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塑造一个人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在课堂上讲解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对我国悠久的历史产生兴趣,通过榜样的力量获得心灵的宁静和豁达。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学理和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然而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手段,语文教学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我国小学的语文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能培养儿童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为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能够引导儿童体验和理解多样化的中国文化,这是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一、引入优秀传统文化素材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经典的诗歌、故事流传至今,教师要从中选择出真正为小学生所需要、适合小学生学习和接受的优秀教学素材,这才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向教学渗透的突破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除了诗词歌赋,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内容。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将古诗词与国画、民间小说、汉字、书法、对联、民俗等一些不同形式的優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达到增强小学生诵读的效果。由于我国古代的诗词、书画创作的时间和背景比较久远,加上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不足,在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时候会比较困难,教师要带领学生多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引入一些通俗易懂、符合小学生认知的内容。例如,教师在开展古诗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入书、画等传统文化素材,通过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以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能够全面地学习和欣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呈现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实践并不代表放松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传统文化教育与课本教学的比例应该由教师进行恰当的调节。语文课程的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入没有太多的关联,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小学生的语文课的应试上,忽视了优秀传统文化对孩子们国学素养的提高和健全人格塑造的作用,诸如此类的现象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如何解决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文化认知和较新的教学理念,根据目前新时代的发展形势,国家社会层面的重视程度,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到日常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其体现范围的是非常广阔的,语文课本内容中有很多都体现着中华的传统美德。语文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制定二者渗透融合的落实制度,在制度层面上让小学生学会思考,并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拘一格,形式多样,采用多种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以节日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学习的目标则有所改变。可以以节日为中介入手进行文化宣传:例如端午节,教师可通过搜集节日有关知识、图片、视频及微课课程等设计教学框架,低年级孩子以讲故事、阅读绘本、观看动画为主。也鼓励低年级学生家长加入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笔者在微信群中发布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传承”系列书目我推荐内容,考虑到低年级学生身心认知发展情况的特点,将《粽子里的故事》《小艾的端午节》《我们的节日》等书目推荐给了学生及学生家长,并在每本书后附有电子版图书链接。通过多样化的手段,让学生及其家长可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高年级学生则观看更加富有学习内涵的材料,笔者选取了《2020屈原故里端午暨屈原故里端午祭》大型直播视频供学生观看。相较于教师一言堂式的讲解,视频中丰富的内容构成主体,配之以震撼人心的音乐、庞大的阵势、恢弘的气势,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更能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精神——端午精神内化为学习动力、报国动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四、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之美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让课堂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平台。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也可以积极响应教学改革的号召,借助教学活动渗透传统文化,巧妙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鲜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和主体。如教师可以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定期举办书法比赛,让学生抄写自己喜爱的古诗词,选出最佳的作品,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深入当地的村庄、社区等,了解地方的文化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
结束语
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下,将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改革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在此过程中,正确阐释二者 融合的学理要义,不断提升我国小学生的国学素养和文学积 淀,对健全小学生的人格,提高其文化自信,增强其艺术鉴赏 能力,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等是大有裨益 的。
参考文献
[1]王清鉴.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4}(07):61-63.
[2]马秀菊.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20,{4}(19):92-93.
[3]魏小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名师在线,2020,{4}(19):64-6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学理和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然而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手段,语文教学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我国小学的语文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能培养儿童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为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能够引导儿童体验和理解多样化的中国文化,这是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一、引入优秀传统文化素材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经典的诗歌、故事流传至今,教师要从中选择出真正为小学生所需要、适合小学生学习和接受的优秀教学素材,这才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向教学渗透的突破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除了诗词歌赋,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内容。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将古诗词与国画、民间小说、汉字、书法、对联、民俗等一些不同形式的優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达到增强小学生诵读的效果。由于我国古代的诗词、书画创作的时间和背景比较久远,加上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不足,在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时候会比较困难,教师要带领学生多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引入一些通俗易懂、符合小学生认知的内容。例如,教师在开展古诗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入书、画等传统文化素材,通过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以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能够全面地学习和欣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呈现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实践并不代表放松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传统文化教育与课本教学的比例应该由教师进行恰当的调节。语文课程的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入没有太多的关联,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小学生的语文课的应试上,忽视了优秀传统文化对孩子们国学素养的提高和健全人格塑造的作用,诸如此类的现象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如何解决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文化认知和较新的教学理念,根据目前新时代的发展形势,国家社会层面的重视程度,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到日常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其体现范围的是非常广阔的,语文课本内容中有很多都体现着中华的传统美德。语文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制定二者渗透融合的落实制度,在制度层面上让小学生学会思考,并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拘一格,形式多样,采用多种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以节日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学习的目标则有所改变。可以以节日为中介入手进行文化宣传:例如端午节,教师可通过搜集节日有关知识、图片、视频及微课课程等设计教学框架,低年级孩子以讲故事、阅读绘本、观看动画为主。也鼓励低年级学生家长加入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笔者在微信群中发布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传承”系列书目我推荐内容,考虑到低年级学生身心认知发展情况的特点,将《粽子里的故事》《小艾的端午节》《我们的节日》等书目推荐给了学生及学生家长,并在每本书后附有电子版图书链接。通过多样化的手段,让学生及其家长可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高年级学生则观看更加富有学习内涵的材料,笔者选取了《2020屈原故里端午暨屈原故里端午祭》大型直播视频供学生观看。相较于教师一言堂式的讲解,视频中丰富的内容构成主体,配之以震撼人心的音乐、庞大的阵势、恢弘的气势,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更能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精神——端午精神内化为学习动力、报国动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四、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之美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让课堂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平台。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也可以积极响应教学改革的号召,借助教学活动渗透传统文化,巧妙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鲜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和主体。如教师可以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定期举办书法比赛,让学生抄写自己喜爱的古诗词,选出最佳的作品,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深入当地的村庄、社区等,了解地方的文化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
结束语
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下,将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改革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在此过程中,正确阐释二者 融合的学理要义,不断提升我国小学生的国学素养和文学积 淀,对健全小学生的人格,提高其文化自信,增强其艺术鉴赏 能力,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等是大有裨益 的。
参考文献
[1]王清鉴.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4}(07):61-63.
[2]马秀菊.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20,{4}(19):92-93.
[3]魏小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名师在线,2020,{4}(19):64-65.