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太行山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重要根据地之一。6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太行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筑起了抗日的铜墙铁壁,谱写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光辉篇章,培育并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何谓太行精神?对此,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于2005年7月底在晋考察时指出:“八路军和太行儿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重要的贡献。抗日战争中培育的太行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关键词:太行精神;科学内涵
一、不怕牺牲,不畏艰险
太行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华北沦陷的紧急关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人民站在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列,在千山万壑的太行山区建立了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从此,“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叫他在哪里灭亡”,800里太行成为太行儿女消灭侵略者的辽阔战场。
一代名将左权将军在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中不幸牺牲,年仅37岁。朱德元帅的“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的诗句,既是对左权将军的崇高评价,也是对太行精神强烈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精辟概括,使太行精神名扬天下。
一位伟大的太行母亲,做军鞋、送军粮,为了救一个小八路的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儿子被日本鬼子挑开胸膛。抗日战争时期正是这些革命战士普通百姓上演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活剧,谱就了万古流芳、壮怀激烈的英雄史诗,从而塑造了太行军民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英雄群体形象和伟大精神。曾有许多青年妇女冒着全家人被日本鬼子砍头的生命危险,用甘甜的乳汁奶养了一批革命后代,太行奶娘是太行革命老区一个伟大的英雄群体。
二、百折不挠艰苦奋斗
太行精神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的百折不撓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太行根据地的军民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面对敌人的猖狂进攻和天灾蝗祸的严峻考验,太行军民一面巩固和扩大地方武装,坚持分散的游击战争,寻找战机,进行作战;一面以顽强的意志摆脱困难,节衣缩食,积极生产,从将军到士兵,根据地军民和衷共济,共度难关。在这个过程中,太行军民的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英雄精神日益显现出来。刘伯承同志当时已年过半百,战争中又多次负伤,但他仍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红高粱、黑豆面、干树皮、生野菜,硬是在太行山上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撑起了一面不倒的红旗。太行山的山山水水,留下了八路军的深深足迹;太行山的人民中间,结出了八路军革命情操的丰硕果实。太行精神凝结着八路军和人民的鲜血,渗透着老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顽强品格,树立着太行军民的远大理想。战争唤醒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
三、万众一心,敢于胜利
太行精神是为民族解放展现的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精神。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唤起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参加抗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近400万平方公里的太行山区组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万众一心抗击侵略。牺盟会、决死队、游击队、国际友人甚至包括阎锡山和国民党的进步力量,都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薄一波领导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就是太行根据地运用统一战线方针的成功典范。在抗日战争爆发的最初4年中,牺盟会发展会员300多万人,培养各级干部3000余人,总兵力7万余人。在大约70个县组建地方抗日武装,为在山西进行抗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中,太行区军民先后有117573人加入人民军队。百团大战期间,太行区民兵就参战538次,参战总人数达到近6万人。正是这种精神,才使我们取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3年秋,华北持续干旱,土地干裂,寸草不生,接着又遭蝗灾,再加上鬼子的扫荡,物资极度匮乏。总部机关干部每人每天粮食定量从一斤半减为一斤,有时甚至不到半斤;衣服、鞋袜无法供给;办公文具几乎没有,一个信封都要反复使用多次抗争。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一场人民戰争,而万众一心、敢于胜利正是人民战争的本质所在。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之后,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太行军民团结一心、积极抗战。最能体现太行军民积极抗战、敢于胜利这一精神的有三场战役,太原会战: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l生防御战役。
四、英勇奋斗无私奉献
太行精神展现的是为人民利益英雄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太行山区有成千上万的青壮年自愿参军上前线,有兄弟争先上战场、父子同时扛起枪的动人事迹,也有一家老少为革命全部献出生命的悲壮进行曲。据不完全统计,在涉县这个当时仅有14万人口的小县,就有16 000多人参加了子弟兵。从1940年到1947年,牺牲于战场的涉县籍烈士达1735人。仅上党、平汉、太原三大战役,涉县参战的民兵即达25 000多人。那时,全县每年都要拿出1000多万斤公粮,做出10万多双军鞋,腾出1/3左右的房子,供部队、机关、学校吃住使用。在那个充满牺牲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岁月里,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行动口号下,太行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粮出粮,从来不讲价钱。1944年,邓小平同志在黎城县南委泉召开的太行区杀敌英雄、劳动英雄大会上讲道:“七年来,太行人民出的公粮不下300多万石,还有款子、军鞋、支差及其他负担,全区同胞的确是尽了一切力量的。”这是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在太行人民身上的具体表现。不仅如此,太行人民在自己的家园刚刚解放后,就有14多万人随刘邓大军渡江作战。建国以后,太行人民虽说还比较贫穷,但不管哪里有了困难,老区人民都会像过去支前那样,尽自己的力量给以帮助,此类事件举不胜举,“子弟兵的母亲”刘金鱼就是这种精神培育下涌现出来的代表。从1937年到1945年,太行山区有1200万石粮食被抢劫,22万间房屋被烧毁,17万人被日军打死打伤,15万名优秀儿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60万名热血青年参加了八路军,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村村住过八路军,家家都有子弟兵。长治平均每县支前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40%以上,武乡、黎城则高达60%到80%。
太行精神孕育、形成于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是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党以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己任,领导全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伟大壮举;是八路军与太行根据地人民同甘共苦、浴血奋战的英雄史实的真实写照;是我们党、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在抗战时期革命精神的集中反映。太行精神是我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延伸,是红军光荣革命传统的传承,是我们党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中华民族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精神法宝,更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太行精神;科学内涵
一、不怕牺牲,不畏艰险
太行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华北沦陷的紧急关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人民站在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列,在千山万壑的太行山区建立了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从此,“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叫他在哪里灭亡”,800里太行成为太行儿女消灭侵略者的辽阔战场。
一代名将左权将军在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中不幸牺牲,年仅37岁。朱德元帅的“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的诗句,既是对左权将军的崇高评价,也是对太行精神强烈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精辟概括,使太行精神名扬天下。
一位伟大的太行母亲,做军鞋、送军粮,为了救一个小八路的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儿子被日本鬼子挑开胸膛。抗日战争时期正是这些革命战士普通百姓上演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活剧,谱就了万古流芳、壮怀激烈的英雄史诗,从而塑造了太行军民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英雄群体形象和伟大精神。曾有许多青年妇女冒着全家人被日本鬼子砍头的生命危险,用甘甜的乳汁奶养了一批革命后代,太行奶娘是太行革命老区一个伟大的英雄群体。
二、百折不挠艰苦奋斗
太行精神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的百折不撓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太行根据地的军民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面对敌人的猖狂进攻和天灾蝗祸的严峻考验,太行军民一面巩固和扩大地方武装,坚持分散的游击战争,寻找战机,进行作战;一面以顽强的意志摆脱困难,节衣缩食,积极生产,从将军到士兵,根据地军民和衷共济,共度难关。在这个过程中,太行军民的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英雄精神日益显现出来。刘伯承同志当时已年过半百,战争中又多次负伤,但他仍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红高粱、黑豆面、干树皮、生野菜,硬是在太行山上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撑起了一面不倒的红旗。太行山的山山水水,留下了八路军的深深足迹;太行山的人民中间,结出了八路军革命情操的丰硕果实。太行精神凝结着八路军和人民的鲜血,渗透着老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顽强品格,树立着太行军民的远大理想。战争唤醒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
三、万众一心,敢于胜利
太行精神是为民族解放展现的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精神。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唤起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参加抗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近400万平方公里的太行山区组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万众一心抗击侵略。牺盟会、决死队、游击队、国际友人甚至包括阎锡山和国民党的进步力量,都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薄一波领导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就是太行根据地运用统一战线方针的成功典范。在抗日战争爆发的最初4年中,牺盟会发展会员300多万人,培养各级干部3000余人,总兵力7万余人。在大约70个县组建地方抗日武装,为在山西进行抗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中,太行区军民先后有117573人加入人民军队。百团大战期间,太行区民兵就参战538次,参战总人数达到近6万人。正是这种精神,才使我们取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3年秋,华北持续干旱,土地干裂,寸草不生,接着又遭蝗灾,再加上鬼子的扫荡,物资极度匮乏。总部机关干部每人每天粮食定量从一斤半减为一斤,有时甚至不到半斤;衣服、鞋袜无法供给;办公文具几乎没有,一个信封都要反复使用多次抗争。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一场人民戰争,而万众一心、敢于胜利正是人民战争的本质所在。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之后,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太行军民团结一心、积极抗战。最能体现太行军民积极抗战、敢于胜利这一精神的有三场战役,太原会战: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l生防御战役。
四、英勇奋斗无私奉献
太行精神展现的是为人民利益英雄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太行山区有成千上万的青壮年自愿参军上前线,有兄弟争先上战场、父子同时扛起枪的动人事迹,也有一家老少为革命全部献出生命的悲壮进行曲。据不完全统计,在涉县这个当时仅有14万人口的小县,就有16 000多人参加了子弟兵。从1940年到1947年,牺牲于战场的涉县籍烈士达1735人。仅上党、平汉、太原三大战役,涉县参战的民兵即达25 000多人。那时,全县每年都要拿出1000多万斤公粮,做出10万多双军鞋,腾出1/3左右的房子,供部队、机关、学校吃住使用。在那个充满牺牲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岁月里,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行动口号下,太行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粮出粮,从来不讲价钱。1944年,邓小平同志在黎城县南委泉召开的太行区杀敌英雄、劳动英雄大会上讲道:“七年来,太行人民出的公粮不下300多万石,还有款子、军鞋、支差及其他负担,全区同胞的确是尽了一切力量的。”这是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在太行人民身上的具体表现。不仅如此,太行人民在自己的家园刚刚解放后,就有14多万人随刘邓大军渡江作战。建国以后,太行人民虽说还比较贫穷,但不管哪里有了困难,老区人民都会像过去支前那样,尽自己的力量给以帮助,此类事件举不胜举,“子弟兵的母亲”刘金鱼就是这种精神培育下涌现出来的代表。从1937年到1945年,太行山区有1200万石粮食被抢劫,22万间房屋被烧毁,17万人被日军打死打伤,15万名优秀儿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60万名热血青年参加了八路军,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村村住过八路军,家家都有子弟兵。长治平均每县支前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40%以上,武乡、黎城则高达60%到80%。
太行精神孕育、形成于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是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党以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己任,领导全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伟大壮举;是八路军与太行根据地人民同甘共苦、浴血奋战的英雄史实的真实写照;是我们党、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在抗战时期革命精神的集中反映。太行精神是我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延伸,是红军光荣革命传统的传承,是我们党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中华民族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精神法宝,更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