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语文教与学的衔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qcd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据中小学学生的身心状况处于“青春期”,生命发育的第二个高峰的特殊时期,对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心理的不够沟通、教法的不够得当、教材的不够合理、学生心理矛盾复杂、生理变化巨大、学习方法断层、学习习惯不良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中小学语文教与学的衔接。
  关键词:中小学 语文教与学 衔接
  不少在小学阶段成绩很不错的学生,在进入初中后的测试中成绩一落千丈,暴露出了种种问题。长期以来,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或严重的脱节)。中小学的评价标准也不同,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大幅度下降。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能相互学习,主动伸出手去,共同探讨中小学语文教与学的衔接问题,形成共识,推动这一过渡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
  一、教与学衔接的前提,学生身心状况的变化
  男女两性第二性征的特点逐渐产生明显差异,生理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孩子们从小学到初中短短的时间在体型与性器官、性意识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生理的巨大变化影响着心理也发生了难以捉摸的变化。 尤其是12岁的学生正属于初一级,他们刚刚从小学升上初中,要他们马上适应这种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与新的同学进行很好的交往并不可能,因此,初一是小学与初中的一个过渡期,生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则相对缓慢,身心发展的不平衡给初中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而使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老师应运用学习心理规律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帮助与指导。
  影响学习成效的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有关专家普遍承认,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心理辅导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针对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立足学科课程教学进行有机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二、教与学衔接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的衔接
  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面对一个初一第一次参加期中考试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抱怨“真不知小学的老师是怎么交的?”可以想象小学的老师听到这样的话心中该是多么的委屈。看来教学观念的衔接是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的重要方面。
  小学教师要克服短期行为,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轻结果,重过程。纠正让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训练等僵化的教学方法,摒弃“填鸭式”教学,避免学生厌学情绪的发生。
  中学教师应面对现实,不埋怨,不推卸责任,积极研究,结合学生的差异,找出一种既有利于分类推进,又不伤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自尊心的方法。纪律上严格要求学生,学习上给予学生缓冲期,让学生逐步适应中学的教学要求。
  (二)教法的衔接
  初中语文教材相对小学的教材来说,思维难度增大,知识点方面更加侧重分析与理解。课堂的容量大了,老师的讲课速度也较快,要求学生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刚升上初中的同学,还习惯于小学老师的精细教学,心理上会对老师的讲解产生出一种依赖,因此对初中的语文教学方式会觉得吃不消,甚至是措手不及,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降低,甚至产生出畏难情绪。
  已经升上中学的学生普遍认为,小学语文教师一直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词句教学方面比较扎实、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词汇的积累,在写作的技巧方面也进行了一些铺垫,这些对学生在中学的学习都是十分有帮助的。同学们所称道的这些,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所应该坚持的。
  (三)教材的衔接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的是“六三”学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由于小学六年知识密度松,坡度缓,而初中三年时间教学内容多功课由2、3门增加到8、9门,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特别是初一、初二年级常因知识密度大、坡度陡、科目多、难点集中而造成学生消化不了,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这都是不利于学生稳步、健康、全面发展的。但“六三”制和教材内容编排等的弊端我们都是无法更改的,我们只能根据客观存在的情况,去做好中小学在教学中的衔接工作。例如:小学和初中都学习古诗《山行》;小学六年级课文《船长》,与初中一年级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同一篇文章,只不过《船长》可以说是后一篇的缩写。有的老师就会认为同样的文章没有必要讲学两遍,把它们跳过去。这样就没有把握好中小学语文课的梯度。
  (四)教师的衔接
  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往往与所任教的教师的业务素质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教师业务素质的优劣决定于教师的教育思想。是混日子式教学,还是积极开拓、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这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和中小学能否顺利衔接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作为学校领导首先应积极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纠正部分教师“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偏面、错误的教学思想。帮助教师树立小学教学为初中服务、初中教学为高中服务的整体思想。学校应制订长期规划,不能有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并且要努力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使教师一心一意地钻研教法,探索研究中小学衔接的教改之路。
  三、教与学衔接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深感习惯对学生搞好学习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前提,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这需要教师指导完成。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走向逐渐的变动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可以使学生一生受益。
  小学教师可要求并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改变学生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从随意到有的放矢。
  (二)加强语文知识上的衔接,切实打好基础。严格要求学生,首先应严在字词句上,扩大识字量、掌握汉语拼音是搞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前提。在严格训练、讲究效益的基础上,去开阔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课外阅读、看报纸、听广播、组织收视活动,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收视笔记;通过“书法课”等语文实践课以及文学社团活动把学语文与学生学生活、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学就会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学生阅读的基础切实打好了,就应在写作训练上加大力度,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
  (三)组织指导好家教工作,保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向。
  总之,为了避免更多孩子对语文失去兴趣和信心,我们小学、初中的老师应当群策群力,搞好中小学语文“断乳期”的衔接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作者针对我国幼儿教育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我国 幼儿教育 改革  在我国,随着《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人们日益认识到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下,近二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当前,幼儿教育的内外环境不断更
《用心灵去倾听》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讲述了接线员苏珊用心灵倾听“我”的困难,用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帮助“我”的真情故事。文中,苏珊用自己极好的耐性、一次又一次的心灵倾听以及她那富有诗意的语言使一个孤寂、无助、对死亡充满恐惧的男孩变得快乐、自信,她影响了男孩的一生,成就了男孩的一生。  一、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这是发生在西班牙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时,首先设置了一个悬念:“我”和苏珊从未
摘要:在新课程实施的环境下,初中英语教师应转变理念,采用精妙设计的教学措施,有效合理地进行词汇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词汇,运用各种各样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使词汇学习既生动又有趣,从而使学生配合、积极、主动地学习词汇和运用所学词汇,这样才能使词汇教学富有成效。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 词汇  一、初中英
摘要:高中政治课程作为我国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学生的高考,而且也是学生作为一个公民必须掌握的政治知识。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高考成绩的好坏,而且也影响到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所以作为一名高中政治老师是身兼重任的。笔者在总结其他高中政治教学文献的基础上,联系自身教学经验对如何实现高中政治课高效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中政治 高效教学 实现方法  虽然我国
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是教法和学法的改革,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课堂教学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跳跃。  古希腊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个渔夫,每次出海打鱼之前,他都要到市场上去看看,什么鱼的价格高,就决定去捕什么鱼。有一年春天,墨鱼的价格最高,他便去捕墨鱼,结果打上来的全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
摘要:作者针对如何使幼儿教育促进儿童幸福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幼儿教育中幸福失落现状,并对回归幸福的幼儿教育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幼儿教育 儿童幸福  人类对幸福的探索与人类历史一样悠长。幸福是人类自身重大需要和欲望的满足及其所带来的快乐的心理体验。儿童幸福与成人幸福并无质的差异,但由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儿童幸福也有自身的特质。教育作为影响人身心的活动,与人类的幸福具有天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社会、时代需要创新的实质,就是要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创新教育,通常的理解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而创新教育的实质是要进行思维活动的训练。其中,教师自身勇于创新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应是创新教育的重点。  一、教师要认真探索创新真实内涵  创新需要分析、推理、归纳形式的、符合客观事物规律的逻辑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要面对中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生活去体验语文的魅力。语文课堂小天地,生活才是大课堂,在这有限的三尺讲台上,只有以语文生活化为途径,用心地引领学生放飞思想的羽翼,放牧心灵的歌声,才能水到渠成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才能让语文课堂鲜活而有效,才能让学生真正融入语文,融人生活,而语文也真正体现了自己价值和归宿。  一、“放大”生活
摘要: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语文教育,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应该注重作业的设计,从作业的形式、内容等方面下功夫,设计出适宜于各种层次的学生的有意义的作业。  关键词:多层次 开放 自主 个性差异  语文教学要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只靠课堂的学习显然是不够的,大量的知识和各种能力都需要学生在课堂之外去学习和培养。平时布置的课外作业是一条有
新课程小学语文将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体现出语文能力综合性的课程价值目标,也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话题和交流平台。口语交际属于言语交际范畴,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口语交际教学,既涵盖了听话、说话的所有教学要求和目的,又有其自身的学科特性。既然口语交际有别于听话、说话,那么口语交际教学显然为广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