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元认知干预技术简介
(一)什么是元认知干预技术
元认知干预技术(简称CEI技术)是指通过心理辅导,使人们对自身的心理过程进行有效的自我觉知、反思、监督、调控,以解除心理困扰和发挥潜能的心理干预操作程序及其理论体系。“元认知干预”即自己站在高于自身心理活动之上对认知、情绪情感、行为及潜意识心理状态等心理过程进行反审、监督、调控,以更好地实施高效心理治疗、心态调试、人格修正,促进学习潜能开发。元认知干预技术包括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暗示训练技术、情感组织者技术三个核心内容。
1.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
条件性情绪反应本质上是一种条件反射。其主要成分为条件性情绪反射,即人们一到某条件下便自动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还看到,当这种条件性情绪反射实现的瞬间,人们的认知评价、知识检索、思维判断和相应的表情与行为也几乎同时出现。鉴于这种情绪反射出现的同时伴随着认知和行为活动的综合反应性质,我们称其为条件性情绪反应。如果将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研究的情绪反应现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识状态下的有意识的或受意识调节的情绪反射,另一类便是在潜意识状态下的不易受意识察觉和调节的条件性情绪反应,称为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
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是后天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以情绪体验为主要反应内容,同时也引起相应的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二是导致心理障碍性质的行为中有许多是童年形成的经验性反应方式,但并不必然都是童年经验,有时有些症状甚至与童年经验完全相反。三是有些人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形成并未被本人所意识到,例如恐水症、惧畸症等疾病患者,他们并不知道其症状是如何形成的。四是多数潜意识情绪反应是难以自控的,即使知道了它的形成机制及原理,大多数时候还是无法自控,例如过敏性考试焦虑、强迫症等。五是从高效的维度解释潜意识情绪经验的形成原因,使得潜意识障碍行为的治疗变得容易,使得临床心理学技术的高效化成为可能。
2.临床暗示训练技术
临床暗示技术是指心理学专业人员为了有效进行临床治疗或某种心理训练,自觉地运用暗示技术把接受治疗或心理训练者引发到催眠或放松状态,以便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暗示训练必须掌握三个要素:一是肌肉放松,每放松一次肌肉,其自身情绪就会更愉快一点;二是深呼吸调整,深呼吸的实质是放松胸、腹部肌肉,以更直接地影响情绪体验;三是用想象放松,培养所期待某种性质的积极情绪与水平。
3.情感组织者技术
在解释传统系统脱敏疗法治疗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借鉴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渐进性肌肉绷紧放松后所产生的愉悦情绪状态下,通过已有的成功经验或是对未来美好憧憬等积极知识的想象,与来访者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相联系,作为原有知识固定点引导出一个概括性水平更高的积极情绪情感。在这种更加积极的情绪情感的主导作用下,激活积极知识在头脑中的优势兴奋状态,促进新旧知识联结,巩固上位积极知识的习得,实现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迁移,进而有效建立新的适应行为所产生的心理结构。
(二)元认知干预技术的实施与操作
元认知干预的关键点在于运用了高效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对自身心理活动进行有实质效果的干预。如果不能把必要的知识输入到来访者的大脑中,就不存在元认知的技术化干预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共体现为以下四个过程:
第一是诊断治疗神经症障碍,消除症状,恢复功能;
第二是结合来访者的诊断治疗,教会他们如何对自己的心理障碍进行诊断,如何采用心理技术进行调控、治疗以至彻底消除症状;
第三是使来访者学会如何高效地预防和应付症状的复发;
第四是逐步调整来访者应对焦虑方面的能力。
具体到学习障碍就是:第一步要解决全部学习障碍的种种表现,包括厌烦学习、学习时走神、学习时出现幻想等;第二步是在心理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了解和诊断自己学习障碍产生的原理和方法;第三步是运用心理干预期间所学的技术实施自我心理干预,解决问题;第四步是无论来访者的学习障碍是否已完全解决,都要自觉诊断自己的人格系统,逐渐改善某些可能会导致学习再度产生障碍的相关人格品质。
二、个案情况
(一)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A,男,大连某大学学生。来自城市家庭,家庭和睦,父母均为公务员,有着强烈的家庭幸福感。学生A身体状况一般,有心因性心脏病。他乐于助人,勤奋向上,唯一令他烦恼的就是他原来引以为傲的学习。学生A从小学的一年级到三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三年级后成绩开始下降,虽然比之前更加努力学习,但无济于事;初中时成绩基本能够及格,高中时期虽然拼命学习,但成绩鲜有提高,经过三次高考,考入二本大学;来到大学之后,努力学习,成绩一般。
(二) 症状表现
学生A的症状表现为学习效率低,脑子经常一片空白;在学习当中没有愉快的情绪体验,总是无精打采;不断与他人强调自己的记忆力差。
三、咨询过程
(一)问题形成的心理机制分析
1.早期的经历影响
在小学三年级时,学生A在家学习的过程中多次东张西望被母亲发现,母亲严厉地批评了他,告诉他学习要认真,不可三心二意。学生A担心母亲再次骂他而加紧学习,成绩果然有所提高。母亲意识到对孩子的严厉“督促”对学生A的学习有所帮助,于是更加频繁地“监督”,甚至打骂孩子。学生A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出现母亲的身影。目前,学生A一学习就会在脑中浮现出母亲打他的形象,很难静下心来学习。
2.元认知策略性障碍导致学习低能
根据知识分类智力理论可知,策略性知识经过练习转化为元认知策略,它对学习者自身的心理活动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监督、调控和指导。在早期经历所带来的消极潜意识作用下,学生A的学习策略性知识缺乏,学习情绪紧张,这就使其没有一套完整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具体的学习方案。 (二)采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进行干预
1.认知调整
在认知调整过程中,首先对学生A的症状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找到学习障碍的主要症状,澄清学生A在消极情绪的推动下导致的对自己症状的错误认知,引导学生A找到正确认知。其次,和学生A一起找到出现症状时的学习情景,向其讲解问题障碍产生的原因,使其明白消极条件性情绪在症状获得和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在学习情景中(S),由于条件性焦虑、恐惧情绪(E)导致学生A产生消极行为反应(R),学生A对自己的行为反应做出消极评价后产生消极认知性情绪(E’),此认知性情绪加重了消极的条件性情绪(E),从而加重消极行为反应(R)……如此不断增强,形成恶性循环系统,如图1所示。再次,对学生A的母亲为何“过度”干涉其学习行为进行解释,母亲督促后学生A成绩的提高强化了母亲对学生A学习的“管制”。最后,将暗示训练、情感组织者技术告诉学生A,使其明白操作原理,在干预过程中积极配合。
图1 学生A症状形成图
2.条件性情绪干预
在渐进性肌肉绷紧放松后所产生的愉悦情绪状态下,通过已有的成功经验或是对未来美好憧憬等积极想象使学生A的情绪达到宁静、愉悦,甚至是兴奋的状态。在学生A完全没有杂念和消极情绪的情况下,将学习情境一幕一幕地呈现在他的大脑中,使学生A的学习情境与积极情绪建立联结,一到学习情境就能体会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消除学习障碍的目的。放松训练后,让学生A立即开始学习,体会放松训练后学习时的感觉,找到学习状态,并对自己的状态给予肯定,增强自信。这一过程将引起学生A体会更加愉悦的情绪体验,形成快乐学习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会在一次次的学习情境中逐渐稳定下来,渐渐养成一到学习情境下便轻松、自信、积极的行为习惯。
3.自我调节和控制策略
这一部分主要是教会学生A监控自己的认知和情绪,使其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策略,当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自己能够紧急处理,知道该怎么办。
(1)每次咨询中,教会学生A深入学习元认知干预技术。
(2)每次咨询结束后,让学生A复习当天的咨询笔记,同时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记录自己每天的深呼吸次数。
(3)教会学生A小程序放松训练的方法。小程序放松训练就是将身体的大块肌肉同时绷紧放松。这一放松方法快捷、简单、方便、有效,可以随时进行。当学生A出现情绪波动时,可以利用小程序放松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情绪。
(4)让学生A每天坚持有规律的锻炼,学生A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例如,蹲起或骑自行车等),每天锻炼30分钟左右。
(5)干预结束后仍要求学生A每天至少做一次放松训练(听录音进行),如果条件不允许就做小程序放松,及时给自己积极肯定和鼓励。
四、效果及分析
经过六次心理干预,学生A能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学习中没有再浮现出母亲打他、骂他的场景,能够理解母亲的作为,形成了良好的母子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学生A自述其心因性心脏病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元认知干预技术实施的元认知干预过程,是以解决学习障碍、神经症、早期精神分裂以及人格缺陷等为主要任务的心理干预技术体系。在此过程中,元认知干预必须干预情绪情感和潜意识,才会产生实质性的效果飞跃,才可能把学生的学习障碍、神经症症状消除,把人格缺陷修正,使之彻底治愈。
栏目编辑 / 丁 尧 终校 / 王晶晶
(一)什么是元认知干预技术
元认知干预技术(简称CEI技术)是指通过心理辅导,使人们对自身的心理过程进行有效的自我觉知、反思、监督、调控,以解除心理困扰和发挥潜能的心理干预操作程序及其理论体系。“元认知干预”即自己站在高于自身心理活动之上对认知、情绪情感、行为及潜意识心理状态等心理过程进行反审、监督、调控,以更好地实施高效心理治疗、心态调试、人格修正,促进学习潜能开发。元认知干预技术包括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暗示训练技术、情感组织者技术三个核心内容。
1.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
条件性情绪反应本质上是一种条件反射。其主要成分为条件性情绪反射,即人们一到某条件下便自动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还看到,当这种条件性情绪反射实现的瞬间,人们的认知评价、知识检索、思维判断和相应的表情与行为也几乎同时出现。鉴于这种情绪反射出现的同时伴随着认知和行为活动的综合反应性质,我们称其为条件性情绪反应。如果将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研究的情绪反应现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识状态下的有意识的或受意识调节的情绪反射,另一类便是在潜意识状态下的不易受意识察觉和调节的条件性情绪反应,称为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
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是后天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以情绪体验为主要反应内容,同时也引起相应的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二是导致心理障碍性质的行为中有许多是童年形成的经验性反应方式,但并不必然都是童年经验,有时有些症状甚至与童年经验完全相反。三是有些人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形成并未被本人所意识到,例如恐水症、惧畸症等疾病患者,他们并不知道其症状是如何形成的。四是多数潜意识情绪反应是难以自控的,即使知道了它的形成机制及原理,大多数时候还是无法自控,例如过敏性考试焦虑、强迫症等。五是从高效的维度解释潜意识情绪经验的形成原因,使得潜意识障碍行为的治疗变得容易,使得临床心理学技术的高效化成为可能。
2.临床暗示训练技术
临床暗示技术是指心理学专业人员为了有效进行临床治疗或某种心理训练,自觉地运用暗示技术把接受治疗或心理训练者引发到催眠或放松状态,以便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暗示训练必须掌握三个要素:一是肌肉放松,每放松一次肌肉,其自身情绪就会更愉快一点;二是深呼吸调整,深呼吸的实质是放松胸、腹部肌肉,以更直接地影响情绪体验;三是用想象放松,培养所期待某种性质的积极情绪与水平。
3.情感组织者技术
在解释传统系统脱敏疗法治疗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借鉴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渐进性肌肉绷紧放松后所产生的愉悦情绪状态下,通过已有的成功经验或是对未来美好憧憬等积极知识的想象,与来访者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相联系,作为原有知识固定点引导出一个概括性水平更高的积极情绪情感。在这种更加积极的情绪情感的主导作用下,激活积极知识在头脑中的优势兴奋状态,促进新旧知识联结,巩固上位积极知识的习得,实现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迁移,进而有效建立新的适应行为所产生的心理结构。
(二)元认知干预技术的实施与操作
元认知干预的关键点在于运用了高效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对自身心理活动进行有实质效果的干预。如果不能把必要的知识输入到来访者的大脑中,就不存在元认知的技术化干预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共体现为以下四个过程:
第一是诊断治疗神经症障碍,消除症状,恢复功能;
第二是结合来访者的诊断治疗,教会他们如何对自己的心理障碍进行诊断,如何采用心理技术进行调控、治疗以至彻底消除症状;
第三是使来访者学会如何高效地预防和应付症状的复发;
第四是逐步调整来访者应对焦虑方面的能力。
具体到学习障碍就是:第一步要解决全部学习障碍的种种表现,包括厌烦学习、学习时走神、学习时出现幻想等;第二步是在心理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了解和诊断自己学习障碍产生的原理和方法;第三步是运用心理干预期间所学的技术实施自我心理干预,解决问题;第四步是无论来访者的学习障碍是否已完全解决,都要自觉诊断自己的人格系统,逐渐改善某些可能会导致学习再度产生障碍的相关人格品质。
二、个案情况
(一)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A,男,大连某大学学生。来自城市家庭,家庭和睦,父母均为公务员,有着强烈的家庭幸福感。学生A身体状况一般,有心因性心脏病。他乐于助人,勤奋向上,唯一令他烦恼的就是他原来引以为傲的学习。学生A从小学的一年级到三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三年级后成绩开始下降,虽然比之前更加努力学习,但无济于事;初中时成绩基本能够及格,高中时期虽然拼命学习,但成绩鲜有提高,经过三次高考,考入二本大学;来到大学之后,努力学习,成绩一般。
(二) 症状表现
学生A的症状表现为学习效率低,脑子经常一片空白;在学习当中没有愉快的情绪体验,总是无精打采;不断与他人强调自己的记忆力差。
三、咨询过程
(一)问题形成的心理机制分析
1.早期的经历影响
在小学三年级时,学生A在家学习的过程中多次东张西望被母亲发现,母亲严厉地批评了他,告诉他学习要认真,不可三心二意。学生A担心母亲再次骂他而加紧学习,成绩果然有所提高。母亲意识到对孩子的严厉“督促”对学生A的学习有所帮助,于是更加频繁地“监督”,甚至打骂孩子。学生A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出现母亲的身影。目前,学生A一学习就会在脑中浮现出母亲打他的形象,很难静下心来学习。
2.元认知策略性障碍导致学习低能
根据知识分类智力理论可知,策略性知识经过练习转化为元认知策略,它对学习者自身的心理活动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监督、调控和指导。在早期经历所带来的消极潜意识作用下,学生A的学习策略性知识缺乏,学习情绪紧张,这就使其没有一套完整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具体的学习方案。 (二)采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进行干预
1.认知调整
在认知调整过程中,首先对学生A的症状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找到学习障碍的主要症状,澄清学生A在消极情绪的推动下导致的对自己症状的错误认知,引导学生A找到正确认知。其次,和学生A一起找到出现症状时的学习情景,向其讲解问题障碍产生的原因,使其明白消极条件性情绪在症状获得和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在学习情景中(S),由于条件性焦虑、恐惧情绪(E)导致学生A产生消极行为反应(R),学生A对自己的行为反应做出消极评价后产生消极认知性情绪(E’),此认知性情绪加重了消极的条件性情绪(E),从而加重消极行为反应(R)……如此不断增强,形成恶性循环系统,如图1所示。再次,对学生A的母亲为何“过度”干涉其学习行为进行解释,母亲督促后学生A成绩的提高强化了母亲对学生A学习的“管制”。最后,将暗示训练、情感组织者技术告诉学生A,使其明白操作原理,在干预过程中积极配合。
图1 学生A症状形成图
2.条件性情绪干预
在渐进性肌肉绷紧放松后所产生的愉悦情绪状态下,通过已有的成功经验或是对未来美好憧憬等积极想象使学生A的情绪达到宁静、愉悦,甚至是兴奋的状态。在学生A完全没有杂念和消极情绪的情况下,将学习情境一幕一幕地呈现在他的大脑中,使学生A的学习情境与积极情绪建立联结,一到学习情境就能体会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消除学习障碍的目的。放松训练后,让学生A立即开始学习,体会放松训练后学习时的感觉,找到学习状态,并对自己的状态给予肯定,增强自信。这一过程将引起学生A体会更加愉悦的情绪体验,形成快乐学习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会在一次次的学习情境中逐渐稳定下来,渐渐养成一到学习情境下便轻松、自信、积极的行为习惯。
3.自我调节和控制策略
这一部分主要是教会学生A监控自己的认知和情绪,使其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策略,当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自己能够紧急处理,知道该怎么办。
(1)每次咨询中,教会学生A深入学习元认知干预技术。
(2)每次咨询结束后,让学生A复习当天的咨询笔记,同时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记录自己每天的深呼吸次数。
(3)教会学生A小程序放松训练的方法。小程序放松训练就是将身体的大块肌肉同时绷紧放松。这一放松方法快捷、简单、方便、有效,可以随时进行。当学生A出现情绪波动时,可以利用小程序放松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情绪。
(4)让学生A每天坚持有规律的锻炼,学生A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例如,蹲起或骑自行车等),每天锻炼30分钟左右。
(5)干预结束后仍要求学生A每天至少做一次放松训练(听录音进行),如果条件不允许就做小程序放松,及时给自己积极肯定和鼓励。
四、效果及分析
经过六次心理干预,学生A能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学习中没有再浮现出母亲打他、骂他的场景,能够理解母亲的作为,形成了良好的母子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学生A自述其心因性心脏病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元认知干预技术实施的元认知干预过程,是以解决学习障碍、神经症、早期精神分裂以及人格缺陷等为主要任务的心理干预技术体系。在此过程中,元认知干预必须干预情绪情感和潜意识,才会产生实质性的效果飞跃,才可能把学生的学习障碍、神经症症状消除,把人格缺陷修正,使之彻底治愈。
栏目编辑 / 丁 尧 终校 / 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