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生态移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夏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对改善民生、改善生态环境效果明显。为深入了解生态移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014年8月,宁夏调查总队组织人员深入银川、石嘴山、吴忠3市和永宁、平罗、青铜峡3市县9个移民安置区120户移民家庭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生态移民当前最大的困难”问题的回答排在前6位的依次是:收入低生活开支大占64.2%、就业没门路占59.2%、务工不稳定占56.7%、就业能力不强占39.2%、发展产业缺资金及技术占38.3%和看病难看病贵占34.2%。

一、生态移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一)收入低,增收难度大。


  问卷调查显示,2013年调查移民人均纯收入为3767元,仅相当于2013年宁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31元的54.3%,收入水平明显偏低。
  1. 务工收入不稳定。调查结果显示,42.7%的被访者认为就业问题是移民后最担心的问题。近两年来,由于受宏观经济回暖和房地产投资回落影响,就业岗位减少,移民就业困难。调查显示,2014年移民外出务工回流情况有所加剧,务工工资水平增长受限,直接影响收入增长。
  2. 发展庭院经济受限。移民村新开垦耕地多为流动、半流动沙丘地,土壤状况差,周边可开发利用的荒地资源十分有限。移民庭院面积较小,发展庭院经济限制较大,其他产业也很难在短期内见效,移民从事擅长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受局限。
  3. 收入来源渠道单一。由于移民区二、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造成家庭收入的单一性和对务工收入依赖性过高,导致移民家庭收入的不稳定性。仅靠青壮年男劳力长期在外打工,出现了“一人挣全家花”的现象,一旦主要劳动力不能外出打工,则家庭收入就会受到重大影响。

(二)生活负担重,移民生存压力大。


  问卷调查显示,67.5%的被访者认为移民后收入渠道有所减少,生活压力大。45%的家庭认为移民后收入“可以满足”或“基本满足”生活需要,高达55%的家庭认为“无法满足”生活需要,超过一半。
  1. 家庭负担重。在被访的120户家庭中,三口之家的有8户,占总户数的6.6%;四口之家的有27户,占22.5%;五口之家及以上的有33户,占27.5%;三代同堂的有31户,占25.5%;其他家庭人口构成的有21户,占17.5%。七成以上移民家庭成员多,家庭负担较重。
  2. 生活消费成本增加。调查结果显示,67.5%的被访者认为移民后生活消费成本增加。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移民普遍反映,移民前家里有耕地有场地,即便是没有现金收入,吃饭至少没问题。但是移民后,如果没有收入来源或者收入减少,生活就成了问题。部分移民依靠搬迁时变卖老家的牛羊、房子的老本钱来补贴生活。
  3. 住房面积不足。调查显示,60%的被访者认为移民后住房小,生活不方便。在被调查的120户移民家庭中,有74户家庭人口在5人以上,按照目前的住房标准,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

(三)资金缺乏影响后续产业发展。


  1. 移民安置资金问题。生态移民住房建设资金除了各级政府补贴之外,还需要移民群众自筹1.28万元,一些家庭较贫困的农户,因无积蓄,只能靠借贷交房款,使他们的经济压力有增无减。
  2. 生产启动资金问题。由于目前政策规定移民专项资金不能安排生产经营性项目,加之移民自有资金不足,贷款门槛高,所以移民搬迁至新村时普遍面临着生产启动资金困难的问题。另外,由于移民迁入地区设施农业的生产投入费用远高于原居住地的旱作农业,加上投入初期产出率低、见效慢等原因,移民群众无力发展生产,造成新的贫困。
  3. 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落实难。当前大多数银行的贷款条件中首先要求借款人必须有营业执照和实体店,同时要有人做担保,还要有一定的抵押物。但由于移民短期内流动性较大,偿还能力较弱,用于抵押融资的资产有限,难以找到担保人,导致部分移民虽有发展生产的愿望,但苦于缺乏资金支持,发展受阻。

(四)移民迁入后衍生一些新问题。


  1. 因病返贫问题。调查发现,移民家庭如果强壮劳力生病,家里的生活就很困难。平罗县红崖乡红瑞村一户移民,全家5口人,主要靠儿子和儿媳妇打工收入,目前家里有4个病人,3人需要手术,但没有钱,又无处贷款,只能拖着。永宁县胜利乡杨显村57岁的夏某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不能干体力活,妻子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每年看病要花很多钱,致使家里十分贫困。
  2. 家庭稳定性问题。年轻移民搬迁到川区后,在城市打工过程中,一些青年人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儿媳因为嫌弃家里贫穷,抛弃幼儿离家出走,对孩子对移民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
  3. 移民心理和观念问题。刚搬迁后,部分移民产生失落感,总感觉搬迁后无人过问、无人管、生活无着落,后悔或者返迁心理较重。调研中了解到,一些移民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对当地风俗不太适应,特别是在生活方式、社会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抵触情绪。
  4. 参加技能培训问题。受原住地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及自身文化水平等制约,一些有劳动能力的移民不愿参加技能培训。即使参加了技能培训,也很难取得合格证书。
  5. 就业意识不强问题。由于以往长期从事农业生产,不愿意受企业管理约束,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不愿意招用生态移民。

二、解决移民生活生产困难的对策建议


  1. 统筹规划,抓好各项政策落实。一是要统筹安排,做好发展规划。生态移民工程不是孤立的社会工程,它涉及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不仅要考虑移民在迁徙过程中的问题,而且应该考虑移民在新的居住地长期生产和生活问题,需要将移民工程与地区的整体发展规划设计与实施结合起来,并将地区农业发展、产业布局、城镇规划以及水资源的调配等相关问题统筹安排,避免顾此失彼。二是要认真落实生态移民相关政策措施。生态移民工程要实实在在地改善移民的生活条件,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解决好移民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问题,为移民提供后续支持,帮助他们度过移民初期的困难。   2. 加强技能培训,确保移民稳定就业。一要积极引导,转变移民就业观。引导移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尤其要转变移民家庭中40岁以下劳动力的就业观念,克服“吃补贴、等救济”的依赖思想,激发他们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要加强就业指导,优化就业服务环境。建立完善移民基础数据台账,及时掌握各类企业用工基本情况及用工需求,充分发挥移民劳务工作站的桥梁作用,鼓励和扶持移民新村成立劳务中介组织和发展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提高移民务工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运作水平。三要强化培训,提升移民整体素质。要根据移民安置地的自然资源、产业发展特点以及劳动力的年龄层次、文化结构和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要重视50岁以上劳动力的培训,让移民切实掌握生产经营技术,积极投入设施农业生产经营中。
  3. 广开增收渠道,确保移民收入增加。一要强化就业引导,以就业带动收入稳步提高。要促进移民村产业的发展,实现移民就近就地稳定就业。要完善促进移民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移民自主创业。要挖掘闲散劳动力潜力。调查结果显示,接近半数的移民家庭有意愿自己养牛养羊,政府要针对年龄较大有养殖业经验的移民,结合地区产业发展情况,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降低牛羊养殖托管及养殖区入户门槛,鼓励移民从事养殖业,鼓励有空闲时间的移民家庭妇女从事手工业。二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移民经营性收入增长。发展以草畜种植、奶牛养殖为主导,设施瓜菜等特色种植为辅助的产业,使50~60岁移民务农的同时做到自给自足,增加收入、减轻生活负担。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农产品流通能力,实现农产品直接采购或订单生产,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收益。三要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增加移民财产性收入。要建立土地流转、农业设施租赁过程中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保证移民土地和设施农业的合理收益。
  4.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破除生态移民发展瓶颈。一要增加财政扶持资金。特别是要加大对生态移民的生产性投入,为移民收入倍增提供有力支持。要加大惠农惠民政策扶持力度,制定相应的补贴性惠农政策,促进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二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设立移民新生代创业基金,鼓励青年移民走出农家创办实体,政府财政给予创办资金和贴息贷款支持。用足用活各类融资类型,带动移民地区产业发展和增收致富。三要放宽贷款条件,提高贷款效率。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切实有效地把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落实到有创业意愿的移民创业者身上,为移民创业提供支持。
  5. 强化心理疏导,确保移民区社会稳定。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好带头人,建好活动阵地,做好教育、引导、服务群众的工作,解决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实际困难,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移民村社会和谐稳定。要采取多种措施,做好移民的心理疏导,通过在移民点设置移民宣传栏,宣传展示移民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成果,组织观摩成熟的移民区生产生活情况,邀请老移民区移民致富能手现身说法讲述移民后生活的变化和致富经验,帮助移民增强生活信心,打消生活顾虑。
  (供稿人:胡宁生、王旭明、姬博文、乔亚庆、徐志慧、于晶、赵婷、王乃钰)
  责任编辑:花菊萍
其他文献
同心县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中,将专题教育与“精准扶贫”“中心工作落实”等任务相结合,确保专题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与精准扶贫攻坚相结合,强化责任担当。制定了《同心县驻村第一书记选派管理考核办法》,以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村、生态移民村为重点,对全县154个行政村全覆盖选派党组织“第一书记”,制定了强组织、引项目、争资金、帮发展、促和谐等方面的激励奖惩措
期刊
2014年以来,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在辖内4县探索建立了“一县一品”的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对县域特色产业的“定向”支持和“包干”扶持,推动金融扶贫与财政扶贫、产业扶贫协调发展,缓解了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升了金融资源在扶贫开发中的配置效率。“金融+财政”模式为西吉县扶贫示范村“舒筋活络”  将西吉县确定为“金融+财政”扶贫开发联动机制试点县,选取9个贫困村作为首批示范村实施金融支持扶贫示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6月在贵州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近年来,吴忠市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实现全面小康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着力推进产业扶贫
期刊
2010年以来,在国务院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自治区扶贫办抢抓国家“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和自治区实施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的机遇,按照培训转移到人的要求,坚持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整合资源,统筹推进,鼓励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引导有意愿转移就业的贫困农民参加技能培训,有力地促进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2010~2014学年,宁夏“雨露计划”试点区域由3个县扩大到10
期刊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也是我们思考问题,谋划发展,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强大思想武器。中宁县要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推进“二次创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县党员干部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新突破。  克服“三种心态”。一是畏难心理。有些干部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看得过重,不敢碰硬、不敢探索,畏惧艰险,放不开手脚,迈不出大步,工作没起色,发展上不去。
期刊
作品点评  王应科书法以欧阳询为宗,兼学二王、颜真卿、孙过庭及近代于右任。他的楷书,用笔干净利落,结体平整,法度严谨。他的行草作品,更是笔法灵活多变,古朴雅致,端庄秀丽。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其书法线条的刚健优美,通篇一气呵成,体式开张收敛自然,方圆并举,笔触跳跃生动,气势跌宕起伏。他的书法透着宁静、空灵、典雅的气息,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浓郁的情思和灵动的神采。王应科还精研古诗词和各类碑帖,常常以自
期刊
国网宁夏检修公司银川东换流站承担着把来自黄河上游和宁东富余水电、火电降压后,分送至山东各地的重任。近年来,银川东换流站党组织从夯实“四个阵地”建设入手,着力打造干事创业阵地和拴心留人阵地,不但提升了党组织的服务能力,而且助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换流站已累计向华北地区和山东输送绿色清洁优质电能1201亿千瓦时,为自治区财政新增26亿元补贴基金,为区内配套电源企业创收245亿元,为公司带来直接
期刊
“严以修身”是“三严三实”之基,更是“三严三实”之本。深刻领会“严以修身”的本质要求,对于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严以修身”重在坚定信仰  信仰是对某种观念、理论、对象的极度信服和崇敬,并且将其奉为行为准则的精神现象。信仰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人的一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使人们感到人生有所寄托,有所期待,有所追求,它指引着人的行动方向并深深地影响着人的行为后果
期刊
作品点评  党梦梦的这幅作品《花影留春红》,用笔工整、细腻、严谨。设色沉着、明快、高雅,色调和谐统一,具有浓浓的审美意趣。工笔花鸟画崇尚意境和情趣,追求主观精神的表达和体现,作品画面栩栩如生,精致动人,构图简洁,造型生动,追求静谧、简约的意境,有种润泽、祥和的气息。但她的绘画作品笔法还显得比较单一,表现形式比较狭窄,希望在以后的创作中更加关注细节,以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法,关注、描绘广阔、丰富的现实生
期刊
定点帮扶是新时期宁夏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区直机关工委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工委自2013年以来,紧紧围绕“以党建带村建,以造血帮发展,上下定责同步,双方互动共促”的扶贫工作思路,以“三带三进三落实”为载体,深入定点帮扶村——同心县马高庄乡赵家树村,竭力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架设起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两年多来,工委协调厅局项目帮扶和挤出自身工作经费支持扶贫,累计投入资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