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了高中教育。但对于生物,学生往往只在读初二的一学年学习过,短暂的学习并没有为高中生物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教学方式的调整,顺应高考制度的改革形势,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使高中生物教学成为效果更好、效率更高的学习科目。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要转变生物教学观念,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从分析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入手,并分析了高中生物的教学策略。
关键字:高中生物;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知识爆炸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高中生面对各种压力,虽然对他们而言学习是最重要的,但是怎样学习,怎样更好地面对这个社会,大家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有更好的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但这就要求学生不单单是学习好,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提高对他们的要求,相应地就要提高他们的/求知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在。当然,要想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就要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理念认识模糊
高一生物任课教师普遍存在对新课程理念认识模糊的现象。新课程理念要求生物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为教学,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的引导,注重学习通过自己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来提高生物学习质量。很大部分的高一生物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常出现对新课程理念认识模糊,不知道如何进行生物教学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难以把握
生物教师对新的教学要求和内容不知道如何把握。很多教师认为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及要求方面过于抽象,可操作性不强;教材内容的深度很难把握得恰到好处,并且辅助教材的资料等都与新课程内容不配套,因此生物教师难以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三)教学实验条件有限
生物的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来不断实践以巩固新知识,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验条件的缺乏带来的一系列教学困难是显而易见的,新生物课程的实验比原来的生物教学大纲生物实验多,实验室不够和实验室装备得不到位,严重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式难以执行
生物教师对新的课程教学难以控制和执行。很大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方法来进行教学,很难从宏观整体出发去考虑课程的总体目标,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同步进行,很难正确地处理好课时与教学内容的矛盾。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
一名合格的教师,他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帮助解决。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辅导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为解决问题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和学生们共同探讨问题。新课程标准在学生能力这方面提出:第一,能够正确地使用一般的实验工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第二,能运用多媒体搜集生物学信息,学会鉴别,学会选择,学会运用,学会共享信息。第三,发展研究能力。要让学生达到这几条,无疑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就是教授学业,解决疑难,在问题面前,老师要做的,就是在提高自己能力的前提下教授学生。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意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被激发出来,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要注重把握牵住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该学科的爱好。有经验的教师很注重课堂中提问的科学性,通过不断的知识引导,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启发其去思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兴趣是一块敲开知识大门的砖,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积极引导他们自主地对新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那样即使学生原本是对这门学科有偏见,他们也会自然而然会被你吸引到身边,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创造自然和谐的教学环境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对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非常重要。学习氛围是学习的外在条件。这样的学习氛围,不是指简单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简单固定的教和学方式,而是允许学生随时打断教师的讲话,并且允许学生对教师所表述的观点和内容提出不同意见,更允许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讨论。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但有利于消除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拘谨,鼓励他们勇于提出问题,自己寻求解决问题,还可以调动激发学生对生物科目的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思维意识。教师要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能力。
(四)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生物的教学不仅是教学生生物学的课程内容,更是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把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发展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力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发挥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启动学习生物学知识大门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想提高中学生物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中学生的科学素质,教师必须要适应新形势,转变教学观念和认识,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
总之,在学习高中生物教学中,认为,应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选择题目时,教师应注重于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分析,生物教学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改变以往的陈旧教学模式,消除简单的教学思想,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基础,对教学理念进行大胆的革新,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参考文献:
[1]凌云.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9).
[2]卞白云.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1(5).
关键字:高中生物;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知识爆炸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高中生面对各种压力,虽然对他们而言学习是最重要的,但是怎样学习,怎样更好地面对这个社会,大家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有更好的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但这就要求学生不单单是学习好,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提高对他们的要求,相应地就要提高他们的/求知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在。当然,要想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就要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理念认识模糊
高一生物任课教师普遍存在对新课程理念认识模糊的现象。新课程理念要求生物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为教学,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的引导,注重学习通过自己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来提高生物学习质量。很大部分的高一生物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常出现对新课程理念认识模糊,不知道如何进行生物教学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难以把握
生物教师对新的教学要求和内容不知道如何把握。很多教师认为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及要求方面过于抽象,可操作性不强;教材内容的深度很难把握得恰到好处,并且辅助教材的资料等都与新课程内容不配套,因此生物教师难以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三)教学实验条件有限
生物的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来不断实践以巩固新知识,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验条件的缺乏带来的一系列教学困难是显而易见的,新生物课程的实验比原来的生物教学大纲生物实验多,实验室不够和实验室装备得不到位,严重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式难以执行
生物教师对新的课程教学难以控制和执行。很大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方法来进行教学,很难从宏观整体出发去考虑课程的总体目标,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同步进行,很难正确地处理好课时与教学内容的矛盾。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
一名合格的教师,他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帮助解决。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辅导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为解决问题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和学生们共同探讨问题。新课程标准在学生能力这方面提出:第一,能够正确地使用一般的实验工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第二,能运用多媒体搜集生物学信息,学会鉴别,学会选择,学会运用,学会共享信息。第三,发展研究能力。要让学生达到这几条,无疑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就是教授学业,解决疑难,在问题面前,老师要做的,就是在提高自己能力的前提下教授学生。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意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被激发出来,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要注重把握牵住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该学科的爱好。有经验的教师很注重课堂中提问的科学性,通过不断的知识引导,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启发其去思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兴趣是一块敲开知识大门的砖,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积极引导他们自主地对新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那样即使学生原本是对这门学科有偏见,他们也会自然而然会被你吸引到身边,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创造自然和谐的教学环境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对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非常重要。学习氛围是学习的外在条件。这样的学习氛围,不是指简单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简单固定的教和学方式,而是允许学生随时打断教师的讲话,并且允许学生对教师所表述的观点和内容提出不同意见,更允许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讨论。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但有利于消除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拘谨,鼓励他们勇于提出问题,自己寻求解决问题,还可以调动激发学生对生物科目的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思维意识。教师要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能力。
(四)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生物的教学不仅是教学生生物学的课程内容,更是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把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发展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力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发挥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启动学习生物学知识大门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想提高中学生物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中学生的科学素质,教师必须要适应新形势,转变教学观念和认识,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
总之,在学习高中生物教学中,认为,应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选择题目时,教师应注重于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分析,生物教学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改变以往的陈旧教学模式,消除简单的教学思想,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基础,对教学理念进行大胆的革新,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参考文献:
[1]凌云.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9).
[2]卞白云.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