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的老年人口近1.3亿,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8.64%。现在,我国正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了以后怎么过?是自己过,跟孩子过,还是去养老院?”我们请“当事人”说说自己的想法及道理,也请“旁观者”谈谈他们的意见和看法。
(编辑 李 军)
孟祖浩:
吃住分开 自由自在
“老了以后怎么过?”这一问题牵动了所有已老和将老之人的心,也牵连着所有有老人的家庭。这个问题的答案要根据老年人的年龄、婚姻、健康、经济等状况而定,还要根据子女的状况选择,应因人而异,各取所需,各有所求。
六十耳顺、七十随心。只要健康状况尚好,夫妻双全,我倾向自己过。我有两个儿子,分居无锡、南京两处,都热切地希望我和老伴到他们家生活。我提出了先决条件:吃住分开,就近住宿。
吃住分开可以避免三代人因生活习惯、爱好等差异而产生不和谐的声音,尤其是饮食、睡眠、如厕、梳洗、娱乐等生活琐事,在祖孙三代人客观存在着明显差异,吃住分开为三代人预留了充分的生活空间和时间,生活互不影响,互不干涉,自由自在,各无拘束,既随了七十随心之愿,又给了子女现代化生活的天地,可以各有所为。就近住宿则可相互照应,节假日又可欢聚一堂,享受天伦之乐。
我提出的先决条件在大儿子的努力下实现了,儿子在他居住的小区内为我们租了一套房,我们于2004年9月前往南京和他们团聚。现在,我们的生活非常开心、舒适。我想,只要我和老伴身体尚健康,生活能自理,我们就会一直坚持下去。至于以后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或家庭出现变故,我则奉行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心态,跟孩子过,去养老院,或请保姆,都行!
滕修胜:
自己过最好
退休后,我逐渐感到自理能力差了,子女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都希望我和他们一起过。子女的孝心感动了我,于是,我住到了儿子家。然而,几个月共同生活下来,我发现:我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不太合拍。作息时间不统一,我喜欢早睡早起,他们却睡晚起迟,相互干扰,互相影响休息;再如,我想吃饭时吃不成(饭未做),不想吃时也得吃(他们开饭了)。另外,由于他们爱吃荤菜,导致我的血脂居高不下;更有甚者,由于兴趣不同,我们总谈不到一起,有时候我说了半天,他们虽然佯装在听却又心不在焉,这让我非常伤感。思考再三,我提出住养老院试试看,、
住进养老院才知道,清一色的老年人虽然有共同语言,但话题都是身体不适、担心不久于人世之类的,让人倍感压抑;加上老年人疾病多,整天唉声叹气。每天,我听到的都是叹息声,看到的都是衰老的身影,生活氛围十分消沉,这让我心情十分惆怅、低落。此外,老年人大多比较固执,互不相让,常常为一些小事而争执。因此,我住了一段日子就和他们“老死不相往来”,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家是自己的天空,家里的一切都让我依恋。在家里,我是自己的主人,想做什么做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有老友来可以秉烛夜谈,谈笑风生;兴致所至,重抄旧好,爬爬格子也无人干扰,乐在其中。对于自己力所不及之事,则留下来等儿女们来帮忙或请钟点工来做。当然,我也会经常到儿女家中小住,“远香近臭”,也能享受天伦之乐。我想, 即使以后我的自理能力进一步下降了,我也不会住到儿女家或到养老院,我会请一个保姆居家养老。老了,还是自己过比较好。
王秀兰:
养老“三部曲”
我今年75岁,在我和老伴退休之初,我们就制定好了我们的养老“三部曲”,现正按部就班的执行我们的养老计划。
第一阶段是独自养老期。这个时期是从退休时的60岁到70岁。这个阶段虽然有些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但病情不重,生活能自理,活动基本不受限制,可以开展各种休闲活动和自我保健活动,退休后的生活安排得并井有条,不需要儿女操心。这个阶段的生活我们过得既充实又自在,非常开心。
第二阶段是半依赖养老期。这个阶段是从70岁到80岁,我们目前就处于这个阶段。此时,岁数更大了,由于身体的日渐衰老,所患的慢性病逐渐加重,健康状况大不如前,一方面需要经常到医院就诊、治疗,另一方面也需要人偶尔前来照顾,日常生活虽能自理,但生活质量已大大下降。因此,我的一儿两女排了班,利用节假日轮流来照看我们或陪我们去医院看病,生活也还可以。
第三阶段是依赖期。这个时期是80岁以后到人生终点。人到80岁以后,身体各项机能下降更厉害,健康状况更差了,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我们打算找个保姆照顾我们的日常起居,尽量不完全依赖儿女,但要求他们最好每天有一个人能来看一看我们或打电话来,以防不测。
伍厚政:
社区是家庭养老的靠山
政府和社会、个人举办各类养老院是有必要的。虽然目前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养老的主要形式,但家庭养老有许多实际问题,特别是对高龄老人、单身老人、空巢老人及健康状况不佳的老人,所面临的困难是老人独自难以解决的。
因此,社区应是家庭养老的靠山,“小巷总理”该是统率银发队伍的“总管家”。搞好家庭养老,让本社区的老人实现老有所养,是社区义不容辞的责任。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最根本的还是更新观念,让社区自觉地把关怀老人、搞好家庭养老的重担挑起来。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千家万户,也关系到社区的安定和谐。
对多数离退休老人来说,最大的困难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找不到合适的工勤人员或护理人员,突发疾病时无人及时发现送医。这些问题解决得好,不仅老人可以安心养老,老人的子女、家属也可免除后顾之忧。社区要对本社区老年人群的基本状况做全面调查,针对他们不同的需求,给予不同帮助。这当然不是把老人的吃喝拉撒睡全包起来,而是做好组织与协调工作,为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为老人找到合适的护理人员、工勤人员,并有专人负责对他们的日常管理和培训,发生矛盾时及时协助解决。我认为,社区工作在养老问题的解决上大有可为。
苑广阔:
相伴携手看夕阳
一双儿女都相继在其他城市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我和老伴也相隔了1年从各自的单位退休回家了。这时,摆在我和老伴面前有两条路可选,一是去跟着儿子或者女儿过;二是进当地的养老院。
经过我和老伴慎重的考虑,并充分征求儿女的意见后,我们选择了“第三条道路”——不投靠儿女,不进养老院,我们自己过:
之所以做出这种决定,是有我们自己的理由的。跟着儿女过当然不错,不但能得到儿女随时随地的照顾,而且还能天天看见自己的孙儿辈。但问题也正出在这里,我们和自己的儿女毕竟属于两代人,和儿女的儿女已经是隔代人了,我们 对生活的态度、对事情的处理方法,难免会让他们看不惯;而他们一些前卫、流行的生活方式,我们看着也不会顺眼,这天长日久的过日子,矛盾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而我们自己过呢?如果想儿女了,现在的交通那么便利,打声招呼就可以到他们的城市去住上个十天八天的,既解了思念之苦,也不会讨儿女的嫌。
住养老院虽然有人做伴,有人照顾,吃喝不愁,但却要受人管制,处处都有条条框框限制着。我和老伴上班的时候就一直受单位的规章制度管,现在退休了,也该享受一下彻底的自由了。
现在,我们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平时买菜、做饭、看电视,闲下来就去培养一下自己的业余爱好。每隔一两个月,我们就去儿子或者是女儿的家里住上几天,他们有了假期,也会回来看我们。过去因为工作忙,虽然我和老伴都喜欢旅游,却苦于没有时间。现在可是万事俱备了,我和老伴每年都会出去旅游两三次,既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老年生活可谓是有滋有味,健康幸福;
我们也和儿女商量好了,等我们真的到了老得走不动的时候,就请个保姆来照顾我们。反正,我们是既不想去麻烦他们年轻人,也不愿意去养老院养老,我们只想老两口相伴携手看夕阳。
杨从彪:
老人和孩子一起住好
我们夫妇俩退休后和孩子住在一起,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房子住,乡下老家有祖上留给我们的房子,在家乡城里也买了房,而是为了儿子儿媳安心工作,为了带好孙子,为了和儿孙们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我们就和孩子住在一起了。和孩子住在一起,过好“四关”,家庭生活才会和谐。
一是生活关。我们的孩子都很孝顺,饮食上,他们尽量满足我们的口味。我们吃得清淡,儿媳开始不习惯,但还是吃得乐呵呵的,有时候她实在想吃“麻辣烫”了,就邀儿子出去吃顿火锅解解馋,菜再没有味道,只要我们满意,他们也不会有怨言。他们想吃卤鸡、扣肉、烧白等菜肴,我们也一定会及时买回来。久而久之,在生活上基本形成了共识,对吃的要求逐渐趋于一致。
二是为人处世关。年轻人上班,从早忙到晚,很辛苦,回到家里只想安静休憩,或欣赏音乐,或静下来读读书、上上网,我们老两口看电视时就尽量把声音开得小一点,或者不看电视,出去走走,与邻居聊聊天。儿子儿媳来客人,我们拿出水果,沏上茶,问候一声便离开,让他们安心谈事叙旧。孙子的客人全是小孩,在家里大吵大闹,“飞”来跑去,有时候真吵得闹心,但想想自己小时候不也是这样玩过来的吗?让他们尽兴玩好了。在为人处世上,一家人只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就会处得很好。
三是金钱关。我们家的人在金钱上都不斤斤计较,儿子儿媳从不过问我们的开支情况,我们也不会问他们的收入,生活开支大家凑,节余的下个月用,不够再添。儿子在我们抽屉里放了1000元现金备用,我们随时可以用,还专门为他母亲买了医疗保险,想得真周到,让我们感动万分。
四是家务关。平时,带孩子、洗衣被、买菜、做饭、擦地板等家务,我们老两口几乎都包了,不过,儿媳上班再忙再累,一回家看见我们在炒菜,就主动洗手抄勺上锅台,饭后儿子洗碗,双休日他们争着洗衣服、拖地。可以说,一家人从未因家务事红过脸。
我们过好了“四关”,家庭和和睦睦,圆满幸福。常言说,幸福不是因为你拥有得多,而是因为你计较得少。我相信这是真理。我们恐怕这一生也不会和孩子分开住了。
(编辑 李 军)
孟祖浩:
吃住分开 自由自在
“老了以后怎么过?”这一问题牵动了所有已老和将老之人的心,也牵连着所有有老人的家庭。这个问题的答案要根据老年人的年龄、婚姻、健康、经济等状况而定,还要根据子女的状况选择,应因人而异,各取所需,各有所求。
六十耳顺、七十随心。只要健康状况尚好,夫妻双全,我倾向自己过。我有两个儿子,分居无锡、南京两处,都热切地希望我和老伴到他们家生活。我提出了先决条件:吃住分开,就近住宿。
吃住分开可以避免三代人因生活习惯、爱好等差异而产生不和谐的声音,尤其是饮食、睡眠、如厕、梳洗、娱乐等生活琐事,在祖孙三代人客观存在着明显差异,吃住分开为三代人预留了充分的生活空间和时间,生活互不影响,互不干涉,自由自在,各无拘束,既随了七十随心之愿,又给了子女现代化生活的天地,可以各有所为。就近住宿则可相互照应,节假日又可欢聚一堂,享受天伦之乐。
我提出的先决条件在大儿子的努力下实现了,儿子在他居住的小区内为我们租了一套房,我们于2004年9月前往南京和他们团聚。现在,我们的生活非常开心、舒适。我想,只要我和老伴身体尚健康,生活能自理,我们就会一直坚持下去。至于以后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或家庭出现变故,我则奉行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心态,跟孩子过,去养老院,或请保姆,都行!
滕修胜:
自己过最好
退休后,我逐渐感到自理能力差了,子女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都希望我和他们一起过。子女的孝心感动了我,于是,我住到了儿子家。然而,几个月共同生活下来,我发现:我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不太合拍。作息时间不统一,我喜欢早睡早起,他们却睡晚起迟,相互干扰,互相影响休息;再如,我想吃饭时吃不成(饭未做),不想吃时也得吃(他们开饭了)。另外,由于他们爱吃荤菜,导致我的血脂居高不下;更有甚者,由于兴趣不同,我们总谈不到一起,有时候我说了半天,他们虽然佯装在听却又心不在焉,这让我非常伤感。思考再三,我提出住养老院试试看,、
住进养老院才知道,清一色的老年人虽然有共同语言,但话题都是身体不适、担心不久于人世之类的,让人倍感压抑;加上老年人疾病多,整天唉声叹气。每天,我听到的都是叹息声,看到的都是衰老的身影,生活氛围十分消沉,这让我心情十分惆怅、低落。此外,老年人大多比较固执,互不相让,常常为一些小事而争执。因此,我住了一段日子就和他们“老死不相往来”,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家是自己的天空,家里的一切都让我依恋。在家里,我是自己的主人,想做什么做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有老友来可以秉烛夜谈,谈笑风生;兴致所至,重抄旧好,爬爬格子也无人干扰,乐在其中。对于自己力所不及之事,则留下来等儿女们来帮忙或请钟点工来做。当然,我也会经常到儿女家中小住,“远香近臭”,也能享受天伦之乐。我想, 即使以后我的自理能力进一步下降了,我也不会住到儿女家或到养老院,我会请一个保姆居家养老。老了,还是自己过比较好。
王秀兰:
养老“三部曲”
我今年75岁,在我和老伴退休之初,我们就制定好了我们的养老“三部曲”,现正按部就班的执行我们的养老计划。
第一阶段是独自养老期。这个时期是从退休时的60岁到70岁。这个阶段虽然有些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但病情不重,生活能自理,活动基本不受限制,可以开展各种休闲活动和自我保健活动,退休后的生活安排得并井有条,不需要儿女操心。这个阶段的生活我们过得既充实又自在,非常开心。
第二阶段是半依赖养老期。这个阶段是从70岁到80岁,我们目前就处于这个阶段。此时,岁数更大了,由于身体的日渐衰老,所患的慢性病逐渐加重,健康状况大不如前,一方面需要经常到医院就诊、治疗,另一方面也需要人偶尔前来照顾,日常生活虽能自理,但生活质量已大大下降。因此,我的一儿两女排了班,利用节假日轮流来照看我们或陪我们去医院看病,生活也还可以。
第三阶段是依赖期。这个时期是80岁以后到人生终点。人到80岁以后,身体各项机能下降更厉害,健康状况更差了,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我们打算找个保姆照顾我们的日常起居,尽量不完全依赖儿女,但要求他们最好每天有一个人能来看一看我们或打电话来,以防不测。
伍厚政:
社区是家庭养老的靠山
政府和社会、个人举办各类养老院是有必要的。虽然目前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养老的主要形式,但家庭养老有许多实际问题,特别是对高龄老人、单身老人、空巢老人及健康状况不佳的老人,所面临的困难是老人独自难以解决的。
因此,社区应是家庭养老的靠山,“小巷总理”该是统率银发队伍的“总管家”。搞好家庭养老,让本社区的老人实现老有所养,是社区义不容辞的责任。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最根本的还是更新观念,让社区自觉地把关怀老人、搞好家庭养老的重担挑起来。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千家万户,也关系到社区的安定和谐。
对多数离退休老人来说,最大的困难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找不到合适的工勤人员或护理人员,突发疾病时无人及时发现送医。这些问题解决得好,不仅老人可以安心养老,老人的子女、家属也可免除后顾之忧。社区要对本社区老年人群的基本状况做全面调查,针对他们不同的需求,给予不同帮助。这当然不是把老人的吃喝拉撒睡全包起来,而是做好组织与协调工作,为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为老人找到合适的护理人员、工勤人员,并有专人负责对他们的日常管理和培训,发生矛盾时及时协助解决。我认为,社区工作在养老问题的解决上大有可为。
苑广阔:
相伴携手看夕阳
一双儿女都相继在其他城市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我和老伴也相隔了1年从各自的单位退休回家了。这时,摆在我和老伴面前有两条路可选,一是去跟着儿子或者女儿过;二是进当地的养老院。
经过我和老伴慎重的考虑,并充分征求儿女的意见后,我们选择了“第三条道路”——不投靠儿女,不进养老院,我们自己过:
之所以做出这种决定,是有我们自己的理由的。跟着儿女过当然不错,不但能得到儿女随时随地的照顾,而且还能天天看见自己的孙儿辈。但问题也正出在这里,我们和自己的儿女毕竟属于两代人,和儿女的儿女已经是隔代人了,我们 对生活的态度、对事情的处理方法,难免会让他们看不惯;而他们一些前卫、流行的生活方式,我们看着也不会顺眼,这天长日久的过日子,矛盾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而我们自己过呢?如果想儿女了,现在的交通那么便利,打声招呼就可以到他们的城市去住上个十天八天的,既解了思念之苦,也不会讨儿女的嫌。
住养老院虽然有人做伴,有人照顾,吃喝不愁,但却要受人管制,处处都有条条框框限制着。我和老伴上班的时候就一直受单位的规章制度管,现在退休了,也该享受一下彻底的自由了。
现在,我们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平时买菜、做饭、看电视,闲下来就去培养一下自己的业余爱好。每隔一两个月,我们就去儿子或者是女儿的家里住上几天,他们有了假期,也会回来看我们。过去因为工作忙,虽然我和老伴都喜欢旅游,却苦于没有时间。现在可是万事俱备了,我和老伴每年都会出去旅游两三次,既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老年生活可谓是有滋有味,健康幸福;
我们也和儿女商量好了,等我们真的到了老得走不动的时候,就请个保姆来照顾我们。反正,我们是既不想去麻烦他们年轻人,也不愿意去养老院养老,我们只想老两口相伴携手看夕阳。
杨从彪:
老人和孩子一起住好
我们夫妇俩退休后和孩子住在一起,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房子住,乡下老家有祖上留给我们的房子,在家乡城里也买了房,而是为了儿子儿媳安心工作,为了带好孙子,为了和儿孙们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我们就和孩子住在一起了。和孩子住在一起,过好“四关”,家庭生活才会和谐。
一是生活关。我们的孩子都很孝顺,饮食上,他们尽量满足我们的口味。我们吃得清淡,儿媳开始不习惯,但还是吃得乐呵呵的,有时候她实在想吃“麻辣烫”了,就邀儿子出去吃顿火锅解解馋,菜再没有味道,只要我们满意,他们也不会有怨言。他们想吃卤鸡、扣肉、烧白等菜肴,我们也一定会及时买回来。久而久之,在生活上基本形成了共识,对吃的要求逐渐趋于一致。
二是为人处世关。年轻人上班,从早忙到晚,很辛苦,回到家里只想安静休憩,或欣赏音乐,或静下来读读书、上上网,我们老两口看电视时就尽量把声音开得小一点,或者不看电视,出去走走,与邻居聊聊天。儿子儿媳来客人,我们拿出水果,沏上茶,问候一声便离开,让他们安心谈事叙旧。孙子的客人全是小孩,在家里大吵大闹,“飞”来跑去,有时候真吵得闹心,但想想自己小时候不也是这样玩过来的吗?让他们尽兴玩好了。在为人处世上,一家人只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就会处得很好。
三是金钱关。我们家的人在金钱上都不斤斤计较,儿子儿媳从不过问我们的开支情况,我们也不会问他们的收入,生活开支大家凑,节余的下个月用,不够再添。儿子在我们抽屉里放了1000元现金备用,我们随时可以用,还专门为他母亲买了医疗保险,想得真周到,让我们感动万分。
四是家务关。平时,带孩子、洗衣被、买菜、做饭、擦地板等家务,我们老两口几乎都包了,不过,儿媳上班再忙再累,一回家看见我们在炒菜,就主动洗手抄勺上锅台,饭后儿子洗碗,双休日他们争着洗衣服、拖地。可以说,一家人从未因家务事红过脸。
我们过好了“四关”,家庭和和睦睦,圆满幸福。常言说,幸福不是因为你拥有得多,而是因为你计较得少。我相信这是真理。我们恐怕这一生也不会和孩子分开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