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活动。数学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数学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活动。数学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因此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一、鼓励口头表达,训练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个人思想的直接体现。小学生的思维是通过语言表达来体现的,一个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如果口齿清楚,表达有序,说明他的思维清晰。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以言语训练为基础的。数学课堂教学同样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完成的。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对知识点完整、准确、简洁地表达,体现了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表达能力在逐步地形成。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在课堂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抓住每节课中和学生的交流机会,以言语训练为主线,通过发展学生的言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经历由示范—帮扶—练习—独立表达的过程,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表达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有的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将概念说明白,但是同时会丢掉关键性的字词,而且表达语句重复、不准确,在教师的提醒下才能加以补充,但是下一次回答类似的问题还会出现同样的错误。针对这种概念性较强的内容,教师要留给学生“说”的时间,让他们在充分的表达中逐步精简语言,使得自己的思维理解和口头表达划上等号。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学习数学和解答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训练,并将这种思维能力应用到日常实际生活中,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有计划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是简单的交会他们如何解题。创设生动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认识和学習数学定律的形成以及在实际当中的应用,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深刻的理解所学习的内容。
三、创设类化情境,深化思维,使学生善学
概念形成后,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它,还需通过开阔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头脑中已形成的概念更加清晰、明确。促使所学新知识纳入知识网络。在思维系统化、条理化基础上进行类化。深化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善学。
1、适时总结,深化思维。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小学数学教材中呈现的各有关知识单元,往往是按照一个个知识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分散编排的,最后展现知识块的全貌。教学时,要全面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程,使前后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2、巧设练习,深化思维。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思维方法,智能网络结构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为强化联系,深化记忆,除设计适量的基础题型外,还应抓住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变通性设计练习,以引起讨论,在讨论中深化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四、在概念引入时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联想、类比和猜想。因此,我们在数学概念引入时,就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图表、多媒体以及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等直观教具和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从而使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
如在讲解“圆锥体体积”概念时,我先用硬纸板做了三个圆锥体和一个圆柱体。其中一个圆锥体和圆柱体等底等高,另一个圆锥体和圆柱体等高不等底。然后把圆锥体里盛满沙子(每个圆锥体盛三次)倒入圆柱体。这样学生就直观看到:三个圆锥体中,只有那个和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里的沙子三次正好填满圆柱体,其余两个不适合。接着再让学生思考,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利用已学过的圆柱体积公式,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学生小结,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经过这样由浅入深的直观演示和讲解,既复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又学会了计算圆锥体体积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促进抽象与概括能力的提升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等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提升学生的抽象与概括水平,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抽象与概括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展示实物。如通过数“3根小棒”、“3把椅子”等抽象出数字3;实物演示“火车过桥”的过程,抽象出文字表述的意思,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火车过桥所行路程就是桥长加车身的长度,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2、增强表象。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如一格一格地数、横着数、竖着数,进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逐步抽象。如教学低年级“8加几”的加法中,教师先让学生在实物操作凑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到算式,抽象概括出先想8加几等于10,再将第二个加数进行分解去计算。
4、形式运算。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用字母公式、数量关系、运算定律等代数法去解决具体的问题就是一种抽象概括的过程,是抽象概括思维训练的好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数学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活动。数学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因此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一、鼓励口头表达,训练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个人思想的直接体现。小学生的思维是通过语言表达来体现的,一个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如果口齿清楚,表达有序,说明他的思维清晰。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以言语训练为基础的。数学课堂教学同样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完成的。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对知识点完整、准确、简洁地表达,体现了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表达能力在逐步地形成。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在课堂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抓住每节课中和学生的交流机会,以言语训练为主线,通过发展学生的言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经历由示范—帮扶—练习—独立表达的过程,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表达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有的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将概念说明白,但是同时会丢掉关键性的字词,而且表达语句重复、不准确,在教师的提醒下才能加以补充,但是下一次回答类似的问题还会出现同样的错误。针对这种概念性较强的内容,教师要留给学生“说”的时间,让他们在充分的表达中逐步精简语言,使得自己的思维理解和口头表达划上等号。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学习数学和解答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训练,并将这种思维能力应用到日常实际生活中,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有计划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是简单的交会他们如何解题。创设生动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认识和学習数学定律的形成以及在实际当中的应用,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深刻的理解所学习的内容。
三、创设类化情境,深化思维,使学生善学
概念形成后,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它,还需通过开阔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头脑中已形成的概念更加清晰、明确。促使所学新知识纳入知识网络。在思维系统化、条理化基础上进行类化。深化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善学。
1、适时总结,深化思维。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小学数学教材中呈现的各有关知识单元,往往是按照一个个知识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分散编排的,最后展现知识块的全貌。教学时,要全面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程,使前后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2、巧设练习,深化思维。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思维方法,智能网络结构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为强化联系,深化记忆,除设计适量的基础题型外,还应抓住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变通性设计练习,以引起讨论,在讨论中深化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四、在概念引入时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联想、类比和猜想。因此,我们在数学概念引入时,就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图表、多媒体以及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等直观教具和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从而使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
如在讲解“圆锥体体积”概念时,我先用硬纸板做了三个圆锥体和一个圆柱体。其中一个圆锥体和圆柱体等底等高,另一个圆锥体和圆柱体等高不等底。然后把圆锥体里盛满沙子(每个圆锥体盛三次)倒入圆柱体。这样学生就直观看到:三个圆锥体中,只有那个和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里的沙子三次正好填满圆柱体,其余两个不适合。接着再让学生思考,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利用已学过的圆柱体积公式,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学生小结,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经过这样由浅入深的直观演示和讲解,既复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又学会了计算圆锥体体积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促进抽象与概括能力的提升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等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提升学生的抽象与概括水平,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抽象与概括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展示实物。如通过数“3根小棒”、“3把椅子”等抽象出数字3;实物演示“火车过桥”的过程,抽象出文字表述的意思,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火车过桥所行路程就是桥长加车身的长度,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2、增强表象。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如一格一格地数、横着数、竖着数,进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逐步抽象。如教学低年级“8加几”的加法中,教师先让学生在实物操作凑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到算式,抽象概括出先想8加几等于10,再将第二个加数进行分解去计算。
4、形式运算。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用字母公式、数量关系、运算定律等代数法去解决具体的问题就是一种抽象概括的过程,是抽象概括思维训练的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