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依据信息、数据做出决策的能力,并且能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这些与我们自身的数学素养息息相关。要培养未来接班人良好的数学素养,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我觉得首先要使我们的数学课更富实效。因此,我就如何让数学课更富实效来谈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体验数学、学习数学
(一)加强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就应该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有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深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并能够拥有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机会,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例如:对于“余数”的教学,可以这样:教师先讲有关“余数”的内容后,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余数,教师可引导,如: 6个人乘车,一辆车只能坐4个人,那么还有2个人就只能坐第2辆车。由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乘车事件来解释余数的产生,亲切自然,便于孩子理解。
(二)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去发现、体验数学知识。例如:“数的认识”就可以这样进行,首先教师拿出数字卡片,让学生先认识数字,而后进行猜数字游戏,教师可以这样说,我手中有一张数字卡片,你们能猜出是多少吗?教师:这个数比6大,比8小,这个数是多少?学生:这个数是7。通过这样有趣味的数学游戏,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数的认识,还了解了数的大小。因此,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习素材,从现实中去寻找数学、体验数学,是很有必要的。
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一)动手操作环节不可省。如用小棒、圆片来理解“平均分”,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时,可以让他们用小棒来搭建各种图形,从而让他们探索其中的规律,理解空间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动手实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动手操作,应根据内容而定。如“10以内的加减法、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轴对称图形”等就可以先让学生们进行动手操作理解。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应该是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举一个例子: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很多老师在讲这一课时,都让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然后拼、摆,推出公式。那么,为什么一定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呢?在一次教研组主题研修活动中有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激起了老师们的辩论和思考。作课教师丰富操作材料,在下一次主题研修活动作课时改变教学思路,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课堂有了深度和广度,我觉得这样才叫思维的体操。高效课堂不是比谁一堂课做的题多,而是孩子们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自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新知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学习,培养其团体合作能力,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三点:1、进行合理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分组时应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等因素让他们在相同水平展开学习。2、要给学生明确的合作目的和要求,学生只有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和要求,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3、科学安排合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避免繁冗拖沓。
三、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一)鼓励学生运用估算。如:小红的妈妈要买洗衣机、电视机、冰箱,一台洗衣机1250元,电视机2320元,冰箱2560元,请帮忙算一算,小红的妈妈大约带多少钱?我们可以这样想:一台洗衣机1250元,可以看成1200元,电视机2320元,可以看成2300元,冰箱2560元,可以看成2500元,小红的妈妈就要带6000元钱。学生通过估算了解到在生活中有些时候不需要精确计算,只需要估算结果,从而把握数的大致范围。
(二)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体现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也是学生思维多样化的重要体现。我们应该对孩子们的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肯定。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就要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将数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构建数学知识,学会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一、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体验数学、学习数学
(一)加强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就应该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有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深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并能够拥有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机会,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例如:对于“余数”的教学,可以这样:教师先讲有关“余数”的内容后,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余数,教师可引导,如: 6个人乘车,一辆车只能坐4个人,那么还有2个人就只能坐第2辆车。由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乘车事件来解释余数的产生,亲切自然,便于孩子理解。
(二)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去发现、体验数学知识。例如:“数的认识”就可以这样进行,首先教师拿出数字卡片,让学生先认识数字,而后进行猜数字游戏,教师可以这样说,我手中有一张数字卡片,你们能猜出是多少吗?教师:这个数比6大,比8小,这个数是多少?学生:这个数是7。通过这样有趣味的数学游戏,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数的认识,还了解了数的大小。因此,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习素材,从现实中去寻找数学、体验数学,是很有必要的。
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一)动手操作环节不可省。如用小棒、圆片来理解“平均分”,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时,可以让他们用小棒来搭建各种图形,从而让他们探索其中的规律,理解空间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动手实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动手操作,应根据内容而定。如“10以内的加减法、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轴对称图形”等就可以先让学生们进行动手操作理解。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应该是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举一个例子: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很多老师在讲这一课时,都让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然后拼、摆,推出公式。那么,为什么一定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呢?在一次教研组主题研修活动中有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激起了老师们的辩论和思考。作课教师丰富操作材料,在下一次主题研修活动作课时改变教学思路,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课堂有了深度和广度,我觉得这样才叫思维的体操。高效课堂不是比谁一堂课做的题多,而是孩子们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自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新知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学习,培养其团体合作能力,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三点:1、进行合理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分组时应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等因素让他们在相同水平展开学习。2、要给学生明确的合作目的和要求,学生只有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和要求,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3、科学安排合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避免繁冗拖沓。
三、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一)鼓励学生运用估算。如:小红的妈妈要买洗衣机、电视机、冰箱,一台洗衣机1250元,电视机2320元,冰箱2560元,请帮忙算一算,小红的妈妈大约带多少钱?我们可以这样想:一台洗衣机1250元,可以看成1200元,电视机2320元,可以看成2300元,冰箱2560元,可以看成2500元,小红的妈妈就要带6000元钱。学生通过估算了解到在生活中有些时候不需要精确计算,只需要估算结果,从而把握数的大致范围。
(二)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体现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也是学生思维多样化的重要体现。我们应该对孩子们的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肯定。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就要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将数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构建数学知识,学会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