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施闰章自幼受家传儒学影响,其诗内容上以反映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诗作为主,兼有少量浪漫主义的田园闲适诗作。
【关键词】施闰章;思想;诗歌内容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施闰章(1619—1683),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又称施佛子,为清初著名诗人、文人、学者。施闰章的诗作成就,在文坛诗评中多有高誉,与宋琬、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合称为“清初六家”。他当时又与宋琬一起被人合称为“南施北宋”。施闰章的诗以“温柔敦厚”为基调,尤以五言具其特色,深得不少诗评家高赞。其诗歌内容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一、反映民生疾苦
施闰章幼年生活清贫,青年时期又历战乱,对底层贫苦大众有深刻了解,更抱有情感上的同情。在为官期间,更常从百姓生活角度反省政策,为民考虑。其诗歌内容,大多数反映了民众生活的疾苦,或明或暗地对现实的不合理进行了批判。
(一)反映战争对民众的危害
《边吏行》“天子拓四海,中原犹战争”,反映了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统治利益,与地方反对势力不断战争,致社会动荡,广大人民深受兵荒之苦;《上留田行》尤其直白地揭示了战乱之害:“里中有啼儿,声声呼阿母。母死血濡衣,犹衔怀中乳!”(《施愚山集·二》,第9页)凄惨之状令人发指。类似反映战争危害的诗歌不在少数,如《哀豫章》《同门李东园按察豫章乱后感寄》《自临海赴黄岩》《河南道中》《新都戌》《鸡鸣曲》等。所有这类诗歌都饱含诗人内心对民众疾苦的深度关怀和战争带给民众灾难的痛恨。诗人甚至在诗中疾呼:“时事急挽输,何年罢征战?”
(二)反映政策对民众生活的骚扰
《卖船行》中的“近日括船军令急,战舰连樯如雨集,大船被执小船破,长年窜伏吞声泣”,就表现了统治者因战争缺船而颁发括船令,致诗人自己被迫卖掉朋友赠的大船,间接反映了此政策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影响。《壮丁篇》更直接控诉壮丁政策对民众生活的影响:“爰爰罝中兔,强言南山虎。身手非健儿,作使充军伍。里正倚府帖,认户不论武。东邻老寡妇,独子年十五。子母共一身,怀抱胜娇女。丁簿故添名,弱肉供吞侮。报十不报一,顾盼分去取。秋藤蔓不长,孤儿出无侣。骨肉愁生离,吞声泪如雨!”(《施愚山集·二》,第202页)
(三)反映沉重赋税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清朝初期,统治者先后发动剿平三藩、征战台湾、讨伐喀尔丹等战役,需要大量经费支持。经费无其他更好的来源,只能盘剥百姓,加重了广大百姓的赋税,致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甚至有的家庭被迫至家破人亡之境。且看《牧童谣》:“上田下田傍山谷,三年播种一年熟。老牛乱后生黄犊,版筑将营结茅屋。催科令急畏租吏,室中卖尽牛亦弃。今年逋租尚有牛,明年田荒愁不愁!前山吹笳后击鼓,杀牛饷士如磔鼠,牛兮牛兮适何土?”(《施愚山集·二》,第22页)此外,《济上纪事》《乐清行》《赠陈方伯序》等也反映了赋税致民受苦的现实。
(四)反映匪患给民众带来的影响
社会动荡,老百姓常受匪贼祸扰,施闰章的诗对此也有反映。《乐清行》“贼来数蹂陷,人民皆已非”,《客诫》“君看锋刃间,能复几人好”,《竹源坑》“竹源数百家,今余几人存!竹外有源泉,血流泉水浑”更反映了匪贼对百姓的残酷屠杀。
(五)反映天灾给民众带来的影响
老百姓受战争之苦,承赋税之累,遭匪贼之祸,也被自然之灾。施闰章对于老百姓所受的自然灾害影响也有反映,如《临江悯旱》的“朱火肆燎原,禾稗同一萎”反映了旱灾之重。《新谷篇》也表现了湖西旱灾人民衣食无着落的凄惨情景:“牛食涧底草,雀啄爨下粟。”“赤地无良苗,长吏进新谷。”《河南道中·二》则反映了水灾的危害,间接反映了官府治水之不力:“郁郁大道侧,依依杨柳垂。治河薪不属,剪伐防一时。坤舆几反覆,城郭归鲸鲵。至今墟落间,父老犹馀悲。行行涉漳水,荒台传故基。西陵吞旧恨,日落寒风吹。我怀拾往迹,片石韩陵碑。古人深独赏,今人那得知?驱车不遑息,踟蹰临路陲。”(《施愚山集·二》,第267页)
二、反映田園闲适
施闰章虽然仕途顺达,但总体上比较热爱山水田园生活。其在《潜水杂著序》中直陈:“予故尝好游者,遇佳山水,不跻其巅,涉其流不止,扁舟草屦,于于汲汲,精力既疲,乐亦斯在。”所以即便为官期间,施闰章也不忘游历山水,享受自然田园之美,并以诗作予以反映。如《石钟山》:“崔嵬崖际寺,巨石与波分。峡坼千帆落,山鸣万古闻。江城含宿雨,庐阜共寒云。临眺怀苏子,风流孰似君?”(《施愚山集·三》,第52页)此外,《过翚岭》《望蒙山》《钱塘观潮》《玉川门歌》等都是反映田园闲适的佳作。施闰章的这些诗作,均用字平实,但表现力却不俗,给人以清雅之美,也反映了他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热爱,由此更凸显了其儒雅之风和为人正直之高洁。
三、结语
除了以上两大类内容,施闰章的诗还有反映交友经历和警言励志的,此两类与美学风貌关系不大,此不详述。总观施闰章诗歌内容,反映现实的诗充满痛斥与批判,而反映田园闲适的诗则充满优雅恬淡,两类诗表面上反映的似乎是不同的性格特点,实则是诗人清正耿直之“德”在不同生活侧面的反映。表面的不同表现统一于同一个“德”,并无分裂与矛盾。施闰章幼年清贫和青年饱受战乱之苦的经历使他对底层民众有深入的了解和广泛的同情之心,并且受家风影响,向来有清正之气,所以诗作中有大量反映民众疾苦、批判现实的力作。但同时他自幼受家传儒学影响至深,遵从儒家“怨而不怒”之道,所以现实主义的批判显得含蓄蕴藉。由于这种矛盾的存在,其诗作中反映出的各种美学风貌也就成为必然的反映。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施闰章;思想;诗歌内容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施闰章(1619—1683),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又称施佛子,为清初著名诗人、文人、学者。施闰章的诗作成就,在文坛诗评中多有高誉,与宋琬、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合称为“清初六家”。他当时又与宋琬一起被人合称为“南施北宋”。施闰章的诗以“温柔敦厚”为基调,尤以五言具其特色,深得不少诗评家高赞。其诗歌内容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一、反映民生疾苦
施闰章幼年生活清贫,青年时期又历战乱,对底层贫苦大众有深刻了解,更抱有情感上的同情。在为官期间,更常从百姓生活角度反省政策,为民考虑。其诗歌内容,大多数反映了民众生活的疾苦,或明或暗地对现实的不合理进行了批判。
(一)反映战争对民众的危害
《边吏行》“天子拓四海,中原犹战争”,反映了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统治利益,与地方反对势力不断战争,致社会动荡,广大人民深受兵荒之苦;《上留田行》尤其直白地揭示了战乱之害:“里中有啼儿,声声呼阿母。母死血濡衣,犹衔怀中乳!”(《施愚山集·二》,第9页)凄惨之状令人发指。类似反映战争危害的诗歌不在少数,如《哀豫章》《同门李东园按察豫章乱后感寄》《自临海赴黄岩》《河南道中》《新都戌》《鸡鸣曲》等。所有这类诗歌都饱含诗人内心对民众疾苦的深度关怀和战争带给民众灾难的痛恨。诗人甚至在诗中疾呼:“时事急挽输,何年罢征战?”
(二)反映政策对民众生活的骚扰
《卖船行》中的“近日括船军令急,战舰连樯如雨集,大船被执小船破,长年窜伏吞声泣”,就表现了统治者因战争缺船而颁发括船令,致诗人自己被迫卖掉朋友赠的大船,间接反映了此政策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影响。《壮丁篇》更直接控诉壮丁政策对民众生活的影响:“爰爰罝中兔,强言南山虎。身手非健儿,作使充军伍。里正倚府帖,认户不论武。东邻老寡妇,独子年十五。子母共一身,怀抱胜娇女。丁簿故添名,弱肉供吞侮。报十不报一,顾盼分去取。秋藤蔓不长,孤儿出无侣。骨肉愁生离,吞声泪如雨!”(《施愚山集·二》,第202页)
(三)反映沉重赋税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清朝初期,统治者先后发动剿平三藩、征战台湾、讨伐喀尔丹等战役,需要大量经费支持。经费无其他更好的来源,只能盘剥百姓,加重了广大百姓的赋税,致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甚至有的家庭被迫至家破人亡之境。且看《牧童谣》:“上田下田傍山谷,三年播种一年熟。老牛乱后生黄犊,版筑将营结茅屋。催科令急畏租吏,室中卖尽牛亦弃。今年逋租尚有牛,明年田荒愁不愁!前山吹笳后击鼓,杀牛饷士如磔鼠,牛兮牛兮适何土?”(《施愚山集·二》,第22页)此外,《济上纪事》《乐清行》《赠陈方伯序》等也反映了赋税致民受苦的现实。
(四)反映匪患给民众带来的影响
社会动荡,老百姓常受匪贼祸扰,施闰章的诗对此也有反映。《乐清行》“贼来数蹂陷,人民皆已非”,《客诫》“君看锋刃间,能复几人好”,《竹源坑》“竹源数百家,今余几人存!竹外有源泉,血流泉水浑”更反映了匪贼对百姓的残酷屠杀。
(五)反映天灾给民众带来的影响
老百姓受战争之苦,承赋税之累,遭匪贼之祸,也被自然之灾。施闰章对于老百姓所受的自然灾害影响也有反映,如《临江悯旱》的“朱火肆燎原,禾稗同一萎”反映了旱灾之重。《新谷篇》也表现了湖西旱灾人民衣食无着落的凄惨情景:“牛食涧底草,雀啄爨下粟。”“赤地无良苗,长吏进新谷。”《河南道中·二》则反映了水灾的危害,间接反映了官府治水之不力:“郁郁大道侧,依依杨柳垂。治河薪不属,剪伐防一时。坤舆几反覆,城郭归鲸鲵。至今墟落间,父老犹馀悲。行行涉漳水,荒台传故基。西陵吞旧恨,日落寒风吹。我怀拾往迹,片石韩陵碑。古人深独赏,今人那得知?驱车不遑息,踟蹰临路陲。”(《施愚山集·二》,第267页)
二、反映田園闲适
施闰章虽然仕途顺达,但总体上比较热爱山水田园生活。其在《潜水杂著序》中直陈:“予故尝好游者,遇佳山水,不跻其巅,涉其流不止,扁舟草屦,于于汲汲,精力既疲,乐亦斯在。”所以即便为官期间,施闰章也不忘游历山水,享受自然田园之美,并以诗作予以反映。如《石钟山》:“崔嵬崖际寺,巨石与波分。峡坼千帆落,山鸣万古闻。江城含宿雨,庐阜共寒云。临眺怀苏子,风流孰似君?”(《施愚山集·三》,第52页)此外,《过翚岭》《望蒙山》《钱塘观潮》《玉川门歌》等都是反映田园闲适的佳作。施闰章的这些诗作,均用字平实,但表现力却不俗,给人以清雅之美,也反映了他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热爱,由此更凸显了其儒雅之风和为人正直之高洁。
三、结语
除了以上两大类内容,施闰章的诗还有反映交友经历和警言励志的,此两类与美学风貌关系不大,此不详述。总观施闰章诗歌内容,反映现实的诗充满痛斥与批判,而反映田园闲适的诗则充满优雅恬淡,两类诗表面上反映的似乎是不同的性格特点,实则是诗人清正耿直之“德”在不同生活侧面的反映。表面的不同表现统一于同一个“德”,并无分裂与矛盾。施闰章幼年清贫和青年饱受战乱之苦的经历使他对底层民众有深入的了解和广泛的同情之心,并且受家风影响,向来有清正之气,所以诗作中有大量反映民众疾苦、批判现实的力作。但同时他自幼受家传儒学影响至深,遵从儒家“怨而不怒”之道,所以现实主义的批判显得含蓄蕴藉。由于这种矛盾的存在,其诗作中反映出的各种美学风貌也就成为必然的反映。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