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第一中学课程改革始于上世纪50年代。从唐恂季老师的化学“单元教学法”、黎见明老师的中学语文“导读法”、黄慧灵老师的政治“读讲议看写”教学法到当前“激活语文数学模式”、“三三课改教学模式”、“中心学习法”教学等,无不闪耀着重庆一中教学改革的光芒。以人为本、尊重个性是学校课改的宗旨,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是学校课改的突出特色。特别是新世纪,学校在鲁善坤校长创造的发展性教育思想指导下,全面践行“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和“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的办学思想,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紧跟时代的脚步,始终焕发着蓬勃的朝气和旺盛的生命力,一直走在重庆基础教育的前列,不断书写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传奇。
一、学校课程改革发展
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学校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教育课程,实现了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选择性,密切了课程内容与时代生活的联系,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科学调研评估,充分利用重庆的教育资源开设了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学校课程既是对国家、地方必修课程的深化、拓展和延伸,也是学科综合、专题学习、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校本化。我们继续实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实践课4个板块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基础课程与综合课程、拓展课程与研究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密切结合,相得益彰,突出了科学性、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互动性、实践性的特点。
学校多元化的选修课有150多门,使学生大胆质疑,探索未知领域,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
二、学校课程改革亮点
1.通识技术教育开发学生智力
学校通识技术教育从最初只有两名教师、一间教室,仅开设木工、金工等机械制作课发展到现在专兼职教师6人、专用教室4间,以创造发明为目标,以电子技术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的规模。
在通识技术教育中,学校选择与小发明、小制作联系密切的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作为基础课程,增设了制图、摄影、摄像、造型设计、缝纫、烹调、茶艺等兴趣类课程,并开设了发明创造课、汽车模拟驾驶课。学生连续5年荣获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成为重庆市唯一的获奖学校,市级以上创造发明奖20余项,国际银奖3项,全国金奖100多项,获国家专利6项,有3项已被厂家开发生产。
学校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新学习与研究实验学校、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全国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机器人能力风暴创新实践基地、首批重庆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先进集体、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
2.科技教育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多年来,科技教育从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发展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进入课堂教学。
学校的《科技四小活动》被教育部列为面向全国中小学推广的四种研究性学习多样化模式之一。在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活动中,学生用一节五号电池驱动一个玩具小电机,拉动了一辆熄火的长安之星汽车,在规定的20分钟内移动了145厘米,成为比赛中结构最巧、花钱最少、效果最好的设备,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学生多次获得央视“三星智力快车”周冠军、月冠军;学生获得各级各类科技比赛奖项达8000多个;学校荣获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重庆市计算机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电化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示范校、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重庆市创新学习研究先进集体、重庆市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一等奖等称号。
3.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自办校报《四月风》和期刊《心檐滴雨》、《零度风格》;校广播站、新闻摄制组也为学生搭建了空中舞台;开展文化节、艺术节,学生建立了60个自己的社团:鲁迅文学社、话剧团、曲艺团、舞蹈团、民乐团、管乐团、合唱团、通讯社、书画社、摄影协会、书友会、航模协会、海模协会、车模协会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学校舞蹈《山野小曲》、《竹韵》、《春蚕》、《烛光》连续4届荣获中国艺术节暨全国群众艺术最高奖“群星奖”金奖;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摄影、动漫设计等比赛中获奖达6000多项;学校荣获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百佳艺术教育单位、全国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重庆市首批创建艺术教育示范校,书香重庆、和谐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
4.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学校开展冬季百日长跑活动,并且已经坚持了30年;春(秋季)运动会举办了69届;坚持“两操一课”,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以上;经常举办各年级学生的广播操等比赛,举行教职工体育运动会。
1994年,学校成功举办了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多次承办省市田径、篮球比赛;学生男子篮球队曾多次获得省市冠军、全国中学生男篮冠军、世界第八名的好成绩;学校培养运动健将7人、一级运动员86人;学生在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中取得全国金牌10块、银牌6块、铜牌7块,省市级金牌239块、银牌261块、铜牌273块;学校荣获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单位、全国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四川省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重庆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三、学校课程改革设想
学校注重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的建设,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此外,学校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出人才;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强化综合能力培养,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近年来,学校注重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利用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发挥重点中学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更好地满足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科学设计课程,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和空间;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学生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技能实训的成效;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刘 颖)
一、学校课程改革发展
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学校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教育课程,实现了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选择性,密切了课程内容与时代生活的联系,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科学调研评估,充分利用重庆的教育资源开设了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学校课程既是对国家、地方必修课程的深化、拓展和延伸,也是学科综合、专题学习、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校本化。我们继续实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实践课4个板块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基础课程与综合课程、拓展课程与研究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密切结合,相得益彰,突出了科学性、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互动性、实践性的特点。
学校多元化的选修课有150多门,使学生大胆质疑,探索未知领域,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
二、学校课程改革亮点
1.通识技术教育开发学生智力
学校通识技术教育从最初只有两名教师、一间教室,仅开设木工、金工等机械制作课发展到现在专兼职教师6人、专用教室4间,以创造发明为目标,以电子技术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的规模。
在通识技术教育中,学校选择与小发明、小制作联系密切的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作为基础课程,增设了制图、摄影、摄像、造型设计、缝纫、烹调、茶艺等兴趣类课程,并开设了发明创造课、汽车模拟驾驶课。学生连续5年荣获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成为重庆市唯一的获奖学校,市级以上创造发明奖20余项,国际银奖3项,全国金奖100多项,获国家专利6项,有3项已被厂家开发生产。
学校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新学习与研究实验学校、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全国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机器人能力风暴创新实践基地、首批重庆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先进集体、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
2.科技教育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多年来,科技教育从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发展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进入课堂教学。
学校的《科技四小活动》被教育部列为面向全国中小学推广的四种研究性学习多样化模式之一。在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活动中,学生用一节五号电池驱动一个玩具小电机,拉动了一辆熄火的长安之星汽车,在规定的20分钟内移动了145厘米,成为比赛中结构最巧、花钱最少、效果最好的设备,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学生多次获得央视“三星智力快车”周冠军、月冠军;学生获得各级各类科技比赛奖项达8000多个;学校荣获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重庆市计算机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电化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示范校、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重庆市创新学习研究先进集体、重庆市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一等奖等称号。
3.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自办校报《四月风》和期刊《心檐滴雨》、《零度风格》;校广播站、新闻摄制组也为学生搭建了空中舞台;开展文化节、艺术节,学生建立了60个自己的社团:鲁迅文学社、话剧团、曲艺团、舞蹈团、民乐团、管乐团、合唱团、通讯社、书画社、摄影协会、书友会、航模协会、海模协会、车模协会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学校舞蹈《山野小曲》、《竹韵》、《春蚕》、《烛光》连续4届荣获中国艺术节暨全国群众艺术最高奖“群星奖”金奖;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摄影、动漫设计等比赛中获奖达6000多项;学校荣获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百佳艺术教育单位、全国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重庆市首批创建艺术教育示范校,书香重庆、和谐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
4.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学校开展冬季百日长跑活动,并且已经坚持了30年;春(秋季)运动会举办了69届;坚持“两操一课”,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以上;经常举办各年级学生的广播操等比赛,举行教职工体育运动会。
1994年,学校成功举办了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多次承办省市田径、篮球比赛;学生男子篮球队曾多次获得省市冠军、全国中学生男篮冠军、世界第八名的好成绩;学校培养运动健将7人、一级运动员86人;学生在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中取得全国金牌10块、银牌6块、铜牌7块,省市级金牌239块、银牌261块、铜牌273块;学校荣获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单位、全国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四川省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重庆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三、学校课程改革设想
学校注重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的建设,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此外,学校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出人才;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强化综合能力培养,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近年来,学校注重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利用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发挥重点中学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更好地满足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科学设计课程,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和空间;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学生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技能实训的成效;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