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是财政推进预算管理,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必然要求。为更好解决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需着重从如下几方面入手来加强管理。
一、构建“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实施财政全口径预算绩效管理,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部纳入预算绩效管理,实现财政“四本预算”全覆盖。
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关注收入结构、征收效率和优惠政策实施效果,预算资金和资产配置效率、使用效益,特别是重大政策和项目实施效果等。政府性基金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关注基金政策的征收标准、使用效果和对专项债务的支撑能力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关注贯彻国家战略、收益上缴、支出结构、使用效果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关注政策效果、基金管理、试算平衡、地区结构、运行风险等。
二、实施“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
将预算绩效管理延伸至政府投资基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务项目绩效管理等方面,加快构建政府预算、部门单位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形成纵向贯穿各级政府,横向覆盖所有部门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一)加快实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将各级政府收支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各级政府要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确定年度收入预算,提高收入质量,严禁脱离实际制定收入增长目标,既要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又要坚持应收尽收、依法征收,严禁虚收空转、收取过头税费,严禁超出限额举借政府债务。要牢固树立绩效理念,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集中财力办大事,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财政运行综合绩效。
(二)实施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将部门和单位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赋予部门和单位更多管理自主权,积极推进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管理,围绕部门和单位职责、行业发展规划,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统筹考虑资产和业务活动,从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职效能、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衡量部门和单位整体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推动提高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水平。
(三)完善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将政策和项目全面纳入绩效管理,既关注项目资金的直接产出和效果,又关注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强化结果导向,从数量、质量、时效、成本、效益等方面,综合衡量政策和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果。对实施期超过一年的重大政策和项目,实行全周期跟踪问效,及时跟踪评价政策、项目实施成效。建立政策和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清理退出到期政策、绩效低下政策和项目。
三、实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将预算绩效管理关口前移,构建事前、事中、事后 “三位一体”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
(一)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要按照预算编审有关规定,与部门单位联合开展事前绩效评估,重点论证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等项目,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要件。未按要求开展绩效评估或者绩效评估结果为差的重大政策支出不得列入中期财政规划和年度预算,相关项目不得纳入项目库。
(二)加强事中绩效运行监控。健全预算绩效运行监控机制,要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促进预算与绩效管理深度融合。要定期采集项目绩效信息,分析项目进展、资金使用、绩效目标完成等情况,對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纠正,促进绩效目标如期实现。财政部门要充分借助财政大数据应用,通过数据信息分析、信息系统预警、综合核查等方式,对重大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运行情况进行重点监控,对问题严重或整改不到位的暂缓或停止预算拨款。
(三)事后开展自评与委托第三方进行绩效评价
1.建立绩效自评机制。按照“谁申请资金,谁编制目标” 的原则,预算执行结束后,部门单位要对照设定的绩效目标,对政策、项目和部门整体绩效全面开展绩效自评,检验、评判各项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评价结果作为本部门本单位预算资源配置、政策调整和管理改进的重要参考。
2.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绩效管理。发挥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同时加强第三方机构培育,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胜任的高水平预算绩效管理第三方机构队伍。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加强执业质量全过程跟踪和监管。
四、健全预算绩效信息公开机制。
财政部门要推进绩效信息公开,重点支出项目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要与预决算草案同步报送同级人大,及时向社会公开,搭建社会公众参与绩效管理的途径和平台,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部门单位要把重大政策和项目绩效目标、绩效自评情况和重点绩效评价结果,主动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五、建立健全绩效激励约束机制
财政部门要建立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将本级部门整体绩效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将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及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推进情况与转移支付分配挂钩,将分区域项目绩效与专项资金分配挂钩。对绩效较好的政策、项目优先保障,对绩效一般的政策和项目要督促改进,对交叉重复、碎片化的政策和项目予以调整,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对长期沉淀资金一律收回并按照有关规定统筹使用。
六、明确权责,加强监督问责,确保资金效益
坚持权责对等、约束有力,进一步明确各方预算绩效管理职责,清晰界定权责边界,增强预算绩效管理的约束力,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一)厘清预算绩效管理职责。进一步厘清财政与部门单位绩效管理的职责边界,财政部门负责本地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规划、制度设计和组织推动,重点关注地方、部门整体绩效,突出抓好重大政策和项目绩效管理,减少对微观事项的介入。各部门各单位负责制订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本部门本单位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并对本部门事前绩效评估、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自评等绩效结果的真实性负责。
(二)加强监督问责、确保资金效益。通过对资金使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可持续发展指标的评价,使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审计机关要依法对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开展审计监督,重点审计预算支出绩效、政策实施效果、绩效责任落实和部门绩效自评等内容,对发现的失职、渎职行为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时移送处理。
七、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预算绩效责任,提高财政资金效益是文章重点关注的话题,希望文章所讨论内容能够有助于实际工作。(作者单位:山东平原县财政局)
一、构建“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实施财政全口径预算绩效管理,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部纳入预算绩效管理,实现财政“四本预算”全覆盖。
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关注收入结构、征收效率和优惠政策实施效果,预算资金和资产配置效率、使用效益,特别是重大政策和项目实施效果等。政府性基金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关注基金政策的征收标准、使用效果和对专项债务的支撑能力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关注贯彻国家战略、收益上缴、支出结构、使用效果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关注政策效果、基金管理、试算平衡、地区结构、运行风险等。
二、实施“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
将预算绩效管理延伸至政府投资基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务项目绩效管理等方面,加快构建政府预算、部门单位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形成纵向贯穿各级政府,横向覆盖所有部门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一)加快实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将各级政府收支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各级政府要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确定年度收入预算,提高收入质量,严禁脱离实际制定收入增长目标,既要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又要坚持应收尽收、依法征收,严禁虚收空转、收取过头税费,严禁超出限额举借政府债务。要牢固树立绩效理念,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集中财力办大事,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财政运行综合绩效。
(二)实施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将部门和单位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赋予部门和单位更多管理自主权,积极推进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管理,围绕部门和单位职责、行业发展规划,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统筹考虑资产和业务活动,从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职效能、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衡量部门和单位整体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推动提高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水平。
(三)完善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将政策和项目全面纳入绩效管理,既关注项目资金的直接产出和效果,又关注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强化结果导向,从数量、质量、时效、成本、效益等方面,综合衡量政策和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果。对实施期超过一年的重大政策和项目,实行全周期跟踪问效,及时跟踪评价政策、项目实施成效。建立政策和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清理退出到期政策、绩效低下政策和项目。
三、实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将预算绩效管理关口前移,构建事前、事中、事后 “三位一体”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
(一)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要按照预算编审有关规定,与部门单位联合开展事前绩效评估,重点论证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等项目,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要件。未按要求开展绩效评估或者绩效评估结果为差的重大政策支出不得列入中期财政规划和年度预算,相关项目不得纳入项目库。
(二)加强事中绩效运行监控。健全预算绩效运行监控机制,要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促进预算与绩效管理深度融合。要定期采集项目绩效信息,分析项目进展、资金使用、绩效目标完成等情况,對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纠正,促进绩效目标如期实现。财政部门要充分借助财政大数据应用,通过数据信息分析、信息系统预警、综合核查等方式,对重大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运行情况进行重点监控,对问题严重或整改不到位的暂缓或停止预算拨款。
(三)事后开展自评与委托第三方进行绩效评价
1.建立绩效自评机制。按照“谁申请资金,谁编制目标” 的原则,预算执行结束后,部门单位要对照设定的绩效目标,对政策、项目和部门整体绩效全面开展绩效自评,检验、评判各项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评价结果作为本部门本单位预算资源配置、政策调整和管理改进的重要参考。
2.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绩效管理。发挥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同时加强第三方机构培育,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胜任的高水平预算绩效管理第三方机构队伍。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加强执业质量全过程跟踪和监管。
四、健全预算绩效信息公开机制。
财政部门要推进绩效信息公开,重点支出项目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要与预决算草案同步报送同级人大,及时向社会公开,搭建社会公众参与绩效管理的途径和平台,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部门单位要把重大政策和项目绩效目标、绩效自评情况和重点绩效评价结果,主动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五、建立健全绩效激励约束机制
财政部门要建立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将本级部门整体绩效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将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及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推进情况与转移支付分配挂钩,将分区域项目绩效与专项资金分配挂钩。对绩效较好的政策、项目优先保障,对绩效一般的政策和项目要督促改进,对交叉重复、碎片化的政策和项目予以调整,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对长期沉淀资金一律收回并按照有关规定统筹使用。
六、明确权责,加强监督问责,确保资金效益
坚持权责对等、约束有力,进一步明确各方预算绩效管理职责,清晰界定权责边界,增强预算绩效管理的约束力,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一)厘清预算绩效管理职责。进一步厘清财政与部门单位绩效管理的职责边界,财政部门负责本地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规划、制度设计和组织推动,重点关注地方、部门整体绩效,突出抓好重大政策和项目绩效管理,减少对微观事项的介入。各部门各单位负责制订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本部门本单位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并对本部门事前绩效评估、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自评等绩效结果的真实性负责。
(二)加强监督问责、确保资金效益。通过对资金使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可持续发展指标的评价,使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审计机关要依法对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开展审计监督,重点审计预算支出绩效、政策实施效果、绩效责任落实和部门绩效自评等内容,对发现的失职、渎职行为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时移送处理。
七、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预算绩效责任,提高财政资金效益是文章重点关注的话题,希望文章所讨论内容能够有助于实际工作。(作者单位:山东平原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