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浩瀚的洪泽湖给了她宽广博大的胸怀,美丽的老子山给了她迷人神奇的色彩,勤奋的拓荒者给了她成长向上的生机。
她,有着灿烂的办学历史:1960年建校。50年来,一批批辛勤园丁来到这里,丰富学养,培养能力,磨砺人格,锻造英才,成为教育精英;一届届莘莘学子在她的怀抱里,晨读旭日,暮诵晚霞,笔耕晓月,墨写星斗,成为社会栋梁。
她,有着骄人的光辉业绩:创立了轰动省内外的“自问自探”教学法,构建了享誉大江南北的“成长教育”,创建了“用文化发展人”的管理智慧;成为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
她,虽然只走过50个春秋,但50年的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已成为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50年的成长记录,成为永恒的美好记忆。回首昨天,令人赞叹的有很多很多,让人难忘的也有很多很多……
“六年课程五年学完”——在自主学习中成长
张树林,少将军衔,曾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系洪泽县实验小学上世纪60年代的学子。他在回忆母校生活时。激动万分地说:“那时学校特别注重让我们自主学习。我们用五年的时间学完了六年的课程。每次考试还都比别的学校好……”那段教育史,今年已83岁高龄的老校长张耀华记忆犹新:1956年,刚刚建县的洪泽,教育经费极其紧张,为了节省教育开支,响应国家“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号召。县委、县政府决定办一所小学,将六年制教材压缩成五年教完,即办一所五年制的试点学校。于是。1960年在洪泽湖畔,洪泽县实验小学正式创办。学制缩短了一年,但不能减少教学内容,不能降低教学要求。为了完成任务,学校从改变教学模式、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培养自学能力人手,通过多种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课内,不光是教师讲解,还给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课外,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开展调查、走访、实验、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手脑并用中增长智慧、锻炼才干,在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中提高综合素养。结果和周围六年制学校相比,教学质量比别人高:学校没有留级生,合格率、升学率百分之百,县内各种竞赛都是第一名……
“半工半读”——在社会实践中成长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上下大力倡导“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不但要学文,还要学工、学农、学军”。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少学校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只重政治闹革命,学生整天忙于串联写大字报,不安心读书。如何做到将思想政治和书本知识、实践体验结合起来?洪泽实小的领导和老师有着自己的思考:他们从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人手,上午组织学生学文化,下午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学军。学习文化知识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学工时,在工宣队的带领下,到接管学校的工厂去向工人阶级学习,边参加生产劳动,边运用知识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学农时,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农村联系点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边学习劳动技能,边体验劳动的艰辛;学军时。接受军宣队的指导,参加一些军事训练,向解放军叔叔学习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过硬的军事本领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以磨炼意志。在“半工”活动中,学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向社会宣传国家政策;自出宣传板报,向社会介绍国家建设。这样的教育活动,学习知识的时间虽然少了一些,但是其他素质得到了培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高考制度,许多学子考上了大学,成为栋梁之才。
“每周用一天张扬个性”——在适合的方式中成长
2009年2月24日。洪泽实小的16名特长生赶赴北京中央电视台“春之韵”文艺晚会现场。她们在这个梦寐以求的大舞台上,奏响了人生的成长曲。2009年12月,季然同学在“和谐中国·全国校园明星”才艺大赛中,荣获全国总决赛器乐大赛一等奖,并被央视总导演选为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中心形象大使,参加CCTV“梦想飞扬·和谐五洲”国际青少年文艺节目展演暨“和谐中国·全国校园明星”才艺大赛电视颁奖晚会……
近年来,洪泽实小人人有爱好,个个有特长。这都得益于李建成校长倡导的“成长教育”——让每个人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
徜徉书海。沐浴书香,在自读自得中成长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洪泽实小把读书当作一种自然的习惯,一种生活方式,积极引导,认真培养:在内容上予以精选,既有自选书目,也有必读书目。自选书目,是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读一些书目。必读书目,由学校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按年级确定,一般每学期至少读三本;在方法上予以指导,专门开设读书指导课,指导读书方法:在时间上予以保证,除了每周有读书日外,每天有读书时(早上、中午上课前半小时自主阅读),每年有读书节(十月份为读书节,交流读书心得,展示读书成果),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孩子徜徉在书海里,沐浴在书香中,畅吮书籍甘露,共享阅读幸福。
三年级学生刘川琰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以前,上课多由老师讲,我们听,按老师要求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虽然学到了一些知识,但离开了老师就不去学习,也不会学习,时间长了。对课堂缺少激情。今天,我们自己读书,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既愉快,收获又大。我读的是祁智伯伯写的《芝麻开门》,书中的那些故事特别好玩,班级趣事、游泳乐趣、益智故事……每一件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我情不自禁地走进了他们的世界。”“今天,老师虽然没有给我们上课,但我们从书中学到许多知识,获得许多快乐……”这位同学的肺腑之言不仅道出了他们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读书过程中,神恿飞扬、了无羁绊地依着作者的文字放飞心灵的心路历程,而且揭示了智慧教育的内涵——教育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不是告诉学生生成智慧的技巧,而是为他们营造一种氛围,创设一种情境,引导他们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开启智慧、发展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洪泽实小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让他们推开阅读这扇大门,自由自在地去拥抱智慧、享受智慧、催生智慧、成长智慧。
跑班上课。发展兴趣,在适合课程中成长
“张老师工笔画画得好。我要到她的班上美术课。”“唐老师足球踢得好,我想去他的班上体育课。”……这是李建成校长从学生需要出发,设立“课程超市”,让学生自由选择心仪的课程和老师“跑班上课”、发展兴趣的一个场景。
教育就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就是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学会成长。每学年初,学校都会给学生发放《校本课程开设意见书》,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并认真进行归类、筛选。然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年级课程确定后,再把该年级开设的科目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一门,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找到一门适合自己的课程。学生选择后,学校再将学生选择的课程进行归类,重新编班上课。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为校本课程选修课,全校学生“跑班上课”——同一个年级选学相同课程的学生集中到同一个班级上课,不同年级基础差不多的学生也调到一个班级上课。
学校除了让学生选课程、选教师“跑班上课”外,还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申请开设特长课程。有专业特长的老师都相应地选开了自己的特长课程。有的开设了国画,有的开设了器乐,有的开设了手工制作,还有的开设了电脑编程……谈及“课程超市”。李建成校长说:“课程是影响师生发展的最基本的营养,学校特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是张扬师生个性,发展师生特长,创建学校品牌的载体。我们把课程的开发权还给师生,就是想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坐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自由快乐地成长。”
尊重生命,就近起点,在生本课堂中成长
课堂是成长的主阵地。为了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学校在一周少上一天课的情况下,建立以自主预习为抓手的学习形式,形成以自问为主线的学习方式,实施以共享为理念的教学方法。建构以成长为目的的“生本课堂”。一是突出学生主体。基于儿童的成长,问题让学生去提出,教师只是促进;方法让学生去寻找,教师只是引导;规律让学生去发现,教师只是点拨;思路让学生去探求,教师只是参与。二是突出教师主导。教师的教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找准他们的“现实起点”。提供他们走向可能的路径,促进他们实现成长的可能。三是突出双边互动。学生按照自己的成长方式学,教师按照学生的成长方式教,让课堂成为师生“共享成长”的圣地。
岁月的年轮上镌刻的是不朽的业绩,记忆的长河里流淌的是智慧的清泉。洪泽县实验小学从开始萌生。到成熟稳健,平淡中闪烁灿烂,浅微中蕴含深远——实验,实验,再实验!通过实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促进师生成长。
她,有着灿烂的办学历史:1960年建校。50年来,一批批辛勤园丁来到这里,丰富学养,培养能力,磨砺人格,锻造英才,成为教育精英;一届届莘莘学子在她的怀抱里,晨读旭日,暮诵晚霞,笔耕晓月,墨写星斗,成为社会栋梁。
她,有着骄人的光辉业绩:创立了轰动省内外的“自问自探”教学法,构建了享誉大江南北的“成长教育”,创建了“用文化发展人”的管理智慧;成为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
她,虽然只走过50个春秋,但50年的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已成为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50年的成长记录,成为永恒的美好记忆。回首昨天,令人赞叹的有很多很多,让人难忘的也有很多很多……
“六年课程五年学完”——在自主学习中成长
张树林,少将军衔,曾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系洪泽县实验小学上世纪60年代的学子。他在回忆母校生活时。激动万分地说:“那时学校特别注重让我们自主学习。我们用五年的时间学完了六年的课程。每次考试还都比别的学校好……”那段教育史,今年已83岁高龄的老校长张耀华记忆犹新:1956年,刚刚建县的洪泽,教育经费极其紧张,为了节省教育开支,响应国家“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号召。县委、县政府决定办一所小学,将六年制教材压缩成五年教完,即办一所五年制的试点学校。于是。1960年在洪泽湖畔,洪泽县实验小学正式创办。学制缩短了一年,但不能减少教学内容,不能降低教学要求。为了完成任务,学校从改变教学模式、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培养自学能力人手,通过多种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课内,不光是教师讲解,还给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课外,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开展调查、走访、实验、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手脑并用中增长智慧、锻炼才干,在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中提高综合素养。结果和周围六年制学校相比,教学质量比别人高:学校没有留级生,合格率、升学率百分之百,县内各种竞赛都是第一名……
“半工半读”——在社会实践中成长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上下大力倡导“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不但要学文,还要学工、学农、学军”。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少学校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只重政治闹革命,学生整天忙于串联写大字报,不安心读书。如何做到将思想政治和书本知识、实践体验结合起来?洪泽实小的领导和老师有着自己的思考:他们从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人手,上午组织学生学文化,下午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学军。学习文化知识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学工时,在工宣队的带领下,到接管学校的工厂去向工人阶级学习,边参加生产劳动,边运用知识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学农时,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农村联系点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边学习劳动技能,边体验劳动的艰辛;学军时。接受军宣队的指导,参加一些军事训练,向解放军叔叔学习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过硬的军事本领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以磨炼意志。在“半工”活动中,学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向社会宣传国家政策;自出宣传板报,向社会介绍国家建设。这样的教育活动,学习知识的时间虽然少了一些,但是其他素质得到了培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高考制度,许多学子考上了大学,成为栋梁之才。
“每周用一天张扬个性”——在适合的方式中成长
2009年2月24日。洪泽实小的16名特长生赶赴北京中央电视台“春之韵”文艺晚会现场。她们在这个梦寐以求的大舞台上,奏响了人生的成长曲。2009年12月,季然同学在“和谐中国·全国校园明星”才艺大赛中,荣获全国总决赛器乐大赛一等奖,并被央视总导演选为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中心形象大使,参加CCTV“梦想飞扬·和谐五洲”国际青少年文艺节目展演暨“和谐中国·全国校园明星”才艺大赛电视颁奖晚会……
近年来,洪泽实小人人有爱好,个个有特长。这都得益于李建成校长倡导的“成长教育”——让每个人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
徜徉书海。沐浴书香,在自读自得中成长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洪泽实小把读书当作一种自然的习惯,一种生活方式,积极引导,认真培养:在内容上予以精选,既有自选书目,也有必读书目。自选书目,是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读一些书目。必读书目,由学校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按年级确定,一般每学期至少读三本;在方法上予以指导,专门开设读书指导课,指导读书方法:在时间上予以保证,除了每周有读书日外,每天有读书时(早上、中午上课前半小时自主阅读),每年有读书节(十月份为读书节,交流读书心得,展示读书成果),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孩子徜徉在书海里,沐浴在书香中,畅吮书籍甘露,共享阅读幸福。
三年级学生刘川琰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以前,上课多由老师讲,我们听,按老师要求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虽然学到了一些知识,但离开了老师就不去学习,也不会学习,时间长了。对课堂缺少激情。今天,我们自己读书,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既愉快,收获又大。我读的是祁智伯伯写的《芝麻开门》,书中的那些故事特别好玩,班级趣事、游泳乐趣、益智故事……每一件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我情不自禁地走进了他们的世界。”“今天,老师虽然没有给我们上课,但我们从书中学到许多知识,获得许多快乐……”这位同学的肺腑之言不仅道出了他们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读书过程中,神恿飞扬、了无羁绊地依着作者的文字放飞心灵的心路历程,而且揭示了智慧教育的内涵——教育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不是告诉学生生成智慧的技巧,而是为他们营造一种氛围,创设一种情境,引导他们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开启智慧、发展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洪泽实小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让他们推开阅读这扇大门,自由自在地去拥抱智慧、享受智慧、催生智慧、成长智慧。
跑班上课。发展兴趣,在适合课程中成长
“张老师工笔画画得好。我要到她的班上美术课。”“唐老师足球踢得好,我想去他的班上体育课。”……这是李建成校长从学生需要出发,设立“课程超市”,让学生自由选择心仪的课程和老师“跑班上课”、发展兴趣的一个场景。
教育就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就是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学会成长。每学年初,学校都会给学生发放《校本课程开设意见书》,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并认真进行归类、筛选。然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年级课程确定后,再把该年级开设的科目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一门,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找到一门适合自己的课程。学生选择后,学校再将学生选择的课程进行归类,重新编班上课。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为校本课程选修课,全校学生“跑班上课”——同一个年级选学相同课程的学生集中到同一个班级上课,不同年级基础差不多的学生也调到一个班级上课。
学校除了让学生选课程、选教师“跑班上课”外,还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申请开设特长课程。有专业特长的老师都相应地选开了自己的特长课程。有的开设了国画,有的开设了器乐,有的开设了手工制作,还有的开设了电脑编程……谈及“课程超市”。李建成校长说:“课程是影响师生发展的最基本的营养,学校特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是张扬师生个性,发展师生特长,创建学校品牌的载体。我们把课程的开发权还给师生,就是想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坐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自由快乐地成长。”
尊重生命,就近起点,在生本课堂中成长
课堂是成长的主阵地。为了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学校在一周少上一天课的情况下,建立以自主预习为抓手的学习形式,形成以自问为主线的学习方式,实施以共享为理念的教学方法。建构以成长为目的的“生本课堂”。一是突出学生主体。基于儿童的成长,问题让学生去提出,教师只是促进;方法让学生去寻找,教师只是引导;规律让学生去发现,教师只是点拨;思路让学生去探求,教师只是参与。二是突出教师主导。教师的教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找准他们的“现实起点”。提供他们走向可能的路径,促进他们实现成长的可能。三是突出双边互动。学生按照自己的成长方式学,教师按照学生的成长方式教,让课堂成为师生“共享成长”的圣地。
岁月的年轮上镌刻的是不朽的业绩,记忆的长河里流淌的是智慧的清泉。洪泽县实验小学从开始萌生。到成熟稳健,平淡中闪烁灿烂,浅微中蕴含深远——实验,实验,再实验!通过实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促进师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