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独立学院课程设置必须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必须反映出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而当前独立学院课程尚不能做到这些,独立学院课程设置改革是独立学院课程建设的必然趋势。文章从独立学院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独立学院课程设置应当依据市场需要,根据培养目标、注重能力的培养原则,建立具有特色、最优化的实践课程体系。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目标;原则
作者简介:杨琳(1987-),女,江苏南京人,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陈菲(1987-),女,江苏江阴人,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扬州225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48-02
独立学院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12月30日,据教育部网站的统计,全国各地共有独立学院322所,独立学院本科生在校人数达到216.1267万人,占全国本科院校在校生总数的18.5%。①独立学院迅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逐渐彰显,如性质定位欠明确、教育质量偏低、校园文化建设之后、教育结构失衡,等等。本文主要对目前独立学院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和研究。
一、独立学院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独立学院课程设置是课程设置的子概念,是独立学院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总体规划。本文所表达的独立学院课程设置指:为了达到独立学院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任务、内容、进度和活动方式,以及各种课程和教学形式的配合和衔接。影响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设置的评价几个方面论述独立学院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养目标方面
表述为“高级技术人才”,与母体高校几乎一致:把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为“高级技术人才”,没有和高职院校形成层次,其实是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部分独立学院与其母体高校的培养目标几乎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有些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拔高培养标准的趋势。
2.课程内容方面
(1)课程内容照搬母体高校,这是不符合独立学院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这样培养出来的独立学院学生也是毫无优势的。
(2)课程内容与企业实践内容缺乏联系。学生缺乏目前企业需要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在上岗之前还需要培训,所学和所用不能很好地联系在一起。
(3)课程过于专业化,人文课程设置单一、自然科学类课程缺乏。人文社会类课程较多,但是课程门类随意性强,不成体系;自然科学类课程几乎没有。
(4)缺少对学生需求的调研。没有让学生群体参与到课程设置的环节当中,学生的需求事实上与已有课程产生了脱节。
3.课程组织结构方面
(1)实践教学环节问题多。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实践时间通常短暂,内容过于简单。
(2)选修课流于形式。选修课所占比例普遍偏低,主要局限于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相对较少。
(3)教材选用缺乏科学性,自编教材问题多,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缺乏。
4.课程设置评价方面
(1)重结果轻过程的课程评价。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人仍然把教育评价与考试和测验划等号,人们对评价的理解仍是教育过程结束后对教育结果的分析。
(2)课程评价主体单一化。目前我国的课程评价权利仍掌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由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价,学生作为课程实施中不可或缺的群体基本没有参与评价的可能,而家长、社会各阶层评价参与度更弱。
(3)考评方式单一。学校的考评重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师教学重点导向书本知识传授而忽略能力培养,同时由于许多学校采用这种单一的考评方式,衡量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和培养职业行为规范的课程就变得形同虚设。
二、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的原则
课程设置历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施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载体,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学生能否胜任今后工作的关键因素。独立学院课程的设置应至少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依据市场需要
课程设置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整个过程都与外界发生联系,要与社会需求的变化保持同步。在选择课程时尽可能反映人类最新、最有价值的成果,让学生了解和思考,应不断引入动态的、具有较高价值的新成果。同时教育目的是受社会需求制约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会对人才培养目标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取得良性发展,独立学院就必须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找准自己的定位。设置必须与社会需求相吻合。评价课程设置是否满足市场的需求,主要依据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通过社会调查,掌握独立学院学生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及关键能力,面向企业,向相关领域的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进行咨询,了解企业对人才最现实的需求,了解企业认为独立学院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2.依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培养的基本规格、质量标准。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性质和特点大致可划分为二个层次,即国家高等教育培养目标、高校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第一层次的培养目标,表示高等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它是某一专业课程设置的总纲,是课程设置的大类依据,是高校办学特色的体现;第二层次的培养目标,明确了应培养什么样的“专门人才”,是课程设置的直接依据和专业的个性所在。培养目标改变了,课程设置也要随之作相应的调整。②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不能搞“压缩版”和“翻版型”,独立学院不能把本部母体的办学定位作为自身定位的依据,必须从自身拥有的教育资源和实践生源出发。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反映了国家、社会对独立学院所培养人才的总期望和总要求,集中体现了独立学院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特色,彰显了独立学院的办学能力和教育水平,因而既是衡量独立学院社会地位与声誉的首要标志,也是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发展前途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在整个学校工作中,培养目标起到了纲领的作用,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全部的学校工作都要围绕着实现培养目标而展开。
3.注重能力培养
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特点日益迫切,这就要求改变过去单一智能型的人才模式,而转变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技能型人才。课程设置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基础性课程和工具课程的相关性,提高实践性环节的教学质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的目标
在对独立学院科学合理定位之后,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到课程设置的改革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其课程体系与其他性质的高校就应有所区别,应着重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独立学院自身特点的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深刻分析独立学院与普通院校以及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区别与联系,找出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的自身特色。
1.课程设置特色化
和普通高校一样,独立学院如果没有特色就难以发展,缺乏竞争力。为了培养当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完成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历史使命,独立学院要立足本地,根据本地市场需求,调整课程的设置时要与本地经济结构的调整相吻合,设置更具特色的课程。根据独立学院学生与其他院校学生的差异性以及独立学院不同专业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
美国应用型院校在培养方案中就推出了证书计划,开设职业证书课程,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术教育,同时选择不同的资格证书教育,毕业时就可以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独立学院可以借鉴此经验,在选修课程中加入职业证书课程,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而且有助于形成独立学院的特色。
2.课程设置最优化
所谓课程设置最优化是指从实际出发,探求课程的最大价值,取得课程设置的最佳效果。③从实际出发是指根据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及趋势,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及特点进行课程设置。为了探索课程的最大化价值,应当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规律,探索如何传授给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使学生获得最必要的技术和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身体素质。为了达到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的最优化,应当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市场需求,学校的师资状况、办学条件及水平,从实际出发,对原有的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重新筛选、整合、再组织。
以独立学院电气专业现行课程设置为例: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主干技术基础课程之间的界限分得很清楚,自成完备的体系,不适应现在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发展趋势,不利于课时的压缩,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独立学院可以本着“够用”原则,对这一类课程进行整合。再例如,可以利用MATLAB软件辅助“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数值计算、可视化建模及仿真调试,而不是单纯将MATLAB语言开设成一门独立的课程。
3.实践课程体系的建构
独立学院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成了独立学院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中应当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让课堂上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通过增加各种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性课程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只有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才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当前,如何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想适应的实践课程体系,是独立学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
许多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好的经验,例如三明治课程,三明治课程计划是20世纪初在英语国家出现的一种工科课程计划,是产学合作教育的一种方式。它通常在原来学习年限的基础上增加一年时间用于工业训练,并使得学生在大学的学习和在工作的训练交错进行,其结构就像三明治多层夹心面包一样,故称三明治课程,美国已有3000多所高校实施这种模式。④学生在毕业时已经约有一年左右的工作经验,毕业后能既快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结合独立学院的情况,可以在四年的学制中,在每一个学年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实践技能训练。根据各个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结合理论课程的学习情况安排学生实践。要改变一些学校组织实践的“参观”模式,按模拟就业的方式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在模拟就业之前,可以把企业单位相关负责人请到学校,给学生面试,互相选择,从第一步开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就业、什么是工作。当然,这个计划还需要得到企业和政府的支持、配合。
注释:
①普通本、专科分性质类别学生数[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960/201012/113573.html.
②王荣党.课程设置合理化评价标准[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0,(12).
③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8.
④董勇.独立学院专业培养方案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参考文献:
[1]姚蕊.论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的改革[J].科教纵横,2009,(6).
[2]蔡铁峰,潘明.独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时空,2009,(4).
[3]刘巨钦,朱建.论独立学院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完善[J].现代教育科学,2008,(2).
(责任编辑:刘辉)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目标;原则
作者简介:杨琳(1987-),女,江苏南京人,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陈菲(1987-),女,江苏江阴人,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扬州225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48-02
独立学院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12月30日,据教育部网站的统计,全国各地共有独立学院322所,独立学院本科生在校人数达到216.1267万人,占全国本科院校在校生总数的18.5%。①独立学院迅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逐渐彰显,如性质定位欠明确、教育质量偏低、校园文化建设之后、教育结构失衡,等等。本文主要对目前独立学院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和研究。
一、独立学院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独立学院课程设置是课程设置的子概念,是独立学院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总体规划。本文所表达的独立学院课程设置指:为了达到独立学院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任务、内容、进度和活动方式,以及各种课程和教学形式的配合和衔接。影响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设置的评价几个方面论述独立学院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养目标方面
表述为“高级技术人才”,与母体高校几乎一致:把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为“高级技术人才”,没有和高职院校形成层次,其实是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部分独立学院与其母体高校的培养目标几乎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有些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拔高培养标准的趋势。
2.课程内容方面
(1)课程内容照搬母体高校,这是不符合独立学院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这样培养出来的独立学院学生也是毫无优势的。
(2)课程内容与企业实践内容缺乏联系。学生缺乏目前企业需要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在上岗之前还需要培训,所学和所用不能很好地联系在一起。
(3)课程过于专业化,人文课程设置单一、自然科学类课程缺乏。人文社会类课程较多,但是课程门类随意性强,不成体系;自然科学类课程几乎没有。
(4)缺少对学生需求的调研。没有让学生群体参与到课程设置的环节当中,学生的需求事实上与已有课程产生了脱节。
3.课程组织结构方面
(1)实践教学环节问题多。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实践时间通常短暂,内容过于简单。
(2)选修课流于形式。选修课所占比例普遍偏低,主要局限于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相对较少。
(3)教材选用缺乏科学性,自编教材问题多,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缺乏。
4.课程设置评价方面
(1)重结果轻过程的课程评价。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人仍然把教育评价与考试和测验划等号,人们对评价的理解仍是教育过程结束后对教育结果的分析。
(2)课程评价主体单一化。目前我国的课程评价权利仍掌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由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价,学生作为课程实施中不可或缺的群体基本没有参与评价的可能,而家长、社会各阶层评价参与度更弱。
(3)考评方式单一。学校的考评重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师教学重点导向书本知识传授而忽略能力培养,同时由于许多学校采用这种单一的考评方式,衡量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和培养职业行为规范的课程就变得形同虚设。
二、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的原则
课程设置历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施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载体,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学生能否胜任今后工作的关键因素。独立学院课程的设置应至少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依据市场需要
课程设置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整个过程都与外界发生联系,要与社会需求的变化保持同步。在选择课程时尽可能反映人类最新、最有价值的成果,让学生了解和思考,应不断引入动态的、具有较高价值的新成果。同时教育目的是受社会需求制约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会对人才培养目标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取得良性发展,独立学院就必须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找准自己的定位。设置必须与社会需求相吻合。评价课程设置是否满足市场的需求,主要依据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通过社会调查,掌握独立学院学生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及关键能力,面向企业,向相关领域的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进行咨询,了解企业对人才最现实的需求,了解企业认为独立学院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2.依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培养的基本规格、质量标准。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性质和特点大致可划分为二个层次,即国家高等教育培养目标、高校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第一层次的培养目标,表示高等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它是某一专业课程设置的总纲,是课程设置的大类依据,是高校办学特色的体现;第二层次的培养目标,明确了应培养什么样的“专门人才”,是课程设置的直接依据和专业的个性所在。培养目标改变了,课程设置也要随之作相应的调整。②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不能搞“压缩版”和“翻版型”,独立学院不能把本部母体的办学定位作为自身定位的依据,必须从自身拥有的教育资源和实践生源出发。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反映了国家、社会对独立学院所培养人才的总期望和总要求,集中体现了独立学院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特色,彰显了独立学院的办学能力和教育水平,因而既是衡量独立学院社会地位与声誉的首要标志,也是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发展前途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在整个学校工作中,培养目标起到了纲领的作用,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全部的学校工作都要围绕着实现培养目标而展开。
3.注重能力培养
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特点日益迫切,这就要求改变过去单一智能型的人才模式,而转变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技能型人才。课程设置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基础性课程和工具课程的相关性,提高实践性环节的教学质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的目标
在对独立学院科学合理定位之后,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到课程设置的改革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其课程体系与其他性质的高校就应有所区别,应着重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独立学院自身特点的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深刻分析独立学院与普通院校以及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区别与联系,找出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的自身特色。
1.课程设置特色化
和普通高校一样,独立学院如果没有特色就难以发展,缺乏竞争力。为了培养当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完成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历史使命,独立学院要立足本地,根据本地市场需求,调整课程的设置时要与本地经济结构的调整相吻合,设置更具特色的课程。根据独立学院学生与其他院校学生的差异性以及独立学院不同专业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
美国应用型院校在培养方案中就推出了证书计划,开设职业证书课程,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术教育,同时选择不同的资格证书教育,毕业时就可以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独立学院可以借鉴此经验,在选修课程中加入职业证书课程,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而且有助于形成独立学院的特色。
2.课程设置最优化
所谓课程设置最优化是指从实际出发,探求课程的最大价值,取得课程设置的最佳效果。③从实际出发是指根据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及趋势,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及特点进行课程设置。为了探索课程的最大化价值,应当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规律,探索如何传授给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使学生获得最必要的技术和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身体素质。为了达到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的最优化,应当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市场需求,学校的师资状况、办学条件及水平,从实际出发,对原有的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重新筛选、整合、再组织。
以独立学院电气专业现行课程设置为例: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主干技术基础课程之间的界限分得很清楚,自成完备的体系,不适应现在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发展趋势,不利于课时的压缩,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独立学院可以本着“够用”原则,对这一类课程进行整合。再例如,可以利用MATLAB软件辅助“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数值计算、可视化建模及仿真调试,而不是单纯将MATLAB语言开设成一门独立的课程。
3.实践课程体系的建构
独立学院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成了独立学院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中应当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让课堂上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通过增加各种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性课程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只有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才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当前,如何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想适应的实践课程体系,是独立学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
许多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好的经验,例如三明治课程,三明治课程计划是20世纪初在英语国家出现的一种工科课程计划,是产学合作教育的一种方式。它通常在原来学习年限的基础上增加一年时间用于工业训练,并使得学生在大学的学习和在工作的训练交错进行,其结构就像三明治多层夹心面包一样,故称三明治课程,美国已有3000多所高校实施这种模式。④学生在毕业时已经约有一年左右的工作经验,毕业后能既快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结合独立学院的情况,可以在四年的学制中,在每一个学年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实践技能训练。根据各个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结合理论课程的学习情况安排学生实践。要改变一些学校组织实践的“参观”模式,按模拟就业的方式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在模拟就业之前,可以把企业单位相关负责人请到学校,给学生面试,互相选择,从第一步开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就业、什么是工作。当然,这个计划还需要得到企业和政府的支持、配合。
注释:
①普通本、专科分性质类别学生数[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960/201012/113573.html.
②王荣党.课程设置合理化评价标准[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0,(12).
③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8.
④董勇.独立学院专业培养方案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参考文献:
[1]姚蕊.论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的改革[J].科教纵横,2009,(6).
[2]蔡铁峰,潘明.独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时空,2009,(4).
[3]刘巨钦,朱建.论独立学院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完善[J].现代教育科学,2008,(2).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