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为易卜生的戏剧《培尔·金特》所创作的配乐《培尔·金特组曲》,在戏剧的衬托下显得别具一格。一个荒诞、贪婪、无耻、狂傲的小人物,在格里格笔下,变成了一个穷极一生最后返璞归真的人物形象。如果说易卜生对于培尔·金特是出于性恶的本能,那么我们宁愿相信,格里格所赋予的培尔,是来自人内心深处的善。对于人性的探寻,易卜生用诙谐和无厘头的戏剧手法,将培尔·金特塑造成了一个丑陋世俗的形象。而格里格却用尽他的温和,赋予了这个小人物真诚和善良的人性光辉。这种戏剧和音乐的反差令人匪夷所思,却又极其微妙。
【关键词】培尔·金特;人物形象;人性
【中图分类号】J609.5 【文献标识码】A
易卜生作为挪威极具权威的戏剧家,他在《培尔·金特》中对培尔·金特的描写是近乎嘲讽和冷漠的。这或许源于作家内心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他用文字来表达内心的不满,用熟络的比喻和拟人,将现实社会的残酷在普照的大地上残酷地揭开。
作家对社会的批判往往会上升到哲学层面,这些社会的残酷和黑暗被他们转化成了对人性的探索和追溯。易卜生在《培尔·金特》中,用谐谑的手法,将培尔·金特描绘成了一个荒诞、贪婪、无耻、狂傲,最终又在迷茫中找回纯真自己的一个小人物。在这些漂亮的手法中,易卜生用一个小人物来探寻人生是为了什么以及人为什么而活的重大哲学问题。这是作家笔下对一个小人物的刻画,真实、残酷而又极具象征。但是巧妙的地方往往令人难以捉摸。当格里格为这部戏剧作品赋予上配乐时,一个丑陋的小人物形象,似乎有了另一个方向的转变。
音乐本身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它不像其他艺术门类一样,能够非常直观地反应客观世界。音乐是音响的艺术,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使人们在头脑中产生联想和想象后获得听觉形象。
作为挪威杰出的作曲家,格里格同样也擅长用音乐去歌颂自己的祖国,以及描绘祖国壮丽旖旎的自然风貌,甚至也青睐于那些流传在民间的古老习俗和神话。在整部戏剧作品中,培尔·金特那种世俗、贪婪、和荒诞的形象令人心生厌恶,但是格里格却用尽他的温和,去挖掘培尔尚未泯灭的人性。这是格里格心中最淳朴的挪威人民的形象,或许这样的描写手法是为了在这个极端的戏剧人物上,赋予一切象征着光明的美好。
如果说易卜生对于培尔·金特是出于性恶的本能,那么我们宁愿相信,格里格所塑造的培尔,是来自人内心深处的善。格里格在给易卜生的信中写道:在痛斥您的主人公表现出卑鄙可笑的地方,我的音乐将会是坏的,因为它是做作的,我宁可完全避开不写这种音乐……
音乐是具有非语义性的,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它不像文学或者戏剧那样能够用人类约定俗成的语言来描绘具体的情节和发展脉络。但是尽管如此,音樂在被创作的时候总是被赋予了意义的,虽然我们可能无法完全明白,但是却不能否认音乐语义性的存在。即使音乐的语义性不如其他艺术门类那样直观,但其中所蕴含的语义内容却比其他艺术更为深刻和令人深思。
我们可以看出,格里格的方式完全避开了易卜生那种冷漠和残酷,他宁愿相信人是善良的。他在音乐中,极力地去挖掘和表现主人公内心真实的情感,保留住他不为人知的一面。这是格里格为《培尔·金特组曲》所注入的语义性的含义,这种与文学作品完全相反的反转手法,让所有人为之深思。格里格的一生没有经历过任何苦难,唯一令他倍感煎熬的事就是他的父母接连去世,这对他的打击很大,但是却没有因此旁落他的创作生涯。这段短短的低谷时期让格里格更加明白,他的音乐必须是善的,因为他希望用自己的音乐来遮掩住这个社会最后的黑暗。很多人认为格里格作品中的温和源于他平淡朴实的一生,而这也正是他屹立在古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一个被文学赋予了丑陋的人物如何在作曲家的笔下变得熠熠生辉?这就是格里格巧妙的地方所在。
在《培尔·金特》第一组曲的《晨光》中,格里格用模进的手法,表现出的场景像极了挪威的大森林里,万物苏醒,朝阳洒满大地,惬意又柔和,最后,又在一片静谧中回归了一切。但是谁也不会想到,这首晨曲所表现的场景却无关大森林中的万物生灵。
戏剧中,培尔·金特离开自己的家乡,前往遥远的美洲贩运黑奴,一时间成为了富商。有一天清晨,他途经摩洛哥,在一个山洞前幻想着属于自己的宫殿拔地而起。这个场景的出现,将培尔·金特贪婪的本性暴露得淋漓尽致。而《晨曲》的诞生,却将这个大沙漠中的贪婪转换成了人性最真善美的一面。这原本表现培尔·金特贪婪本性的角色设定,在格里格笔下,却被巧妙地融合在了挪威那片古老的大地上。
如果格里格完全按照易卜生的方式,用尽他高超的作曲技法来表现培尔·金特的贪婪和无耻,那或许我们现在听到的不是恬谧安逸的《晨曲》,而将会是带有黑暗腐朽色彩的音乐。这种反转角色的手法,让这个小人物的性格弱点转化成了人性的光辉。这也正如他给易卜生的信中写的那样,他避开了做作的手法,用化繁为简的方式赋予了培尔人性的另一面。
这样的手法不仅在《晨曲》中出现,几乎在整个《培尔·金特组曲》中,格里格内心的温和以及情怀都贯穿其中。他的音乐中,丝毫没有批判和不满,在描绘北欧风光的同时,甚至充满了神秘的东方色彩。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都能体现出作曲家内心的情感和宣泄,格里格也不例外,虽然对于戏剧人物的性格特点没有进行精准刻画,可是却挖掘出了人物性格中被深藏的一面。
《培尔·金特组曲》的诞生,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甚至有人认为,格里格完全是在敷衍易卜生这部伟大的戏剧作品,里面所有的配乐都只是流于表面,甚至没有一段关于描绘培尔·金特性格特点的音乐,这有悖于易卜生这部作品的初衷。事实也证明,在历史的长河中,除了易卜生笔下的培尔·金特之外,格里格笔下的培尔·金特也让这个小人物身上迸发出了人性中的纯真和美好。
纵观整部戏剧作品,培尔·金特的人物风格和西方所有诙谐文学作品的中主人公一样,他虽然贪婪世俗,但是却也不能否定他还是一个有理想和抱负的人;他虽然花心无情,但是对索尔维格的回归,又凸显出了他淳朴的爱情观;他的一生虽然荒诞、无厘头,但是却是当时整个西方社会的缩影。易卜生用一个小人物来揭露整个社会的腐朽和贪婪,而格里格却用他心中的对人性的信任和包容,抚慰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这个世界的善意。
【关键词】培尔·金特;人物形象;人性
【中图分类号】J609.5 【文献标识码】A
易卜生作为挪威极具权威的戏剧家,他在《培尔·金特》中对培尔·金特的描写是近乎嘲讽和冷漠的。这或许源于作家内心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他用文字来表达内心的不满,用熟络的比喻和拟人,将现实社会的残酷在普照的大地上残酷地揭开。
作家对社会的批判往往会上升到哲学层面,这些社会的残酷和黑暗被他们转化成了对人性的探索和追溯。易卜生在《培尔·金特》中,用谐谑的手法,将培尔·金特描绘成了一个荒诞、贪婪、无耻、狂傲,最终又在迷茫中找回纯真自己的一个小人物。在这些漂亮的手法中,易卜生用一个小人物来探寻人生是为了什么以及人为什么而活的重大哲学问题。这是作家笔下对一个小人物的刻画,真实、残酷而又极具象征。但是巧妙的地方往往令人难以捉摸。当格里格为这部戏剧作品赋予上配乐时,一个丑陋的小人物形象,似乎有了另一个方向的转变。
音乐本身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它不像其他艺术门类一样,能够非常直观地反应客观世界。音乐是音响的艺术,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使人们在头脑中产生联想和想象后获得听觉形象。
作为挪威杰出的作曲家,格里格同样也擅长用音乐去歌颂自己的祖国,以及描绘祖国壮丽旖旎的自然风貌,甚至也青睐于那些流传在民间的古老习俗和神话。在整部戏剧作品中,培尔·金特那种世俗、贪婪、和荒诞的形象令人心生厌恶,但是格里格却用尽他的温和,去挖掘培尔尚未泯灭的人性。这是格里格心中最淳朴的挪威人民的形象,或许这样的描写手法是为了在这个极端的戏剧人物上,赋予一切象征着光明的美好。
如果说易卜生对于培尔·金特是出于性恶的本能,那么我们宁愿相信,格里格所塑造的培尔,是来自人内心深处的善。格里格在给易卜生的信中写道:在痛斥您的主人公表现出卑鄙可笑的地方,我的音乐将会是坏的,因为它是做作的,我宁可完全避开不写这种音乐……
音乐是具有非语义性的,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它不像文学或者戏剧那样能够用人类约定俗成的语言来描绘具体的情节和发展脉络。但是尽管如此,音樂在被创作的时候总是被赋予了意义的,虽然我们可能无法完全明白,但是却不能否认音乐语义性的存在。即使音乐的语义性不如其他艺术门类那样直观,但其中所蕴含的语义内容却比其他艺术更为深刻和令人深思。
我们可以看出,格里格的方式完全避开了易卜生那种冷漠和残酷,他宁愿相信人是善良的。他在音乐中,极力地去挖掘和表现主人公内心真实的情感,保留住他不为人知的一面。这是格里格为《培尔·金特组曲》所注入的语义性的含义,这种与文学作品完全相反的反转手法,让所有人为之深思。格里格的一生没有经历过任何苦难,唯一令他倍感煎熬的事就是他的父母接连去世,这对他的打击很大,但是却没有因此旁落他的创作生涯。这段短短的低谷时期让格里格更加明白,他的音乐必须是善的,因为他希望用自己的音乐来遮掩住这个社会最后的黑暗。很多人认为格里格作品中的温和源于他平淡朴实的一生,而这也正是他屹立在古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一个被文学赋予了丑陋的人物如何在作曲家的笔下变得熠熠生辉?这就是格里格巧妙的地方所在。
在《培尔·金特》第一组曲的《晨光》中,格里格用模进的手法,表现出的场景像极了挪威的大森林里,万物苏醒,朝阳洒满大地,惬意又柔和,最后,又在一片静谧中回归了一切。但是谁也不会想到,这首晨曲所表现的场景却无关大森林中的万物生灵。
戏剧中,培尔·金特离开自己的家乡,前往遥远的美洲贩运黑奴,一时间成为了富商。有一天清晨,他途经摩洛哥,在一个山洞前幻想着属于自己的宫殿拔地而起。这个场景的出现,将培尔·金特贪婪的本性暴露得淋漓尽致。而《晨曲》的诞生,却将这个大沙漠中的贪婪转换成了人性最真善美的一面。这原本表现培尔·金特贪婪本性的角色设定,在格里格笔下,却被巧妙地融合在了挪威那片古老的大地上。
如果格里格完全按照易卜生的方式,用尽他高超的作曲技法来表现培尔·金特的贪婪和无耻,那或许我们现在听到的不是恬谧安逸的《晨曲》,而将会是带有黑暗腐朽色彩的音乐。这种反转角色的手法,让这个小人物的性格弱点转化成了人性的光辉。这也正如他给易卜生的信中写的那样,他避开了做作的手法,用化繁为简的方式赋予了培尔人性的另一面。
这样的手法不仅在《晨曲》中出现,几乎在整个《培尔·金特组曲》中,格里格内心的温和以及情怀都贯穿其中。他的音乐中,丝毫没有批判和不满,在描绘北欧风光的同时,甚至充满了神秘的东方色彩。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都能体现出作曲家内心的情感和宣泄,格里格也不例外,虽然对于戏剧人物的性格特点没有进行精准刻画,可是却挖掘出了人物性格中被深藏的一面。
《培尔·金特组曲》的诞生,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甚至有人认为,格里格完全是在敷衍易卜生这部伟大的戏剧作品,里面所有的配乐都只是流于表面,甚至没有一段关于描绘培尔·金特性格特点的音乐,这有悖于易卜生这部作品的初衷。事实也证明,在历史的长河中,除了易卜生笔下的培尔·金特之外,格里格笔下的培尔·金特也让这个小人物身上迸发出了人性中的纯真和美好。
纵观整部戏剧作品,培尔·金特的人物风格和西方所有诙谐文学作品的中主人公一样,他虽然贪婪世俗,但是却也不能否定他还是一个有理想和抱负的人;他虽然花心无情,但是对索尔维格的回归,又凸显出了他淳朴的爱情观;他的一生虽然荒诞、无厘头,但是却是当时整个西方社会的缩影。易卜生用一个小人物来揭露整个社会的腐朽和贪婪,而格里格却用他心中的对人性的信任和包容,抚慰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这个世界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