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一些知识功底深厚,教学细腻扎实,每一节课都紧针密线,精心雕琢,为学生扫除一切障碍的教师,其教学效果往往不及那些大刀阔斧,简约粗犷,充分相信学生的教师,认真分析起来,后者就是在不自觉中运用了“空白”艺术。那么如何创造和利用空白来带领学生进入无声之境呢?下面我就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课堂导入要“留白”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节好的思想品德课,开头是非常重要的。 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 ,如果能用一个熟悉的问题引入新课,并再适当留白就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解“怎样对待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教学内容时,我曾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一个苹果如果存放的时间长了会怎么样?”学生们大声地回答:“会慢慢地腐烂。”我接着问:“那我们对腐烂了一部分的苹果该怎样处理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然后大声地说:“把坏的部分去掉,把好的部分留着吃了。”我说:“是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是这样来处理的,把坏掉的部分挖掉,把好的部分留着利用。如果我们把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比喻为苹果的话,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对待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呢?”话音一落,学生们又讨论起来,一会儿工夫,学生们就明白了该如何对待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即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成分。我高兴地接着说:“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导入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进而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课堂反思要“留白”
在课堂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自身的直觉或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产生自认为正确而实际上是错误的观点。所以,为了发挥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要适当地留白,制造课堂冷场,为学生提供反思的空间,使学生自己察觉到原先观点的错误之处。
例如:我在教学完《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后, 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李某下班后骑车回家,看见一个老太太坐在路边呻吟。他停下车,发现老太太跌伤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打车送她去医院。在医院,李某忙前忙后,直到打电话找来老太太家属。当他准备回家时万万没料到,老太太的儿女一下拦住他:“你把人撞倒这就想溜了?”他赶紧向老太太求证,老太太皱着眉头想了半天说:“我只知道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撞倒我,当时也顾不过来看人了。”李某傻眼了:“好心都没有好报啊!”我发出了一声感叹。一些学生马上就回答:“对。”这时我没有评价,而是静静地看着学生,个别反应快的学生马上举起了手,说出想法,其他学生也恍然大悟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过程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给他们时间去想、去验证,教师不要急于作答,否则会使学生形成思维的惰性,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失去反思的效果。
三、课堂结尾时留白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的课堂结尾则恰似一首乐曲的“终曲”,如果能做到言已尽而意无穷,则令学生感到课已下而兴未尽,那么它便为这节思想品德课增添了一份精彩。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结尾处设置一定的空白,给学生回顾与升华所学知识的时间,让他们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渴望心理。
例如我在七年级“个人与集体”内容结束时,我讲述了《水珠和大海》这个寓言故事。正当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时,我提问:“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问题?”一段沉静之后,学生体会出了:“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和沃土。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之中,才能享受快乐;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茁壮成长、焕发生机……”这种“尾声”的空白,是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运用教学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时空,以有限展现无限,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
四、课堂拓展要“留白”
现在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求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将视野扩展到社会大课堂,进一步拓展生活,汲取生活养料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在讲解“生命的家园”时,我通过“体验生命价值”、“感知生命价值”、“反思脆弱生命”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树立了热爱生命、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课近尾声,我布置了课外探究题:请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做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种生命的特性,写一篇简短的调查报告。关爱生命不能仅停留在认识上,而应在生活中付诸行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教学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以上所述是我在平时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用的一些留白艺术,其实,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远不止这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留白”,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熏陶学生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句话:合理巧妙地利用空白,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课堂导入要“留白”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节好的思想品德课,开头是非常重要的。 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 ,如果能用一个熟悉的问题引入新课,并再适当留白就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解“怎样对待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教学内容时,我曾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一个苹果如果存放的时间长了会怎么样?”学生们大声地回答:“会慢慢地腐烂。”我接着问:“那我们对腐烂了一部分的苹果该怎样处理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然后大声地说:“把坏的部分去掉,把好的部分留着吃了。”我说:“是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是这样来处理的,把坏掉的部分挖掉,把好的部分留着利用。如果我们把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比喻为苹果的话,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对待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呢?”话音一落,学生们又讨论起来,一会儿工夫,学生们就明白了该如何对待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即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成分。我高兴地接着说:“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导入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进而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课堂反思要“留白”
在课堂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自身的直觉或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产生自认为正确而实际上是错误的观点。所以,为了发挥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要适当地留白,制造课堂冷场,为学生提供反思的空间,使学生自己察觉到原先观点的错误之处。
例如:我在教学完《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后, 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李某下班后骑车回家,看见一个老太太坐在路边呻吟。他停下车,发现老太太跌伤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打车送她去医院。在医院,李某忙前忙后,直到打电话找来老太太家属。当他准备回家时万万没料到,老太太的儿女一下拦住他:“你把人撞倒这就想溜了?”他赶紧向老太太求证,老太太皱着眉头想了半天说:“我只知道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撞倒我,当时也顾不过来看人了。”李某傻眼了:“好心都没有好报啊!”我发出了一声感叹。一些学生马上就回答:“对。”这时我没有评价,而是静静地看着学生,个别反应快的学生马上举起了手,说出想法,其他学生也恍然大悟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过程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给他们时间去想、去验证,教师不要急于作答,否则会使学生形成思维的惰性,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失去反思的效果。
三、课堂结尾时留白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的课堂结尾则恰似一首乐曲的“终曲”,如果能做到言已尽而意无穷,则令学生感到课已下而兴未尽,那么它便为这节思想品德课增添了一份精彩。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结尾处设置一定的空白,给学生回顾与升华所学知识的时间,让他们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渴望心理。
例如我在七年级“个人与集体”内容结束时,我讲述了《水珠和大海》这个寓言故事。正当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时,我提问:“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问题?”一段沉静之后,学生体会出了:“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和沃土。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之中,才能享受快乐;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茁壮成长、焕发生机……”这种“尾声”的空白,是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运用教学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时空,以有限展现无限,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
四、课堂拓展要“留白”
现在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求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将视野扩展到社会大课堂,进一步拓展生活,汲取生活养料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在讲解“生命的家园”时,我通过“体验生命价值”、“感知生命价值”、“反思脆弱生命”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树立了热爱生命、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课近尾声,我布置了课外探究题:请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做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种生命的特性,写一篇简短的调查报告。关爱生命不能仅停留在认识上,而应在生活中付诸行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教学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以上所述是我在平时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用的一些留白艺术,其实,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远不止这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留白”,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熏陶学生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句话:合理巧妙地利用空白,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