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05
病历報告
患者,女,45岁,农民。因劳动时被蜈蚣咬伤右手背1小时。患者自诉右上肢肿痛、麻木,伴畏寒、发热、头晕,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未见异常。查体:T 38.5℃,P 85次/分,R 24次/分,BP 98/62mmHg。右手背可见2个瘀点,相距约3mm;右上肢发红伴中度水肿,伴感觉减退。诊断:蜈蚣咬伤。处置:右上肢的伤口近心端立即缚扎,每隔15分钟放松1分钟;伤口用拔火罐拔出毒液,同时用5%碳酸氢钠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并冷湿敷(咬伤局部不能湿敷,否遇会发生水疱及坏死);在伤口周围用0.25%普鲁卡因作环形封闭,目的是止痛及防止毒液扩散,并用蛇药片溶化涂敷,口服蛇药片;若在伤口未出现水疱前和焦痂前,可用氨苯砜(DDS)50~100mg/日,口服,对伤口愈合有效。全身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用于减轻全身症状和局部反应,但用量不必很大;用抗菌药物可预防继发感染;并积极防治溶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讨 论
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别名吴公、天龙、百足等,国内有巨蜈蚣科和石蜈蚣科,前者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市,后者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螫人时,毒螫分泌毒液进入人体,毒液呈酸性,含组胺样物质,溶血性蛋白质及蚁酸等物质。螫伤后,临床的严重程度与蜈蚣大小、螫人时注入毒液量的多少有关。螫伤局部红肿、灼痛,奇痒,可引起局部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全身反应一般较轻微,可有头痛、眩晕、发热、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发生谵语、全身麻木,甚至昏迷。个别人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轻症患者数日后,症状都可消失;发病严重者多见于儿童可危及生命。因此应当打扫好周围环境,清除室内外碎石、废物、垃圾、保持室内干燥,防止毒虫栖居;另外在劳动时,注意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蜈蚣等动物,防止被咬伤。
病历報告
患者,女,45岁,农民。因劳动时被蜈蚣咬伤右手背1小时。患者自诉右上肢肿痛、麻木,伴畏寒、发热、头晕,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未见异常。查体:T 38.5℃,P 85次/分,R 24次/分,BP 98/62mmHg。右手背可见2个瘀点,相距约3mm;右上肢发红伴中度水肿,伴感觉减退。诊断:蜈蚣咬伤。处置:右上肢的伤口近心端立即缚扎,每隔15分钟放松1分钟;伤口用拔火罐拔出毒液,同时用5%碳酸氢钠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并冷湿敷(咬伤局部不能湿敷,否遇会发生水疱及坏死);在伤口周围用0.25%普鲁卡因作环形封闭,目的是止痛及防止毒液扩散,并用蛇药片溶化涂敷,口服蛇药片;若在伤口未出现水疱前和焦痂前,可用氨苯砜(DDS)50~100mg/日,口服,对伤口愈合有效。全身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用于减轻全身症状和局部反应,但用量不必很大;用抗菌药物可预防继发感染;并积极防治溶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讨 论
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别名吴公、天龙、百足等,国内有巨蜈蚣科和石蜈蚣科,前者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市,后者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螫人时,毒螫分泌毒液进入人体,毒液呈酸性,含组胺样物质,溶血性蛋白质及蚁酸等物质。螫伤后,临床的严重程度与蜈蚣大小、螫人时注入毒液量的多少有关。螫伤局部红肿、灼痛,奇痒,可引起局部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全身反应一般较轻微,可有头痛、眩晕、发热、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发生谵语、全身麻木,甚至昏迷。个别人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轻症患者数日后,症状都可消失;发病严重者多见于儿童可危及生命。因此应当打扫好周围环境,清除室内外碎石、废物、垃圾、保持室内干燥,防止毒虫栖居;另外在劳动时,注意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蜈蚣等动物,防止被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