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教学要重视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如愉快、满意、喜爱等,反之,则产生一种消极的情感,如嫌恶、愤怒、憎恨等。“喜生于好,怒生于恶……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左传》),
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具有不稳定性和片面的直觉性,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不可能达到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的程度,而是凭直观感觉来确定自己的好恶。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喜”而“好”,“好”而“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那么,如何形成良好的恰如其分的课堂气氛就至关重要了。情感教学是教者与学者之间的一种双边活动,这就表明在教学中情感是互相流通的,不是任何单方面的,只有调控好这双向交流的情感因素,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才会建立。
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教师热爱学生就能使学生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交融,因为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关心温暖之后,就会有信任感、充实感、愉悦感。学生从极微小的细节中都能感受到教师的情感信息,如关心的目光、亲切的手势、和蔼的态度等。这种关爱的信息在学生心理上会激起一波一波的涟漪,从而回报给老师的是信任,是期待。学生在对老师信任、期待的情感下,会信心倍增,积极向上。有了这样的心理因素做动力,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了。另外,学生由于得到了老师的爱,自然他们也会热爱老师,于是“亲其师,信其道”,学习上就会积极配合老师,在课堂中师生的情感自然交融,而不再是教师的一厢情愿了。
其次,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性情修养。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要实现交融,用爱去浇注是其核心,但是教师的自身修养也很重要。有良好的修养,教师才能在举手投足,谈笑风生间透出独有的人格魅力,这人格魅力与其爱心相得益彰,学生会更热爱老师。一位知识丰富、精神饱满、气度不凡、风趣幽默的老师,自然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那么,教师的性情修养主要有哪些方面呢?
1,身心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俗语告诉我们健康的重要性。没有健康的身心,能力靠什么为本而发挥?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有了健康的身心才能有健康积极的情感。一位充满阳光、精力充沛、积极乐观的教师,站在讲台上,无疑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留下的不只是吸引。
2,个性修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言行不仅包含了科学的意义和内容,而且包含了思想的情感色彩,只有热爱科学的教学人出现在学生面前,才能唤起处在个性解放时代的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教师也要有自己的个性,亮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才能显出自己在教学艺术中的独特魅力。”无论你是外向性格,乐观健康,喜形于色;还是内向性格,沉默寡言,深沉拘谨,都要在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下培养发展个性,让课堂情绪驰骋于你的风趣幽默中。这里强调的“个性”,主要是指上课要上出风格来。“条条大路通罗马”,最具特色的课堂艺术要自己悉心探究、培养,既发挥本人的优势又与学生的实际状况切合,这才是属于自己的“大路”。内向型的教师寡言,深沉拘谨,但并不表明他不会表情达意,他同样能有风趣幽默的表情达意的方式,体现“开口是金,沉默更是金”的艺术效果。
3,知识涵养。精湛的技艺一定要以丰蕴的知识为根本,才不至于空虚。教师不仅要精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涉猎相关知识,提高和丰富文化知识的底蕴。能够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既精而又博的知识中提高个人涵养,让知识武装头脑,达到呼之欲出的境界,用起来才会游刃有余。课堂上,才’会蕴知识的传授于风趣幽默之中,在更高境界中,让各种知识融合、凝聚成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
4,能言善言。教师传授知识的最主要方式是语言,教师必须善于驾驭语言,否则学生只能望峰叹息而不可得也。“语言就是力量”(雨果),“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明亮”(老舍),所以,教师首先要善言,要有意思,要有响声,还要有光彩,做到“形美以感目,言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鲁迅)。语言准确贴切,用词简洁明了,达到言至而意未尽。还要创造和学生的谈话空间,在语文教学中这一点很重要,就如同古人讲究诗的意象、意境一样。语言处理得好,课堂内教师和学生交流的语言构成一个纬度,才能激起学生的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在这个空间,在教师语言的主导下自由跳跃。反之,语言枯乏得就同“l+1=2”一样,没有纬度,只能僵化学生的思维,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思维品质。教师应具备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的思维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富有激情,随机应变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让睿智熠熠发光,和学生的智慧相击相撞,引领和开发学生的智慧。
教师职业是一份特殊的职业,工作对象是人,而不是课本。语文课堂是情感与情感交互,思想与思想辉映的阵地。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不同一般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否则情感和思想就会堵塞僵塞,使双向交流变成单向地灌输,师生之间难以产生共鸣,难以在和谐会心中完成知识的交流。
6,丰富的体验。想象再丰富都无法脱离现实,现实生活是一切思维的基础,因为物质是第一性的。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体验有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直接体验来自于生活,是自己身临自然环境,在山水中自觉不自觉地感知感悟,是个人对所处社会环境地感知感悟。体验不是说所有的自然都要领略,所有的生活都要经历,教师可以通过书信、电脑、网络、电视及他人的转述等间接体验获得经验。比如讲《岳阳楼记》,教师若没有去过岳阳楼,那么,对景色的秀美就不会有亲身的领悟,但也不是一定要让教师亲身经历,才会更能理解。有时,需要从文学知识的积累中去感悟和领略,日常的图片、文字等的积累,就可以提供体验的素材。
语文教师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不是天才,但绝对要是可造之材。只有爱业敬业,刻苦耕耘于教坛;心中有大语文思想,熟知教材教法;敢于创新,敢于否定自己,敢于实践;善于借鉴,善于总结,善于掌握教学规律,善于在实践中进取,才能够成为一位可以塑造的有用之才。
再次,教师要言必有情。有情的语言就如同水清草茂的风景,让人心情舒畅,流连忘返。语文课堂本是情知相融的,这就要求课堂语言要有感情,有感情的语言才能展示课文的情感,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一文时,到课文结尾,有一句:“再见吧,胡同!”我情不自禁地串引徐志摩在《沙扬娜拉》中的诗句:“道一声‘再见’,道一声‘再见’,这一声‘再见’里有蜜甜的忧愁。”我将,“蜜甜”和“忧愁”读得轻柔悠长,若有所思。然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来解释这两词的涵义,结果学生解释得非常好:“蜜甜”者,现代化都市建筑代替破敝的胡同,这是时代的进步,于是,挥手与昔日作别,迈步与时俱进,道不尽“蜜甜”;“忧愁”者,毕竟胡同是作者居住了多年的地方,充满着乡情味,挥手作别之际,声声“再见”,诉不尽淡淡的忧思。之后,我又情韵浓浓地吟诵了一遍:“道一声‘再见’,道一声‘再见’,这一声‘再见’里有蜜甜的忧愁。”于是,学生对作者蕴涵文中的感伤与反思的理解更加形象、清晰,学生的感悟能力、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得到了历练。
最后,教师要用形象说话。教师要能把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提炼出来,感染学生,与学生情感沟通,产生感情共鸣。这样,《在烈日和暴风雨下》一文中痛苦挣扎的祥子;《一剪梅》中孤寂忧愁的抒情主人公;《过秦论》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论断背后的帝王形象等等,就都能在教师动情的语言讲述下,深深地烙在学生的记忆中。
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具有不稳定性和片面的直觉性,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不可能达到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的程度,而是凭直观感觉来确定自己的好恶。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喜”而“好”,“好”而“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那么,如何形成良好的恰如其分的课堂气氛就至关重要了。情感教学是教者与学者之间的一种双边活动,这就表明在教学中情感是互相流通的,不是任何单方面的,只有调控好这双向交流的情感因素,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才会建立。
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教师热爱学生就能使学生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交融,因为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关心温暖之后,就会有信任感、充实感、愉悦感。学生从极微小的细节中都能感受到教师的情感信息,如关心的目光、亲切的手势、和蔼的态度等。这种关爱的信息在学生心理上会激起一波一波的涟漪,从而回报给老师的是信任,是期待。学生在对老师信任、期待的情感下,会信心倍增,积极向上。有了这样的心理因素做动力,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了。另外,学生由于得到了老师的爱,自然他们也会热爱老师,于是“亲其师,信其道”,学习上就会积极配合老师,在课堂中师生的情感自然交融,而不再是教师的一厢情愿了。
其次,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性情修养。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要实现交融,用爱去浇注是其核心,但是教师的自身修养也很重要。有良好的修养,教师才能在举手投足,谈笑风生间透出独有的人格魅力,这人格魅力与其爱心相得益彰,学生会更热爱老师。一位知识丰富、精神饱满、气度不凡、风趣幽默的老师,自然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那么,教师的性情修养主要有哪些方面呢?
1,身心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俗语告诉我们健康的重要性。没有健康的身心,能力靠什么为本而发挥?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有了健康的身心才能有健康积极的情感。一位充满阳光、精力充沛、积极乐观的教师,站在讲台上,无疑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留下的不只是吸引。
2,个性修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言行不仅包含了科学的意义和内容,而且包含了思想的情感色彩,只有热爱科学的教学人出现在学生面前,才能唤起处在个性解放时代的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教师也要有自己的个性,亮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才能显出自己在教学艺术中的独特魅力。”无论你是外向性格,乐观健康,喜形于色;还是内向性格,沉默寡言,深沉拘谨,都要在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下培养发展个性,让课堂情绪驰骋于你的风趣幽默中。这里强调的“个性”,主要是指上课要上出风格来。“条条大路通罗马”,最具特色的课堂艺术要自己悉心探究、培养,既发挥本人的优势又与学生的实际状况切合,这才是属于自己的“大路”。内向型的教师寡言,深沉拘谨,但并不表明他不会表情达意,他同样能有风趣幽默的表情达意的方式,体现“开口是金,沉默更是金”的艺术效果。
3,知识涵养。精湛的技艺一定要以丰蕴的知识为根本,才不至于空虚。教师不仅要精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涉猎相关知识,提高和丰富文化知识的底蕴。能够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既精而又博的知识中提高个人涵养,让知识武装头脑,达到呼之欲出的境界,用起来才会游刃有余。课堂上,才’会蕴知识的传授于风趣幽默之中,在更高境界中,让各种知识融合、凝聚成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
4,能言善言。教师传授知识的最主要方式是语言,教师必须善于驾驭语言,否则学生只能望峰叹息而不可得也。“语言就是力量”(雨果),“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明亮”(老舍),所以,教师首先要善言,要有意思,要有响声,还要有光彩,做到“形美以感目,言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鲁迅)。语言准确贴切,用词简洁明了,达到言至而意未尽。还要创造和学生的谈话空间,在语文教学中这一点很重要,就如同古人讲究诗的意象、意境一样。语言处理得好,课堂内教师和学生交流的语言构成一个纬度,才能激起学生的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在这个空间,在教师语言的主导下自由跳跃。反之,语言枯乏得就同“l+1=2”一样,没有纬度,只能僵化学生的思维,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思维品质。教师应具备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的思维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富有激情,随机应变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让睿智熠熠发光,和学生的智慧相击相撞,引领和开发学生的智慧。
教师职业是一份特殊的职业,工作对象是人,而不是课本。语文课堂是情感与情感交互,思想与思想辉映的阵地。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不同一般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否则情感和思想就会堵塞僵塞,使双向交流变成单向地灌输,师生之间难以产生共鸣,难以在和谐会心中完成知识的交流。
6,丰富的体验。想象再丰富都无法脱离现实,现实生活是一切思维的基础,因为物质是第一性的。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体验有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直接体验来自于生活,是自己身临自然环境,在山水中自觉不自觉地感知感悟,是个人对所处社会环境地感知感悟。体验不是说所有的自然都要领略,所有的生活都要经历,教师可以通过书信、电脑、网络、电视及他人的转述等间接体验获得经验。比如讲《岳阳楼记》,教师若没有去过岳阳楼,那么,对景色的秀美就不会有亲身的领悟,但也不是一定要让教师亲身经历,才会更能理解。有时,需要从文学知识的积累中去感悟和领略,日常的图片、文字等的积累,就可以提供体验的素材。
语文教师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不是天才,但绝对要是可造之材。只有爱业敬业,刻苦耕耘于教坛;心中有大语文思想,熟知教材教法;敢于创新,敢于否定自己,敢于实践;善于借鉴,善于总结,善于掌握教学规律,善于在实践中进取,才能够成为一位可以塑造的有用之才。
再次,教师要言必有情。有情的语言就如同水清草茂的风景,让人心情舒畅,流连忘返。语文课堂本是情知相融的,这就要求课堂语言要有感情,有感情的语言才能展示课文的情感,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一文时,到课文结尾,有一句:“再见吧,胡同!”我情不自禁地串引徐志摩在《沙扬娜拉》中的诗句:“道一声‘再见’,道一声‘再见’,这一声‘再见’里有蜜甜的忧愁。”我将,“蜜甜”和“忧愁”读得轻柔悠长,若有所思。然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来解释这两词的涵义,结果学生解释得非常好:“蜜甜”者,现代化都市建筑代替破敝的胡同,这是时代的进步,于是,挥手与昔日作别,迈步与时俱进,道不尽“蜜甜”;“忧愁”者,毕竟胡同是作者居住了多年的地方,充满着乡情味,挥手作别之际,声声“再见”,诉不尽淡淡的忧思。之后,我又情韵浓浓地吟诵了一遍:“道一声‘再见’,道一声‘再见’,这一声‘再见’里有蜜甜的忧愁。”于是,学生对作者蕴涵文中的感伤与反思的理解更加形象、清晰,学生的感悟能力、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得到了历练。
最后,教师要用形象说话。教师要能把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提炼出来,感染学生,与学生情感沟通,产生感情共鸣。这样,《在烈日和暴风雨下》一文中痛苦挣扎的祥子;《一剪梅》中孤寂忧愁的抒情主人公;《过秦论》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论断背后的帝王形象等等,就都能在教师动情的语言讲述下,深深地烙在学生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