文》再考  赵孟《六体千字文》为清宫旧藏,原存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佛教艺术关注度的提高,不少拍卖公司纷纷推出了佛造像艺术专场。其中大威德金刚造像以其较为特殊的历史地位和繁复精巧的制作工艺,在众多佛教艺术品中脱颖而出,备受藏家们的青睐。现撷取几件精品,以飨读者。
期刊
高考刚刚结束不久,许多学子正翘首以盼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笔者就收藏有一件与考试相关的帽镇。主体为神话传说中的鳌鱼,即跃过龙门后未能升天成龙的金鲤所化成的一种龙首鱼身的神鱼,鳌鱼头上站立了一位头戴纱帽身穿官袍的状元郎,意为“状元及第,独占鳌头”。  从隋代开始实行科举制度以来,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历经近1300余年。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文人都将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惟一途径。
期刊
对于多数人来说,打火机不过是生活中一件普通的用具而已。甚至大多时候提到它,人们都不由自主地会联想到吸烟。不过,习惯性地把打火机和吸烟联想在一起,未免太轻视了这件工具。任何人在需要用火的时候,打火机一定是最便捷的火种。深深融在现代城市生活里的我们,也许已难以体会到火种对于生活的重要了。  而把打火机作为收藏项目,在国内可能更是非常小众的。打火机在中国也是舶来品,我们没有经历它的发明与改进过程。当我们
期刊
近两个月以来,连续的强降雨使得多条河流水位远超警戒线,防汛形势严峻。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917年,海河流域爆发了20世纪第一场特大洪水,流域内70条河流所有堤坝全被冲毁,受灾范围遍及直隶全境,受灾人数达620万。这场世纪大灾难,既是由于台风造成的“天灾”,又有河道年久失修的“人祸”。透过一组当时的老照片和相关文字记载,或许可以为我们的抗洪救灾工作提供一些启发。  小便宜与大水灾  1917年8月2
期刊
山水纹用于瓷器装饰,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晚期湖南长沙窑,其以褐、绿等色绘制的青釉高温釉下彩山水纹,“略具透视原理,如绘近景,有婀娜多姿的树木,苍劲古朴的山石,展翅飞翔的群鸟;绘中景,远山的树木变得小如米粒;绘远景,则远山点点,隐约浮现在万里江山之中。”金元时期,河北磁州窑为代表的北方白地黑花山水纹,多采用白描技法,构图简约,开启了瓷绘文人画的新风尚。明代晚期,江西景德镇窑青花山水纹迅速发展,构图多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