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完型填空的解题技巧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se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完形填空是进行语言知识综合应用测试的最为恰当的手段之一。它既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考察在此基础上的策略能力;它既要求学生在全面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又要求熟练运用所掌握的常见词汇及惯用的知识,更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语篇整体处理能力、分析能力、良好的语感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比较广泛的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最佳选项。
  随着完形填空朝着语言交际化、情景生活化、词汇应用灵活化方向发展,要求语言应用与情景交际融为一体,当然难度不断增加,学生便对完形填空产生厌倦、恐惧心理。学生通常会在做题过程中,还未抓住文章主旨,便以此为中心展开推测判断,往往断章取义,会导致偏差,甚至与文章的中心相悖,或是受思维定势干扰,对文章分析不透,忽视特定语境中知识的运用,以致处于应付的状态,做题能力得不到提升。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完形填空呢?当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须的,在做完形填空题时要做到“信息常识、上下呼应、搭配遣词、逻辑贯通”
  1. 解题步骤
  时间分配:
  (1)通读全文,领会大意(2~3分钟);
  (2)逐句阅读,选出答案(6~7分钟);
  (3)猜测难点、整体复查(2~3分钟)。
  
  2. 具体步骤
  (1)跳过空格,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先跳过空格,通读试题所给的完形填空的短文,获得整体印象,做到弄清文脉、抓住主旨,较好地把握短文大意。要在阅读理解短文意思的基础上开始判定选择,切忌仓促下笔。除此之外,在完形填空试题中,为了给学生理解文章奠定基础,使学生易于理解文章内容,首句通常是一个完整的或大半个完整的句子,文章的开头往往开宗明义,点出主题。由首句可判断文章体裁,推测文章大意,揭示故事发生的人物、时间、地点、背景等多方面的信息,这对我们理解全文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细读首句,我们常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2)结合选项,综合考虑,初定答案。
  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再结合所给备选项细读全文,联系上、下文内容,注意从上、下文的语法结构和词语搭配及从选择项中寻找解题的提示,以词、句的意义为先,再从分析句子结构人手,根据短文意思、语法规则、词语固定搭配等进行综合考虑,对备选项逐一进行分析、比较和筛选,排除干扰项、初步选定答案。当然,跳过空格,不看选项,快速阅读,肯定有一定的难度,但要注意文中的暗示,努力找出关键词、关键句。如果是故事性文章,那时间、地点、人物就是关键词;如果是说明、议论性文章,每段首句或尾句常是关键句。抓住了关键词、关键句,就抓住了故事的线索或说理的层次,进而理解全文。当然,在快速通读全文时,可边读边在草稿纸上或在脑子里进行尝试性填写,解决掉那些直接明显的答案,如固定词组、常见句式等。要做好完形填空,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语法分析,这对上下文及文章的理解非常重要。因此,做题时,不能提笔就选,否则,会因缺乏全局观念而欲速则不达,有时甚至一步走错,步步皆错。做时要切记全篇大意,调动自己所有语言知识及常识,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做好此题。
   (3)瞻前顾后,先易后难,各个击破。
  学生动笔时要瞻前顾后、通篇考虑、先易后难。对答案比较明显直接的、自己最有把握的先做,不能立即确定答案的,先跳过这一空格,继续往下做,最后返回来再集中精力解决难点。这时可结合已确定答案的选项再读一遍短文,随着对短文理解的深入,可以降低试题的难度,提高选择的正确率。
  对空格前后的句子作深入的分析。因为一篇短文是由若干个语言及逻辑关系相连的句子构成的。如空格处是语法问题,则不仅要考虑时态,还要从语篇出发,考虑整个词法、句法。这要求我们注意不同词性之间的搭配(如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动词与介词、副词的搭配;名词与介词的搭配;形容词与介词的搭配等);如空格处是语义问题,则要从上下文分析,依据短文自身完整的语境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如事物发展的不同程度、不同场合,人物在不同氛围中的不同动作、不同心理、不同结局、不同色彩度等,这些必须根据上下文提供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因此,在选择完形填空答案时,必须从语篇出发,既要填入语法、习惯用法和短语搭配等正确的答案,还必须考虑上下文的情境,考虑前后句子与上下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选答案的正确性。
  (4)复读全文,逐空验证,弥补疏漏。
  做完题后,还要认真通读一遍,仔细检查文章在语法上、语感上、逻辑上是否和谐、自然,是否顺理成章。如觉得所选答案错误或有疑问,再作推敲与调整,此时应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即从语法、词法、惯用法、文化背景、生活常识、上下文等角度进行分析,并仔细权衡,加以改正。对于个别难度较大的空项,可凭自己的语感,而且以选择第一感觉答案为佳。
  以上这些方法是本人在教学过程当中反复实践得出结论,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掌握。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反复地练习,从而真正大额突破完形填空。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变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既“赏心”,又“悦目”,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思维活跃,手、心、口并用,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氛围中接受教育、掌握知识、发展智力、锻炼能力,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1. 运用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独特个性一定能得到发展。松和谐的评述氛围随着新世纪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需要的是有个性、有特长、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能力; 三种策略    对小学语文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
期刊
【摘 要】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结合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模具钳工专业教改很有必要,为了让学生成为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高级技术工人,文章从模具钳工专业的市场需求及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条件分析,教师队伍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课程设置及教学实施等多方阐述了教改的设想。  【关键词】高级;模具钳工;教学    从市场就业范围来看,我们的就业方向基本是以本地区为主,就本地区的现有制造业水平和发展状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的开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趣为眼,用生动有趣的各种形式打开学生的视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学习汉字,让学生感受到每一堂识字课都是一次快乐之旅,都是一种享受。  1. 巧用姓名,提高识字兴趣  《语
期刊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
期刊
【摘 要】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教学也是一种师生情感互动的表现,所以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形成健康的思想和情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本文就如何把德育教育融入中学语文教学做了四方面的分析。  【关键词】中学语文;德育教学 ;渗透     情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
期刊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作业中充满了各种繁、难、偏的应试练习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了让作业更为有效,教师必须明确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摇篮,不能把学生绑缚在死记硬背上,要更新观念,重视疏导。  1. 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让学生喜欢做语文作业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和兴趣指向。所以,教师在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中,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结合自
期刊
【摘 要】中职学生文化素质较低,班主任工作难度大,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分层管理。对于优秀学生要从严要求、磨练特长;对于后进学生要勤于交流、善于沟通;对于中间层次的中等学生要引导竞争、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学生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此,做好班主任是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而倍感头痛的问题。现实中,做好中职班主任
期刊
【摘 要】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一份指导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在确定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总体任务、改革思路和重大举措的同时,明确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在认真学习《教育规
期刊
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故意打、踢、推或伤害别人身体或用语言侮辱诋毁他人的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不仅会影响教育教学的正常实施,而且严重阻碍了幼儿的社会交往、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怎样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效消除其攻击性行为倾向,为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们教师所面临的极为现实的问题。  杨博小朋友是我们班新转来的幼儿,在短短两个星期里,他打遍了所有的孩子,孩子们对他是又怕又恨,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