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改革和创新是中职学校不断发展进步的要求。种植类专业教学需在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考试制度上进行改革,培养出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人员,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中职学校 种植类专业 课程改革
中职学校作为国家农业教育中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培养中等农业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可现实状况是种植专业仍以培养传统农业人员为目标,不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一、深刻理解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借助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之机,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基础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对中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在一定时段内增强了中职学校的吸引力,使种植类专业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如果种植类专业学生规模扩大而办学基础条件、师资、教学等没有改革创新,势必造成教学质量降低,使种植类专业陷入恶性循环。国家关于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深化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创新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的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在获得许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中职学校应从种植类专业的专业设置、办学模式、实验实训设备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着手,使种植类专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合理设置种植类专业,创新办学机制,深入宣传免学费政策,扩大种植类专业学生规模
教育部最近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具有灵活性和超前性,在专业名称上更具有吸引力,更能体现现代技术。中职学校应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的最新专业名称设置、更新具体的专业标准,使种植类专业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体系上与新的专业设置相适应。另外,学校应创新招生宣传方法,利用国家对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的政策优势,以招生宣传和农技咨询服务相结合的灵活形式,宣传国家对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的有关精神,增加生源,保证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学生规模,使种植类专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加大实验实训设备投入,改善种植类专业实验实训条件
学校可通过招商引资改变单一的办学方式,加强种植类专业的实验实训场所建设。种植类专业实践教学一定要走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道路,尽可能走出课堂,进行现场教学。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的实训基地,如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基地、花卉苗木场、实习果园等可以通过引进外来资金加快建设。这样既保证了学校实验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又能满足种植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前几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的招生陷入困境,很多学校把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重点放在热门专业上,对种植类专业实验实训设备投入比例较小。中国是农业大国,科技服务“三农”和农村改革发展要求中职学校培养大批技能型农业技术人才。因而,中职学校只有保证每年自筹经费投入,建设、改善种植类专业实验实训条件,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种植类专业办学质量。学校在开源节流基础上,应动员师生参加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完善实训设施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充分发挥示范实验基地在教学中作用,使教学与实验示范相结合,改善种植类专业实验实训条件。中职学校种植示范园(场)是学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场所,应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适当开放,让种植类专业教师参加科研项目试验的同时,让学生参与操作或进行观摩,使学生接触到新工艺、新技术,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三)创新思路,加强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近几年,中职学校主要聘请比较热门专业的专业教师,对种植类专业师资培养投入不多。有的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师出现年龄偏大的情况,基本上没有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并且专业教师数量少,通常都是一位教师兼任几门课程,種植类实验实习指导教师只有两三位。因此,学校应为种植类专业教师队伍注入新活力,增聘新的专业教师,不断完善技能课教师补充机制,从企业聘请技能型人才担任实验实习指导教师。同时完善教师技能竞赛机制,提高教师技能,提高种植类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另外,学校应创造条件,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在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形势下,实验指导教师除了从事实验实习指导工作外,还兼任其他教学工作。首先,学校应适当减轻种植类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提供教师发展平台,保证他们有时间和精力更新知识、参加科研,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学校应提高种植类专业教师参加培训人数的比例。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师参加每年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培训机会不多,学校可创造条件,让种植类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各种相关培训,以不断提高种植类专业教师整体业务水平。
(四)适应形势,加强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
学校应根据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要求、学生素质特点以及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改革课程内容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加强种植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体现职教特色,保证种植类专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传统的种植类教学一般仅是围绕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开设相应课程,每门课只强调本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导致课程内容严重偏离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因此,我们要打破原来单一的课程结构,提高学生全面的素质和生产、经营的能力,适应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对知识、技能需求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设技能性强、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如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新品种培育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林果生产技术。
近年来种植类专业教材不断创新开发,课程内容体系也注意实践环节、学生特点以及接近生产前沿。在使用最新统编教材的基础上,任课教师应注意利用网络资源和到生产前沿学习的新知识、技术,来补充适宜本地方的种植类专业实用新技术的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体系体现科学性、适应性、先进性、实用性,保证课程实践与生产前沿新技术接轨。同时,开设与农产品贮、运、销相关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市场信息收集、处理、分析、销售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市场观念,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农产品的产、供、销。
三、坚持不懈,深化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
深化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国家大力发职业教育、深化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应不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锐意进取,处理好在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好办学规模与质量之间的矛盾,使种植类专业持续、健康、科学地发展。
总之,种植类专业教学的改革,应围绕稳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性趣、注重专业特色、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开展,使我们在培养目标上由传统型向培养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人员转变。
(责编 张晶晶)
关键词:中职学校 种植类专业 课程改革
中职学校作为国家农业教育中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培养中等农业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可现实状况是种植专业仍以培养传统农业人员为目标,不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一、深刻理解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借助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之机,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基础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对中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在一定时段内增强了中职学校的吸引力,使种植类专业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如果种植类专业学生规模扩大而办学基础条件、师资、教学等没有改革创新,势必造成教学质量降低,使种植类专业陷入恶性循环。国家关于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深化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创新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的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在获得许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中职学校应从种植类专业的专业设置、办学模式、实验实训设备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着手,使种植类专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合理设置种植类专业,创新办学机制,深入宣传免学费政策,扩大种植类专业学生规模
教育部最近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具有灵活性和超前性,在专业名称上更具有吸引力,更能体现现代技术。中职学校应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的最新专业名称设置、更新具体的专业标准,使种植类专业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体系上与新的专业设置相适应。另外,学校应创新招生宣传方法,利用国家对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的政策优势,以招生宣传和农技咨询服务相结合的灵活形式,宣传国家对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的有关精神,增加生源,保证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学生规模,使种植类专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加大实验实训设备投入,改善种植类专业实验实训条件
学校可通过招商引资改变单一的办学方式,加强种植类专业的实验实训场所建设。种植类专业实践教学一定要走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道路,尽可能走出课堂,进行现场教学。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的实训基地,如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基地、花卉苗木场、实习果园等可以通过引进外来资金加快建设。这样既保证了学校实验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又能满足种植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前几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的招生陷入困境,很多学校把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重点放在热门专业上,对种植类专业实验实训设备投入比例较小。中国是农业大国,科技服务“三农”和农村改革发展要求中职学校培养大批技能型农业技术人才。因而,中职学校只有保证每年自筹经费投入,建设、改善种植类专业实验实训条件,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种植类专业办学质量。学校在开源节流基础上,应动员师生参加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完善实训设施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充分发挥示范实验基地在教学中作用,使教学与实验示范相结合,改善种植类专业实验实训条件。中职学校种植示范园(场)是学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场所,应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适当开放,让种植类专业教师参加科研项目试验的同时,让学生参与操作或进行观摩,使学生接触到新工艺、新技术,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三)创新思路,加强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近几年,中职学校主要聘请比较热门专业的专业教师,对种植类专业师资培养投入不多。有的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师出现年龄偏大的情况,基本上没有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并且专业教师数量少,通常都是一位教师兼任几门课程,種植类实验实习指导教师只有两三位。因此,学校应为种植类专业教师队伍注入新活力,增聘新的专业教师,不断完善技能课教师补充机制,从企业聘请技能型人才担任实验实习指导教师。同时完善教师技能竞赛机制,提高教师技能,提高种植类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另外,学校应创造条件,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在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形势下,实验指导教师除了从事实验实习指导工作外,还兼任其他教学工作。首先,学校应适当减轻种植类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提供教师发展平台,保证他们有时间和精力更新知识、参加科研,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学校应提高种植类专业教师参加培训人数的比例。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师参加每年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培训机会不多,学校可创造条件,让种植类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各种相关培训,以不断提高种植类专业教师整体业务水平。
(四)适应形势,加强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
学校应根据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要求、学生素质特点以及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改革课程内容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加强种植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体现职教特色,保证种植类专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传统的种植类教学一般仅是围绕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开设相应课程,每门课只强调本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导致课程内容严重偏离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因此,我们要打破原来单一的课程结构,提高学生全面的素质和生产、经营的能力,适应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对知识、技能需求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设技能性强、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如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新品种培育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林果生产技术。
近年来种植类专业教材不断创新开发,课程内容体系也注意实践环节、学生特点以及接近生产前沿。在使用最新统编教材的基础上,任课教师应注意利用网络资源和到生产前沿学习的新知识、技术,来补充适宜本地方的种植类专业实用新技术的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体系体现科学性、适应性、先进性、实用性,保证课程实践与生产前沿新技术接轨。同时,开设与农产品贮、运、销相关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市场信息收集、处理、分析、销售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市场观念,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农产品的产、供、销。
三、坚持不懈,深化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
深化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国家大力发职业教育、深化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应不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锐意进取,处理好在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好办学规模与质量之间的矛盾,使种植类专业持续、健康、科学地发展。
总之,种植类专业教学的改革,应围绕稳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性趣、注重专业特色、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开展,使我们在培养目标上由传统型向培养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人员转变。
(责编 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