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如何开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笔者结合辽源农广校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应放在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上
1.接受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已经发生变化,已经由以乡村干部和应届初中生为主转变为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为主。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开展了几十年,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自八十年代初成立以来,一直与教育部门的相关学校共同承担着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这二十多年中,接受农广校教育的学员组成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八十年代初期,参加学习的学员以乡镇干部为主,八十年代后期,以村干部及村后备干部为主,九十年代初期,招生工作已经陷入困境。各级农广校各显神通、各展其能,与武警部队、公安消防部队联合办学招收现役军人,与初高中联合办学招收初高中分流生,甚至与监狱联合办学,招收服刑人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农广校中专招生工作逐步走入低谷,几乎到了生源枯竭的地步。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准确定位受教育主体。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城乡差距较大的现实,使得农村新生劳动力不愿务农,跳出农门增收入、离开农村谋幸福的现象日趋严重。应届毕业生已经不愿意读中专,更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下面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2009年辽源农广校招生549人,其中:22岁以下为30人,占5.5 %,没有一名应届初中毕业生;23岁至30岁101人,占18.4%;31岁至50岁418人,占76.1%。
2.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民职业化有迫切需要。现代农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以资本和人的科学素养为主,生产工具以机械化为主。现代农业发展实质是用先进科学技术及现代物质装备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与传统农业相比,其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要求农民必须具有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否则再先进的科技成果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转化应用,再好的技术装备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3.农民对基础性、系统性、专业性的中等职业教育具有旺盛需求。随着农业和农村的加速转型、农业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加快,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热情不断高涨,长期以来主要采取“一事一训”和单项技术的短期培训难以满足农民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农广校应成为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的主力
农广校的创办在我国是一种新的创举,实践证明,它在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农广校自创办以来,为地方培养了大批初、中级技术人才,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首先,面向农业农村招生,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农村知识青年、农民群众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机会。其次是农广校的课堂、实验室可以设在广阔的田野里,学员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克服了过去教学领域中长期存在的“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农广校学员的理论知识学习同实践操作较好地结合,学了就用,用了再学,不断丰富。自建校以来,辽源市县两级农广校已经为当地培养了5000余名懂经管、会管理、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实用人才,为辽源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农广校应发挥自身优势,针对农民教育的特点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
1.农广校的优势在哪里?
(1)师资优势。农广校教师绝大多数是毕业于农业院校的农业专业人员,他们掌握的知识基本涵盖了农村生产经管过程中的需求,加之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隶属于农业部门领导,每个学校都聘任了大量农业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农民的知识需求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储备库,可以随时随地为农民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2)教材优势。通过几十年的办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央校和省校的统编教材和各级分校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的自编教材,包括文字教材体系和声像教材。
(3)体系优势。农广校是一所世界上最大的没有围墙的学校,几十年来之所以在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她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具有其它学校无法替代的优势和一些突出的特点:
一是体系网络健全。农广校已经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省、地、县、乡(镇)五级办学的完整网络体系,覆盖面宽,施教面广,学员容量大,适应农村大规模科技教育培训需要。
二是实行开放办学,教学手段先进。开放办学及卫星网络传播技术和广播电视教育技术等远程教学形式,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能够进村入户,延伸到广大农村基层的偏僻边远山区,农民可以就地参加学习,能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
三是多层次、多形式、多学科办学。开设的专业有种植、养殖、加工、工程、经济、管理、服务等七大门类,几乎覆盖了农村各主要产业,适合农村方方面面的需要。
四是教育成本低,农民花钱少、受益快、回报高。在各类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学校中,农广校学费标准最低。农广校低成本办学,是靠现有教育资源重组,优化利用,是靠广播、电视等现代传播手段和统一的教学服务来实现的。同时,农广校的转化功能强,学员留得住、用得上,边学边用边见效,适合穷国办大教育的状况。
2.农民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要想办好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必须研究农民教育特点。农民文化程度、年龄层次千差万别,所从事的种植、养殖、加工、经贸等行业、品种多种多样,农业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农民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民教育的分散性。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集中学习困难很多。
二是农民教育的针对性。农民文化程度、农业知识与技能差别较大,需要的种、养、加、经贸知识与技术也不一样,必须根据各自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教育培训。
三是农民教育的实效性。农民学习目的很明确,要求学了就用,用后见效。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从满足农民心理需要出发,遵照学以致用、现学现用、用能致富的原则。只有这样,农民才想学、爱学。
四是农民教育的季节性。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教育内容方面,要紧密结合生产季节、环节,科学安排教学计划,确保教育的实效性。
3.怎样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
充分发挥农广校办学优势,针对农民教育的特点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注重这样几个原则:
一是学制长短结合。根据农民的意愿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采取“弹性学制”或“部分时间制”,即根据文化基础和工作特点,灵活掌握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利用农闲时节和乡镇企业淡季集中学习。集中参加学习的地点最好是在乡村的教学班,以解决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集中学习困难的矛盾。
二是形式灵活多样。针对农民教育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方法,除了传统的面授讲课培训外,综合运用广播、电视、光碟等现代媒体教学,特别是运用光碟开展形象教学,农民能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所改进,应尽可能适当增加直观式教学和现场跟踪指导,比如,运用教具、标本模型、挂图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总之,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应本着重实际、求实效的原则。
三是对象突出重点。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应优先从村干部、科技示范户、农民技术员、种养大户、乡镇企业技术工人和农村其他创业者中招收培养。重点要在观念、知识、技能、诚信、合作等方面加强培养,使职业化的农民其思维、行为、态度、心理上都能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四、农广校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依靠国家政策支持才能有效实施
农民教育是社会公益性、基础性事业。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民培训都是由政府财力支持的。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在财政预算中,要单列安排农民教育经费,并做到逐年有所增加。国家政策支持包括对办学单位农广校的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办学经费。在目前国内经济状况下,农民参加中等职业教育不可能投入太多,参加农广校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民应该享受国家中职贫困生助学金待遇,同时享受各地配套的资助政策,享受涉农专业免费政策。
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辽源分校
唐英豪
辽源市实验高中
韩春杰
一、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应放在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上
1.接受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已经发生变化,已经由以乡村干部和应届初中生为主转变为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为主。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开展了几十年,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自八十年代初成立以来,一直与教育部门的相关学校共同承担着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这二十多年中,接受农广校教育的学员组成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八十年代初期,参加学习的学员以乡镇干部为主,八十年代后期,以村干部及村后备干部为主,九十年代初期,招生工作已经陷入困境。各级农广校各显神通、各展其能,与武警部队、公安消防部队联合办学招收现役军人,与初高中联合办学招收初高中分流生,甚至与监狱联合办学,招收服刑人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农广校中专招生工作逐步走入低谷,几乎到了生源枯竭的地步。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准确定位受教育主体。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城乡差距较大的现实,使得农村新生劳动力不愿务农,跳出农门增收入、离开农村谋幸福的现象日趋严重。应届毕业生已经不愿意读中专,更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下面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2009年辽源农广校招生549人,其中:22岁以下为30人,占5.5 %,没有一名应届初中毕业生;23岁至30岁101人,占18.4%;31岁至50岁418人,占76.1%。
2.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民职业化有迫切需要。现代农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以资本和人的科学素养为主,生产工具以机械化为主。现代农业发展实质是用先进科学技术及现代物质装备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与传统农业相比,其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要求农民必须具有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否则再先进的科技成果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转化应用,再好的技术装备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3.农民对基础性、系统性、专业性的中等职业教育具有旺盛需求。随着农业和农村的加速转型、农业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加快,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热情不断高涨,长期以来主要采取“一事一训”和单项技术的短期培训难以满足农民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农广校应成为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的主力
农广校的创办在我国是一种新的创举,实践证明,它在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农广校自创办以来,为地方培养了大批初、中级技术人才,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首先,面向农业农村招生,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农村知识青年、农民群众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机会。其次是农广校的课堂、实验室可以设在广阔的田野里,学员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克服了过去教学领域中长期存在的“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农广校学员的理论知识学习同实践操作较好地结合,学了就用,用了再学,不断丰富。自建校以来,辽源市县两级农广校已经为当地培养了5000余名懂经管、会管理、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实用人才,为辽源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农广校应发挥自身优势,针对农民教育的特点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
1.农广校的优势在哪里?
(1)师资优势。农广校教师绝大多数是毕业于农业院校的农业专业人员,他们掌握的知识基本涵盖了农村生产经管过程中的需求,加之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隶属于农业部门领导,每个学校都聘任了大量农业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农民的知识需求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储备库,可以随时随地为农民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2)教材优势。通过几十年的办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央校和省校的统编教材和各级分校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的自编教材,包括文字教材体系和声像教材。
(3)体系优势。农广校是一所世界上最大的没有围墙的学校,几十年来之所以在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她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具有其它学校无法替代的优势和一些突出的特点:
一是体系网络健全。农广校已经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省、地、县、乡(镇)五级办学的完整网络体系,覆盖面宽,施教面广,学员容量大,适应农村大规模科技教育培训需要。
二是实行开放办学,教学手段先进。开放办学及卫星网络传播技术和广播电视教育技术等远程教学形式,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能够进村入户,延伸到广大农村基层的偏僻边远山区,农民可以就地参加学习,能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
三是多层次、多形式、多学科办学。开设的专业有种植、养殖、加工、工程、经济、管理、服务等七大门类,几乎覆盖了农村各主要产业,适合农村方方面面的需要。
四是教育成本低,农民花钱少、受益快、回报高。在各类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学校中,农广校学费标准最低。农广校低成本办学,是靠现有教育资源重组,优化利用,是靠广播、电视等现代传播手段和统一的教学服务来实现的。同时,农广校的转化功能强,学员留得住、用得上,边学边用边见效,适合穷国办大教育的状况。
2.农民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要想办好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必须研究农民教育特点。农民文化程度、年龄层次千差万别,所从事的种植、养殖、加工、经贸等行业、品种多种多样,农业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农民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民教育的分散性。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集中学习困难很多。
二是农民教育的针对性。农民文化程度、农业知识与技能差别较大,需要的种、养、加、经贸知识与技术也不一样,必须根据各自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教育培训。
三是农民教育的实效性。农民学习目的很明确,要求学了就用,用后见效。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从满足农民心理需要出发,遵照学以致用、现学现用、用能致富的原则。只有这样,农民才想学、爱学。
四是农民教育的季节性。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教育内容方面,要紧密结合生产季节、环节,科学安排教学计划,确保教育的实效性。
3.怎样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
充分发挥农广校办学优势,针对农民教育的特点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注重这样几个原则:
一是学制长短结合。根据农民的意愿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采取“弹性学制”或“部分时间制”,即根据文化基础和工作特点,灵活掌握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利用农闲时节和乡镇企业淡季集中学习。集中参加学习的地点最好是在乡村的教学班,以解决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集中学习困难的矛盾。
二是形式灵活多样。针对农民教育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方法,除了传统的面授讲课培训外,综合运用广播、电视、光碟等现代媒体教学,特别是运用光碟开展形象教学,农民能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所改进,应尽可能适当增加直观式教学和现场跟踪指导,比如,运用教具、标本模型、挂图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总之,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应本着重实际、求实效的原则。
三是对象突出重点。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应优先从村干部、科技示范户、农民技术员、种养大户、乡镇企业技术工人和农村其他创业者中招收培养。重点要在观念、知识、技能、诚信、合作等方面加强培养,使职业化的农民其思维、行为、态度、心理上都能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四、农广校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依靠国家政策支持才能有效实施
农民教育是社会公益性、基础性事业。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民培训都是由政府财力支持的。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在财政预算中,要单列安排农民教育经费,并做到逐年有所增加。国家政策支持包括对办学单位农广校的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办学经费。在目前国内经济状况下,农民参加中等职业教育不可能投入太多,参加农广校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民应该享受国家中职贫困生助学金待遇,同时享受各地配套的资助政策,享受涉农专业免费政策。
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辽源分校
唐英豪
辽源市实验高中
韩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