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共青團江西省委会、江西日报社、江西省教育学会和江西省叶圣陶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全省爱心公益教育征稿暨中小学(幼)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展示活动,受到了全省中小学教师的热烈欢迎,来稿量数以千计。本人有幸担任“爱心公益活动”主题的评委。现谈谈评审过程中的一些发现和感悟。
一、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爱心公益这一主题的拟定和实施,是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大力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大爱”精神,宣传爱心公益人物和志愿者,促进爱心公益教育的深入开展,推进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来稿扣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及捐资助学、关爱老人和志愿者送教送医等爱心公益行动,发现挖掘周围的爱心人物,讴歌他们身上涌现的大爱无私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社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真善美的良好风尚。
二、材料来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个宏伟、美好的主题,如果缺乏鲜活材料的支撑,那么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来稿作者基本都是教育教学一线教师,他们写的都是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或耳闻目睹的亲戚、同事、朋友的善事善举,来源可靠,事迹真实,细节可圈可点,意义生动可感。如宜春市第八中学熊姝琴教师写的《雨花斋的爱露》,记录的是宜春市一家自发的、非盈利性的、公益互助的素食餐厅——雨花斋,推广“恭敬生命,感恩食素”的新时代生活理念,传递志愿者的爱心与善举,弘扬健康环保、节约粮食的社会生活新风尚。这些文章,通过记录无数个典型案例、无数个“平凡”人物,再现了百姓日常生活的种种爱心公益行为,丰富了本次征文主题的内涵和外延,表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公民、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崭新精神风貌。
三、语言结构等表现手法形式多样,不乏精品
本次征文因为主题较多,外加教师们抱以极大的热情参与活动,也有充足的发挥空间,故展示出来的才能比较全面。就爱心公益这一主题来说,征文体裁多样,有叙述故事类、新闻报道类、观点论述类、书信类、心得体会类等,结构新颖,多样创设,让评委耳目一新。比如吉安市吉水县城东小学谢小娟教师写的《在灵魂里相遇的安暖》,内容真实鲜活,结构新颖别致。她写了不懂教育的家长经常体罚孩子,她作为教师去改变家长、关爱学生;写了自己读大学时参加户外公益活动,奔赴婺源支教,结交乡村孩子;写了自己刚成为教师时专研教学,勤于送教,教学生涯中尽心尽力关爱残疾学生等,无不表现出作者是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新时代好教师。文章采取了倒叙手法,用三个章节、三个新鲜生动的小标题把自己的教育人生、爱心人生、快乐人生串联起来,形成整体,内容丰满,文字优美,诗情洋溢,感染力极强。又如南昌市红谷滩育新学校徐菁教师写的《相逢如初见,回首念初心》,记叙了作者赴“1%工程”民进省直教育综合总支对口帮扶的贫困县——赣州市宁都县,开展“1%工程·送教送书”活动。一群省城的优秀教师集体送教,教学内容各具特色,但都怀着同样火热的帮扶情怀。作者的文字生动流畅,细节入目入心,极易打动读者。“一次送教,送去了1%工程的温暖与光明;一次相逢,唤回了我从教为师的初心与使命。”鲜明地突出了公益的价值,教育意义显著。
本次爱心公益活动征文,按规定评选出一等奖29篇,二等奖76篇,三等奖108篇。所有获奖的作品,主题健康积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事例鲜活,感悟真实,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