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十册第二单元由讲读课文《古诗二首》、《记金华的双龙洞》,阅读课文《蟋蟀的住宅》,独立阅读课文《缝纫鸟》,读写例话《理清文章的条理》和《基础训练2》组成。下面就本单元的教学谈几点看法,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
一、明确重点训练项目
“理清文章的条理”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要训练学生在读课文时,不仅能逐段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搞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条理,也就是了解作者的思路;同时要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读、写实践中去,使读与写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二、树立单元整体教学观
为了把重点项目的训练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必须树立单元整体教学观。单元整体教学观的教学思路分为“感性→理性→实践”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一、二、三类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理清文章条理的方法,获取感性认识,并逐步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条理的能力。
第二阶段,通过“读写例话”的教学,使学生把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方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三阶段,通过《基础训练》的教学,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觉指导自己的读写实践。
三、精心设计训练过程
本单元有两首古诗。按照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古诗教学必须下两层功夫:“第一,在于透彻地了解字句;第二,在于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推见诗人的经验”的要求以及“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力”的主张。
《古诗二首》的教学可作如下设计:
1、解题。诗的标题揭示了诗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学时先简介作者,然后引导学生弄清标题含义。“游园不值”,就是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里去。不值,就是没有遇到主人。“送孟浩然之广陵”,就是送好朋友孟浩然到广陵去。之,往;广陵,就是江苏省扬州市。
2、疏通词句。古诗大都“一字一词,字词一体。”教学时先朗读正音,再结合诗句审义,特别要注意古今异义词。
3、引入意境。意境是充满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引入意境,就是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里“活”起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尽力“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叶圣陶语)如《游园不值》一诗,要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来“观赏”满园鲜花竞相开放,一枝红杏笑容可掬地把脸儿伸过墙来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的欣喜之情。
4、熟读成诵。古诗教学一定要在朗读上下功夫,直至熟读会背,并培养学生平时吟诗玩味的良好习惯。这样久而久之,“熟读了的诗歌,在休闲时间复诵一回,像他们常常唱一回歌一样,对于他们心灵上的补益是无限量的”。(同上)
《记金华的双龙洞》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初读,自学字词,整体感知内容。学生初读课文,先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几个多音字。
2、精读,理清条理,深入理解内容。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游览的顺序;一条是泉水、溪流的来路。游览的顺序是“顺”的线索,泉水、溪流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全文的脉络非常清楚,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点的变化非常清楚,好像作者带领我们游了双龙洞一样。
3、熟读,练习背诵,领悟写作方法。课文要求背诵从外洞进内洞的一段文字。教学时可抓装泉水的来路→孔隙的特点→穿过孔隙进内洞的方法→进入内洞的情形”这样一个顺序和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背诵。
最后再让学生思考:(1)为什么说读了这篇文章,好像作者带领我们游了双龙洞一样?(2)金华的双龙洞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明白:①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条理非常清楚;②作者对景物的观察细致入微,并抓住了特点,把景物叙述得很具体。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阅读课文,文中介绍了蟋蟀的巢穴和挖掘巢穴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阅读,要能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
教学过程如下:先通读全文,标出层次,画出生字词。课后有5个生字,要读准平翘舌音。如:“慎、址、骤”是翘舌音,“燥”是平舌音。接着细读课文,想一想每节写的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分段,弄清课文是从蟋蟀的住宅特点和怎样建造住宅两方面写的。然后再读课文思考: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排水优良、阳光温和、舒服、清洁、干燥、卫生)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选址→挖掘→住宅外→住宅内)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动工时间:十月;建造:前足扒土,后足推土;整修:抛出泥土,长期修整。)最后教师总结:课文把蟋蟀的住宅和怎样建造住宅讲得很具体,这是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有条理地进行叙述的结果。
《缝纫鸟》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读,思考、回答课后的3个问题。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写出课文的叙述顺序:见到缝纫鸟→缝纫鸟做窝以及远看窝的样子→风雨打落鸟窝以及近看窝的样子→作者由缝纫鸟的辛勤劳动想到它们一定会重做新窝。这样,学生也就理清了文章的条理。
《理清文章的条理》是一篇读写例话。这篇例话先讲作者写文章总有个思路,我们读文章总跟着思路走。接着以《金华的双龙洞》为例,讲了如果理清文章的条理,就能了解作者的思路。教学时先放手让学生读几遍,然后结合例文深入思考:①什么是文章的条理?②怎样才能理清文章的条理?③理清文章的条理有什么作用?至此,学生对重点训练项目就有了理性的认识。
教学时要从内容入手,确定好参观访问的过程、重点,让学生留意观察。写之前,要确定中心,然后围绕中心想好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重点是什么,并列出写作提纲。这样思路清楚,写出的文章也就有条理了。
一、明确重点训练项目
“理清文章的条理”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要训练学生在读课文时,不仅能逐段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搞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条理,也就是了解作者的思路;同时要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读、写实践中去,使读与写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二、树立单元整体教学观
为了把重点项目的训练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必须树立单元整体教学观。单元整体教学观的教学思路分为“感性→理性→实践”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一、二、三类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理清文章条理的方法,获取感性认识,并逐步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条理的能力。
第二阶段,通过“读写例话”的教学,使学生把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方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三阶段,通过《基础训练》的教学,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觉指导自己的读写实践。
三、精心设计训练过程
本单元有两首古诗。按照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古诗教学必须下两层功夫:“第一,在于透彻地了解字句;第二,在于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推见诗人的经验”的要求以及“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力”的主张。
《古诗二首》的教学可作如下设计:
1、解题。诗的标题揭示了诗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学时先简介作者,然后引导学生弄清标题含义。“游园不值”,就是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里去。不值,就是没有遇到主人。“送孟浩然之广陵”,就是送好朋友孟浩然到广陵去。之,往;广陵,就是江苏省扬州市。
2、疏通词句。古诗大都“一字一词,字词一体。”教学时先朗读正音,再结合诗句审义,特别要注意古今异义词。
3、引入意境。意境是充满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引入意境,就是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里“活”起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尽力“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叶圣陶语)如《游园不值》一诗,要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来“观赏”满园鲜花竞相开放,一枝红杏笑容可掬地把脸儿伸过墙来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的欣喜之情。
4、熟读成诵。古诗教学一定要在朗读上下功夫,直至熟读会背,并培养学生平时吟诗玩味的良好习惯。这样久而久之,“熟读了的诗歌,在休闲时间复诵一回,像他们常常唱一回歌一样,对于他们心灵上的补益是无限量的”。(同上)
《记金华的双龙洞》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初读,自学字词,整体感知内容。学生初读课文,先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几个多音字。
2、精读,理清条理,深入理解内容。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游览的顺序;一条是泉水、溪流的来路。游览的顺序是“顺”的线索,泉水、溪流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全文的脉络非常清楚,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点的变化非常清楚,好像作者带领我们游了双龙洞一样。
3、熟读,练习背诵,领悟写作方法。课文要求背诵从外洞进内洞的一段文字。教学时可抓装泉水的来路→孔隙的特点→穿过孔隙进内洞的方法→进入内洞的情形”这样一个顺序和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背诵。
最后再让学生思考:(1)为什么说读了这篇文章,好像作者带领我们游了双龙洞一样?(2)金华的双龙洞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明白:①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条理非常清楚;②作者对景物的观察细致入微,并抓住了特点,把景物叙述得很具体。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阅读课文,文中介绍了蟋蟀的巢穴和挖掘巢穴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阅读,要能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
教学过程如下:先通读全文,标出层次,画出生字词。课后有5个生字,要读准平翘舌音。如:“慎、址、骤”是翘舌音,“燥”是平舌音。接着细读课文,想一想每节写的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分段,弄清课文是从蟋蟀的住宅特点和怎样建造住宅两方面写的。然后再读课文思考: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排水优良、阳光温和、舒服、清洁、干燥、卫生)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选址→挖掘→住宅外→住宅内)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动工时间:十月;建造:前足扒土,后足推土;整修:抛出泥土,长期修整。)最后教师总结:课文把蟋蟀的住宅和怎样建造住宅讲得很具体,这是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有条理地进行叙述的结果。
《缝纫鸟》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读,思考、回答课后的3个问题。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写出课文的叙述顺序:见到缝纫鸟→缝纫鸟做窝以及远看窝的样子→风雨打落鸟窝以及近看窝的样子→作者由缝纫鸟的辛勤劳动想到它们一定会重做新窝。这样,学生也就理清了文章的条理。
《理清文章的条理》是一篇读写例话。这篇例话先讲作者写文章总有个思路,我们读文章总跟着思路走。接着以《金华的双龙洞》为例,讲了如果理清文章的条理,就能了解作者的思路。教学时先放手让学生读几遍,然后结合例文深入思考:①什么是文章的条理?②怎样才能理清文章的条理?③理清文章的条理有什么作用?至此,学生对重点训练项目就有了理性的认识。
教学时要从内容入手,确定好参观访问的过程、重点,让学生留意观察。写之前,要确定中心,然后围绕中心想好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重点是什么,并列出写作提纲。这样思路清楚,写出的文章也就有条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