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素质的提高源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是素质的核心。思品课教学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品质的同时,必须致力于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培养,努力促使学生思维个性得到张扬,既促使其学科能力的提高,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下面就思维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总体把握与具体分析的关系
关于总体把握,首先是抓纲的问题。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当然要心中有纲, 而且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心中有纲,做到总体把握。只有总体把握,才能具体分析, 纲举才能目张。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纲有多层次性,有总纲,也有分纲。总纲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具体一点,就是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其中政治纲领主要落实到政治常识部分,经济纲领落实到经济常识部分,而哲学常识中三个方面的纲都要落实进去,而且这三者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分开,比如经济建设中就有体现政治纲领的内容,而政治常识中也有体现经济纲领的内容。第二层次的纲就是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的总体,如经济常识的纲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即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哲学常识的纲就是贯穿于全部内容的两条主线,即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个人与社会相统一,政治常识的总体是由政治的内涵引出的三个关系,即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落实到现实中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三层次的纲可以说是某一单元或某一课的总体,如哲学常识可分为四个部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观各有自己的纲。
无论是总纲还是具体一些的纲,都是相互联结在一起的,总纲是高层次的纲,而较低层次的纲就是总纲的目。为了要让学生能从总体上把握,可以通过构建知识图表法,采用结构式教学方法,如中心放射式、扇形式等方法,具体要看知识内容而定。
其次就是让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实际上是纲与目、目与目的关系的具体化。我们知道,整个世界是一个充满联系的有机整体,政治课教学也是这样,它肯定是由各个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不仅是每章、每节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联系,即使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三部分内容也有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当我们要分析一个现实问题时,更要从各方面联系起来才能认识清楚。比如人生观中讲的贡献与索取的关系问题,本身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要说明它们的关系,就必须从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相互关系中才能把握,贡献与索取又是一对义务与权利的关系,这又是政治常识中所要阐明的基本问题。
所谓具体分析就是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哲学语言表示就是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找出解决特殊矛盾的方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也是我们教师教好政治课、学生学好政治课的灵魂,不仅在学哲学时要把握具体分析,学经济常识、政治常识也要掌握具体分析。这几年的高考题较多地引用材料分析法,实际上就是在考核我们学生的具体分析能力。如1998年高考卷第38题(题目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哲学常识结合材料,说明怎样才能正确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这首先就要求学生逐一具体分析战士和学生的发言,才能答好这一题,假如不具体分析,按思维定势生搬硬套,将所学的哲学知识要点统统搬出,再将所给材料照抄一遍,形成相互脱离的两张皮,就得不到什么分数了。
当然,具体分析与总体把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总体把握是前提,没有总体把握,具体分析无从谈起,而总体把握是贯穿于具体分析过程之中的。如1998年高考第39题,如果我们不清楚企业资产规模与生产规模、单位成本、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 对题中图1、图2的分析就无从谈起,只能是瞎子摸象,而离开了对题中图1、图2的具体分析,那也只能是空谈国有企业改革的“抓大放小”“三改一加强”,是空对空。可以这样讲,总体把握与具体分析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也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辨与辩的关系
所谓辨,就是把若干命题或内容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辨别异同和正误,以提高学生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区分不同概念,就要用此法。如区分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等就要辨,区分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就要辨,区分享乐、乐观主义、享乐主义就要辨,区分政治团体、政党、执政党、政党制度也要辨。考试、练习中经常运用的选择题就是要我们辨,近年来常见的材料分析题首先就是要我们学会辨,所谓分析,就是一个辨的过程。对于辨的思维能力的考核,突出地体现在辨析题中。
所谓辩,就是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去看问题,努力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近几年的辨析题实际上是在考核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比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要学生运用全面的观点去把握,“国家大幅度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搞活企业,但会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就要学生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甚至是发展的观点才能辨得清楚。
如果说,辨是一个分析的过程,那么辩就是一个总体把握的过程。辨与辩是相辅相成的,高考的导向作用非常明显,特别是辨析题,往往在辨别分析中有辩证分析的要求,通过辩证分析增强学生的辨别分析的能力。就拿前面所提的关于国家下调银行利率一题,首先这句话有正确的内容, 即下调存贷款利率,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当然有利于搞活企业,但不一定会影响居民存款的实际收益,这是全面的观点,是第一层次的辩与辨的结合,其次分析这个“不一定”,则要把存款利率与通货膨胀联系起来,这是联系观点,当存款利率高于通货膨胀时,居民存款的实际收益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增加,当低于通货膨胀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才不复存在,这是第二层次的辩与辨的结合。
三、“左”与“右”的关系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左脑具有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的功能,而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来源于人的右脑的功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充分运用两者的功能, 努力提高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关于左脑的开发,也许我们非常重视, 前面讲的两个关系侧重于讲逻辑思维能力(也不全是逻辑思维),高考也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核,如近几年推崇的演绎和归纳思维能力就是明显的例证。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社会更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开发左脑功能的同时,应重视右脑的开发,努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
右脑思维与左脑思维不同,就在于只从较少材料的基础上要求思维者从各种可能、各种角度进行思考,它当然有求异性、创造性的特点,联想方法的运用就是一个例证,实践中可要求学生从一个命题或一段材料出发,设想出一些情境,开阔视野。如对拜金主义的危害,可引导学生设定这一条件:假如我们大家都推崇拜金主义, 把金钱作为我们一切行为的准则,那又怎样呢?再比如,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假如把两者割裂开来,又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从联想出发,正确把握命题的内涵,可以达到单纯的说教所达不到的效果。
右脑的一个突出的功能在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立足现实,敢于打破常规,求得新的思维结论,它突出地表现在进行逆向思维上面。实践中,我们必须多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考,特别是面对一些已经约定俗成的命题、观点,如果同学提出不同观点,应鼓励而不是消极甚至于粗暴地对待。曾有同学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一命题提出疑虑,一般的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公认的行为准则,但该同学认为假如一个人“为人人”,是为了“人人为我”,显然是不怀好意,这很有道理。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一命题实际上也不准确,因为春蚕实际上还没有死,它只不过是经过了幼虫阶段,还要变成蛹,变成蛾,还要繁育后代,这很科学,也很值得我们赞许。
当然,注重右脑功能开发也不能把它与左脑功能开发对立起来。实际上,人的大脑是一个整体,两个半脑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的功能当然是相互渗透的。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应是人的整体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一个概念、一个原理的理解需要应用归纳、演绎思维与比喻、设想等形象思维相结合才能说明,学生也只有把这两种思维方法结合起来才能理解把握。思维的深刻性在于逻辑思维,思维的独创性在于创新思维。如关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这一命题的把握,就必须引导学生用归纳法进行思索,但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不是到此为止,而是思索:既然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都要以自然物的存在及其属性为前提,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人到底是不是自然界的主人?人能否随心所欲地对待自然?如果我们能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思考,那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是笔者在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思考和实践小结,只列举了三个方面的关系,应该还有其他关系。必须明确的是,这三个关系是不能绝对分开的,比如说总体把握实际上是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要求,具体分析也是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要求,右脑的思维功能特别是联想、逆向思维等实际上也是辩证法的联系、全面观点的体现,辩证法是最重要的方法,一个人良好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体现在辩证法之中。
作者单位:衢州市第二中学
一、总体把握与具体分析的关系
关于总体把握,首先是抓纲的问题。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当然要心中有纲, 而且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心中有纲,做到总体把握。只有总体把握,才能具体分析, 纲举才能目张。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纲有多层次性,有总纲,也有分纲。总纲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具体一点,就是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其中政治纲领主要落实到政治常识部分,经济纲领落实到经济常识部分,而哲学常识中三个方面的纲都要落实进去,而且这三者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分开,比如经济建设中就有体现政治纲领的内容,而政治常识中也有体现经济纲领的内容。第二层次的纲就是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的总体,如经济常识的纲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即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哲学常识的纲就是贯穿于全部内容的两条主线,即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个人与社会相统一,政治常识的总体是由政治的内涵引出的三个关系,即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落实到现实中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三层次的纲可以说是某一单元或某一课的总体,如哲学常识可分为四个部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观各有自己的纲。
无论是总纲还是具体一些的纲,都是相互联结在一起的,总纲是高层次的纲,而较低层次的纲就是总纲的目。为了要让学生能从总体上把握,可以通过构建知识图表法,采用结构式教学方法,如中心放射式、扇形式等方法,具体要看知识内容而定。
其次就是让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实际上是纲与目、目与目的关系的具体化。我们知道,整个世界是一个充满联系的有机整体,政治课教学也是这样,它肯定是由各个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不仅是每章、每节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联系,即使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三部分内容也有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当我们要分析一个现实问题时,更要从各方面联系起来才能认识清楚。比如人生观中讲的贡献与索取的关系问题,本身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要说明它们的关系,就必须从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相互关系中才能把握,贡献与索取又是一对义务与权利的关系,这又是政治常识中所要阐明的基本问题。
所谓具体分析就是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哲学语言表示就是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找出解决特殊矛盾的方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也是我们教师教好政治课、学生学好政治课的灵魂,不仅在学哲学时要把握具体分析,学经济常识、政治常识也要掌握具体分析。这几年的高考题较多地引用材料分析法,实际上就是在考核我们学生的具体分析能力。如1998年高考卷第38题(题目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哲学常识结合材料,说明怎样才能正确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这首先就要求学生逐一具体分析战士和学生的发言,才能答好这一题,假如不具体分析,按思维定势生搬硬套,将所学的哲学知识要点统统搬出,再将所给材料照抄一遍,形成相互脱离的两张皮,就得不到什么分数了。
当然,具体分析与总体把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总体把握是前提,没有总体把握,具体分析无从谈起,而总体把握是贯穿于具体分析过程之中的。如1998年高考第39题,如果我们不清楚企业资产规模与生产规模、单位成本、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 对题中图1、图2的分析就无从谈起,只能是瞎子摸象,而离开了对题中图1、图2的具体分析,那也只能是空谈国有企业改革的“抓大放小”“三改一加强”,是空对空。可以这样讲,总体把握与具体分析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也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辨与辩的关系
所谓辨,就是把若干命题或内容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辨别异同和正误,以提高学生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区分不同概念,就要用此法。如区分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等就要辨,区分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就要辨,区分享乐、乐观主义、享乐主义就要辨,区分政治团体、政党、执政党、政党制度也要辨。考试、练习中经常运用的选择题就是要我们辨,近年来常见的材料分析题首先就是要我们学会辨,所谓分析,就是一个辨的过程。对于辨的思维能力的考核,突出地体现在辨析题中。
所谓辩,就是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去看问题,努力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近几年的辨析题实际上是在考核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比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要学生运用全面的观点去把握,“国家大幅度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搞活企业,但会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就要学生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甚至是发展的观点才能辨得清楚。
如果说,辨是一个分析的过程,那么辩就是一个总体把握的过程。辨与辩是相辅相成的,高考的导向作用非常明显,特别是辨析题,往往在辨别分析中有辩证分析的要求,通过辩证分析增强学生的辨别分析的能力。就拿前面所提的关于国家下调银行利率一题,首先这句话有正确的内容, 即下调存贷款利率,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当然有利于搞活企业,但不一定会影响居民存款的实际收益,这是全面的观点,是第一层次的辩与辨的结合,其次分析这个“不一定”,则要把存款利率与通货膨胀联系起来,这是联系观点,当存款利率高于通货膨胀时,居民存款的实际收益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增加,当低于通货膨胀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才不复存在,这是第二层次的辩与辨的结合。
三、“左”与“右”的关系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左脑具有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的功能,而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来源于人的右脑的功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充分运用两者的功能, 努力提高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关于左脑的开发,也许我们非常重视, 前面讲的两个关系侧重于讲逻辑思维能力(也不全是逻辑思维),高考也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核,如近几年推崇的演绎和归纳思维能力就是明显的例证。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社会更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开发左脑功能的同时,应重视右脑的开发,努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
右脑思维与左脑思维不同,就在于只从较少材料的基础上要求思维者从各种可能、各种角度进行思考,它当然有求异性、创造性的特点,联想方法的运用就是一个例证,实践中可要求学生从一个命题或一段材料出发,设想出一些情境,开阔视野。如对拜金主义的危害,可引导学生设定这一条件:假如我们大家都推崇拜金主义, 把金钱作为我们一切行为的准则,那又怎样呢?再比如,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假如把两者割裂开来,又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从联想出发,正确把握命题的内涵,可以达到单纯的说教所达不到的效果。
右脑的一个突出的功能在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立足现实,敢于打破常规,求得新的思维结论,它突出地表现在进行逆向思维上面。实践中,我们必须多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考,特别是面对一些已经约定俗成的命题、观点,如果同学提出不同观点,应鼓励而不是消极甚至于粗暴地对待。曾有同学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一命题提出疑虑,一般的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公认的行为准则,但该同学认为假如一个人“为人人”,是为了“人人为我”,显然是不怀好意,这很有道理。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一命题实际上也不准确,因为春蚕实际上还没有死,它只不过是经过了幼虫阶段,还要变成蛹,变成蛾,还要繁育后代,这很科学,也很值得我们赞许。
当然,注重右脑功能开发也不能把它与左脑功能开发对立起来。实际上,人的大脑是一个整体,两个半脑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的功能当然是相互渗透的。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应是人的整体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一个概念、一个原理的理解需要应用归纳、演绎思维与比喻、设想等形象思维相结合才能说明,学生也只有把这两种思维方法结合起来才能理解把握。思维的深刻性在于逻辑思维,思维的独创性在于创新思维。如关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这一命题的把握,就必须引导学生用归纳法进行思索,但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不是到此为止,而是思索:既然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都要以自然物的存在及其属性为前提,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人到底是不是自然界的主人?人能否随心所欲地对待自然?如果我们能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思考,那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是笔者在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思考和实践小结,只列举了三个方面的关系,应该还有其他关系。必须明确的是,这三个关系是不能绝对分开的,比如说总体把握实际上是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要求,具体分析也是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要求,右脑的思维功能特别是联想、逆向思维等实际上也是辩证法的联系、全面观点的体现,辩证法是最重要的方法,一个人良好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体现在辩证法之中。
作者单位:衢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